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防微杜漸

徐平前世隱約有記憶,范仲淹因爲所謂君子黨被呂夷簡迫害,歐陽修因此寫《朋黨論》。歷史上只是輕描淡寫,現在徐平可不敢掉以輕心。前世自然不知道,現在才明白,從君子黨小人黨,到新黨舊黨,實在是一脈傳承,所來有自。

自宋開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明確黨爭,發生在太宗時期,胡旦、趙昌言等人公開結黨,銳意鑽營。君子黨和小人黨的理論先導,正是在此時發生。以文章得享天下大名的王禹稱,作《朋黨論》,提出小人有黨,君子也可以有黨。而且,如果君子無黨,則不能與小人之黨相爭,就會天下大亂。

第二篇持這個論調的《朋黨論》,自然就是歷史上歐陽修所作的那一篇了。那文章寫在什麼時候?範忠淹因爲被指爲範黨領袖,貶出京城,且榜其事於朝堂,當時朝裡不少官員竟以位列範黨門下爲榮。歐陽修的《朋黨論》,不僅僅是一篇文章,而是有明確的政治意義。君子黨與小人黨之爭,從此由幕後走上前臺,左右政壇。

其後的歷史,徐平雖然沒有印象,但大致的脈絡還是隱約有感覺。

此後,司馬光中進士之後不久再作《朋黨論》,蘇軾繼歐陽修後《續朋黨論》,蘇軾門人秦觀再作《朋黨論》。其中除了司馬光是結合事實論史,蘇軾和秦觀都有明確的政治目的,文章出現的時間恰恰在朝中黨爭激烈的時候。

以論事起,而以論人終,幾乎是歐陽修寫文的標誌,炮火只是偶然濺到了徐平的身上。不去論一個人的功過得失,而專一去貼上君子小人的標籤,是歐陽修及其一脈相承的文人的特點。歐陽修如上,他的兩個得意門生王安石和蘇軾又何嘗不是?

向前再發展一步,同我者君子,不同我者小人,政事徹底成爲意氣之爭。

什麼是小人?什麼是君子?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孟子言:“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簡單一句話,言利的是小人,言義的是君子。在這之間,再雜上性善性惡之辨,論忠直邪正,基本就大概內容了。

很不幸,徐平想來想去,從思想根源上,自己貌似怎麼都是要劃在小人一邊。

看了看身邊一時沉默不語的范仲淹,徐平的心裡暗暗嘆了口氣。

兩人在同一天升爲待制,徐平爲龍圖閣待制,范仲淹爲天章閣待制,自己的位次在范仲淹之上。這一段時間以來,徐平在三司培植勢力,而范仲淹一樣在身邊形成了一個小圈子。徐平在三司,把持大權,提掖後進,重用年輕人,但秉持一個原則,就是不營私利,不植私黨。范仲淹也一樣不營私利,甚至對於自己的升遷榮辱都置之度外。但要說不植私黨,就值得商榷了。

後來的歐陽修爲什麼要寫《朋黨論》?因爲范仲淹明顯有結黨的嫌疑。當然,說他那是私黨也不正確,這些人是因爲理想聚在一起,並不是爲了個人利益。

在南京應天府的時候,應晏殊之邀,范仲淹在那裡首建官學,這是天下州學縣學的發端。管理官學的同時,范仲淹也授課,精研學問。後人所謂宋學,范仲淹實爲開山之大家。後人贊其爲千年第一名臣,固然是因爲他在做官時的操守讓人欽佩,更由於他開了宋朝學術的局面,此時的學問大家,大半受過他的提攜和指導。更重要的是范仲淹樹立了一代士大夫的精神風貌,“時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

范仲淹是真君子,徐平對此沒有任何意見,但要說聚在他身邊的就是君子黨,人人都是君子,徐平不信。歐陽修和蔡襄出言無忌,專門喜歡論人長短,哪裡有君子醇醇之風了?滕宗諒好財,怎麼就不說“小人喻於利”了?

透過千年的迷霧,再加上固有的印象,前世徐平只有一個朦朧的粗略印象,置身這個時代,卻不能夠再那麼糊塗。

那個窮其一生東奔西走,因言論迂闊而一生不得重用,有志難伸的孟子,像一個若有若無,巨大的影子,在影響着這個時代。

漢儒已降,諸學派紛紜,到了五代儒家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宋儒要剝離漢儒的天命論,讖緯之學,不尊荀就尊孟,幾乎沒有什麼選擇。打倒以前的各家,尤其是以董仲舒爲代表的帶神秘色彩的儒,而代之以人爲基礎的儒家學派,是合力。

而舊儒已倒,新儒未立的時候,夾在尊孟非孟之間,以“義利之辨”爲基礎,分君子和小人,黨同伐異,便就成爲了主流。

孟子“吾養浩然之氣”,“合生取義”,“雖千萬人,吾往矣”,當年他也只是跟人辨論的時候嘴痛快,千年之後投射到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身上,就發生了變異。歐陽修這些人那麼奇怪的性格怎麼來的?跟思想導師孟子脫不了關係。

