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童七郎

“昨晚抓參加賭局的賭客,本地的另一個大戶童七郎也在那裡,而且聽說是那裡的常客,隔三差五就過去聚賭。”

徐平聽了笑道:“那不是正好!兩家大戶一起抓了,河陰縣也清靜不少!”

“童七郎的事情有兩點讓下官想不清楚。一個是他家裡制的瓷器,下官剛剛纔知道,竟然是供給京城裡的一些酒樓,仿的正是待制家裡的盛酒器,不用說,是用來做假酒的。另一件就更加棘手,他雖然經常參與賭局,但最多隻帶一貫賭資,輸光便就住手。參與賭局的賭客,一向都是以一貫爲界,不超過的只是杖刑,餘不再問。童七郎這樣做,下官認爲他是有意如此,免得自己吃上官司。”

“什麼?”聽了這話,徐平一下子認真起來。京城裡面一直有人賣徐家白酒的假貨,這一點徐平是知道的,只是一直沒有去用心嚴查。

這個年代的假酒也只是以次充好而已,終歸還是糧食釀出來的,喝不死人。徐家白酒的銷售市場基本固定,假貨搶的並不是自己生意,而是其他酒的生意,還能擴大白酒市場,徐平也就懶得去管他們了。沒想到給假酒供貨的盛酒器竟然是這個童七郎製出來的,莫名其妙撞到自己手裡。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既然他自己撞了上來,徐平可就沒有理由輕輕鬆鬆放過他了。

見了徐平的神情,李參心裡鬆了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徐平人在河陰縣,但對發生的這件大案袖手不管,不聞不問,到了最後哪裡有紕漏再出來挑錯。這樣一件案子牽扯到這麼多人,怎麼可能做得完美無缺,挑毛病總是能挑出來的。那樣不但是對李參,對整個孟州參與的官員都是件麻煩事。有了童七郎的事情攙和進來,徐平總不好像現在這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興趣來了就說兩句,沒心思就撒手不管。

想了一會,徐平問道:“你可是查清楚了,童七郎窖裡燒造的真是仿我家裡的白酒的盛酒器?這種東西我知道有人做,卻一直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

“千真萬確,實際上這本地很多人都知道,昨晚抓的賭徒,還有來拉瓷器去開封府的船主呢。童七郎的窖口在山裡隱蔽,又靠着黃河岸邊,可以上船從黃河到了汴口轉汴河,一路水路到開封府,極是方便。”

“這件事情,有些意思了。”徐平把書放下,站起身來踱了幾步。“李通判,你覺得這樣的事情該如何處置?”

“待制是說,童七郎制仿冒瓷器的事情?”

“是啊!他制瓷器可並不犯法條,但買了瓷器的人假冒我家的酒出賣,大略可以算詐欺官私取財,依律與盜賊同罪。那你說,這童七郎按法該如何判?”

李參有些遲疑,想了一會試着說道:“是否可算知情而取?”

徐平笑道:“他不是取,他是賣啊!這個童七郎,可不簡單啊,做什麼事情都算在官府的前面,連律條都如此清楚!李通判,你可是要上心了,不要被一個燒瓷器的小民耍弄。這件事再加上他參賭每次都只帶一貫錢,這是故意鑽律條的空子,做了事還不想受嚴懲。如何處置,你可要仔細想好,不然會被百姓恥笑!”

徐平心裡感興趣的,是突然發現這個年代造假貸冒充不好判罰。雖然可以算是詐欺官私財物罪,依盜賊論,但仔細想想,這樣也不合理。

《唐律》中大量的其他罪行,都會註明到了什麼程度與盜賊同,還是按照治理盜賊的原則來懲罰。把經濟案件一股腦全部算成刑事案件,在商業不發達的時候還可以說得過去,簡化法律規條,但商業繁榮起來這樣做就不合理了。

商業行爲中各種說不清楚的違法違規數不勝數,如果都按刑事犯罪那樣,不僅僅是處罰過重的問題,而且審理起來曠日持久,勢必會影響商業的繁榮。但是法律規條不改,也不敢快審快判。刑律動不動就流幾千裡,甚至殺頭破家,一旦有錯就無法挽回,審理的官員在會被追責的情況下必然束手束腳。

看來,商業要想正常發展,還要有相適應的法律法規,不然終究會出亂子。現在還只是三司自己發力,一旦把民間的商業行爲也帶動起來,這問題可就突出了。

李參就是覺得童七郎的案子難以下手,纔來問徐平。若想重判,沒有適用的法律規條,李參又沒有法外施刑的魄力,當然他也沒有那個資歷與聲望。

徐平是有的,李參正是想讓徐平把事情擔起來,對童七郎法外施刑,一了百了地解決河陰縣這裡的亂局。

法律定出來並不是死的,終究只是個參照而已,官員並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法律判案,只要你的理由能夠得到上司和百姓的認可就行。像春秋決獄之類,法外施刑,一事一議,以後其他案件不能援引成例而已。

但要這樣做,官員自身資格要過硬,讓別人說不出話來。

像張詠爲崇陽知縣,管庫小吏帶一文錢出來,被發現之後向張詠叫板:“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便就是當時規定,盜罪一貫以上才能處斬,一文錢按律最多就是杖刑而已,而且張詠作爲知縣只能判杖刑以下的案子。

結果張詠留下了那流傳千年的判詞:“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然後親自持劍斬了小吏。

這是典型的法外施刑,哪怕就是在當年的太宗時候,也沒有人認爲張詠說的判詞把盜錢數額弄到一貫以上就合法了,那只是一個藉口而已。事後張詠沒有因爲此事受到處罰,只是上下都認可了他的做法。當時正是進士大規模地擴招,而且被重用的時候,宋太宗正要借這件事確立進士們的地位和權威,同時打壓胥吏而已。

李參恩蔭入仕,法外判刑他還沒有這個資格,他下面的孟州僚佐就更加沒有。

徐平是一等進士出身,龍圖閣待制,永寧郡侯,而且聖眷正隆,鐵了心要處置童七郎,完全可以像當年的張詠那樣,對童七郎法外施刑。

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6章 召對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7章 我做好人第83章 炸城門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157章 清場第91章 大勢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33章 家信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4章 馬政第46章 外戚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80章 轉機第23章 生意第174章 砲戰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142章 配合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7章 我做好人第109章 補天裂第15章 分工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192章 鑿齒蠻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32章 五等戶制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0章 除害第66章 金光洞第62章 這有何難?第318章 解甲第37章 月夜雜談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75章 世道變了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37章 月夜雜談第14章 茶法第71章 戰場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88章 開戰第89章 搶佔要地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289章 唐龍鎮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7章 牧草換豆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66章 新鮮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154章 攻城(中)第142章 配合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05章 先生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33章 家信第235章 天機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3章 洞房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35章 災民第65章 名將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158章 機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