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蒙古和呼倫貝爾草原上的炮聲逐漸稀疏了一些,雖然日軍仍然佔領着扎爾加蘭圖但是近萬連馬都沒有幾匹的日軍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眼看着彈藥一天天減少,給養則早就沒了。人民軍現在並不進攻只是遠遠的監視着這裡,但只要有日軍想要逃離就會遭到騎兵的追殺被砍死在荒漠中。
日軍增援塔木察格布拉克的一個半師團的部隊都是在半路上被人民軍劫殺,被狼羣一樣的坦克和裝甲車小集羣輪番消遣,一旦有哪支部隊脫離主力,等待他們的命運就是被殲滅。當然和主力一起走也不安全,人民軍的轟炸機會輪番飛來轟炸,特別是那些巨大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子母炸彈象雨點一樣,被轟炸的區域只有幸運到極點的人才能完好無損。雖然兩支救援部隊都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生還但是絕大多數士兵嚴重營養不良,有些甚至是靠吃同伴的屍體才堅持逃回去的。最重要的是逃回去的日本士兵心理徹底垮了,有些人已經崩潰,只要聽到發動機的聲音就會瑟瑟發抖。他們再也不相信所謂“大日本皇軍戰無不勝”的神話,對於戰爭他們只剩下恐懼。後來日本軍部那這些人也很頭疼,把他們放出去就會到處散佈戰敗的氣氛,所以最終這些人都被送進日本在中蘇邊界上修築的“要塞區”作苦工,在軍部的名單上這些人都和死人差不多。
從巴音圖門敗退回去的日軍更少,雖然他們距離原來的國境線更近,但是人民軍掠襲兵團殺進呼倫貝爾草原後拔掉了日軍的前進基地,這些日軍退回呼倫貝爾草原仍然得不到任何補充,一直快撤退到海拉爾才被海拉爾守軍救援,最後活下來的還不到三分之一。
經過一個多月的戰鬥,蒙古方面軍雖然消滅了四萬多日軍摧毀了大量技術兵器和卡車但是卻也不得不轉入休整。因爲這種機械化戰爭需要大量物資保障,長時間打下去華北還負擔不起,需要再積攢一批物資才能發起新的進攻。
日軍也沒閒着,抓緊時間向呼倫貝爾增兵,這也是實在被人民軍的裝甲掠襲戰術給嚇壞了。本來關東軍是想趁着人民軍在蒙古立足未穩佔領蒙古的,就算是不能完全佔領蒙古把防線拉平也是好的。誰知現在是偷雞不成反倒蝕把米,由於關東軍下屬部隊的反坦克炮和卡車大量調給攻略部隊,當這些反坦克炮和卡車都在蒙古變成廢鐵之後,關東軍的反坦克火力和機動能力被大大削弱。現造這麼多反坦克炮是來不及了,關東軍只能寄希望於大量步兵防禦中國的坦克突擊,於是8個師團被調往呼倫貝爾防禦人民軍來去如風又無法預測的裝甲集羣掠襲。本來戰機大量被抽調走的關東軍防禦北方的航空集羣也得到加強,防止從蒙古方向來襲的人民軍飛機攻擊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
人民軍拿下蒙古讓日軍地戰線又拉長了幾百公里,這正是羅斯福希望的。他決不會放棄任何消耗日本人實力的機會,所以在美軍用“風神”運輸機開闢了駝峰航線後,在7月中旬印度雨季的糟糕天氣裡羅斯福仍然下令趁着日本航母無法封鎖印度海岸,24架B24在26架P51“野馬”戰鬥機的護航下飛抵雲南然後轉場到華北。在7月底之前,又有25架P51和50架P40戰鬥機飛抵雲南。讓常凱申鬱悶的是新銳的P51都歸了華北,P40是羅斯福爲了安慰他向他扔出的誘餌,畢竟通過駝峰航線的物資要到達華北還需要經過常凱申的地盤。下一步羅斯福準備援助華北一批最先進的戰鬥機,可不能讓常凱申眼紅,那會生出很多事端。
