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有過交代,醫家的力量至關重要。 ”禰衡笑道:“後面怎麼交代的,想必不用我多說吧?阮瑀你難道準備違背不成?”
阮瑀笑道:“君若失德,爲臣諫之。若是執迷不悟,我等便是不加理會,退隱山林,甚至是輔助賢能兵諫也是可能出現的,更何況我們這邊,孔聖也不過時我等先師,卻是沒有強迫我等行事的說法吧?”
禰衡聞言,卻是一愣,沒想到作爲孔融嫡系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會這麼回答他。
“怎麼?難道之前孔融還給你們下達了用強的命令不成?”曹操笑道。
“是又如何?”禰衡冷笑道:“至此危難之際,我等纔是大義所在,真正的天下正統,統籌大軍撥亂反正,非我儒門莫屬。”
“這是爲什麼呢?”曹操疑惑道:“別的不說,你們有什麼資格說你們是天下正統?”
這就讓人奇怪了,這傢伙究竟是哪來的信心?簡直是莫名其妙。
“孔聖先師等與外界皇室正統一道,我等自然是追隨。否則,諸位即便是出去,日後還是要受那皇室正統束縛,卻是無益!”禰衡笑道。
“皇室正統?”曹操笑道:“是像漢獻帝一樣的皇室正統嗎?我看你們是不知所謂!”
這個自然不需要解釋,漢末皇帝,雖然也是劉家正統,但是大權旁落,宦官、何進、董卓、曹操等等,卻是無需多言。
“呵呵,即便是如此,在眼前有巨大的危難的時候,各方諸侯還不是各有齷齪?到時候,真正能夠站出來登高一呼的,還是隻有皇室正統。”
“不知所謂!”曹操冷笑道:“就憑你如此憑空臆斷,居然就把弱勢的皇室說成了可以登高一呼的存在?開什麼玩笑?”
“你小子,文采能力也就罷了,真正的一方諸侯,天下梟雄會有什麼樣的心思,你懂個屁!”曹操冷笑道:“你要是懂這些,懂人心,你丫的當初就不會死,現在也不會擺出這幅模樣,簡直就是不知所謂!”
的確,正如曹操所說。各方諸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心思。什麼你登高一呼,大家就呼應。
還不就像是當初董卓一家獨大的時候,爲禍人間。大家是聯盟作戰了,可是這其中是怎麼回事,
還需要多說嗎?
之前獻刀刺殺不說,逃到陳留的曹操,散盡家財,又得到孝廉衛茲的幫助,組織約五千義軍準備討伐董卓,終在189年十二月在己吾起兵。另一方面,橋瑁向詐稱京師三公發信給各州郡,陳述董卓的惡行,希望各地方舉兵,當時韓馥對袁紹有戒心,派人看守袁紹。當韓馥接信後疑慮該幫袁紹還是董卓,但被其治中從事劉子惠反說救國又何以是幫袁紹還是董卓,認爲先看其他人的舉動才作行動,韓馥同意,便書信給袁紹陳述董卓的惡行,看袁紹有何行動。
而且,天下諸多諸侯,也不僅僅是十八家袁紹與王匡屯兵河內,張楊亦率數千人投靠;張邈、劉岱、橋瑁、袁遺與鮑信屯兵酸棗,曹操則屬於張邈軍下;袁術屯兵魯陽,孫堅從長沙趕往與袁術會合;孔伷屯兵潁川;韓馥則留在鄴城,給與聯軍軍糧。各羣雄都推舉袁紹爲盟主,但只有鮑信認爲曹操纔是最有能力推翻董卓。袁紹自號車騎將軍,其他人都有被假授官號,如曹操就被授行奮武將軍。而其他地方軍的態度因不同原因沒有明確表態。
公孫瓚:並未表態,當然演義上這傢伙帶着劉備三兄弟過去的,纔有了後面的故事。陶謙:與董卓保持關係。劉焉:《英雄記》載藉以起兵,但未有參加戰爭,而是保州自守。孔融:着手於打擊黃巾餘黨。馬騰:於西方與韓遂建立勢力,與董卓保持關係。公孫度:於遼東自立爲侯,與董卓保持關係。劉虞:並未表態。焦和:《九州春秋》載雖曾起兵,因爲青州黃巾復起,所以沒有參與會盟,不久病死。陳溫:並未表態。王睿:本來也有起兵,因爲和孫堅有私怨,被其逼死。
這還是聯盟之前的事情,也就是說,真正做盟主,什麼登高一呼,天下齊齊相應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對待事情的態度不同,採取的策略也會改變。
至於聯盟之中的事情,卻也不少。
當初先鋒孫堅出戰,隨後就有鮑信搶着想要立功什麼的,後面稍微有點好轉,就有袁術的糧草問題,接下來自然不用多說。
然後就是稍微有點成績,內訌開始。
