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防微杜漸

徐平前世隱約有記憶,范仲淹因爲所謂君子黨被呂夷簡迫害,歐陽修因此寫《朋黨論》。歷史上只是輕描淡寫,現在徐平可不敢掉以輕心。前世自然不知道,現在才明白,從君子黨小人黨,到新黨舊黨,實在是一脈傳承,所來有自。

自宋開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明確黨爭,發生在太宗時期,胡旦、趙昌言等人公開結黨,銳意鑽營。君子黨和小人黨的理論先導,正是在此時發生。以文章得享天下大名的王禹稱,作《朋黨論》,提出小人有黨,君子也可以有黨。而且,如果君子無黨,則不能與小人之黨相爭,就會天下大亂。

第二篇持這個論調的《朋黨論》,自然就是歷史上歐陽修所作的那一篇了。那文章寫在什麼時候?範忠淹因爲被指爲範黨領袖,貶出京城,且榜其事於朝堂,當時朝裡不少官員竟以位列範黨門下爲榮。歐陽修的《朋黨論》,不僅僅是一篇文章,而是有明確的政治意義。君子黨與小人黨之爭,從此由幕後走上前臺,左右政壇。

其後的歷史,徐平雖然沒有印象,但大致的脈絡還是隱約有感覺。

此後,司馬光中進士之後不久再作《朋黨論》,蘇軾繼歐陽修後《續朋黨論》,蘇軾門人秦觀再作《朋黨論》。其中除了司馬光是結合事實論史,蘇軾和秦觀都有明確的政治目的,文章出現的時間恰恰在朝中黨爭激烈的時候。

以論事起,而以論人終,幾乎是歐陽修寫文的標誌,炮火只是偶然濺到了徐平的身上。不去論一個人的功過得失,而專一去貼上君子小人的標籤,是歐陽修及其一脈相承的文人的特點。歐陽修如上,他的兩個得意門生王安石和蘇軾又何嘗不是?

向前再發展一步,同我者君子,不同我者小人,政事徹底成爲意氣之爭。

什麼是小人?什麼是君子?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孟子言:“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簡單一句話,言利的是小人,言義的是君子。在這之間,再雜上性善性惡之辨,論忠直邪正,基本就大概內容了。

很不幸,徐平想來想去,從思想根源上,自己貌似怎麼都是要劃在小人一邊。

看了看身邊一時沉默不語的范仲淹,徐平的心裡暗暗嘆了口氣。

兩人在同一天升爲待制,徐平爲龍圖閣待制,范仲淹爲天章閣待制,自己的位次在范仲淹之上。這一段時間以來,徐平在三司培植勢力,而范仲淹一樣在身邊形成了一個小圈子。徐平在三司,把持大權,提掖後進,重用年輕人,但秉持一個原則,就是不營私利,不植私黨。范仲淹也一樣不營私利,甚至對於自己的升遷榮辱都置之度外。但要說不植私黨,就值得商榷了。

後來的歐陽修爲什麼要寫《朋黨論》?因爲范仲淹明顯有結黨的嫌疑。當然,說他那是私黨也不正確,這些人是因爲理想聚在一起,並不是爲了個人利益。

在南京應天府的時候,應晏殊之邀,范仲淹在那裡首建官學,這是天下州學縣學的發端。管理官學的同時,范仲淹也授課,精研學問。後人所謂宋學,范仲淹實爲開山之大家。後人贊其爲千年第一名臣,固然是因爲他在做官時的操守讓人欽佩,更由於他開了宋朝學術的局面,此時的學問大家,大半受過他的提攜和指導。更重要的是范仲淹樹立了一代士大夫的精神風貌,“時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

范仲淹是真君子,徐平對此沒有任何意見,但要說聚在他身邊的就是君子黨,人人都是君子,徐平不信。歐陽修和蔡襄出言無忌,專門喜歡論人長短,哪裡有君子醇醇之風了?滕宗諒好財,怎麼就不說“小人喻於利”了?

透過千年的迷霧,再加上固有的印象,前世徐平只有一個朦朧的粗略印象,置身這個時代,卻不能夠再那麼糊塗。

那個窮其一生東奔西走,因言論迂闊而一生不得重用,有志難伸的孟子,像一個若有若無,巨大的影子,在影響着這個時代。

漢儒已降,諸學派紛紜,到了五代儒家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宋儒要剝離漢儒的天命論,讖緯之學,不尊荀就尊孟,幾乎沒有什麼選擇。打倒以前的各家,尤其是以董仲舒爲代表的帶神秘色彩的儒,而代之以人爲基礎的儒家學派,是合力。

而舊儒已倒,新儒未立的時候,夾在尊孟非孟之間,以“義利之辨”爲基礎,分君子和小人,黨同伐異,便就成爲了主流。

孟子“吾養浩然之氣”,“合生取義”,“雖千萬人,吾往矣”,當年他也只是跟人辨論的時候嘴痛快,千年之後投射到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身上,就發生了變異。歐陽修這些人那麼奇怪的性格怎麼來的?跟思想導師孟子脫不了關係。

