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廷訓

回到宮中,王承恩已經在宮內等着了。他行了禮後,跟着我進了乾清宮。

我坐到龍椅上後,當頭就問他,

“朕要你做得事情怎麼樣了?”

“回皇上的話,捕風營已經組建好,並且已經開始運作。現有人數三百餘名,目前在重要各省府都派人前去打探,按照皇上的意思,只是探聽民情,不干涉地方官員。”

“哦,那朕問你,可知這幾日,新科的進士們在做什麼?”

“回皇上,新科的進士都在拜房師,敘門路。這是歷來的規矩,舉子們中了進士,總要對原先的座師表示謝意,對此次的主考官更是如此。另外還有就是同年相會,彼此結交些朋友。”

“可知道哪個大人家中去的最多?”

王承恩心裡琢磨了下,逐字掂句的回話:

“這奴才沒有統計,不過京中各位大人都有。最多的應該數吏部和禮部的主事大人那!進士們要出去做官,總要給他們有個好印象。”

“嗯,可知道河南現在情況如何?”

“奴才得來消息,黃大人在那邊做得很有聲色,不過勞累了點。百姓都很擁護,今年的秋賦增加了一番有餘。黃大人還在那疏通河道,聽說在這麼冷的天氣還親自下過河。就是當地官紳時不時出來找點麻煩,不過有衛所在,也沒有見什麼動亂。”

“湖廣呢?”

“恭喜皇上,奴才得報,湖廣的匪寇給幾位將軍掃平了。匪首全部被剿滅,現在洪都督正在回京的路上。不過,…”

“不過什麼?據實奏來!”

“是,皇上,湖廣當地百姓都說應爲襄陽府加租才導致民變,那押在大理寺的吳貞疏是冤枉的。吳貞疏雖是谷城知縣但襄陽府的百姓都知他的清名,都說是個好官,是個清官!”

“哦,是這樣!”

“當地的百姓還給留在武昌鎮的開國公上了萬民書,以保吳貞疏。”

“嗯,”我頓了頓,“可知道滿洲後金那邊有什麼動靜?”

王承恩沒想到我會突然轉到這個話題,連忙答道:

“奴才派了二十餘人到後金去,暫時還沒有回報。”

“那邊要加緊點,其他地方還有什麼情報?”

“奴才記住了。陝西楊大人賑災得力,百姓沒有流離失所。浙江現在是許譽卿主事,已平息了民憤。李原吉現在已經到廈門了,估計很快就能出海。西南三省有些土司不是很規矩,時不時鬧點事出來。剩餘的各省府都還算平靜。”

“你做得很好。朕賞你夜明珠十顆。下去吧!有什麼消息再來回報。”

“謝皇上。奴才遵旨。”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出了乾清宮,他望了裡面的身影一眼,心裡也不知什麼滋味,默然的轉身離去!

這皇帝要知道外面的事,就要借他人之手,弄個特務機構出來。但這也有弊端,就怕這些作情報的也給人收買了!目前只能找親信人去做,等想到其他辦法再說。

第二天,是皇上召見進士們的日子。

崇禎朝第一科考進士,總共點了三百一十六名。這天卯時一早,他們便排着長對,由鴻臚寺和禮部司官領着,到皇宮朝見皇帝。曹文衡是今科狀元,自然要走在最前邊,後面接着是榜眼,探花和新科進士們。穿過金水橋,進了皇極門,便見巍峨的皇極殿高聳入雲,禁衛軍筆直的排列在兩旁。他們心裡不由得緊張起來,連腳步都放得,輕了。眼前看到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這樣的莊重和肅穆,更讓他們感到九重天闕那皇家的森嚴。來到這裡的進士們,人人都是浮想連翩。一想到孤燈寒窗十載苦戰,現在終於有了結果,想到覲見以後即將到來的恩遇和榮寵,誰不激動萬分?進士們第一次覲見皇上,這事非同小可。不過鴻臚寺事先都安排好了,從哪兒走,走幾步,怎麼行禮,怎麼說話,又多次讓他們演練,是絕對不會出錯的。所以別看來了三百多人,可是卻行進有序,絲毫不亂。

等啊,等啊,終於看見從皇極殿裡走出一位官員,不過,他是倒退着出來的。有人明白,這也是規矩。皇帝坐在上邊,是不能背向皇上走路的。果然,那人出來後,就端正架子,轉身面南站定,朗聲說道:“奉聖諭!”

