第263章 變革之年

實際上這次的軍政改革是參考了後世的規劃,同時也借鑑了清朝的模式。大明要多少軍隊才合適,這個問題一度的困擾了我。因爲一旦決定後將有上百年的時間保持這個兵力水準,能否保證大明境內安全是我需要考慮清楚的。後來的清朝軍隊人數在八十萬,比之明朝少了一半,可以說清朝是歷代軍隊人口比率較小的一個朝代,所以他們可以不用軍屯,糧餉直接由朝廷供給。要想讓軍人職業化關係到很多東西,不單是要糧食的畝產增加,最重要的是大明的國防防禦。

並不是因爲清朝比之明朝效率高,所以軍隊人數纔是二分之一。而是大明的最大敵人蒙古在清朝時代已經納入了滿人的統治,原來的敵人已經成了邊防力量,一增一減之間,人數自然不用太多。如果大明將九邊人數減去,那麼軍力跟清朝也差不多。如果我想將軍隊的人數減下來,那麼蒙古也是必須要解決掉的。

只是現在這個問題還太早,現在兵力最充足的還在北方,南方基本上駐兵加上衛所可以消化掉原有的衛所兵力,稍微多餘的一部分可以通過退役來解決。而北方則不同,九邊人數多達五十萬,雖然即使收復了草原需要駐兵,但也無需這麼多,對於草原的策略只能是自治爲主,融合爲輔,將其分化成各個部落,則不用擔心他們率兵突襲京師,這樣明軍的防禦力量也不用再依靠長城處處防守。

這些設想我都跟孫承宗談過,甚至也談到了將來對烏斯藏跟吐魯番地區進兵的可能。盧象升一直在蘭州待命沒有調回京師,我原打算用其來進攻烏斯藏,但仔細想想貿然進軍的話只會讓明軍陷入長期作戰的泥潭。因爲烏斯藏不僅是可以才四川進入,而且青海一直通往喀爾喀部落跟衛拉特部落。進入烏斯藏倒不是很難,但是等明軍撤離後蒙古部落又會順着青海的路進入烏斯藏。

現在大明的兵力有了充足的剩餘,倒可以考慮考慮。只是我還沒有想到一個很穩妥的辦法,盲目的衝進烏斯藏後果難料,估計大臣們也不會同意。清朝收復青海都花了百年時間,大明也還有足夠的時間等待。至於那個**喇嘛我已經給了他一個好去處,那就是在京師幫我培養活佛,以後蒙古地區的活佛可少不了要從這些人裡頭挑選。

而明軍真正的敵人還是蒙古,斡赤倫壯大之後已經有了不臣之心。蒙古草原隨着林丹汗西逃,女真人覆滅後,已經沒有人可以作爲斡赤倫的對手。鄂爾多斯部落只會留在黃河以西,而喀喇沁實力太過小,所以大同需要增持兵力以防止朵顏部亂來,祖大壽將率領兩萬關寧鐵騎抵達哪裡,跟黃得功一起駐守。滿桂恢復兩萬騎兵建制然後駐兵在埠新,負責防守遼東蒙古。

遼東軍是大明精銳人馬之一,大戰之後,遼東軍損失並沒有多大,相反是京軍損失接近一半。設立遼東行省後,即使駐兵加上衛所,那麼遼東也將剩餘九萬。這九萬人怎麼安排是一個問題,是否將其收入京軍作爲補充呢?還是補充到九邊?遼東軍最後怎麼分流還需要等袁崇煥的奏摺,不過遼東這一塊也不會影響到全國的兵制改革。

當下孫承宗詳細解說完兵制改革方案,內閣大臣們都沒有反對算是通過了,因爲這是孫承宗跟我商量了許久,然後由兵部所有人員不斷完善出來的,基本上覆蓋到了兵制改革的方方面面。只等到朝會的時候公佈出來,讓大臣們再挑一挑錯。

兵制改革方案基本沒有遇到什麼阻力,因爲本身熟悉兵事的官員都爲這份方案出謀劃策過,而五軍督

府方面,重新劃分五府之後保留了原有的機構,然後再增加了一個樞密府。樞密府只設一些常規機構,人員卻是屬於無定員、五品級。斷事府由原來的斷事官演變而成,倒沒有多大的變化。稽查府屬於重新設立,人員跟御史相同,屬於軍隊內部覈查。機構最龐大的是後勤府跟徵兵府,每府下設五軍,由原來每軍的左右都督充任,改品級爲與尚書同例爲正二品。設大都督統領五軍,我已經屬意讓開國公跟定國公兩家輪流擔任。

方案通過之後,後邊還有很多事情陸續展開。特別是衛所將不再集結在一個地方,而是隨着府縣分散出去。這樣可以保證各個地方的治安,同時也可以在地方將糧餉勾兌掉,無需再將公糧運往省府。至於一省何處駐兵,那就關係甚大,絕非京師大臣能夠想象得出的,所以很快全國發公文,要求各省都指揮使劃出六衛人馬屯守所在,同時需要列出各衛所屯兵的理由等等以示合理。

遼東袁崇煥最早發來方案,因爲考慮遼東的區域較大,因此袁崇煥提議在錦州跟寧遠設立衛所,此兩衛劃入薊遼經略張春下轄,遼東再另外設六衛,兩衛的往旅順方向,兩衛往朝鮮方向,另外兩衛則朝吉林方向。這個構思與我原來在遼東的設想是一致的,而遼東北方則由駐兵進行防守。

而剩餘九萬遼東軍的分流,袁崇煥給出的提議是讓京軍在其中挑選出五萬士兵,其餘的實行就地給田安置。因爲袁崇煥招募的遼東軍原本就是遼人,原來的四萬班軍就是遼東的壯丁,所以退役安置也不會有多少問題,特別是皮島的人馬,他們本是兵民結合。那麼實際上退役的遼東軍只有一萬多人。