羅斯福準備支援華北一批300架北美公司的P51戰鬥機,這倒不是因爲羅斯福發善心願意給華北送來最先進的戰鬥機,而是形勢逼人。他的將軍們本來算計日軍在澳大利亞登陸後將沒有足夠的後勤能力,日軍登陸部隊會因爲缺乏必要的物資作戰能力大打折扣。但是讓美國將軍們在一次大跌眼鏡的是日本士兵能憑着少量卡車和牲畜的幫助沿着澳大利亞海岸一路向南,他們能把澳大利亞和美國軍隊丟棄的哪怕一點兒東西都利用起來幫助自己實施進攻。每當日軍步兵從夜暗中鑽出來殺向美澳軍時總是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最近更加嚴重的問題又出現了,日軍在進攻港口城市洛克漢普頓的時候動用了傘兵和偷襲部隊,這是美澳聯軍沒有想到的,佈置在港口的守軍在徹底破壞港口的時候就被日本傘兵擊潰,日軍基本完整的奪取了深水港阿爾馬。於是日軍的物資和增援部隊源源不斷地在洛克漢普頓登陸。洛克漢普頓是聯繫海運和內陸水運的重要樞紐,這裡落入日軍手中意味着日軍可以很容易深入澳大利亞內陸。所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將軍們希望羅斯福能想出一個牽制日軍的辦法減輕在澳大利亞作戰的海軍陸戰隊的壓力。
澳大利亞就算重要畢竟是孤懸南半球,距離哪個大洲都很遠,就是丟掉也不會立刻產生致命後果,相對來說蘇聯那邊的形勢就讓人更讓人揪心了。到現在蘇聯紅軍仍然無法把德軍遠遠驅離莫斯科,相反德軍利用機動能力的優勢卻不斷給蘇軍放血。雖然蘇軍在很多戰鬥中都贏得了勝利,但是在大部分戰鬥中蘇軍的損失都大於德軍,德軍仍有餘力分出一支部隊對伏爾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發起進攻,試圖截斷蘇聯來自高加索和伊朗的石油和外援。蘇聯再強大也是正在對抗除了英國之外的整個歐洲,羅斯福很擔心哪一天蘇聯會突然垮掉。蘇聯一垮強大的德國軍隊必定會挾大勝之勢入侵英國拿下地中海,到時候美國將不得不單獨面對德國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羅斯福心急火燎的要開闢新戰場牽制德軍,至少要給蘇聯運輸更多的援助物資。這些都需要海軍掌握大西洋的制海權,可是雖然美國已經解封了上一次世界大戰後封存的
驅逐艦並且開始大規模造艦,但是目前主力戰艦仍數量不足還被大量牽制在太平洋用來保衛美國西海岸。一日不能解除日本海軍的威脅,這些主力艦就無法調往大西洋。從全盤考慮,羅斯福必須找一支力量拖住日本人。
現在能拖住日軍的大概只有中國戰場了,整個中國戰場的形勢又要看柳宗漢的決斷,羅斯福怎麼能不討好劉宗漢呢。劉宗漢要P51,那羅斯福就提供P51,反正美國陸航隊決定採用洛克希德公司的P50“狂風”戰鬥機,因爲P50其他性能都和P51相近,但是飛得更高,更加敏捷,是僅有的在二戰中裝空戰襟翼的兩種美國戰鬥機之一。羅斯福不知道的是P50實際是人民軍“殲7”戰鬥機的美國簡化版。