一聽這話,以曹文衡爲首的進士們,同聲山呼:“萬歲!”之後,黑鴉鴉的全都跪下了。皇極殿外一大片空場上,連一點動靜都聽不到。

“着第四名進士塗仲佶唱名臚傳,覲見聖顏!”

塗仲佶高聲答應:“遵旨!”上前一步,接過名單,依次唱名。每唱到一人,這人就高聲答應一句,然後,低頭躬身走進皇極殿。從曹文衡開始,李邦華、陳文一,共三百一十六名,挨個進到殿裡。再由太監接引着,跪到指定的地方,還得屏着呼息,不敢發出一點聲響,更不敢擅自擡頭偷看。這得多大功夫,多長時間哪!可是,不這樣,就顯不出皇家的威嚴,顯不出儀式的隆重。有的人因爲太緊張,手心裡都攥出汗來了。 就在這時,猛然聽到“叭叭叭”三聲靜鞭響起,接着便是一陣悠揚的鼓樂,從遠處傳了過來,又漸漸地來到皇極殿內。太監曹化淳一聲高喊:“皇上駕臨了!”

跪在下面的進士們剛纔誰也不敢擡頭,聽見這聲喊方纔知道,原來剛纔上面根本沒有坐着皇帝,他們進殿時磕的那幾個頭,全都是衝着上邊的空椅子磕的。現在皇上真的來了,他們就更不敢擡頭了。只聽一陣腳步聲地從面前走過,也只瞄着有不少人跟在那位穿黃明色袍子的人後邊。皇上好像走得很慢,很慢,過了好長時間,才感覺到他已經坐上了龍位。曹文衡是跪在最前邊的,太監向他稍微示意,他便明白了。於是,一個響亮的喊聲,震響在大殿裡:“新科進士曹文衡等三百一十六人覲見吾皇陛下,恭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着他的喊聲,衆進士一齊山呼舞蹈,“萬歲,萬萬歲”的喊聲在皇極殿裡久久迴響。這喊聲很有生氣,也充滿了對皇帝的敬意。

新科進士覲見皇帝,是歷朝歷代都十分看重的大事。因爲自此以後,這些人就將擔當起國家的重任,爲官爲宦,或造福一方,名垂青史,或建功立業,彪炳萬代。這又是我開朝的第一批進士,所以新科進士的覲見大典,比前幾次都更爲重視,安排得也更爲隆重。

所有的本朝內閣六部大臣也全都奉命前來與聞觀禮。文華殿大學士韓鑛是今天的司禮,他看到各進士們已經跪好,就跨前一步,來到御座前躬身行禮,又轉過身去朗聲說道:“崇禎元年新科進士臚唱已畢,新進士跪聆皇上聖諭!”

新進士們齊聲高呼:“萬歲!”

我坐在御座上,端詳了一遍下面跪着的進士們,這也是我第一次見他們。然後清清嗓子開言了:“你們都是新科的進士,也都是讀書人。常言說,響鼓不用重槌,朕也沒什麼要向你們多說的。你們都是朕親自看得卷子,朕也相信你們下面的人是有真實才學的。”我略微一頓,又平靜地說,“國家取士,三年一比,爲的是什麼呢?爲的就是要用你們這些人替朝廷作事,爲國家分憂。子曰,‘學而優則仕’。你們能被取中,當然是‘學而優’的人了,以後就看你們怎麼做這個‘仕’。朕選了你們,就是要用你們這些人替朕辦事的。你們或者在朝中做官,輔佐朕協理政務,參贊籌劃;或者是代朕撫綏地方,治理民事,調理民情。‘仕’?做的好壞,要看你們自己。過去,你們是寒窗苦讀。從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舉人再到進士,憑的是文章,是學識。以後,你們要當官理民了,應該憑什麼呢?朕今天就告訴你們。”

