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熱鬧詩會(上)

這個自稱李仙侶的待考舉子我倒沒有什麼印象,只是稍覺得他的名字有些怪罷了。我之所以跟他聊天只不過因爲他從浙江來,想知道許譽卿治下的浙江的情形如何?聽到他這麼問,我便微微一笑道:

“在下姓黃名真,李兄既然是從浙江來,不知道那邊的情形如何?”

李仙侶被我問了一愣,不解道:“情形?什麼情形?”

暈,這廝不會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吧?!我只好詳細問了:“你們浙江那邊賦稅怎麼樣?”

“賦稅?”這李仙侶還是一下子轉不過彎來,愣了會才道:“百姓都是按照朝廷定下的額度交,這個沒有什麼吧!”李漁說完又笑道:“嘿,還真看不出來黃兄如此關心民生,難道黃兄有志爲官嘛?哦,是了,看黃兄的裝扮應該是京中世家的子弟,無需象學子一樣去科考就可以封蔭作官了。”

我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他的說法,就讓他這麼認爲我的身份吧。我含糊應道:“要作官的總得關心民生,否則還作什麼官!”

李仙侶聳聳肩膀道:“說得也是!不過我對做官沒有什麼興趣!”

我不解道:“沒興趣?你沒有興趣爲什麼來京師待考啊?”

李仙侶苦笑道:“在下對經學向來都興趣缺缺,只是家中老父想在下光耀門楣,又替在下捐了監生來京師待考。在下剛好趁這個機會避避,免得在家中苦讀四書五經!”

暈,說到最後還是一個逃學的傢伙。不過八股科考的弊端不用多說,個人也有自己的性格,他家能捐監生看來家境富裕,這個李仙侶不喜歡讀書做官也屬正常,做個紈絝子弟要逍遙的多。想到這,我隨意問道:

“那李兄是到這白雲觀遊玩?”

李仙侶大搖其頭道:“非也,在下也是來赴詩會的!”

靠,這李仙侶不是一個紈絝子弟嘛,怎麼會對文人吟詩作對有興趣!李仙侶看到我一連疑惑,有些不好意思道:“在下雖然對經學之道不感興趣,但是對稗官、戲曲歌調卻情有獨鍾,對前朝的關漢卿、馬志遠,本朝的清遠道人、墨憨齋主人、即空觀主人都極爲仰慕。這詩會裡有不少文人墨客,在下也想去見識見識不知黃兄可有興致?”

這李仙侶說的都是一些在野的文人,對於明末的文人,我從史書上知道的不是很多,或許這裡邊還真有些我遺漏掉的大才。我略微沉吟了下,道:“不知這詩會來的是何人?”

“呵呵,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黃兄倒是來的巧,前兩天詩社的起者也就是人稱布衣詩人的邢昉先生主持,不過詩社連茂之先生都請來了;昨天就更加厲害,前來品論詩道的是墨憨齋主人跟即空觀主人,在下對他們可是仰慕得很,他們的著作三言二拍我都看過了!”說着李仙侶一連的崇拜模樣,不過一會後他又有些泄氣道:“可惜昨日我的詩詞倉促下未能入他們的法眼,不能上前討教一二。”

“三言二拍?”

李仙侶聽我這麼說似乎找到知己,問道:“公子也看過?”

看是看過,不過是在後世的時候看過的。說到三言二拍我倒想起兩個人來了:“李兄方纔說的什麼墨憨齋主人跟即空觀主人可是馮夢龍、淩濛初兩人?”

李仙侶喜道:“是了,是了!就是他們兩位前輩!”

馮夢龍、淩濛初也是歷史名人,雖然現在知道他們還活在崇禎朝,但我暫時還沒有想到有什麼地方能讓他們揮更大的作用。

“李兄可知道他二人年紀多大?”

李仙侶雖然不明白我爲什麼這麼問,他還是答道:“他兩位前輩年紀相仿,大約都有五六十歲上下!”

五六十歲啊!這個年紀已經過了我所想任用的時期,他二人又是文學出身,到了這個時候該寫的著作也寫完了。看來我還是不影響他們的生活軌跡好了,還是看看有沒有什麼青年學子適合起用。

“那今天又會是些什麼人來呢?”

李仙侶喝了口茶,露出絲玩味的笑容道:“這個啊,聽邢昉先生說今天可有幾位神秘的嘉賓要來!”

“神秘嘉賓?什麼人來的?”

李仙侶點點頭:“就是神秘嘉賓,不過在下也不知道是什麼人!黃兄要是有興致,不妨跟在下一起去瞧瞧。”

“這樣啊!”我瞧了瞧天色覺得時間還早,便應允道:“好啊,不過我沒有請帖也能參加詩社聚會嘛?”

李仙侶笑道:“他們詩社這次舉辦聚會是開放的,只要你有興致都可以參加。現在詩會也差不多要開始了,黃兄咱們一起上山吧!”

“好吧!”

