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換相(上)

崇政殿裡,趙禎滿面春風,吩咐小黃門上了熱茶,給幾位宰執大臣賜座。

萬萬沒想到,一直對徐平有偏見的首相呂夷簡今天會改變態度,不但同意想辦法給河南府兌付飛票,而且主動要求擴大新政的試行範圍。今日早朝,已經初步定下來,下年試行京西路新政的地區擴大到京東路和兩淮,以及開封府。

趙禎自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但帝王所學跟普通人是不一樣的,側重於經術和各種先聖古典,以及古今史事,具體的治世之學就遠比不上臣僚了。給趙禎講學的,從孫奭到馮元都是皓首窮經的人物,加上最近爲天章閣侍講的賈昌朝,明顯偏向《易》、《春秋》和《尚書》等經籍。趙禎是個好學生,不但學得用心,平時也注意自己的行爲,學以致用。徐平回京的時候,他曾經到過新建成的永寧侯府,被諷勸不視疾而入大臣宅爲謔,這兩年沒事他就連皇宮的門都不出了。當然,對他來說皇宮裡也很好玩而且不用聽臣僚閒言也就是了。

所以就是拿到了正本的《富國安民策》,趙禎對一些細微的地方也參詳不透,身邊又無人可問。真正要按書裡說的施政,他還要靠身邊的大臣,所以呂夷簡態度的轉變讓他特別地欣喜。話說回來,什麼都能自己幹了,他還用得着看大臣的臉色。

喝過了熱茶,趙禎道:“今日衆卿入內殿,主議京西路去年新政。自徐平到京西路爲漕使,錢糧廣收,數目頗大,僅洛陽一郡,未兌飛票便就有數千萬貫之多。三司手中沒有這麼多現錢,一直拖着未兌,朝中內外議論紛紛,不知衆卿有何話說?”

呂夷簡捧笏:“陛下,去年京西路所行新政,頗有成效,微臣一直留意。河南府的飛票數目確實過於多了,不是三司不兌,而是實在無能力兌,也怪不得他們。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做法,無論如何也是兌不了的,當別想辦法。”

一邊坐着的蔡齊道:“去年王相公提出,可以穩定絹價,讓三司鋪子以貨物做本,發行購物券,用購物券兌飛票。現在絹價已經穩了,不知爲何三司也沒有這樣做的想法。”

陳執中忙道:“回大參,這樣的想法三司還是有的。只是三司鋪子每月所入的銀錢,都有用處,如果用購物券兌了河南府的飛票,則相當於透支了三司鋪子的數年收入,三司這裡就出好大的窟窿,國用無法支持,所以一直拖着不敢這樣做。”

宋綬淡淡地道:“王相公的辦法,在國用充足的時候倒也可行,只是現在國用艱難,三司就是想做,也無法去做就是了。”

王曾默默不說話,只是聽別人說。現在殿裡的人中,只有趙禎、呂夷簡和王曾看過了完本的《富國安民策》,其他人當然不是一點沒聽說,只是得到的消息都零零星星,不成系統。像這種大部頭,不成系統就根本無法插嘴。派石全彬到洛陽查看皇宮,王曾和呂夷簡都認定趙禎已經得到了書,甚至諮詢了徐平的意見,其實其他人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呂夷簡和王曾之間,是不知道對方有沒有看過書,看的書到底全不全,缺了哪些的。

這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面,早朝王曾提議用新政解決京西路的問題,呂夷簡同意,趙禎贊同,其他官員沉默。兩位宰相達成一致並不能保證朝裡沒有反對意見,不買他們兩人賬的人還是有的,可對談論的東西一無所知,能有什麼話說?

呂夷簡改變態度並沒有讓王曾覺得意外,自己都有晏殊送書來,工於心計的呂夷簡肯定也有自己的渠道。他現在的要看是呂夷簡真正的目的是什麼,真地能自己一致嗎?

趙禎見其他人不說話,只好道:“王相公的辦法雖有不足,但也不是無法可想。京西路的飛票說到底只是錢而已,貨物他們已經賣到其他路去了,三司和地方州縣早晚能夠收上稅來,只是時間必定要晚一些。先把三司鋪子的錢用了也不是不行,你們說是也不是?”

呂夷簡捧笏:“陛下所言甚是!提前用三司鋪子的錢是可以的,但真接用購物券抵賬的風險太大,一出意外,三司就無法補救。真要抵賬,還要別想辦法。”

“呂相公如此說,想來是已經有腹案了,必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蔡齊忍不住,不由狠狠瞪了一眼說話的宋綬。在這麼多人面前唱雙簧,當大家看不出來嗎?這一唱一和的,不就是貶低王曾,擡高呂夷簡的身價嗎,都是當朝大臣,卻耍這種小把戲,真是讓人不齒。看王曾低眉斂目,並不說話,蔡齊只好忍了。

