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

見徐平面無表情不說話,趙禎意識到自己剛纔的舉動有些不莊重,尷尬地笑了笑道:“沒事,你接着說,說三分裡到底說了什麼?”

徐平不是個弄臣,他也不想成爲一個弄臣來討趙禎的歡心,而且最重要的,趙禎自己也看不起弄臣。真給他一個不嚴肅的印象,以後的前途也就沒有了。

作爲君臣,這些話不是不能說。從太祖時候起,便就跟大臣比較隨便,太宗那麼心胸狹隘爲人苛刻的人,喝起酒來跟臣僚也是沒大沒小。但要分場合,這裡可是天章閣,供着太祖以下三位皇帝的神御呢,怎麼可能開這種玩笑?

整理一個思緒,徐平正容道:“劉、關、張三人立誓,我記得誓言裡,劉備有一句話,‘今兄弟三人,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當時三人尚爲大漢子民,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八個字,臣一直覺得,道盡了做臣子的真義!”

趙禎覺得有些奇怪,問道:“這八個字自是極好的,但又有什麼特別?”

“特別就特別在,這八個字指明瞭臣僚所具有的雙重身份。上報國家是對君上忠心以報,下安黎庶是用心管理百姓庶務。對上是一種身份,對下又是一種身份,這兩種身份聚集在一個人的身上。要說吏制,自然就要從這兩種身份說起。”

趙禎已經慢慢開始習慣徐平的思路,往往不是以感性的態度是說這個人好那個人不好,而是從一個客觀的角度,理性地分析問題。聽到徐平從官僚的身份開始講,趙禎不由也提起了興趣來。

“自始皇帝一統天下,六合爲一,沒郡縣治理國家,朝廷的臣僚便就跟先秦時候大不同了。當時的官吏是由朝廷派出去,治理地方,首先面對的就是地方豪強。所以朝廷傾全力支持官吏,因爲沒有這種支持,官吏就不足以戰勝豪強。地方事務把持在豪強手裡,那還是朝廷的土地嗎?吏制由此開始,是一大改變。”

趙禎點了點頭,細讀史書,就知道兩漢能吏,大多是從對付豪強下手治理地方的。

“所謂陰陽相合謂之道,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相合纔是大道所在。凡是世間事物,總是在陰陽互相糾纏間此消彼長。當時地方豪強勢力大,便就有了官吏一心,賴朝廷支持,與地方豪強的爭鬥。到了後來,地方豪強勢力漸弱,官吏自然也就不需要朝廷如此強力的支持了,吏制又是一變。地方官出任地方,由朝廷來的授權漸漸收縮,而監察越來越重。無他,地方豪強沒了,地方與中央的矛盾,便就轉化成了地方官吏與朝廷的矛盾。監察權重,便就不斷侵奪地方之權,一有變故,監察之權便又就成了地方之權,而後又有對監察的監察。此消彼長,紛紛攘攘,究其所以,無非是對天下來說,地方和朝廷是一陰一陽,此消彼長,糾纏在一起而已。”

“到了本朝,以三衙收地方之精兵,以三司收地方之錢糧,已斷地方與朝廷相抗的根本。所以,雖然有按照使監察地方,提刑使輔之,但終究是不如前幾朝監察權之重,因爲已經沒有必要了。此時地方與中央的矛盾,陰陽之間,已經不是地方官吏與朝廷,而是官與吏之間。世人常說,當今之世,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此可謂一語中的。治理地方,不得不用熟悉當地的地理人情之人,所以吏必有封建,此是不得已不爲之,無法斷絕。而官則是由朝廷派出去,候一任滿,別任其他地方,再換一人來爲官。這個時候,衙門裡的吏便就是兩漢時的豪強,官就是那個時候的官吏。”

“這也不是人有意爲之,但一步一步走下來,必然就成爲這個樣子。回到先前說三分裡蜀照烈帝的那句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官吏天然具有這兩重身份。要想不讓官吏把這兩重身份混淆,便按着這兩重身份,區分了官和吏出來。”

對徐平的這番話,趙禎有些不理解,但大致意思還是明白的。之所以會出現官和吏的區別,是因爲官吏本身有雙重身份,治理百姓分離出了吏這一身份,面對朝廷又分出了官這一身份。兩者分離,最終成爲兩個階層。

徐平又道:“所以說起來吏制,首先就要分清官和吏的區別,哪些職位是官,哪些職位是吏,哪些職位又介於兩者之間,既可算官,又可以算是吏。爲官的要如何管理,爲吏的又要如何管理。只有把這些理清楚了,纔能有的放矢。不能用爲官的要求去要求吏,同樣也不能用做吏的要求去約束官,兩者做的事情不同,身份和要求當然也就不同。由吏轉官,到底應該循如何路徑,也只能明瞭兩者身份才能不失。”

“陛下問臣吏制,臣只能說,先要匣清楚朝廷裡的每個職位,是要求官來做,還是要求吏來做?然後才能安排合適人的到合適的職位上。明瞭了兩者之間的區別,才能知道每個職位的獎懲,才能把賢的人選出來,把不肖的人退下去。如果單單說一句進賢退不肖,實際上跟沒有說是一樣的。”

聽了這一長篇大論,趙禎苦笑:“你說得辛苦,大致我也聽明白了。朝廷裡現在的官位,有的雖然地位尊崇,但實際上卻未必是要由官員來主持,而有的雖然地位卑微,卻也不能委於公吏。道理是有道理,但做起——實在太難!”