我一起身,呂強就幫着付了帳,一行人往白雲觀趕去。白雲觀海拔不是很高,順着石板路徐徐往上走,漸漸也有一些跟我同樣去參加詩會的人,三三兩兩有說有笑。走着走着我也終於知道爲什麼詩社會選擇在這個地方聚會,現在天氣雖然轉晴,但是如果走在土路上難免會泥濘,要是滿腳泥巴哪裡還有什麼興致!而白雲觀從山門到京城都鋪了石路,在白雲觀既可以觀賞山中的美景,也不用擔心路滑等等問題。

順着石路,我們來到了白雲觀的山門口。詩會不是在觀中而是通過白雲觀旁的一條曲幽小徑,過了片竹林到了一片石磚鋪成的空地。空地所處地勢較高,視野開闊,遠處的青山已經披上綠裝。看情形,這個空地原來是座古塔的地基,只不過現在已經擺了好幾行的長桌,桌面放滿了筆墨紙硯。果然是個幽靜所在,真不知道詩社的人怎麼說動白雲觀的掌教!

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在那了,有的對着大山作畫,有的則低着頭苦思詩句,也有不少人在那四處打招呼。能夠在這裡的都是文人,或多或少都是認識的,彼此拱拱手道聲久仰,也有在互相吹捧的,整個場面熱鬧非凡。雖然現場已經不少人了,但還有人6續進來。詩社的主事邢昉一一安排與會者入場,忙得不可開交!在這個會場打量了一圈,也沒有我認識的人,看來這些人是生活在官場之外的。我跟李仙侶找了個角落坐下來,呂強帶着一干侍衛在旁守衛着。

“樓山先生到了!”突然會場有了騷動,不少文人都停止了交談,蜂擁向門口擠了過去。只見一個留着長鬍須的中年男子在衆人的擁護下跟邢昉見禮,彼此極爲客套!

樓山?!我望了眼又暈了,現在的人都喜歡喊人家的字或者號,鬼才知道他們是誰!我轉而望向李仙侶,李仙侶一路上交談知道我對文人們都不是很瞭解,便解釋道:

“樓山先生就是吳應箕,他字次尾,號樓山。”

“吳應箕,原來是他啊!”

“黃公子,樓山先生在江南文壇可享有大名聲,他跟前任的方閣老、南京的錢尚書都往來甚密,更重要的是樓山先生關心國事,常以史入詩”

李仙侶還在喋喋不休的向我介紹,這個時候負責接待的書僮又高聲道:

“吳偉業吳公子到!”

說着一個年輕的舉子走了進來,年紀也就大約二十五六,旁邊的人紛紛向他打招呼。吳偉業雖然含笑着跟人寒暄,但眼中透着絲得意的神色。

這個吳偉業我還是知道的,不過他成名應該是在明亡之後吧,現在他還這麼年輕,怎麼這麼多人巴結他啊!那李仙侶似乎知道我要問他,馬上解釋道:

“那個吳偉業的才學是好的,但也還沒有那麼大的名聲。只是他是明刊主編張溥大人的弟子,常在銘心堂作文。而且據有人傳聞,這個吳偉業本應在上次科舉就高中,但當今聖上覺得他年紀太輕,名次又靠後,所以屬意他下科再來。要知道崇禎朝科舉已經考了三屆,但每屆的狀元可都是出自銘心堂。甚至有人說,明年的狀元非吳偉業莫屬,所以才這麼多人在他面前討好。”

“原來如此!”民間的傳聞多少有些失實,吳偉業之所以沒有中進士是因爲他年紀尚輕過於鋒芒畢露,所以打算留下銘心堂多歷練兩年。這件事情我是跟張溥商量過的,有時少年得意未必是好事。我搖搖頭也不反駁李仙侶的話,只是含笑的聽着。

正說着,突然書僮一聲大喊:“翰林院侍讀陳子龍大人到!”

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157章 交鋒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270章 傷兵第313章 觀望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13章 陰招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55章 回程第52章 親征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117章 熱鬧詩會(上)第74章 噩耗第46章 勢如破竹第50章 迂迴策略第265章 分工第212章 奪氣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32章 沒事瞎轉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246章 遠征第152章 再據優勢第274章 歸來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1章 謀而後動第266章 時機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152章 暢談局勢第187章 不平等條約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43章 西回第157章 交鋒第192章 兵臨城下(下)第73章 無終而止第86章 援手第37章 學生,老師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11章 應對計策第173章 聽案(下)第282章 問題(下)第29章 憂天杞人(上)第36章 一度失利第237章 組建第187章 不平等條約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298章 應勢(上)第62章 醞釀第192章 兵臨城下(下)第13章 遼東局勢第11章 應對計策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172章 誰在得益第36章 一度失利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42章 南退第113章 暢所欲言第231章 取與舍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17章 接連交錯第255章 探視第237章 組建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5章 親自挑選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289章 官商第252章 佈置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65章 預謀南巡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24章 朝鮮局勢第89章 秋賦時節第162章 運糧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201章 另類策略(下)第32章 初聞戰報第5章 皇帝病了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212章 奪氣第97章 二審定案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265章 分工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207章 接應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130章 醉有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