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宮外世界

明成祖建都北京城的時候,對北京的格局有了很嚴格的規劃,外城是給一般百姓住的,北京第二城皇城裡面是國家機構,周圍是大臣貴族,地主商人,有錢主兒住的地方,也是最繁華的地方。後人評價有“東富西貴南賤北貧”之說。但從字面理解,是東邊最有錢,西邊最有權,南邊低賤,北邊貧困。說的是皇城西面住的都是達官貴人,所以貴;南面的西子衚衕卻是煙花之地,所以稱爲賤;東面就住着些富豪商人,北邊則是些從外城進來的務工者。不過到了萬曆年間,這個格局就沒有那麼嚴格限制了。

皇城躍馬橋北有個廟,名字起得也怪,叫“龍橋靈土地廟’,每年正二月祀神廟會,俗名兒叫“增福財神會”。逢到會期,早早的就有城裡商家趕來,錯三落五搭起蓆棚,圍着這座土神祠連綿起市,一二里地間耍百戲打莽式的、測字打卦的、鑼鼓,“馬上撞”、小曲、灘簧、對白、道情、評話、打十番鼓的……喧囂連天,湖下游船如梭,岸上香客似蟻,夾着高一聲低一聲唱歌似的賣小吃的吆喝:“李西施的炒豆腐——誰要嘿?

“走炸雞——王家走炸雞!香酥焦嫩!”

“施胖子梨絲炒肉,正宗的揚州小吃啊!”

“汪九公家拌鱘鰉——天下一絕囉……”

“豬頭肉、豬頭肉!江一郎十樣豬頭肉!”

……

林林種種,更把廟會場子攪得開鍋稀粥般熱鬧。

這天是天啓六年二月己巳,剛好是廟會之期,不少的達官貴人,家眷小姐都出來逛廟會。街上端的樂鬧非凡。在橋北有座酒樓,因爲廟會之期,不少逛累得人都上到酒樓,叫酒叫菜,還有些文人,少不了呼朋喚友,作詩取樂。在這歇息的人裡面自然有我,昨兒我就叫曹化淳準備好銀兩,然後從西華門出來,因爲有金牌,沒人阻擋。從皇城偏門出來看到人來人往,問了旁邊的商販才知道,今天趕廟會。我還是第一次遇到廟會,自然隨着人流去看看。這裡賣的小玩意對我是沒有什麼吸引力,不過小吃還不錯。邊走邊看就來到這酒樓,於是上來休息,在二樓選了個靠窗的位子。我隨便點了幾個菜,要了瓶酒。

外面的信男信女還在那擠擠嚷嚷,我心裡直納悶,不就是個集會嗎?在現代隨時都可以看到這麼多人,那些步行街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一向都不喜歡往人堆裡擠,在這看看也就算了。

曹化淳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很是興奮。“王爺,你看那,還有那邊,都有很多人啊,要不等下我們也到廟裡去看看。”

“不去了,人這麼多。你喜歡的話,你就去買些小玩意回來吧。”

“可是王爺,奴才不在,萬一……”曹化淳有點心動,但是職責所在,嘴巴就不利索了。

“我又不是小孩,我就在這等你,你快去快回便是了。”在我說完,曹化淳就屁顛屁顛的逛廟會去了。

坐了片刻,一個人甚是無聊,便想出去在下面走走,看能不能遇到猛人,以前看小說的時候,主人公在外面亂晃悠也可以找到自己要得人才,說不定就可以在他還蒙塵的時候,接濟下他,然後讓他死心塌地的替自己苦幹一輩子。呵呵,不過想想罷了,這個時候我認識誰啊。我正打算走,一摸腰身,才發現我帶出來的銀兩***全在曹化淳身上。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得了,就在這裡繼續等吧。

正鬱悶之際,後面桌卻有幾個人開始說話,聲音頗大,因爲這二樓也有十幾桌,嗡嗡的一片,能聽清也是那個說話的人聲音太大。我尋着聲音看去,原來是幾個穿着學服的監生。只見其中一個人張大嗓子說道:

“聽聞薊州來人說,遼東寧遠給圍了,那孤城豈能抵得住女真幾萬騎兵。據說那些女真人尚未開化,茹毛飲血,但是各個箭法、騎術了得,這次幾萬人來攻,寧遠恐怕難守!”