徐平笑道:“說難也難,說簡單其實也簡單?難在何處?當今天下,無論是官還是吏,在其位而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所在多有,他們本身就糊塗着,怎麼能夠匣清呢?簡單又簡單在哪裡?因爲道理明白,只要列出步驟,一步一步去做,總能夠把事情做完。一年不成就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總能夠完成吧?治天下如烹小鮮,最怕的就是沒有耐心,而不是事情有多難。”

趙禎問道:“那你覺得,從哪裡開始合適?”

“臣請從三司開始!不是因爲臣在三司,而是三司事務至繁,朝政一半以上,如今都在三司,把三司理清楚了,也就完成了大半!”

趙禎連想都沒想,直接點頭:“朕正有此意!好,朕看重的就是從不畏難!不管多麼艱難的事情,到了面前,從來不迴避!好,就從三司始!等過兩天,候朝廷裡的事務沒那麼繁雜的時候,我命宰執諸大臣一起集議,立一個章程出來!”

“陛下聖明!”說完,徐平擡頭看着趙禎。“不過,陛下,有一句話臣可是要說在前頭。剛纔那一番話,是說了官吏之所以有別,是因爲有不得以的原因。既然是因爲不得已的原因,那就只有職位的差別,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如今天下的讀書人,爲官之後多瞧不起吏員,視之爲小人,甚至不屑於去做那些繁雜公吏。三司開始匣清官吏職位分別,可就一視同仁,再也沒有這貴賤之分了!”

趙禎低頭想了一想:“話不能這麼說,差別總還是要有,官總不能等同於吏。”

“差別自然是有差別,朝廷禮遇肯定不同。官員迴避法至重,吏員則不要求,不同的要求自然就有不同的待遇差別。臣說的是,再沒有貴賤之分了!”

趙禎笑道:“無論官吏,都是爲朝廷做事,自不該有貴賤之分!”

“陛下如此說,臣心裡就有數了。”

徐平心裡明白,別看趙禎說的痛快,心裡絕不會如此想。別說官吏差別,官員裡還分侍從庶官呢,朝廷裡的詞臣,不是從來都比別人高一頭?那些離皇帝身邊近的職位,從來就不會跟一般的職位平等。但不管怎麼說,有個大原則就好。

見徐平出了一口氣的樣子,趙禎道:“我應了你這件事,那也再做一件事。”

“陛下儘管吩咐!”徐平一樣是說得痛快,心裡卻提起警惕,只怕不是好事。

趙禎低頭看着徐平的樣子,開口笑道:“你不用如緊張,我不會難爲你。三司裡要如何改,都應了你。那朝廷裡的其他官員,吏制如何開個頭,你也出一個章程。朕親掌朝政,總要做出些事情出來,總不能一力都委推你去做。”

徐平出口氣,想了一會,道:“陛下,臣初到三司,做了兩件小事。一是設了編修條例司重訂條例,再一個便就是對三司官吏進行了培訓授課,陛下以爲如何?”

“你是說,我也這樣做,把官吏招集起來上課?”

“臣正是此意!不過,如今在朝裡有實任職事的,招集起來多有不便。除了有職事的,京城裡還有很多不匣務官,特別還有很多候選的官。這些人生活不易,那些候選的低級官員,有的甚至在京城裡凍餓而死。以前在邕州,我手下最得力的是如和的縣令段方,沒想到在京城裡候選竟一病故去——”

聽到這裡,趙禎突然用拳頭打了一下徐平的肩膀,然後用曖昧的眼光看着他。

徐平這才猛然間想起,自己與段雲潔的那點事,只怕也沒有逃過趙禎的耳目。皇城司看着不顯山不露水,消息還真是挺靈通的。不過這也沒有什麼,發乎於情,止乎於禮,自己沒做虧心事,也不怕別人說。

徐平搖搖頭:“臣說的是,這些人在京城裡生活不易,陛下如果找一處地方,給這些人吃住再發些零錢,讓他們培訓上課,不失爲一項仁政。而且,也確實提升了這些人爲政的本事,正是一舉兩得!”

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75章 僵局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44章 打起來了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47章 生意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38章 必勝之勢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210章 狄青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10章 治術(一)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61章 轉機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273章 示威第33章 迷惑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45章 將校營第90章 捉襟見肘第59章 夜戰(下)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273章 示威第42章 劉小妹第140章 先聲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49章 串連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76章 臨機處置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77章 決戰第123章 出書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3章 護衛鐵騎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2章 準備第168章 田園風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33章 家信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60章 陽光明媚第45章 白砂糖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78章 要知恥第34章 移民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75章 火海第18章 徐昌定親第60章 窮人當家第44章 細鹽第195章 大變第100章 虎威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3章 治術(四)第44章 增兵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11章 遇仙樓第196章 機遇第58章 夜戰(中)第315章 亂戰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72章 底氣第103章 事發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