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夏季攻勢(上)

在江華島的李倧最近覺得非常頭疼,幾乎有點坐立不安了,連他最喜愛的趙妃也碰了釘子。事實上,自從漢城被女真人佔領後,他的日子就沒有好過。雖然朝鮮還算強大的海軍保證了江華島安全,簡陋的行宮勉強維持住他的威嚴,但是朝鮮本土的戰事日趨惡化,漢城以北完全受女真人控制,而他的族弟李覺也被迫當上了朝鮮的傀儡王。這些事情雖然麻煩,但卻不是他最頭疼的。

李倧現在雖說狼狽了點,但卻是有前例的。當年宣祖爲了避倭亂同樣北狩到了大明遼東,最後在大明的幫助下仍舊光復了朝鮮。中原唐代玄宗、僖宗皇帝都被逼到了四川,最後也仍舊能夠平叛。前代的例子激勵着他跟他的臣子,他們相信朝鮮必然能夠第二次回到李氏王朝的手裡。

李倧真正頭疼的是大明給他發來了國書,告知他,由於大明國內糧食緊張,今年夏季的救援糧食將減至三成,這個消息無疑給他當頭一擊!李倧在乎的並不是那幾十萬石的糧食,從漢城撤退帶來的加上明廷去年支援的儲糧完全可以保障江華島的用度。他在意的是明廷的態度,王京漢城被攻陷之前,明廷便作出來全力支援的表態,但是到了現在,遼東軍再沒有主動進攻,皮島守軍又失利,明廷恢復朝鮮的進度明顯拖慢。李倧焦急在心裡卻無可奈何,只能一味給明廷上奏摺請求早日解朝鮮民衆於水火。

李倧正憂心明廷何時出兵全面進攻的時候,領議政伊昉帶着幾個大臣來商議救濟的事情。女真人一入侵,很多朝鮮人都隨着皇室逃到了江華灣沿海的島嶼上。這些人匆忙奔逃根本就不可能帶多少糧食,後邊的日子只能是靠朝廷救濟。連平時意見一向不和的大臣們居然都異口同聲的要求開倉賑災,確實,不救濟百姓後果將十分嚴重:不僅朝廷名聲盡失,失去了百姓,即使朝鮮恢復也將元氣大傷。再者,附近島嶼的百姓很多都是軍士們的家屬,若不賑災只怕內亂就起。朝鮮即使糧食緊張,李倧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賑災是應該的,但是明廷已經減少了對我國的援助,各位愛卿有什麼辦法!”

李倧將問題拋給了大臣們,幾個大臣都一時作聲不得。最後領議政伊昉安慰道:“大王,此事還得徐徐緩圖,明廷必不會放棄我國。”

議政金自點則出言道:“大王,我國雖要靠明廷協助,但微臣以爲自力圖強亦是十分重要。如今朝鮮本土南面未失,大王可發旨令南方各道送糧,我等大臣在此收集兵士訓練,待我國兵精糧足將來收復朝鮮亦容易得多。”

南人黨這邊的人聽了之後心裡頓時咯噔一下,很明顯金自點這麼說就是想要大王加強對南方各道的監管。現如今二王子已經實際掌握住了南方,如能培養起自己的人馬,這對以後奪嫡要順利得多。西人懼怕的就是這一點,所以暗中下絆子。

李倧似乎也認同了金自點的意見,點頭道:“金愛卿所言甚是,救濟百姓亦需要糧食,即日派人往南方各道宣旨。”

西人頓時喜笑顏開道:“臣等遵旨!”

朝鮮國王的旨意雖然到了南方,但是各道府伊、牧使哪能作主。鳳林大君他們到了南方之後便收集各道糧食招兵買馬,兵馬大元帥府隨即建立起來,各府伊手中的權力給剝削乾淨。雖然有國王的旨意,但是南方也只是從海路運來五百石糧食到江華島,同時言辭謙恭的上了封奏摺,言明此時南方各道處境艱難,夏糧未收而流民過多,是以餘糧有限。但忠順之心未忘,亦分五百石以資王助!

