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十 章 命中註定的對手

這天一早,近來感覺身體恢復了許多的健宗皇帝正在養心殿中聽太監念各地的奏章。

這些奏章都是經過六部尚書和十三公主鄭天虹精心挑選出來的,除了必須要得到健宗批示的軍國大事外都是一些很能愉悅人心的好消息。比如某地的春耕順利啦;春汛時期沒有出現江河決堤報平安啦;某地又出現祥瑞啦。

健宗皇帝的神色很是不錯,風調雨順預示着今年又將是一個好年景。他笑着對念奏章的太監道:“好了……那些什麼鐵樹開花,百鳥爭鳴的就不要念了,看看兵部有沒有兩界關戰事的摺子。”

太監忙翻了翻厚厚的奏章沒有找到相關的奏章後就道:“陛下,公主殿下送來的摺子裡並沒有兵部的摺子。要不要奴才讓人去前面問一下?”

目前兩界關前比較平靜,唐軍是準備不費一兵一卒困死勾斐人,而勾斐軍似乎也沒有突圍的打算,老老實實的躲在關裡沒一點動靜。連續多日都是如此,兵部自然沒什麼好報的了。

“不用了!沒摺子也好!”健宗笑道:“沒摺子就說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這時候有人進來稟報道:“陛下,十三公主在殿外有緊急事情求見。”

“宣!”

隨着口諭,十三公主鄭天虹急匆匆地進到了殿內,她叩頭道:“父皇金安!”

健宗看到女兒神色不對就問道:“虹兒!何事如此慌張?”

“父皇!”鄭天虹呈上一份奏章道:“這是鎮國公封地的監察使送來的六百里加急。”

“噢?”健宗接過太監轉呈的奏章展開仔細的看了起來,反覆瀏覽了好幾遍後他擡起頭對着殿內的宮女太監道:“你們都下去吧!”

“鎮國公李博被世子李翱毒殺!”服侍的人等都出去後健宗皇帝道:“虹兒,你怎麼看?”

“父皇!”鄭天虹道:“女兒以爲這件事情大有蹊蹺!應當派人徹查始末!”

“爲什麼?”

鄭天虹道:“據兒女所知,鎮國公世子李翱深得鎮國公喜愛,而他也並非蠢人,沒有理由去做此等會遭萬人唾罵的事情來。所以女人認爲,毒殺鎮國公的兇手應該另有其人!”

十三公主雖然沒有說她心中懷疑的對象,但健宗卻已經聽出來了,他道:“如此說來,你認爲李翱是被冤枉的,而真正毒殺鎮國公的人是柳氏和其子李良?”

健宗的話讓十三公主愣了一下,因爲健宗的話語裡提到毒殺二字的時候,後面加綴的字是人而不是兇手,她不知道這是父親順口之語還是另有別的意思。

健宗道:“怎麼不說了?”

鄭天虹猶豫了一下道:“衆所周知,鎮國公府的裡裡外外近二十年來都是鎮國公夫人柳氏在打理,滿府都是她的心腹之人,而鎮國公的府衛更在她的手中。如果世子李翱要毒殺什麼人的話,肯定不是鎮國公而會是柳氏。女兒認爲,此事應該是柳氏協同其子李良,爲謀奪世襲的爵位毒殺鎮國公並嫁禍於世子李翱。”

健宗道:“那麼你以爲該如何處理這件事情呢?”

鄭天虹道:“女兒以爲,應該立刻調動海月軍團沿江而上進駐鎮國公封地接管鎮國公府衛,同時派遣得力的官員調查真相,懲治真兇!”

健宗拍打着膝蓋問道:“這份加急奏章還有誰看過?六部尚書知道了嗎?”

“茲事體大,女兒一接到奏章就趕到了父皇這裡,並沒有其他人看過周章。”

“如此甚好!”健宗道:“朕來說,你來擬旨,這件事情必須儘快處理。”

當十三公主坐在書案前提起筆來後,就聽健宗道:“鎮國公李翱不幸病逝,朕心甚痛,國失棟樑,惜哉!其長子李翱無德無纔不堪大用,實非繼承鎮國公之位的最佳人選。着鎮國公夫人柳氏從三子李拙、七子李良之中選一俊才繼承鎮國公家業。着李良爲其父守孝七日後!欽此!”