羅斯福之所以看重中國戰場對日本的牽制不光是出於感性,還是有數據支持的。原來的紐約國際研究所的幾個“日本人”曾經收集了很多經濟情報,通過這些情報可以推算出日本的生產能力以及消耗速度。這些情報分析員認爲如果從中國起飛的轟炸機能夠轟炸朝鮮和日本的工廠,日本的經濟很快就會垮下來,讓日本軍隊落到無以爲戰的地步。羅斯福這才下決心更積極的支援華北對日本轟炸,萊特公司被指定採用羅爾斯羅伊斯技術生產專供華北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核心部件供應華北。
劉宗漢是個講道義的人,拿了好處總要做點兒什麼。1942年8月6日天還不亮,在萊陽機場上便忙碌起來,一架架加油裝彈完畢的“轟5”被拖出洞窟,不久機場上便一片隆隆的螺旋槳轟鳴聲。機場的跑道被無數馬燈照亮,勾勒出跑道的輪廓,跑道上前幾天被日軍從九州島起飛的轟炸機偷襲炸出的彈坑已經填平。在地勤人員們的歡呼聲中12架裝全國產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轟5”騰空起飛迎着朝陽爬升到高空飛往日本。
10點22分,轟炸7大隊大隊長王煥升看到在飛機下方出現了黑色的煙團,那是爆炸的高射炮彈。他仔細搜索了一下海面發現海上一艘日本軍艦正在徒勞的向天空中轟擊。炮彈在飛機下方一千米高度爆炸,對“轟5”沒有一點兒威脅。前方已經看到日本海岸,王煥升命令爬升到10000米高度,領航員開始尋找長崎。
此時日本九州島上到處都是鬼哭狼嚎的防空警報,高射炮手已經進入炮位,戰鬥機正在爬升,市民和工人井然有序的進入防空洞。這是日本本土第一次受到白天空襲,所以膽子大的人還站在防空洞入口處向天上張望想看看敵人的轟炸機是什麼樣子的。
機羣進入日本海岸不到十分鐘,兩個“鍾馗”戰鬥機三機編隊便氣勢洶洶的殺來,兩架“轟5A”立刻拋掉副油箱向日本戰鬥機迎過去。
參與此戰的一名叫花谷的日本飛行員後來成爲戰後日本航空自衛隊飛行團長,在他回憶第一次遇到“轟5”時他說到“我們已經爬升到了九千米以上,發現仍然沒有達到中國飛機的高度。鍾馗戰鬥機本來操縱性就不好,在這個高度上操縱性更是下降的利害。我努力對準中國飛機準備採用躍升攻擊的方法,中國飛機卻突然加速並且敏捷的機動飛遠了。這時我看到幾架中國飛機對着我飛過來,我大吃一驚,因爲從剛纔中國飛機加速脫離的過程中我已經判斷出在這個高度中國人的飛機無論是速度還是敏捷性都比鍾馗要好,空戰的結果凶多吉少。於是我連忙俯衝,希望把中國人吸引到較低的高度進行戰鬥。但是中國人沒有追上來,而是攻擊了另一個機隊。”
鍾馗是日軍設計來攔截高空飛行的重型轟炸機的截擊機,飛得高、裝甲厚、火力猛,攻擊笨重的重型轟炸機自然沒有問題。“轟5”確是敏捷的轟炸機,採用羅爾斯羅伊斯和萊特公司技術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保證了“轟5”在萬米高空仍然具有高速和高敏捷性。鍾馗裝備的發動機卻由於日本工業基礎的薄弱雖然能讓飛機的升限達到12000米但是在萬米以上高度發動機出力下降嚴重,速度大大下降並且也無法保持長時間在萬米以上高度飛行,根本無法追上“轟5”,與“轟5A”空戰更是討不了好。花谷見機快逃走了,另一個機隊則被擊落重傷各一架。只是“轟5A”的任務是保護執行轟炸任務的轟5,所以並沒有降低高度繼續追擊日本戰鬥機。