荀子那著名的:“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而奸民不懲。”後人經常提起前一句,後一句的殺氣騰騰也不能忘了。尊荀子的一派上臺,做起事情來往往更加狠辣,恨不得將對手斬草除根。

這兩派你方我唱罷我登場,紛紛擾擾了幾百年,最終隨着中原淪陷,歸於沉寂。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思想終究還是植根於社會現實,存在即合理,但存在也不一定就是正確。這個時代產生了這種思想,是歷史和現實的合力,並不是哪個人心血來潮。孟子早已經被埋在故紙堆裡,一千年來地位怕還不如稍知名一點的孔門弟子。到韓愈把他推起來,地位越擡越高,自然有其社會的現實需要。

人是社會的動物,是有思想的,社會自然也就有自己的主流思想。沒有,也會自己造出來,要不就會被敵人硬塞進來。儒家興起,與佛道勢力的擴大不無關係。

歐陽修排佛抑道,但對佛道經典極爲精通。范仲淹也排佛,學問更是兼通道佛兩家。他們都是在瞭解對方的基礎上,來排來抑的。

生逢這個時代,徐平便也就要適應這股潮流。以自己一個人的思想,去弓雖(女幹)一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徐平不是那種瘋子。學習、理解、改造,想在這個時代有所作爲,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且只要用功,總能夠改造成功。

儒家再腐朽,能腐朽得過一神教?孔子再保守,能保守得過那說天下人都是待罪羔羊的?從到處抓女巫,發展到發達的工業社會,歐洲人該信什麼還是信什麼。橫跨一千年,面對相對容易改造的儒家,如果連改造成功的自信都沒有,那要讓人笑掉大牙了。後人不肖,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動不動恨祖宗,也太過沒出息。

義利之辨是命門,由此發展到君子小人之爭,徐平所做的一切一不小心就會毀於一旦,這是他所不能允許的。

歐陽修動不動由論事到論人,已見端倪。范仲淹周圍聚集了一羣人,時不時就論呂夷簡是小人,小人當道,國運不久。

現在他們針對的是呂夷簡,這還一小心就濺射到了徐平身上,等到呂夷簡真地一倒臺,徐平只怕就會被掛起來當那個小人了。歷史上王安石一上臺,富弼就指他爲奸邪小人,勢不兩立,最後王安石被逼到了什麼樣子?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徐平都必須把這股邪風壓下去。朝政論事不論人,議人則論跡不論心,這是必須堅持的原則。否則,很快就會無法收拾。

徐平現在需要呂夷簡在臺上頂着,這是最後一個壓得住朝野場面的傳統意義上的大臣,思想派別上比較中立,不會激化矛盾。從心理上,徐平贊同范仲淹大公無私一切爲國的思想,但范仲淹手裡的刀太鈍,砍下來該切的地方切不掉,受到連帶的傷害太多。徐平受不了,這個時候很多人也沒有做好準備。

立言,這個時候徐平是不得不立。只要再過十年時間,就沒有了安心做事情的空間,大半朝臣都會陷入到君子黨小人黨的爭論中去,黨同伐異。

在這兩年裡,徐平必須解決義利之辨,把引起混亂的引信拔掉。解決的辦法,自然還是從財富是什麼,勞動可以創造財富入手,這纔是思想爭論的根子。義利之辨在這個年代爭論這麼激烈,本來就說明了問題,時代需要解決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蔡齊和李諮兩個人從遠處走過來,對徐平道:“剛纔看你們幾個人在這裡說得熱烈,不好打擾,我們讓韓琦和王拱辰兩人帶着在莊裡走了一圈。徐待制,你這個莊子了不得啊!無論是耕是牧,再也沒有一個地方比得上。”

晏殊是個八面玲瓏的人,沒有什麼開一代新局面的志向,兩位宰執過來剛好解了尷尬,他出了口氣,說道:“可不是。徐平在邕州能建蔗糖務,絕非僥倖!在他這莊子看一看,如果天下農耕都是如此這般,何愁國不強民不富?”

第5章 和尚契嵩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179章 宣傳戰第315章 亂戰第113章 教閱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294章 養起來第273章 示威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59章 夜戰(下)第187章 時差第45章 追來了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95章 大變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295章 強兵策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167章 情報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52章 橫死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45章 追來了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66章 無所建明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310章 死局第9章 問道第59章 分歧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3章 蠻人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73章 佈置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4章 大動作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93章 多方牽連第17章 回聲第6章 買書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59章 分歧第272章 換將第80章 按規矩來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87章 好事第78章 彈劾第69章 做做樣子第201章 提舉官第56章 錢入戶等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33章 迷惑第36章 手舞足蹈第28章 唐大姐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56章 緊急措施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55章 解套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35章 三輪車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93章 新鐵錢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19章 審問第6章 酒第76章 稅改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01章 抽血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82章 人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