鄭天虹帶着滿腹的不解寫完了聖旨,她不理解爲什麼父皇要這麼做。一件毒殺親父的離奇命案被健宗輕描淡寫的定性爲了普通的病逝,而聖旨中對原鎮國公世子李翱也是一筆帶過;准許李良守孝七天,但如果算起來的話,扣掉監察使上奏章和聖旨到達鎮國公封地的時間,這道聖旨等於是在變相催促李良回京,父皇對李良是恩寵有嘉啊!

將擬好的聖旨呈給健宗過目用璽後鄭天虹輕輕的問道:“父皇,能告訴兒臣,您爲什麼要袒護謀奪鎮國公的爵位的柳氏母子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親!虹兒,有些事情心裡清楚就行了,沒有必要非要弄個是非分明!”

講完道理後,健宗解釋道:“寡人和你一樣,也認爲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柳氏母子做的,不過他們這麼做並非是爲了謀奪鎮國公的爵位,而是寡人的意思。”

鄭天虹失聲輕呼道:“啊!”

健宗道:“虹兒,到了現在朕也該告訴你一些實情了!李良,朕有大用場,不過在用他之前朕要先考驗一下他的能力。讓勾斐王子自撤求婚國書是第一次考驗,兩界關用兵是第二次考驗,讓他回家探母應當算是第三次考驗了!目的就是看他能不能用非常手段掌握住鎮國公府的兵權!前兩次考驗的結果朕很滿意,這第三次考驗嗎……朕原本還擔心李良不能領會朕的意思,不過現在看來,他的手段雖然激烈了一點,但總的來說畢竟還是領悟到了朕讓他回家的真實用心。”

健宗皇帝有些太想當然了,其實李良人如其棋,根本就是個旁觀者清的主。他能根據聖旨判斷出健宗有讓位新君的意思以及京城有大事發生,卻搞不清楚健宗讓他回家探母的真實用意。只是誤打誤撞,機緣巧合之下才成了現在的局面。

鄭天虹問道:“難道父皇讓李良回家探母就是爲了……!”十三公主不敢把‘弒父’這兩個字說出來。

健宗明白女兒的意思,他說道:“不能這麼說!朕的本意是給李良機會找個藉口把其兄廢了,將本來就沒有什麼作爲和實權的鎮國公李博來個徹底架空的,這樣一來鎮國公府的兵權就掌握在了他的手裡。這纔是寡人的原意!”

鄭天虹說道:“父皇,誠然這是您的意思,可是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來,李良做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弒父囚兄的事情他都做地出來,這樣的人父皇還是不用爲好!”

健宗看着女兒許久後說道:“在未來的十年到十五年之內,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內,李良必須要成爲十一家國公的領袖。而虹兒你的責任就是統領五王對其進行牽制,同時要協助新君看好你的駙馬。你應該很清楚,天下兵馬大元帥雖然是個虛銜,但時間長了難免會有在軍中滋生出派系,到那時就需要你及時的點醒他不要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否則自然會有人站出來處置他!寡人的話,你明白嗎?”

受到父親變相警告的十三公主鄭天虹低下頭道:“兒臣明白了,兒臣告退!”

“嗯!”健宗點了點頭道:“對了,把聖旨的副本給五王和其他十家國公都抄送一份過去,另外讓六部尚書們也看看聖旨,同時告誡他們不要胡言亂語!”

“兒臣遵命!”

“好啊!虹兒已經猜測到了李良是朕給他安排的政敵!好啊!未雨綢繆的想趁他羽翼未豐的時候加以剷除!好啊!這樣就好了!你和李良註定是對手!”望着十三公主的背影,健宗自言自語道:“可惜……虹兒怎麼就是個女兒啊!你如果是個皇子,朕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將皇位傳給你!可惜……爲了鄭氏的江山,寡人只能讓你和李良互相牽制了!唉……寡人的兒子之中怎麼就沒有一個能讓人放心的呢!”