江華島收到李淏的奏摺後各方頓時議論紛紛,西人更是直斥鳳林大君尾大不掉。李倧對此也似乎很不滿意,讓人送去一封嚴厲的王旨,將李淏狠狠訓斥了一頓。李淏接到王旨更快上了道請罪奏摺,承認自己才能不足導致無法運糧回江華島,懇請王上另派賢能到南方主持。

奏摺一上,李倧也無可奈何!現在他對南方是鞭長莫及,而且南方各道又是處在女真人的鐵蹄威脅之下,李淏雖然鬧得不象話,但撤了他又有誰去。三兒子還小,大兒子又是嫡子,外臣更加信不過,數來數去卻是無人可派。即使不滿意,事情也是不了了之,李倧這邊最後下了道安撫的旨意把事情遮掩過去。

在江原府的李淏收到安撫旨意才大大的鬆了口氣,同時對於鹿善繼的謀略又多佩服了幾分。之前他收到父王的旨意,急忙籌糧想運往江華島,但是鹿善繼卻阻止了他。

“殿下,大王突然下旨必然是受人挑唆,今日運幾千石糧食是小事,如果殿下不小心應對,恐怕以後此類旨意將會往來不絕。”

“但是王旨不可違”李淏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一直來王命爲天,他怎麼公然抗旨不遵。

鹿善繼笑了笑道:“殿下,你不妨想想,除了殿下還有誰人可任這兵馬大元帥。”

李淏這才明白過來:“敢問先生,李淏該如何應付!”

鹿善繼便如此這般這般的謀劃對策,後邊的事情李淏自然按着他吩咐的做了。現如今有了效果,李淏興匆匆的跑來見鹿善繼。

“先生料事如神,請受李淏一拜!”

鹿善繼早就料到如此,笑呵呵的扶起他道:“殿下不必多禮,只要鞏固住南方,殿下便可一展宏圖!”

李淏謙遜道:“這也多得先生指點!”

鹿善繼擺擺手道:“殿下德才兼備方能使各道馬首是瞻,今日老夫還要跟殿下商議一些事情!”

“先生請說!”

“派往王京附近的探子回報,女真人可能在近期會對我們採取行動!”

“這個李淏也有聽聞,正想找先生商議,不知先生有何辦法!”

李淏能夠事前知道,說明他的大元帥府已經運作起來。按着鹿善繼的建議,江原道作爲抵抗女真人的最前沿,南方四道兵馬悉數集結於此。江原道總兵樸英,忠清道新任總兵崔治期,全羅道總兵沈辛胤,慶商道總兵成餘禮,加上幸運從南漢山城回來的張晚,李淏手底下已經有了五個將領。又有不少從王京南逃的世族官員、讀書人自我舉薦,李淏的大元帥府倒也似模似樣,分工越來越明確。鹿善繼對此要有預料,心中也沒有存在什麼芥蒂,畢竟李淏漸成羽翼是必然的結果。

鹿善繼早就謀劃好了,笑呵呵道:“殿下不必擔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這南方不比王京附近,我們只需這般這般”

李淏聽完便滿意的回去了,到了帥府,一衆總兵參謀都圍了過來。

“殿下,上使大人怎麼說?”

李淏呵呵笑道:“上使大人說了,他們不會袖手旁觀的。”

衆人頓時鬆了口氣。

李淏坐上主位,對着兩旁的下屬道:“好,即使有了明軍襄助,但我等也要有所準備。各位大人,咱們一起商議下如何應戰。”

“是,殿下!”

第175章 遇見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258章 冊封第22章 餘塵未了第54章 被逼出城第73章 無終而止第36章 一度失利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203章 算計(下)第53章 血戰遵化第5章 親自挑選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227章 慢刀割肉第4章 出宮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57章 退兵(下)第203章 算計(下)第303章 手段(下)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75章 逼迫第318章 雙管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69章 京察(中)第16章 另設太學第45章 募捐第39章 東巡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36章 角逐第2章 巡視三營(上)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201章 另類策略(下)第2章 巡視三營(上)第311章 亂子第57章 退兵(下)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22章 餘塵未了第8章 閹黨盡除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175章 遇見第158章 商討第289章 官商第81章 行路難第32章 沒事瞎轉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282章 問題(下)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35章 攻城初戰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87章 鼎立局勢第7章 新皇登基第169章 後宮聽政第42章 獨斷專行第237章 組建第16章 另設太學第274章 歸來第24章 高手第175章 遇見第4章 巡視三營(下)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57章 心事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51章 各施其道第309章 請旨第89章 遣使第73章 無終而止第25章 廷訓第89章 遣使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321章 應允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228章 善後處理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21章 勇者爲勝第20章 戰前風雲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26章 算計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273章 反應第11章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