呂夷簡笑着看了看衆人,才道:“我看京西路去年新政,實際有個法子是能夠解當前困境的,那便是錢莊。目今京西路的錢莊,只是把錢存進去,開存據出來,真正存錢的人要用錢的時候,還是要到錢莊去交割。如果把存據當作三司鋪子的購物券,便就可以與西川交了一般當錢來用了。如果在京師開錢莊,再加上京東與兩淮,這個數目,就足足可以補上河南府的飛票而有餘了。如此一來,三司不但沒有虧空,手裡的錢反而又多了些。”

聽到這裡,王曾就知道呂夷簡必然是也得到書了,因爲這正是《富國安民策》裡講到錢法時的內容。把錢莊開成銀行,利用存貸息差謀利,然後由中央銀行發行紙幣,同時進行大宗貨幣往來的結算,徐平講得很清楚。這裡面的關鍵,是利用公司制度控制貸款的風險,同時利用中央銀行控制貨幣的發行量,並減小結算成本。風險控制到最小,同時把資金流動的成本壓到最低,纔可以保證銀行的利潤。金融可不是天然能夠賺錢的,不這樣做的話,銀行爲了保證利潤,向商品經濟的運作鏈條轉嫁出來的成本過高就失去作用了。

制度是這麼個制度,但對制度的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一樣。最少王曾聽了呂夷簡說的話,就覺得他的認識與自己不同。徐平在《富國安民策》裡一直強調的原則,是一切制度與措施都是爲了商品經濟的鏈條正常運轉服務的,只要這根鏈條正常,財富便就會不斷地增加,整個社會都會平穩發展。這就是王曾在書裡劃出來的那一句:“公利本於私利,而用於萬民,故曰謀公利爲天下之大義。”

義與利的統一,是王曾認爲的關鍵。但是呂夷簡的話,恰恰是把這最重要的原則給繞了過去,讓王曾心生不快。關於銀行制度徐平書裡說得明白,最大的作用是給商品經濟的運作提供便利且源源不斷的資金,而不是爲了讓國用充足。國家所需的資金,應該是從其他方面收上來,不能靠印錢印出來,這是基本的原則。

能夠通過正常渠道收上錢來,才說明經濟運轉正常,整個社會的財富在增加。銀行裡印出來的錢,必須以經濟的需要爲準,不管是多了還是少了,都是有害的。金融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必須以實體經濟爲根本,一旦背離了實體經濟,那就有害無益。

呂夷簡所說的,一開口就是印了購物券,不但是兌了京西路的飛票,還讓三司的手裡憑空多了一筆資金,可以補充國用的不足。這樣的認識,是跟《富國安民策》截然相反的。

強自忍住心中的疑惑,王曾對呂夷簡道:“我有一事不明,求教坦夫。這多印出來的不管是稱錢也好,交子也好,關引也好,券也好,除了充抵京西路飛票剩下來的,又怎麼花出去呢?須知這錢不是憑空來的,是百姓存在錢莊的銅錢的憑據,用掉多少就會產生多少的虧空,這個虧空必然要由錢莊補上去的。”

呂夷簡道:“孝先問得極,這錢確實是虧空。但是其一,舊錢花了新錢會源源不斷地存進來,只要存進來的比花掉的多,虧空便就不是虧空。再一個,錢莊手裡有這麼多錢,便就是本錢,本錢是可以生利息的。只要生的利息比花出去的錢多,也就沒有虧空。”

王曾道:“依京西路的新政,錢莊的錢只借給他們所設的公司,這些公司的賬目都有專門的人打理,借給他們到時不還錢的風險極低。這件事京西路能夠做起來,是有棉布帶着讓無數人可以開公司生利,其他地方,急切間可沒有此等事。沒有這麼多生利的公司,錢莊的錢便就無處可貸,便也就無法生息。至於存的錢比花的錢多,開始的時候,民間的存錢必然不少,確實可以做到,等到錢莊的錢收得多了,民間再無閒錢,也就無所謂存的比花的多了。有這兩點疑慮,還請坦夫三思。”

這些制度的關鍵,是要有源源不斷的財富被創造出來。呂夷簡認爲不重要,王曾認爲很重要,公利不能回饋到私利裡去,這鏈條就無法運行了。

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93章 多方牽連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8章 徐昌定親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12章 治術(三)第158章 桃花運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52章 酒鬼亭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49章 串連第66章 同年知縣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81章 祭奠第84章 南線北線第89章 搶佔要地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318章 解甲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42章 旬估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44章 增兵第12章 煙花第11章 人選第71章 北巡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78章 要知恥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56章 錢入戶等第25章 追捕逃亡第57章 夜戰(上)第4章 郊迎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205章 蛻變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67章 決心已定第49章 應有權變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72章 底氣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4章 大動作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14章 盛宴第128章 優遷第42章 動盪第71章 戰場第46章 收割機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38章 再見故人第91章 大勢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174章 春光第63章 官聲第37章 夜對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15章 閒事第12章 空調第42章 旬估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59章 合謀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77章 決戰第55章 官衙送別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227章 超市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318章 解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