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三司集議

徐平講完,陳僥佐把手裡的茶杯放到桌子上,指着下邊坐着的劉沆和王拱辰道:“我們京西路的官員談事情,這兩人是怎麼回事?要不要回避一下?”

陳堯佐話聲一落,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劉沆和王拱辰兩人身上。

徐平提高聲音道:“他們兩人,一個是要來談三司鋪子在京西路的事情,一個是要說京西路的營田事務。開渠所需的錢糧,一部分跟這兩項有關,不妨讓他們也聽一聽,回去之後也有話說。用了三司和營田務的錢糧,我們京西路便就能夠少出一點,諸位談完事情回到州里,跟父老也好交待是不是?”

陳堯佐道:“既然是要出錢糧,那自然一切好說,聽一聽又有什麼打緊?”

轉運使司管錢糧,但這些錢糧終究是要從各州收上來,徐平能從別的地方要來,下面州縣自然就少了負擔。地方爲官,誰都不想做惡人,能夠留下個愛怕名聲,自然是求之不得。地方是很排斥朝廷插手下面事務的,但願意出錢自然就另說,散財童子大家都喜歡。

王拱辰和劉沆兩人對視一眼,搖了搖頭,也不說話。這也就是看徐平的面子,不然兩人怎麼會坐在這裡?其他路求着他們,他們也不會管。

徐平見再沒有人說話,清清嗓子道:“往常汴河引黃河水,雖然水量充足,但水裡泥沙太多,河道年年淤積。不說汴河每年清淤所花的巨大人力物力,現在雍丘一帶河段,河牀已經高過兩岸,成了地上懸河,這樣下去如何了得?雖然汴河下游河段不在京西路,但我們也不能坐視不理是不是?再者說了,從黃河引水的汴口每年到了冬天就要堵住,到了春天再重開,舊汴口壅塞不能用,只能再從別處重開。這麻煩可在孟州和鄭州,每年不但徒耗人力,就是新汴口占的田地,也是無窮官司。兩位相公,你們說是也不是?”

李迪道:“汴口在孟州,不說佔的田地,就是清河廂軍也有無數事情。徐龍圖,引洛入汴水渠有百利而無一害,這道理已經非常明白,不需要再說了。你只要講一講,這水渠怎麼開,我們地方要做什麼事情就好。”

“相公說得對,引洛入汴水渠百利而無一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勢在必行!只是這水渠雖好,開的時候卻要費無數人力物力,不只是經過的幾州,京西路北邊的幾州,都要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才能把事情做好。我是這樣想的,水渠以汜水縣爲界,分爲上下兩段。下段沿着黃河灘頭挖渠,用陳相公的‘木龍殺水’之法,不獨是新開的水渠,連黃河故道的南岸也一起築起一道長堤,以爲長久之計。”

李迪點頭:“如此最好。若說是黃河岸邊築堤,百十年來最有實效的還是陳相公當年在滑州所築之堤,築起來簡便,而且經久不壞。”

說到這裡,李迪轉頭問陳堯佐:“陳相公,你是哪年知滑州來着?”

陳堯佐撫着一綹長髯道:“天禧三年,不知不覺,已經過去十五年了。”

“是啊,十五年了。陳相公當年所築黃河堤,自滑州到德州,綿延千餘里,十數年爲不壞,功績甚著。今日要在黃河上築堤,當然還是用陳相公的法子。”

徐平等李迪說完,只好順着他的話道:“不錯,若說在水上興害除利,陳相公毫無疑問是當世第一人。如今陳相公也在京西路,是京西百姓之福。那便就這樣,自汜水縣以下的河道,便就由陳相公主持如何?陳相公,百姓懸望,萬莫推辭!”

“哎呀,老夫年事已高,如今在鄭州也只是虛度餘歲罷了。”陳堯佐撫着長髯,緩緩開口。“不過,修這道河渠,是利國利民之事,上報君王,下利百姓,我也不好推辭。既然龍圖這麼說了,我便再鼓餘勇,接下這差事就是。”

“陳相公高節,真爲我輩楷模!”

衆人跟着李迪,一起誇讚陳堯佐。

其實真正在朝裡的時候,李迪跟陳堯佐也不怎麼對付。就是下到地方,鄭州和孟州兩州緊鄰,兩人都沒有什麼交往。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兩個前任宰執,元老重臣,自然而然地就相幫相扶,不能在其他小輩知州面前丟了面子,這是人之常情。

等話聲平靜了下來,徐平又道:“由陳相公主持此事,萬般都好,這事情已經成了一大半。不過,陳相公到底高齡,不能過度操勞,還要有人從旁幫扶,做些雜事也是好的。李相公,便就由孟州通判李參作陳相公的副手如何?”

陳堯佐一愣,忙道:“不必,百十里河道而已,我又要什麼幫手?”

李迪伸手攔住陳堯佐,口中道:“希元,人不能不服老啊。徐龍圖說的極是,便就由李參做你的副手,你只要主持大局,不需要再去事事操勞!”

