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進殿面對

王素思考再三,答應讓徐平推薦自己任羣牧判官。正常來講,舉薦人並不需要被舉人的同意,絕多數的情況下也不會問被舉人的意見,任命下來不同意推辭就是。徐平問王素的意見是因爲兩人關係密切,而且後續公事上也需要他配合。

在王素來說,他在京城裡的應酬太多,哪怕就是不出任羣牧判官,在館閣裡面也難得清閒,還不如去任個實職差遣。而且徐平莊裡養馬也賺了不少錢,他看在眼裡,現在有個熟悉養馬的機會,又怎麼會放過?做上一任判官,自己莊裡養馬就沒有問題了。

到了五月初四這一天,剛到下午衙門裡的官吏就已經無心做事,有的甚至已經早早就收拾了回家。端午節是難得的長假,再加上現在天氣正好,正好用這個機會遊玩。如果再等上一段時間,酷暑的天氣來臨,就是有假期也不好出門了。

垂拱殿外,徐平來回踱步,不時焦急地看一看天上的太陽。

今天他要入殿面對,可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陛辭的王沿在殿裡一拖再拖,就是不見出門來,也不知道他哪裡有那麼多話說。從河北轉運使任上回京,王沿上了自己所著的《春秋集傳》十六卷,得授館職直昭文館,很是有些銳意進取的樣子。

閤門那裡李璋當值,不時抽空閒的時候出來陪徐平聊會天。

等候面對這個時間很難捱,必須按照閤門排好的時間過來等候,排在前面的人又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來,後面的官員只能在這裡死等。這裡是什麼地方?大內的正大門,門邊閤門、皇城司和殿前司的衛士戒備森嚴,任誰在這裡都不會覺得舒服。

徐平都忘了自己在這裡等了多少時間,終於李璋從閤門那裡快步過來,低聲道:“王工部陛辭過了,我們進去。官家已經去延和殿,宰執大臣早都已經等在那裡。”

出了口氣,徐平略整一整衣冠,隨着李璋進了垂拱殿的閤門。

陛辭是在崇政殿,這是皇帝本人的權力體現,旁邊不能有大臣,方便與出外爲官的臣僚說些私密的話,交待一些皇帝特別關心的事情。徐平的事情則要有宰執大臣參與,面對的地方便改爲了延和殿,好在兩殿也是緊挨着,趙禎走不了幾步路。

沿着重重回廊前行,走不多遠,迎面正碰上陛辭出來的王沿。

遠遠看見徐平和李璋過來,王沿忙整衣冠,恭敬地立在一邊。他的本官是工部員外郎,職是直昭文館,官和職都遠低於徐平,迎面碰上自當讓路。

到了身邊,王沿捧笏恭聲道:“下官王沿,見過徐待制。”

徐平點頭回禮:“你陛辭罷了當要立即出城,天色不早,我就不耽誤你的時間了。”

王沿卻道:“回待制,剛纔面君,已經改了下官的差遣,改爲去三司任職了。”

“什麼?”徐平本來要轉身去走,聽見這話,又停下腳步。“你去三司任職?不知替的是現在三司的哪位官員?”

“下官代王副使去任戶部副使。”

王惟中是自己踏入仕途合作的第一位上司,聽見替他,徐平不能不問個清楚:“那王副使要去哪裡任職?沒聽說要放他外任啊——”

“王副使遷爲度支副使,要外任的是李副使,接替下官任河北路轉運使。”

這一串的人事變動讓徐平覺得有些頭暈,他自己也只是三司的副使,這個等級的人事調遣還不會有人來問他的意見。可這到底是圖個什麼?李紘是想外任,而且他曾經出使過契丹,去河北路正好合適,但王惟正的職務變動又爲了什麼?度支副使的排名是在戶部副使之前,但也只是個上朝班次而已,並沒有太大區別。

百思不得其解,徐平也不能在大內里拉着王沿問個清楚,草草說過幾句話,便告辭隨着李璋走向皇宮深處。

到了延和殿外,小黃門通報過了,徐平整整衣冠,行禮如儀,進入殿內。

只見皇上趙禎端坐在上,兩旁一邊是兩位宰相呂夷簡和王曾,另一邊是樞密使張士遜和副使李諮與王德用,下首坐着兩位翰林學士,晏殊和梅詢。

徐平上前行過了禮,趙禎吩咐看座,小黃門一起上了茶湯來。

此時已經過了中午,趙禎和幾位大臣退朝之後都沒有吃飯,趁着這個機會填一填肚子。徐平倒是不餓,到了這個世界這麼多年,他已經習慣白天只吃兩頓飯了。

吃喝罷了,小黃門把東西撤了下去,纔開始正式談事情。

趙禎道:“徐平,前兩日-你上了一道奏章,談到鹽鐵判官郭諮查看唐、汝、蔡三州行小鐵錢事之餘,細探地理,覺得可以引洛水入汴河,封汴口,如此一來能夠減少汴河裡的泥沙。朕與宰執大臣思考再三,覺得此事似乎有可行的道理,今日召你面奏。”

徐平起身捧笏領命,正要開口奏事,趙禎又道:“還有一事,羣牧使梅詢言你莊裡有育馬良法,可以用一匹好公母,讓百計母馬受孕。馬政一向爲國家大計,如果此法真地可行,庶幾可以緩解軍馬之不足。今日招你來,兩件事情一起面奏。”

說到這裡,趙禎又想起什麼事情,吩咐身邊的內侍:“前幾天徐待制的莊子裡上了今年種出來的西瓜,你去取幾個來,在座幾位大臣一起嚐鮮。”

內侍躬身領旨,帶了個小黃門出了延和殿。

徐平捧着笏站在那裡有些無奈,皇上跟自己說話的時候比較放鬆,想起一出來是一出,可把自己晾在這裡就有些尷尬了。

趙禎吩咐罷了,回頭見徐平還站在那裡,忙道:“坐下說話,這裡不是前殿,儘可以放輕鬆。在座的大臣,都是平日見慣了的,不用太過拘禮。”

徐平謝恩,在位子坐了下來。心裡卻有些無奈,皇上年輕,覺得雙方都放鬆了有利於談話,在座的宰執大臣可未必這樣想。尤其是自己年紀輕輕就身登高位,最不想的就是讓人說輕浮無大臣禮,影響的不僅僅是名聲,還有自己的仕途。

推一本同羣的書《大明1629》,這是一本朝代興亡史,且看一個穿越者從無到有,從小至大闖蕩明末的故事。

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295章 強兵策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111章 根源第88章 棄杖不殺第6章 知州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42章 劉小妹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73章 佈置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31章 造紙第201章 陛辭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53章 查稅第59章 合謀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2章 秀秀(上)第42章 動盪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120章 破陣子第57章 夜戰(上)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152章 糾纏第180章 轉機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64章 三路出擊第315章 亂戰第80章 小人難纏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25章 對決第78章 要知恥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37章 三頭目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39章 黃師宓第206章 望遠鏡第35章 三輪車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5章 歲除第29章 端午(上)第21章 衆人到來第61章 轉機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79章 破城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55章 藥銀第33章 家信第63章 放生池第138章 憤怒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88章 紙醉金迷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236章 狂徒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59章 致太平(一)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81章 錢明逸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34章 雜事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99章 外任第210章 狄青第144章 僵局第59章 分歧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6章 如和縣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116章 場務戒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