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傅山歸來

雖然羣臣被皇后從乾清宮趕了出來,但他們對於自己取得的成果還是滿意的。作爲大明興的一代輔臣,他們最擔心的就是皇上在臨危之際被‘別有用心’的人控制,至於登基皇上年幼反而不在他們的考慮!現在大明雖然說危機沒有解除,但財政上有了很大的好轉,對外作戰也是屢屢取勝,他們完全相信憑藉着自己就可以讓大明重新強大起來。

皇后允許他們在偏殿守候,一天早晚三次叩安,這已經足夠讓他們監控住皇上。有什麼人進了東暖閣,哪位太醫來看過,什麼時候吃藥,這些都可以在偏殿看到。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所有大臣就可以立刻進宮見駕!這一點讓他們很放心!

在觀察了幾日後,偏殿輪值侍侯的大臣們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皇上每日三次的藥汁都是準時送往東暖閣,慧妃也每日準時送來蔘湯。雖然東暖閣給坤寧宮調來的侍女守住,但從他們叩安時的觀察,皇上的病情沒有什麼變化。太醫院的醫正對此也是這麼認爲,每日的脈案寫得千篇一律,讓大臣們看了都煩。

如此又過了十數日,皇上已經臥病長達一個月多了。消息雖沒有外傳,但京議論紛紛,都說天現在是‘大豫’了,保不定哪天就駕崩。內閣大臣們拐彎抹角的聽到這些話也是嘆氣不已,這十數日來他們曾經召集過名醫會診,可都沒有一個能說得出所以然來。

他們已經開始習慣沒有皇上理政的日,現在大明的奏摺全部由內閣批閱。實在不能批的,就發到乾清宮去,算是留不發。而在乾清宮守護的皇后貴妃仍舊小心翼翼的服侍着皇上,她們也似乎習慣了這樣的日,再也不像以前那般動不動就抹眼淚。只不過原先侍侯皇上身邊的太監可就遭了罪,這十來天裡都不敢亂走一步,每日就在二門上等着。因爲皇后已經不出乾清宮,很多時候就是呆在東暖閣裡,侍女們也吃住在宮裡,所以常常有事情吩咐下來,甚至到了晚上還吩咐做飯菜的,把下面的太監磨得什麼脾性都沒有了。

如此奇怪的朝政局勢,這在大明也是頭一遭。好在內閣大臣們都盡心盡力,崇禎年不多的時光有條不紊的消逝着。這一年的春節也是大明最爲安靜的一個春節,皇上龍體不適,取消了所有的慶典。京城裡的百姓們,甚至鞭炮也少放了兩串。皇上生病,你點炮仗豈不是有慶賀的嫌疑!所以順天府發出公告,讓百姓少放炮仗。

就在過年的前兩天,左良玉終於快馬加鞭的趕到了京師。不過此時已到春節,各部都放了假,三營授職的事自然要到明年纔有着落。初到京師的左良玉也不着急,置辦了些年貨,安心的住在驛站裡。等到新年初三,左良玉將全身收拾一新,帶着年貨把兵部各位堂官,軍督府的都督們都拜訪個遍。原本京師裡的大臣們都以爲左良玉是個驕橫跋扈的悍將,現在一看倒覺得傳言有些不實了。言語雖不高雅,但恭恭敬敬沒有武人的粗魯,也懂得乘拜年的機會來走動。這讓朝堂上的大佬們舒心不已:不管你在外邊立了什麼大功,到了京師這兒,還仍舊得像個孫。

左良玉這一圈轉下來,當然也有了收穫。未過十五,就有兵部一紙書讓他到三營報到。此時三營久經訓練,已經是大明的精銳部隊。每營都有二萬餘人,設副、參、遊、佐、坐營、號頭、軍、千把總等官。原本在三營之上只設總督一人,但袁崇煥給派往遼東後,只留下一個耿如杞。耿如杞方到三營沒有多久,靠着原先營裡的老人楊嶽才維持着。現在既然調了左良玉來,就乾脆每營各設提督,然後由孫承宗兼着總督一職。兵部這樣的調命,也是有據可考的,在隆慶年間就曾設過三提督,現在恢復下祖制也不爲過。