這個方案是比較合理的,特別是朝廷訓練朝遼東軍這麼多年,如果全部將他們退役處理實在太浪費了。而真正退役下來的多少都是戰場上受過傷的士兵或者老兵。這一手法袁崇煥用的很漂亮,因爲他也知道了我的心思。

京軍已經損失過半,補充是肯定要的,但是遲遲沒有動手是因爲這是在年初來不及徵兵補充,二來是因爲要兵制改革,多餘的兵丁會剩餘出來,遼東軍首當其衝。但是如果全部將遼東軍接受過來,那麼京軍將不會成爲京軍,而是成了第二個遼東軍,這是我不想看到的。袁崇煥也明白這點,所以他提出京軍選兵,即是要兵不要將領。那麼下邊的兵丁充斥到京軍來,京軍還是京軍!

這個方案我同意了!

隨後各行省都相繼提交了衛所規劃,我命兵部再行審覈,至於水師跟漕海運兵將會另外處理。如此轟轟烈烈的改革自然引起了朝野的轟動,就連着本年度的科舉也不可避免的沾上了改革的氣息,策論一文就是要求舉子們針對崇禎十年改制的內容提出質疑不妥的地方。這下可讓人不少暈了頭,歷來寫朝廷的文章無不想着寫的花團錦簇,歌功頌德,想不到主持春闈考試的劉宗周侍郎竟來了這一手。

很快就有多嘴的人向我稟報了會試的內容,我只能是一笑置之。劉宗周雖然不會明着反對改制,但是對於我動不動修改祖制的做法是不認同的,他這樣做一來表明他的立場,二來也可以說是爲我的改革做些有用的事情。能夠將這篇策論寫好的人,一來敢於說實話,二來就是真的有獨到見解。

我沒有表態,舉子們可就鬱悶了。好在在京師的御史們不夠多,不然說不定還要對兵制改革指手畫腳一番。

三天之後,劉宗周將評定好的進士文章呈了上來。這是崇禎朝第四次科舉,對於考覈格物雜學,實地考覈,天

下讀書人已經習慣了。而且從前三屆的進士來看,大部分人都較爲務實,吏部每年的考覈都比較好。以前對科舉改制的聲音早就不見了。現在的學子不單是在家裡讀聖賢書,有些還在縣裡到縣衙旁聽,早早學習處理政務。這麼一來,導致原來的幕僚們大量流失,估計師爺這個職業能否支撐下去都是未知之數,因爲現行的科舉考試內容,似乎師爺們更容易考上。

我翻看了下前三名的文章,赫然看到了吳偉業的名字,想不到他也進了劉宗周的推薦人選中,還有兩個是劉同聲、夏允彝。劉宗周挑選的人,在經史方面那是不用說的,所以我直接挑選看了他們的策論。

三人倒是大膽,對於駐兵改革的事宜直接抨擊。吳偉業認爲這樣集中駐兵,人數已經高過一省之兵力,而總兵官雖然是駐兵之首,五年一調可以保證總兵官不能專權,但是下頭的副官卻是長期統帥士兵,唯恐會擅權架空總兵。劉同聲則認爲不能將兵制改革期望過高,他認爲在太祖時代衛所屯田制度很好的防禦了大明國防,因爲年代久遠而變得鬆弛,並非是因爲制度的不好,而是因爲人心渙散,他認爲如何培養將領纔是關鍵。夏允彝的突破點在於衛所分散到地方後,地方對軍隊擁有調遣的權力,那麼怎麼區分地方事務顯得很重要,否則容易造成軍權被濫用。

三人說的各有千秋,但對兵制也切中了要點。可以說他們這一屆的進士是突然得到駐兵改革的消息,根本就沒有時間回去跟人蔘詳得出的結論。能看出這些東西也算是可以了,總比有的進士居然反而行之,在策論上大讚駐兵的好處。

按着劉宗周他們幾個人的觀點,自然是推薦吳偉業爲魁首,但是吳偉業是銘心堂的人,想起外邊人都說要想當狀元都要先進銘心堂。而從策論來看,劉同聲顯得大氣一些。於是乎,我便提筆圈了劉同聲做本科狀元,吳偉業榜眼,夏允彝爲探花。

除了科考進士,我還讓五軍督府招收了一批有心在督府任職的舉人,他們將補充新建的稽查府。由於四月份連着兩次發出改革的詔書,讓百姓們目不暇接,連着原本很是引人注目的春闈也暗淡了不少顏色。

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158章 商討第71章 兩位巡撫第204章 計劃有變第39章 東巡第94章 調動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281章 問題(上)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88章 等待歸來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151章 將軍第8章 南糧北運(下)第158章 商討第222章 驚秫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90章 收與不收?!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145章 簡單任務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299章 應勢(下)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257章 團聚第111章 -兵部瀆職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94章 決不簡單第290章 難處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13章 遼東局勢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29章 安南之行第169章 後宮聽政第261章 駐兵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87章 鼎立局勢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244章 誓約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145章 簡單任務第235章 成效第46章 宗族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79章 朝議第298章 應勢(上)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93章 發明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117章 熱鬧詩會(上)第241章 勸說(上)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190章 最後的對話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260章 召回第186章 明荷戰爭(下)第238章 條件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241章 勸說(上)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42章 獨斷專行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20章 戰前風雲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93章 歃血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249章 消息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198章 屠戮(下)第71章 變數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279章 決裂(下)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89章 秋賦時節第319章 待命第269章 情由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235章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