韓馥懼怕袁紹危及自己,便一步一步減少對河內、酸棗聯軍的糧食輸送,軍糧耗盡後,聯軍各自回到守地,但各軍仍保持盟友關係。同時,劉岱與橋瑁二人一向交惡,劉岱便殺了橋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而董卓見盟軍撤退,便派韓融、陰修、胡母班、吳循、王瑰想與袁紹等人議和。衆人到河內後,王匡告知袁紹,袁紹不答應,要王匡殺死胡母班、王瑰、吳循等。袁術亦殺了陰修,只有因韓融有德名以倖免。
此次戰役,雖然名義上是聯合討伐,實際各羣雄卻互相估量對手、保存自身實力,爲此結下不少仇怨。聯盟中兩個最有人望的羣雄袁紹、袁術反而是最先挑起內鬥的人,袁紹首先用計奪取了韓馥的冀州,與公孫瓚開戰。而袁術擁有南陽,與新任的荊州刺史劉表交惡,其麾下在討伐董卓中威名遠揚的孫堅在攻打劉表時中伏戰死。
其後袁家兩兄弟決裂,形成中原混戰。曹操因私怨進攻徐州陶謙;劉岱、橋瑁、張楊等較弱勢力也紛紛明爭暗鬥;及孫堅部下擁立孫堅長子孫策亦進攻江東各地,割據一方。由於朝廷名義上和實際上都已經被奸臣董卓控制,各地諸侯間公開的殺伐也已經無人能管束,甚至再也不需要假借任何名義,割據戰亂弱肉強食從此全面展開。
而聯盟的最終目標也沒有達成,很明顯董卓沒有被衆人殺死。而董卓逃到了長安後,並沒有減少恐怖的統治,反而變本加厲,自稱太師,更欺壓大臣、殘殺百姓、奢侈揮霍、獨裁兇殘,令朝中大臣憎恨不已,司徒王允連同黃琬、尚書僕射士孫瑞、楊瓚等密謀要殺死董卓,連絡上負責董卓警衛的中郎將呂布以及董卓部下的騎都尉李肅。
192年四月丁巳日,王允、呂布等人以皇帝詔書的名義,在未央殿掖門外殺死董卓,結束董卓的統治。但是董卓屬下李傕、郭汜等人已爲其報仇爲名,很快率兵攻破長安,殺死王允,擊退呂布,延續董卓的暴政。最後獻帝被迫逃出長安,流離失所,最終投靠曹操,漢室名存實亡。
雖然這段故事不能作爲什麼直接的憑據,但是以此作爲參戰,卻是能夠說明不少道理,要把天下的諸侯集結起來,共同對敵。會有什麼結果卻是誰也預料不到的。
禰衡也是聰明人,但是這傢伙卻又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自大。所以說,有些事情就會有過分的預估。
就比如前面說道他的事情,那就會以爲自己那是大能、大才,別人對待自己自然是要恭恭敬敬的了。自己有點什麼出格的動作,那才證明自己與衆不同不是?
自己這樣的大才,即便是有什麼出格的舉動,別人也會看在自己才能無雙的份上,不會把自己怎麼樣,反而會更加看重自己不是?
最後結果自然不用多說了。
這裡,咱們卻不得不提另外的一個傢伙,鳳雛先生龐統龐士元。
那些什麼狂生、狂士之類的,要麼出世、要麼人家看你不爽,然後沒好日子過。
所以,卻是讓人想起龐士元當初那行爲。
龐統說話、行爲也有不少出格的地方,
比如最初投靠孫權,龐統就太過了,和孫權交流的時候,才能自然沒什麼問題,但是卻太過的貶低周瑜。或者說說話之中表明自己的能力遠遠勝過周瑜。
不說狂放不狂放,但是卻沒有顧及到孫權的想法。孫權最尊重周瑜,這麼一來,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至於領耒陽令的事情, 卻是耳熟能詳,整日飲酒,不理事務。然則,真正到了做事的時候,把堆積近百日的事務處理完全,卻也不要多少時候,反而是體現了其才能。
所以,一個方面,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另一個方面也要看看自己言行對別人的影響。
要說有才能,頂尖智者那個系列,那個才能會比禰衡遜色?不說像賈詡那傢伙一樣,明哲保身,一切從安全出發,但是也沒必要爲了彰顯個性,弄得那麼悽慘不是?
話說回來,就說這個做人是這樣,那做事情的時候也是如此。尤其是做的還是國家大事,真要像禰衡這樣的態度,那結果怕是不會太好!
不過,沒道理對方會不懂這些吧?那些儒門的人也不像是傻子啊!
作者的話:
可發佈更新情況、請假、求花拉票、呼籲打賞、作品討論、回覆用戶、推薦朋友作品等內容。該內容不納入正文字數統計,不限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