當然左良玉的到來,不可避免的造成三營高層將領的一次人事變動。畢竟左良玉不是一個人來三營的,跟着他同時來的還有他的親衛,幾個已經有參將職銜的親衛。好在三營方組建神武營沒有多久,很多地方都還有空缺。漸漸的,左良玉提督的神行營上邊將領換了個乾淨。

孫承宗雖然總管着三營,但畢竟回來休養沒有多久。人老之後,傷了身體元氣要養回來就得費一番功夫,所以他也沒有那麼多精力看住三營。而三營由三個不同出身,不同派系的提督領着,暗地裡都較着勁,還時不時鬧出些小摩擦。現在朝的大臣們全盯着皇上那頭,沒有閒心管這些小事,只是申斥他們三人約束好自己的手下。

就在春節期間,來京師過年的除了左良玉,還有一行人也是這個時候進的京。在年初二的那天,傅山帶着已故大學士徐光啓的孫女返回京師。原本這也不是什麼很大的事情,只是徐光啓在天工學院,國監都有很深的影響,他的弟門生哪能不來拜訪!一傳十,十傳百的,滿京師的人都知道傅山回到了京師。

這對很多人來說,並不覺得怎樣,對於某些人而言,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當日午夜時分,

一個年人進了書房門,靜靜的坐在***的陰影裡也不知在思慮什麼。他每日都有在書房靜坐的習慣,沒有他的允許,府的人都不敢前來打攪。然而今夜他方坐下就有人敲門,一長兩短,一共三下!

“進來!”年人聲音低沉而威嚴。

“奴才參見老爺!”一個神情冷漠的精悍年輕人走了進來行禮。他雖筆直的站在那裡,但給人的感覺卻是整個人都蓄勢待發,像一頭隨時要擇人而噬的獵豹。年人打量後滿意的點頭道:

“有什麼事情嘛?”

“奴才接到報告,傅山回來了!”

“傅山?!”年人聽到這名字神情一滯,繼而向後仰靠着背椅,雙目微閉!

剎那間書房變得很靜,沒有一點聲音。

“要不要奴才去會一會他?”?年輕人眼閃現一絲嗜血的熱切。

“鍾鬱……”

“奴才在!”

年人嘆了口氣道:“老夫知道你的心思,不過你還是不要去碰他!”

“是!”年輕人眼的那絲熱切湮滅繼而又轉爲冷漠。

年人似乎沒有在意年輕人的變化,他坐起身,從書檯上拿起枝狼毫,揮筆就寫起字來。年輕人不聞不問,仍舊筆直站在那!

“你除了武功好,還要懂得用頭腦!”年人突然開口道。

“是!”

“傅山回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里邊有玄機,有誰會在過年的時候呆在路上呢?!你去找他,等於將自己暴露出去!”

年輕人嘴角抽*動,但還是沒有出聲。【歪*歪*書*屋*論*壇】

“你想說什麼就說吧!”年人頭都沒擡。

“殺了他,一切都解決了!”

“鍾鬱,你跟你爹是本府的家生奴才,你的祖上在本府建牙的時候就在了,所以老夫很看重你們父。你要明白,現在無論誰懷疑什麼,都只還是懷疑。假如是有人將傅山叫來,你的出現就證明了他的推測。傅山有沒這能力還是未知,咱們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年輕人低下頭道:“奴才知錯!”

“嗯!”年人將筆放下,拿起寫了幾個字的紙張吹了吹,露出一絲笑意。也不知道是滿意鍾鬱的表現,還是滿意自己的書法。最後他將紙張遞給鍾鬱道:

“傅山這頭你就不要去盯了,你照着老夫的意思去做!最近也不要再過府裡來!”

年輕人掃了一遍紙張上寫的字,然後揉成一團吃了下去。

“奴才告退!”

待年輕人走了後,書房又恢復了安靜,只有一盞油燈閃爍着。年人許久才發出一聲長嘆:

“是誰叫傅山回來的呢?!”