到達長崎上空王煥升發現整個長崎都被低雲覆蓋着,根本看不到目標,他只得轉向第二目標福岡。福岡上空只有幾片稀疏的雲彩,但是隨着轟炸機羣的到來被高射炮彈爆炸的煙團污染的一點兒詩情畫意都沒有了。王煥升並沒有對福岡的工業區實施精確的俯衝轟炸,而是保持萬米高度投下一噸重的炸彈——爲了打擊日本人的士氣只要把炸彈扔到日本人的工廠裡就可以了,不需要讓金貴的轟炸機冒險進入日本高射炮的射程和日本戰鬥機有利的作戰高度。扔完炸彈王煥升並不急着返航,而是又飛到久留米上空轉了一圈才施施然踏上歸程。因爲只要他們的轟炸機出現在哪裡,哪裡的鬼子就要拉響防空警報,讓工人進入防空洞,高射炮要對空射擊,雖然不能直接給日本造成損失,但是卻可以消耗日軍的彈藥,磨損炮膛,浪費日本人的工時。
在轟炸機羣在九州島上空整個巡遊過程中日軍一共出動十幾批“屠龍”和“鍾馗”戰鬥機攔截轟炸機編隊,結果又被擊落一架“屠龍”和一架“鍾馗”,日軍才知道這次出現的轟炸機不好惹。日軍出動的“飛燕”和“隼”式戰鬥機則根本飛不到“轟5”的高度,只能眼睜睜看着機羣大搖大擺的飛行。
在“轟5”高調對九州島實施晝間轟炸的時候,32架B24在12架P51的護航下轟炸了位於釜山的福特卡車製造廠。機羣在5500米高度投下
近九十噸炸彈將這個福特公司投資,設計年產量5千輛卡車的工廠徹底破壞。沒了這些卡車供應,在草原上的日軍機動起來將更加困難。
因爲釜山有很多美國投資的工廠對日本的戰爭非常重要所以日軍在釜山部署了百餘門高射炮和很多戰鬥機。在轟炸過程中兩架B24被高射炮擊落,1架被戰鬥機擊落,P51也在空戰中損失了兩架。機羣也擊落了4架日本戰鬥機,一直觀戰的“轟5”偵察機飛行員報告認爲駐紮的釜山的日本戰鬥機飛行員的素質似乎已經開始出現下滑趨勢。
此後每天“轟5”都以小集羣前往九州島轟炸,日本戰鬥機總是無法在“轟5”飛行的高度實施攔截只能徒勞的浪費汽油,幾天下來也倦怠了,只能保護住工業區和佐世保海軍基地等地。但是8月19日,6架“轟5”卻飛到了沒有多少高射炮防護的八代實施了俯衝轟炸,從容的破壞了火車站的水塔、摧毀了球磨川上的鐵路橋、擊沉了兩艘數百噸級的貨船。
6架轟炸機飛越千里炸了這幾個目標似乎只有摧毀球磨川上的鐵路橋比較有價值一些。但實際上摧毀一個對火車運行很重要的水塔也好過在萬米高空扔炸彈不知道炸到點兒什麼要靠譜。而且這次轟炸配合B24對漢城和平壤的轟炸是在警告日本人必須佈置更多的戰鬥機和高射炮才能保護本土周全,想偷懶可不行。隨後三天,“轟5”機羣不再轟炸日本人精心設防的重點城市,而是轉向轟炸九州島上的鐵路和沿海航行的船隻。這是日本這種沒有完善防空網的國家絕對無法完全保護的目標。日本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大量部署能夠在高空攔截“轟5”的戰鬥機,要麼摧毀人民軍機場。要想很快研製出高空截擊機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8月25日舉行的御前會議上日本陸海軍達成協議,在9月初集中超過400架遠程轟炸機摧毀人民軍的機場和飛機制造廠,然後立刻回軍太平洋。
日軍不敢把這些轟炸機長時間留在中國,因爲日本現在必須加強夏威夷和南太平洋諸島的防禦。這都是由於日本在阿留神戰役中又有兩艘航母受傷。