他旁邊的一人說道:“那山東巡撫袁公怎會獨守此處?不智啊!”

另一人接着說:“幸好高經略退回關內防守。不然……”

開頭說話的人接着說道:“那是,憑藉山海關的險固,那些女真蠻夷怎麼攻的進來。我看,不用多久他們就會退去。”

看來明朝自從薩爾滸一戰後,不僅戰略上處於防守的位置,連明朝人的心裡也被打怕了。萬曆四十六年後,東北的戰線一縮再縮,現下都到了山海關,已是沒地方可退了。可嘆這些讀書人,這些未來的官員連這點都看不到,糊塗啊。倘若以後我的朝廷充滿這樣的官員,我真的能夠創造盛世嗎?心中不由得激憤,起身走上前去,他們仍在那大談退守局勢,我便打斷道:

“我看各位都是迂腐之論,袁公守寧遠,滿桂在前衛城,趙率教在大小屯城。雖是以少敵多,未免就是輸了,我朝自萬曆三十六年起,對遼東用兵,卻是屢戰屢退。如今退回關內,把關外的防線都給丟了。戰局如此,都是因爲抱有爾等這樣的想法。可嘆遼東都司盡數給了他人。”

“你!~”

我說完,這羣監生想要反駁,卻又不能明講我朝大軍打不過滿洲兵。而且京師之地,錦衣衛耳目衆多,亂談國事,說不定就禍從口出。幾人只好當作沒聽見,轉向了其它的話題。我見他們不講也只得轉身回到自己座位,剛坐下卻發現對面桌有人在望着我。

我打量了下,大約四十年紀,白淨面皮,團團一個胖臉,留着墨黑兩綹八字髭鬚,身穿青色長衣,旁邊還站着個小廝。

我正奇怪着,他卻走了過來,坐在了我的對面,然後開口說道,“不錯,少年人就該熱血激揚,現今朝野都談兵若虎,也不知何時可以收復遼東。”

因爲我生在皇宮,也沒有見過幾個外臣,之前在現代也只看了下明史,我前面坐着的這位老哥是誰,我完全不知道,不過聽他說話,也是同道中人。說不定以後可以用的上。

“謬讚小子了,我不過空發一番感嘆罷了。”

“能有你這心思已然不錯,現在朝中思安,老哥真替那袁崇煥擔心。”

“袁公未必會輸。”

“不瞞小哥講,前日得知那女真汗王努爾哈赤率領十萬鐵騎而來,寧遠城高牆厚,恐也難以抵擋。”

“小子也是聽人傳聞,袁公治軍嚴謹,寧遠城有一萬人馬,加上火器重炮,那是不足慮的,而且滿桂雖與袁公政見不合,但是在國難當頭,是不會見死不救。只要支撐住幾日,女真軍有了傷亡,兩路援軍一動,那女真軍便會後撤。那女真不過十萬人馬,人少地小,豈能和我們長久消耗。”

“呵呵,真看不出來,老弟高見。愚兄癡長几歲,居然看不透這點。”說完,這中年人哈哈大笑,豪邁之情躍然而起。接着他又道:“此番若是能夠乘機痛殺女真人,也可長我大明的威風。”

我喝下杯中的酒道:“據小子估測,雖贏但也難有作爲,畢竟我軍人少,對方俱是騎兵,我朝軍隊都以步兵爲主。這次能打贏全賴火器之力。一旦在城外野戰,我軍恐不是敵手。相信袁公會駐守以待。”

那中年人點了點頭,嘆道:“如今朝中大臣畏戰,也不知遼東何時可平!唉~”說完意氣甚是蕭索。

面對這樣的話,我能說什麼?總不能講,不久後由我來平定這天下吧!我虛應了句:“到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怕死!”