到這裡,我突然停了下來。新科進士們都伏首靜聽,在等着皇上的下文,誰也不敢擡頭,誰也不敢出聲。整個大殿都沉浸在一種肅穆端莊的氣氛中,彷彿地上掉根針都能清清楚楚地聽見。

我接着往下說,“那就是“民心”,你們在外做官也好,在朝廷也好,都要想着爲民辦事。順從民意,不違民情,就合乎天理;敬法畏命,忠心做事,就是好官。能做到這兩個字,你就能享受榮華,享受富貴,光宗耀祖,封妻廕子,要什麼有什麼!因爲你既公且忠而又明,益國益民益自己,這榮華富貴是老天賜給你的,朕也樂意把它們全都給你。倘若你們只是貪贓枉法,只懂得巴結上司,那朕就不會放過他,老天也不會放過他。”

我說完這些,下面的官員心裡都是一沉,他們沒有想到我會在這個時候,一個大喜之日說出這些話來!而且句句都在鞭擊他們。

我沒管那些朝臣們的心思,又接着說。“原本在這喜慶的日子,不應該講這些。但你們作爲未來朝廷的棟樑,朕不得不提醒你們。所謂‘朝裡有人好作官’,你們朝裡的人就是朕,只要你們心裡有百姓,有朝廷,有君父。朕會爲你們作主。”

我講完示意了下韓鑛,他立刻上前高聲說道:“新科狀元率諸進士上表謝恩!”

曹文衡答應一聲,起身向御座走了三步,仔拜三跪九叩大禮,小心翼翼地從袖子裡取出黃綾封面的謝恩摺子讀了起來。開始時,他還有點緊張,讀着讀着就越來越流暢了。曹文衡的文章已經讀完了,隨着最後那句“謹奉表稱謝,以聞!”讀出,衆進士一齊伏首高呼:“臣等恭謝天恩!”

我微笑着接過曹化淳呈上來的謝恩表,並沒有看。而是讓他們陛辭了!

三百多名進士一聽此言,連忙齊刷刷地叩下頭去,高呼“萬歲”,恭送皇帝離座升輿。剎時間,鼓樂大作,樂聲中,兩個禮部來的司事披紅戴花,擡出了幡龍金榜。這金榜由禮部尚書護送,衆進士隨行,從午門正中而出,走向天街。傳統的“披紅簪花,御街誇官”的儀式開始了!

第98章 愈演愈烈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17章 熱鬧詩會(上)第75章 逼迫第52章 親征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113章 暢所欲言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202章 算計(上)第322章 展望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237章 組建第27章 出航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221章 升空第176章 揭破第300章 轉變第41章 會戰第321章 應允第167章 圍城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32章 沒事瞎轉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194章 破城(中)第71章 變數第九十六章第65章 預謀南巡第271章 指婚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172章 聽案(中)第47章 通州之行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17章 接連交錯第300章 轉變第43章 西回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192章 兵臨城下(下)第201章 另類策略(下)第70章 京察(下)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212章 奪氣第13章 遼東局勢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61章 援兵第313章 觀望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36章 一度失利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322章 展望第73章 結交好友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252章 佈置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306章 問案第188章 借用第209章 推算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317章 坐等第65章 唯一合格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83章 揚州風波第53章 血戰遵化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309章 請旨第311章 亂子第69章 京察(中)第270章 傷兵第28章 海戰第29章 憂天杞人(上)第316章 試探第30章 論才,論財第87章 鼎立局勢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32章 沒事瞎轉第152章 暢談局勢第153章 五點要求第98章 愈演愈烈第198章 屠戮(下)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59章 歸來辭去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59章 損兵折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