荀子那著名的:“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而奸民不懲。”後人經常提起前一句,後一句的殺氣騰騰也不能忘了。尊荀子的一派上臺,做起事情來往往更加狠辣,恨不得將對手斬草除根。

這兩派你方我唱罷我登場,紛紛擾擾了幾百年,最終隨着中原淪陷,歸於沉寂。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思想終究還是植根於社會現實,存在即合理,但存在也不一定就是正確。這個時代產生了這種思想,是歷史和現實的合力,並不是哪個人心血來潮。孟子早已經被埋在故紙堆裡,一千年來地位怕還不如稍知名一點的孔門弟子。到韓愈把他推起來,地位越擡越高,自然有其社會的現實需要。

人是社會的動物,是有思想的,社會自然也就有自己的主流思想。沒有,也會自己造出來,要不就會被敵人硬塞進來。儒家興起,與佛道勢力的擴大不無關係。

歐陽修排佛抑道,但對佛道經典極爲精通。范仲淹也排佛,學問更是兼通道佛兩家。他們都是在瞭解對方的基礎上,來排來抑的。

生逢這個時代,徐平便也就要適應這股潮流。以自己一個人的思想,去弓雖(女幹)一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徐平不是那種瘋子。學習、理解、改造,想在這個時代有所作爲,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且只要用功,總能夠改造成功。

儒家再腐朽,能腐朽得過一神教?孔子再保守,能保守得過那說天下人都是待罪羔羊的?從到處抓女巫,發展到發達的工業社會,歐洲人該信什麼還是信什麼。橫跨一千年,面對相對容易改造的儒家,如果連改造成功的自信都沒有,那要讓人笑掉大牙了。後人不肖,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動不動恨祖宗,也太過沒出息。

義利之辨是命門,由此發展到君子小人之爭,徐平所做的一切一不小心就會毀於一旦,這是他所不能允許的。

歐陽修動不動由論事到論人,已見端倪。范仲淹周圍聚集了一羣人,時不時就論呂夷簡是小人,小人當道,國運不久。

現在他們針對的是呂夷簡,這還一小心就濺射到了徐平身上,等到呂夷簡真地一倒臺,徐平只怕就會被掛起來當那個小人了。歷史上王安石一上臺,富弼就指他爲奸邪小人,勢不兩立,最後王安石被逼到了什麼樣子?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徐平都必須把這股邪風壓下去。朝政論事不論人,議人則論跡不論心,這是必須堅持的原則。否則,很快就會無法收拾。

徐平現在需要呂夷簡在臺上頂着,這是最後一個壓得住朝野場面的傳統意義上的大臣,思想派別上比較中立,不會激化矛盾。從心理上,徐平贊同范仲淹大公無私一切爲國的思想,但范仲淹手裡的刀太鈍,砍下來該切的地方切不掉,受到連帶的傷害太多。徐平受不了,這個時候很多人也沒有做好準備。

立言,這個時候徐平是不得不立。只要再過十年時間,就沒有了安心做事情的空間,大半朝臣都會陷入到君子黨小人黨的爭論中去,黨同伐異。

在這兩年裡,徐平必須解決義利之辨,把引起混亂的引信拔掉。解決的辦法,自然還是從財富是什麼,勞動可以創造財富入手,這纔是思想爭論的根子。義利之辨在這個年代爭論這麼激烈,本來就說明了問題,時代需要解決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蔡齊和李諮兩個人從遠處走過來,對徐平道:“剛纔看你們幾個人在這裡說得熱烈,不好打擾,我們讓韓琦和王拱辰兩人帶着在莊裡走了一圈。徐待制,你這個莊子了不得啊!無論是耕是牧,再也沒有一個地方比得上。”

晏殊是個八面玲瓏的人,沒有什麼開一代新局面的志向,兩位宰執過來剛好解了尷尬,他出了口氣,說道:“可不是。徐平在邕州能建蔗糖務,絕非僥倖!在他這莊子看一看,如果天下農耕都是如此這般,何愁國不強民不富?”

第61章 意外第41章 串香第239章 馬帥第17章 乾脆搞大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23章 出書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54章 攻城(中)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66章 初戰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95章 衝突第125章 搜尋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33章 家信第232章 狼煙第74章 無妄之災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67章 找盟友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88章 改制第20章 繡花枕頭第209章 送禮第40章 炸山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47章 應對第3章 進城第225章 新消息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25章 你不明白第58章 步步爲營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0章 除害第314章 偷營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91章 反擊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7章 盼盼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96章 改天換地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3章 折支第37章 中牟主簿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44章 細鹽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217章 追獵第29章 端午(上)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41章 亂局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76章 稅改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30章 分道揚鑣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94章 春狩防秋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155章 攻城(下)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92章 收權第208章 使氣第213章 速回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