“好,就爲這一句話喝上一杯。”他說罷,倒滿杯中,就仰頭喝了下去。

我正要答話時,曹化淳卻回來了,手中還拿着幾個編織的小玩意。他看到我面前的中年人,臉色變了變。但還是走了過來,立在我身邊。那中年人看到曹化淳也是神色不自然起來。結果氣氛開始變得尷尬,片刻,大家都沒有說話,我只好拱了拱手告辭了。

走在路上,曹化淳在旁小聲的和我說,原來那個中年人是開國公常炎林,他是常遇春的嫡系後人,爲太祖所賞,世襲開國公。因祖上有功,皇帝信任有嘉,讓其督制御馬監。京城的兵制中,雖然有京師三營,但是都在京師外圍,京城中,外城是由留守五衛負責城防。皇城就是由御馬監來守衛,下面有金吾、虎賁、府軍,武驤、騰驤、左衛和右衛等十二衛。大內有錦衣衛等禁軍十二衛負責。由此可見,這開國公也是說話極有分量的實權人物。只是現在魏忠賢當道,朝中多是阿諛之人,常炎林也就比較隱晦。

“王爺,我們雖然是和開國公偶遇,但是因爲他身份特殊,我們實在不能和他結識。京城中很多廠衛,要是給發現這可是大罪。”

“知道了。他怎麼好像認識你?”我邊走邊問道。

曹化淳想了想,“那是以前祭典的時候,我在莊妃前伺候着,有過一面之緣。王爺,時候不早了,我們回宮吧!”

“嗯。”我點了點頭,這真是奇怪,以前我怎麼沒有在明史在看到這些王公貴族的。可能沒有多大留意吧!等我當上了皇帝,讓這個開國公去做個都督還是不錯的人選。

正當我在盤算的時候,開國公常炎林還在那個酒樓上,他一人邊喝酒邊琢磨着,那個小廝就在旁邊伺立着!也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

……

沒想到,我在勖勤宮叫累得時候,在壽安宮裡卻有人在議論起我。壽安宮就是奉聖夫人的寢宮。

魏忠賢對自己今天的表現很滿意,皇帝已經把大多數的政務都交給了自己處理。不過他今天來見奉聖夫人是有其他的事情商量的。雖然魏忠賢已經位高權重,但對於這個奉聖夫人,他是不能得罪的,兩個人是在同一條船上的人。

魏忠賢沒有發達的時候,開始不僅走魏朝、王安的路子,而且依靠了一位十分重要的人,即客氏。客氏原是河北定興縣侯二的妻子後來被選爲天啓帝的乳媼,也就是奶孃。這位客氏,開始時也私侍過魏朝,當時宮中稱之爲“對食”。這本是宮中宮女、宦官解決生理心理失衡的一種常用辦法。結成“對食”的兩人一般也地位相當,差距不會太大。魏忠賢擠走魏朝後,便與客氏打得火熱。這位客氏,與天啓皇帝感情很深,形同母親,在皇帝面前很能說得上話。魏忠賢因此也能通過客氏,親近皇帝。天啓帝即位後不久,魏忠賢(當時仍叫魏進忠)、客氏立即獲得殊榮。客氏被封爲“奉聖夫人”,其子侯國興、弟客光先,以及魏忠賢的弟弟等俱獲錦衣衛千戶的職位。不久,魏忠賢由皇帝賜新名忠賢,掌握廠衛。

魏忠賢的權力都來自皇帝,也靠客氏幫忙。兩人都知道,彼此地合作才能更好的控制皇帝。再加上那層關係,兩人倒沒有多少芥蒂。見面難免就親熱一番。

魏忠賢一邊收拾衣裳,一邊對客氏說:“夫人,前幾日雜家看皇上龍體欠安,是不是需要好好調補??”