健宗的想法很實際,按照大唐的體制,爲了避免出現有人專權或在皇帝位置上的人是一個獨斷獨行昏君,從建國以來,重臣與皇族以及皇帝之間都是相互牽制的。就是這種牽制保證了大唐兩百年的政通人和,使得大唐的國力空前的強大,讓大唐有了能夠統一中原的本錢。但同樣是這種相互牽制,也爲大唐帶來的很多的束縛。就拿用兵一事來說,若是外敵來犯還好辦,皇上可以隨意調動人馬進行抵禦,但如果想對外用兵的話,那麼五王和十一家國公就有反對的權力了。而他們反對的原因似乎很可笑,那就是擔心大唐的區域擴大之後,皇帝所控制的兵馬不可避免的就會增加。而五王和十一家國公兵馬數量的上限是唐高祖皇帝定下的,並明令只能少不能多。如果皇帝手中的兵馬超出五王和國公兵力的總和的時候,那麼他們手中的那個可以在關鍵時刻廢黜皇帝的特權就將是一紙空文了——雖然他們從來沒有行使過這個特權,但是這個權力卻是他們立足於朝堂享受在封地內當土皇帝的根本。一旦這個根本被觸動,那麼自然會遭到他們的反對的。饒過五王和十一家國公,單獨出兵更是不可能,如果皇帝將手上的人馬都派了出去,一旦有人謀朝篡位,皇帝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牛羊了。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唐的歷代君主都想了很多方法,比如健宗的父親那一代,就準備拿國公們一個個的開刀,皇帝和五王聯合起來想要潛移默化的將國公們慢慢的特權廢掉。但是到了健宗這一代,卻發現如果單單的將國公的特權廢除,那麼皇族的代表五王就會坐大,從而對君主形成威脅,如果同時動手又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健宗就想了個替代的辦法,那就是在國公和王爺之上設立兩個相互牽制的官職,反過來讓他們說服五王和國公。

長公主是皇族中唯一能置於五王之上並可以挾制五王的封號,而且十三公主鄭天虹能力出衆,就成了最合適的人選。解決五王比較簡單,畢竟他們還有一個可能淪爲乞丐的後果在那裡。但是要在十一家國公的頭上再弄個高官出來就比較難辦了,人選是個大問題,否則衆位國公完全可以不把頂頭上司當會事,這時李良就出現在了健宗的視線之內,成爲了健宗考察的對象。

而考察的結果讓他老人家很滿意!所以他纔不管鎮國公李博是怎麼死的,只要李良控制住了鎮國公的權力,那麼其他十家看在他母親的面子上以及十一家國公同進同退的分上至少不會把李良的提議一棍子打死。只要能說話,那麼自然就有商量的餘地,而且健宗相信李良有辦法說服其他國公的。

鎮國公李博去世的消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在大唐境內傳開了,這個本應引起朝野震驚得的事件卻出人意料的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至少在朝堂之上暫時是不會有人再提起這件事情的。

本該對此事大做文章的五位王爺也似乎是商量好了一樣,在得到消息後除了派人弔喪外都各緘其口。

其他十家國公中有幾家是比皇上知道的時間還要早一些,因爲按照慣例衆位國公家中凡有大事發生第一時間就會相互通知的,所以在事情發生的當天就有身穿重孝的鎮國公府中的家人騎快馬到各處報喪。當然這些人都只是說本府老爺歸天了,而歸天的原因則是一問三不知。報喪的人還帶有柳夫人的親筆信,信中很隱晦的說道原世子李翱失德,所以準備由三子李拙繼承鎮國公的爵位。衆位國公接到消息後在震驚之餘紛紛派出重要的家臣前往弔唁,這些家臣還隨身攜帶着同意李良的三哥李拙繼任鎮國公世襲爵位的文書。按照當初唐高祖皇帝和十一家國公的約定,此類國公的‘家事’事先都會在各位國公之間形成統一意見之後再上報朝廷認可的。

當柳夫人和李良接到聖旨後,母子二人是相視苦笑。短短的聖旨中,字裡行間都透漏出耐人尋味的含義在裡面。本來一件十分清晰的事情,很有可能因爲這道聖旨而使得鄉野之間有許多關於這件事情的奇談怪論在傳播。而後來的學者們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也對這個事件做出了很多種猜測。

鎮國公李博去世後,柳夫人沒有太多的空閒時間去傷心,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她去做。李良對這位父親沒有太多的感情,所以心中雖然也有幾分難受但也不至於傷心落淚。儘管如此,李良還是要爲父親報仇的,行兇的李翱雖然在押,但另一個兇手——提供毒藥的文衛將是李良報復的目標。從晉小倩那裡,李良已經知道了毒藥的來源。自知必死的李翱雖然三緘其口不予合作,但是通過審訊李翱的心腹得知,在不久之前十二皇子曾經派人秘密來聯絡,再聯想到健宗所中的毒來看,在十二皇子的身邊一定有文衛的人存在,而這個人很有可能是挑唆李翱下毒的黑手。