7月山本五十六制定了一個誘敵計劃企圖攻擊阿留什羣島誘使美國航母艦隊出戰,尼米茲果然中計但是山本沒有想到日本“大鷹號”和“衝鷹號”航母上補充的部分新飛行員水平太差,跟日軍交手時錯誤百出。在8月22日的阿留什羣島戰役中美軍以戰沉兩艘航母的代價重傷“大鷹號”和“衝鷹號”航母。這下日本在太平洋上連一艘航母也沒了,能夠最快修好的航母也還至少需要兩個月時間才能重返戰場。很尷尬的是日本沒有足夠的船塢同時修理所有戰損的航母,“大鷹號”和“衝鷹號”只能等待其他航母修理完畢才能進入船塢。
沒有了日本航母的威脅印度洋便變得繁忙起來,美國貨船一批批把援助物資運抵印度再由“風神”運輸機運載飛越駝峰航線抵達中國。87架羅斯福許諾的P51也在9月份飛抵華北在美國飛行員駕駛下與日軍作戰。
現在華北的重要工業基地都藏在西邊,距離日軍最近的也藏身山西和豫西,只有機場距離日軍很近。日軍首先集中兵力轟炸了山東半島的人民軍機場然後又將目標瞄準了華北的工業基地。與劉宗漢噁心日本人隨便炸個什麼目標都行不同,日本人要想消除威脅必須要瞄準機場和飛機制造廠。這些目標很明確,人民軍就好防護了。幾個機場周圍都部署了大量高射炮,給突擊機場的日本轟炸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萊陽機場、濰坊機場和濟南機場雖然被炸的面目全非但是防空炮火和戰鬥機也擊落了六十多架敵機,留在鋼筋混凝土機庫裡的飛機毫髮無損。日軍要想摧毀那些工廠必須飛行很長的距離,在整個航程中日本機羣會遭到人民軍和戰鬥機的輪番打擊。而且由於人民軍加裝近炸引信的航空火箭是對付日本轟炸機大機羣的剋星,日本轟炸機只能以小集羣發動突擊,每個機羣防衛火力薄弱,在戰鬥機的打擊下一路留下一堆堆殘骸。到9月29日,日軍被擊落轟炸機遠程167架,在機場被炸燬21架,被擊落戰鬥機110架,其他飛機59架。日軍損失近200架昂貴的遠程轟炸機卻沒有炸到什麼有價值的目標,這種損失速度日本還承受不起,從這天以後日軍轟炸機再也沒有大規模深入過華北。
不過這次轟炸讓華北也損失不小,且不說山東的幾個機場除了青島機場是拼死保護沒有遭到大的破壞,其他幾個機場都只能起降輕型戰鬥機。人民軍的戰鬥機在一個月裡損失也達到62架,再加上P51損失了45架,可以說也是損失慘重,很多飛行員一天要飛兩次以上,累的下了飛機就倒頭大睡連飯都顧不得吃。但是除了鄭州給炸燬很多街區之外洛陽、舞陽等重要工業基地都沒有受到大的損失。
大概常凱申公也看出日軍航空力量都被華北牽制了,羅斯福又要求他拿錢辦事,他本人也想打通滇緬公路,所以在9月份也命令入緬遠征軍發起了一次攻勢,雖然沒有取得什麼成果但無論如何牽制了日軍的兵力。日本大本營的參謀們認爲正是美援物資鼓勵了常凱申發起進攻於是產生了奪取印度的緊迫感。正因爲如此日本沒有繼續向澳大利亞增兵反而以10萬兵力攻佔印度達薩姆的科希馬和英帕爾掐斷了駝峰航線的“烏號作戰”。日軍穿過雨季剛剛結束的叢林雖然佔領了科西馬和英帕爾但是傷亡達到五萬餘人再也沒有力量向前一步。正是由於日軍準備“烏號作戰”分散了兵力使美國的壓力大減,美軍才能在1942年11月登陸北非開闢新戰場。希特勒又爲了保衛利比亞的油田不得不增兵非洲削弱了東線的兵力造成了整個戰爭形勢的改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