客氏白了他一眼,道:“還不是風流惹得禍,前幾天萬歲看上我這的兩個宮女,便要了去,我勸都勸不住!”

魏忠賢面帶淫笑的說:“我說嘛,不過你要注意下萬歲的身子,畢竟大明有好幾位萬歲爺都是栽在女人的肚皮上。”

“知道了,那你呢?又是栽在哪個女人的肚皮上啊?”

魏忠賢一把摟過客氏,親了一下道:“自然是在你這個小冤家身上了!”他頓了頓,問到:“前兒,裕妃生的那個兔崽子沒了,皇上有沒有說什麼?”

“這倒沒有,可能萬歲還年輕,也就沒怎麼上心。”客氏想了想答道。

魏忠賢嘆了一聲,“我們可要掌握好的皇帝的一切,這富貴才能長久啊,你該留意點。前天一塊看到的信王也大了,他是皇上的親弟,也該成婚出去了,老留在宮中也不是個事。你有空去和皇后商量下,早點打發出去!就找個小戶人家的淑女好了,不要搞得又像皇后那樣,有個勢力的孃家,給自己找麻煩。”

“皇后那邊也沒什麼,咱們打壓過幾次她孃家人,現在變得老實了。她父親已經回了原籍,她伯父還不是在巴結我們!前兒那些宮女美人,奇珍異寶都是他孝敬的。咱們背後是皇上,他鬥得過我們嗎?”

“呵呵,那老匹夫也算識相。等除掉那批東林人,這大明還有誰敢不聽咱們話。不過信王十八歲後就讓他出京就國,免得礙手礙腳。畢竟他是皇上的親弟,難保有人拿他做文章。”

“還是你想的周到。好吧,我呆會就去。我們只要留個好太子,那我們就可以長享富貴了。”客氏笑盈盈的說。其實客氏心裡何嘗不急着立個太子,但她心裡有自己的小算盤,現在皇帝晚上寵幸誰,完全由她說得算,本打算把自己的本家女子送進宮來,可惜不是嫁人,就是還小。最快的是自己的孫女,不過也才九歲,這事關係家族富貴,也急不來。好在萬歲還年輕,有的是機會!

魏忠賢沒有想到客氏心裡的小九九,心滿意足的去做他的事情了。

在這兩人的聊天中,(信王)我的婚姻大事就給這樣定了下來。不久後,一場爲我選妃的行動在順天府就此悄然展開。我絲毫不知情,還糊里糊塗的在吃喝玩樂。

第166章 苦等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227章 慢刀割肉第187章 不平等條約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230章 皇太極第279章 決裂(下)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252章 佈置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257章 團聚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314章 提審第62章 偷襲?!第15章 兩方責難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259章 獨角戲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246章 遠征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236章 轉機第22章 餘塵未了第293章 發明第319章 待命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1章 謀而後動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292章 心裡話第197章 屠戮(中)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96章 下一步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86章 明荷戰爭(下)第10章 官商不法第170章 驚天計劃第300章 轉變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08章 操炮之術第256章 封賞第248章 怠慢第256章 封賞第99章 難以兼顧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81章 夏季攻勢(上)第18章 雪上加霜第260章 召回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17章 接連交錯第164章 爭權第171章 聽案(上)第65章 唯一合格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209章 推算第170章 驚天計劃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313章 觀望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134章 中央銀行第203章 算計(下)第221章 升空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249章 消息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49章 買賣第30章 論才,論財第229章 該給的纔給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226章 調動第108章 操炮之術第11章 應對計策第40章 北伐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79章 朝議第39章 東巡第97章 二審定案第22章 餘塵未了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24章 高手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244章 誓約第94章 決不簡單第45章 計中之計第52章 親征第71章 變數第71章 兩位巡撫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308章 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