李拙已經趕了回來,李良這位同父異母的三哥是個老實人,沒有太多的心機,文才一般,武藝倒還不錯。讓李良尤其放心的是,三哥李拙的生身母親在很早之前就去世了,是柳夫人將他拉扯大的,而李拙爲人至孝,對柳夫人的話視若聖旨,絲毫不敢違背。

健宗的聖旨還有一個後遺症,那就是該如何處置原世子李翱,殺了是不行的,不然就爲李良母子謀害親父(丈)的罪名提供了旁證。但如果平白的放過李翱,無論是感情上還是法理上都說不過去。最後李良出了個主意,在封地內將李翱永久性的看押起來,不用勞作、好吃好喝管着,唯一的要求就是讓李翱每日書寫十遍死在他手中的父母雙親的名諱。如此輕的處罰讓柳夫人很不滿意,不過李良保證在三年內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會讓李翱覺得生不如死,經受了喪夫之痛得柳夫人才勉強答應下來。

收到聖旨後李良到靈堂拜了拜父親的靈位,就帶着隨從向京城進發了,同行的除了來的時候那個人人外還增加了六十名護衛。這六十個人中有五十人是鎮國公的府衛,而另外十個則是無塵院派來保護李良的好手。

一路無話,經過幾天的奔波一行人來到的京城。讓府衛到國公府入住,李良先到兵部交了旨意之後纔回到家中。在踏進家門的那一刻,李良是感慨萬分,誰能想到在短短的幾個月裡會發生這麼多的事情。

家裡的正廳現在已經設置成了靈堂,雖然沒有多少人前來祭奠(大部分弔唁的人都到國公府的靈堂去了)但馮如玉還是挺着大肚子一身素衣在靈前守孝。李良看到夫人如此是一陣感動,比起他這個擔負着弒父囚兄罪名的人來說,馮如玉做的強多了。

夫妻一別將近四個月,這猛然一見,兩人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在相互凝視了許久後馮如玉盈盈一拜道:“夫君平安回來了!”

第 二十二 章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七十九 章 兩位嶽元帥第 一一九 章 勝地第 四十五 章第 八十九 章 爲他人做嫁衣裳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九十七 章 少年主事第 九十五 章 疑惑的新君第 八十八 章 家宴風雲第五十四章 從前有個太監(全)第 七十六 章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六 章第六十四章第 七十七 章 又戰斷魂坡第 七十 章第 一一二 章 計中計第 七十九 章 兩位嶽元帥第 一一三 章 一夜三窺聽第 一零二 章 御史城第 二十六 章第 二十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下)第 四十四 章第 四十一 章第 一一三 章 一夜三窺聽第 二十一 章第 一二七 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八十九 章 爲他人做嫁衣裳第 二十一 章第 七十 章第 二十五 章第 一一一 章 睜眼說瞎話第 四十六 章第 一二九 章 太上皇的決斷第 四十七 章第 七十九 章 兩位嶽元帥第 一二零 章 月下劍舞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十九 章第 七十三 章 主帥間的較量第 八十八 章 家宴風雲第 一零六 章 出事了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一一九 章 勝地第 一三四 章 不明白?不,明白!第 二十八 章第 八十一 章 京城風波起 上第 一零八 章 小王爺第 三十六 章第 二十一 章第 八十一 章 京城風波起 上第 八 章第 一零二 章 御史城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六 章第 十七 章第 八十八 章 家宴風雲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二 章第 七十六 章第 九十三 章 風起雲涌第 一零七 章 我們都是蛀蟲第 三十四 章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下)第 八十三 章 十字坡第 九十 章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 三十一 章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五十二 章第 五十一 章第 六十九 章第 四 章第 十二 章第 二十 章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一三四 章 不明白?不,明白!第 七十六 章第 六十 章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下)第 二十八 章第 一三四 章 不明白?不,明白!第 九十三 章 風起雲涌第 八十一 章 京城風波起 上殘念第 十七 章第 一零二 章 御史城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 七十四 章 無悔的老將軍第 七十九 章 兩位嶽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