河道是在孟州境內,陳堯佐在自己轄下威風八面李迪心裡總是有些芥蒂,由李參去做副手最好了,方方面面都能關照得到。那是自己的通判,當然聽自己的話。

見陳堯佐還要爭辨,徐平急忙說道:“事情便就這樣定下來,陳相公主持汜水縣以下的河道,孟州通判李參從旁輔助。李相公,如此一來,孟州的事情就要您多費心了。”

“無妨,一州民政,還累不着老夫。”

李迪和徐平一問一答,便就把事情定了下來,陳堯佐雖然微微感到鬱悶,也不好再說什麼。李參到底只是個副手,什麼事情都要聽他的呢。

與李迪不同,徐平是真不放心讓陳堯佐自己一個人幹。當年黃河堤他是修得不錯,至今兩岸百姓還把那堤稱爲“陳公堤”,數州百姓在享受着好處。但今時不同往日,水泥的產量雖然不多,但只要肯下本錢開起幾座窖來,還是能夠供上修河用的。徐平就怕陳堯佐老腦筋,接受不了這新鮮事務,到時惹出麻煩來。李參自己接觸過,是個做實事的,自己說話他也肯聽,到時候可以從中協調,調和矛盾。

定下了下游的河道,徐平看看衆人,開口說起上游河道:“如果從沙口鎮引洛河水,那到汜水只有一二十里路,這中間有兩個難處。一是所過都是小山,山川破碎,河道開挖不易,在裡面蓄水更加不易。前幾個月我勘查河道,殿裡奏事的時候,聖上和幾位宰執一致認爲,要在那裡的小山之間,修幾個大壩,才能夠實現排放自如。這樣一來,所需的水量就不少。再者,都知道黃河水裡泥沙極多,如果洛河裡沒有水進入黃河,則河口很容易淤積,引起後續無數麻煩。又不能斷洛河的水,又要引出足夠的水量來,只有在洛河上築壩。”

說到這裡,徐平看了看一邊坐着的李若谷,見他微閉雙目,沒有任何表情,也不知道聽沒聽到自己說的話。看來,今天他是要置身事外了。

一直沉默的安撫使李遵勖道:“沙口鎮鞏壩,不合適吧?”

“節使所言即是!不過,沙口鎮那裡不築壩,則新開水渠水量不定,如果漕渠深淺不一,又如何行得不船?更不要說影響整個汴河,無論如何是不行的。所以,只好折中。從西京城以下,直到沙口鎮地勢低平,沙口鎮那裡的壩不能過高,如果蓄水水面過高,則有可能會威脅到上游的永安皇陵,這自然不行。所以,只好在沙口鎮那裡築一小壩,以不至威脅皇陵爲準。爲了保證新開河渠的水量,只好在西京城的上游再築一大壩。”

李遵勖點了點頭:“便是如此,新開的河道,萬不能危及皇陵。”

永安位於偃師和鞏縣之間,本來只是一個鎮,因爲是皇陵所在,特意升爲縣,而且規格還很高。那一縣戶口只有幾百戶,說起來只相當於徐平前世的一個村子,但因爲大宋的皇陵在那裡,是不能有一絲一毫風險的。

因爲這皇陵,汜水縣以上河道沒有多少工程上的選擇,只能在沙口鎮那裡築一個小壩對水位進行微調,然後在洛陽城上游選地勢合適的地方築一大壩,進行大的調節。不過這樣一來,便就要求洛陽到沙口鎮的河道要平直通暢,不能有任何阻塞。洛陽城裡那淤積得不成樣子的洛河水道便就必須整修,而且因爲伊河是在洛陽之下匯入洛河,連帶伊河的水道也要一起整理,相當於把洛陽城周圍的河道完全整修一遍。如若不然,就只能在城外新開平直的河道,把洛河的水引走,不再經過洛陽城。

其實沒有下游的皇陵,本不必如此麻煩,直接在沙口鎮築壩,上游兩岸加高堤岸就行。

但這個年代,皇家的事情大於天,再麻煩,也要保證皇陵的安全。徐平和河南府爭來爭去,便就因爲皇陵在那裡,必須完全整修洛陽周圍河道。

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66章 以民爲師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51章 新市場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9章 詠梅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58章 拆借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77章 訣別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59章 合謀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35章 衆說紛紜第59章 洞若觀火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68章 交易第230章 約定第27章 辨司馬光第34章 期集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58章 夜戰(中)第47章 應對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30章 端午(中)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80章 轉機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4章 邕州城外第53章 查稅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51章 綠影亭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218章 銀行(下)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82章 別機機杼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94章 春狩防秋第53章 一條出路第40章 出人意料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8章 春忙第3章 進城第49章 事發第28章 唐大姐第183章 擒獲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71章 北巡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0章 匪訊(下)第17章 自己的路第289章 唐龍鎮第20章 送行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92章 收權第64章 一拍兩散第67章 晾到一邊第29章 其心可誅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3章 糉子第118章 突圍第21章 同年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64章 歐陽修第166章 初戰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56章 銅版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4章 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