不管別人是否歡迎傅山回來,反正他已經回來了。

傅山收到皇后跟秀兒的信件後不敢拖延,就在臘月時節匆匆忙忙的趕往京城。雖然信件是由田家快馬遞來,但內容卻是讓他心驚:皇上病重!他在上海的時候每日也看邸報,從沒發現皇上生病的消息。皇后的信由私人轉遞過來,只能說事有蹺蹊。

不過讓傅山又稍微意外的是,自己回到京師兩天了,也沒有旨意讓他進宮診病。就在他坐立不安的時候,纔有宮裡的太監出來宣旨意讓他進宮。

當他走進乾清宮的時候,除了皇后跟慧妃,所有的內閣大臣都在,他們身後邊還有太醫院的醫正們。錢龍錫首先出聲道:

“傅大人善歧黃之術,又來京及時,如今皇上龍體不適,你進去看看究竟如何?”

傅山謙虛道:“下官略懂醫術而已,有這麼多太醫在,下官不敢班門弄斧!”

錢龍錫還要再勸,張惟賢語氣嚴峻,直接道:“傅大人,現在不是謙虛的時候,你進去診過脈再說!”

“是!”傅山不便再謙讓。

慧妃突然上前一步道:“傅大人,羣醫無策,皇上可指望你了。”

“娘娘言重了!”傅山躬身進了暖閣,所有人尾隨其後,都站在他的旁邊盯着。

傅山嫺熟的探了探皇上的左手脈,接着又探了右手。然後檢查皇上的舌苔,眼睛,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做下來。最後是用金針刺穴,傅山在皇上手臂紮了一針後,不由沉思起來。

“皇上到底怎樣?”錢龍錫忍不住問出了口。

傅山這才站起身,掃了眼兩宮娘娘,見她們沒有出聲,便道:

“皇上的病症很是奇怪,最初應該是染上了風寒!”聽到這話,旁邊的太醫都紛紛點頭。

“既然是風寒,皇上爲什麼不醒過來?”

傅山解釋道:“這就是下官覺得奇怪的地方。皇上的風寒之症沒有侵入肺腑,反而鬱結於心,這是第一點奇怪之處;第二點是,從皇上現在的脈象看來,風寒之症已去,太醫們開的方起到了效果,但皇上仍舊沒有醒。”

“說你有沒有辦法吧!”張惟賢仍舊是那麼直接!

傅山吞了口沫涎道:“下官也是無能爲力,最多可以用‘開天門穴’推宮保持皇上現在這個狀況,讓皇上醒來,微臣實在沒有辦法,只能靠天意了!”

此話一出,大臣們都同時嘆了口氣。

一直沒有說話的婉琴皇后這時纔出聲道:“難道你也沒有辦法嘛?”

“下官無能……”

婉琴打斷道:“那好吧,你照顧住皇上就行了。各位內閣大人,本宮要召告天下徵求名醫,你們以爲如何?”皇后轉過頭對大臣們說。

“皇上病重的消息就……”

“皇上要緊,本宮顧不得那麼多了!”

“那……臣等遵旨!”衆人應道。

沒有多久,內閣發出公,在邸報,《明刊》上徵召名醫。不過所登內容寫得比較含糊,只說有天璜貴胄長期昏睡不醒,徵集良醫救治云云。

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53章 血戰遵化第71章 兩位巡撫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44章 皇子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55章 壓力第317章 坐等第248章 怠慢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244章 誓約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2章 巡視三營(上)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173章 聽案(下)第38章 堅守待援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22章 餘塵未了第88章 等待歸來第8章 南糧北運(下)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54章 被逼出城第304章 復職第56章 退兵(上)第59章 歸來辭去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78章 河南之變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30章 論才,論財第15章 兩方責難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45章 圍困第32章 沒事瞎轉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3章 宮外世界第301章 意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230章 皇太極第11章 年前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207章 接應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254章 到京第5章 皇帝病了第26章 算計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26章 算計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284章 較勁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226章 調動第196章 屠戮(上)第292章 心裡話第10章 官商不法第59章 損兵折將(中)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45章 募捐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152章 再據優勢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255章 探視第186章 明荷戰爭(下)第199章 另類策略(上)第61章 援兵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240章 選擇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298章 應勢(上)第43章 西回第269章 情由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212章 奪氣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162章 運糧第41章 會戰第65章 唯一合格第80章 喜事第152章 再據優勢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238章 條件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