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

“何必等到端午,要去看,明日去看就好!這種重要的公事,我們一兩天不上朝又有什麼!”端午節假期梅詢的節目多着呢,怎麼可能跟着徐平到田野裡看風景。

徐平自然也是求之不得,忙道:“如此最好,若是方便,學士向朝廷告一聲假,我們下午就走如何?明天看過,晚上還能趕回京城裡來。”

“好,我這就進宮,順便去一趟政事堂,你回衙門裡料理了雜事,我們一會就走。”

羣牧司的日常事務梅詢其實不管,每年只是按要求出去馬監巡視一次即交差,平常管事的是羣牧判官。學士院的雜務又極少,他出去幾天也沒有什麼公事交待。

三司就沒這麼清閒,徐平要離開兩天,還真有不少事情要交待手下。當下告辭,匆匆地回到了鹽鐵司的官署。

過了約摸半個時辰,一個學士院的雜吏到鹽鐵司來,見到徐平稟道:“待制,學士已經向朝廷告假,回家收拾去了,說是一個時辰後在新鄭門外會齊。”

徐平點頭,打發了雜吏離去,想想梅詢派來的人也沒有說有沒有幫着自己請假,只好派了隨從去閤門那裡,問一問看。天聖年間官員上朝請假成風,後來管理便嚴了起來,就是病假也必須有正式醫官作保,不能在這種事情上莫名其妙出簍子。

直到隨從回來稟報,說是梅詢已經幫着徐平告假,徐平才離了鹽鐵司衙門。

回家叫了寇六和徐昌,徐平看看時間不早,告辭了父母和林素娘,便帶着兩人過了汴河浮橋,到了新政門外。

遠遠就看見門外不遠處聚了一大羣人,鮮衣怒馬,儀仗鮮明,格外顯眼。

見鬼,這梅詢出城竟然帶了導從來,他也不嫌麻煩。翰林學士地位尊崇,帶着導從就是在京城裡面也基本能夠橫着走了,除了宰執親王,其他人都得給他們讓道。但出城到下面縣裡導從不是隨便帶的,必須是公事,看來梅詢還真是一點不委屈自己。

到了跟前,徐平與梅詢敘過了禮。

站在梅詢身旁的一位官員上前來,對徐平拱手:“羣牧判官韓琚,見過待制。”

徐平忙道:“韓判官,我們也不是外人,不必客氣。”

韓琚是韓琦的大哥,真宗年間的進士,爲官已經多年,如今做到羣牧判官。徐平與韓琦聚會的時候多次見過他,不是什麼陌生人。

梅詢看看日頭,口中道:“天時已經不早了,我們便上路吧。徐待制,你是要騎馬還是與我一起乘車?這車買回來也有些日子了,京城裡坐着甚是舒適,不知出城如何。”

徐平看看那雕樑畫棟的四輪馬車,車看着豪華,拉車的馬看起來也格外神駿。顯然梅詢這個羣牧使不是白當的,最少這馬都是羣牧司裡精挑細選出來。

這種馬車徐平家裡自然是有的,只是他不喜歡招搖,從來不坐車出來辦事。聽了梅詢的話,笑了笑道:“我是個勞碌命,騎馬慣了,學士自便。”

梅詢也不多說,招呼了韓琚上了馬車,前面導從開道,浩浩蕩蕩沿着官道而行。

徐平帶了徐昌和寇六及自己的幾個隨從,跟在這龐大儀仗之後。

這樣哪裡能夠走得快?徐平騎在馬上只覺得心焦,又沒奈何,只好看着馬車上的梅詢不時喝口酒,不時吃幾點果子,優哉遊哉,好像出來春遊的一般。

中午時分,才走到中牟縣城,梅詢吩咐停下儀仗,要尋家店面吃飯。

徐平上來道:“學士,這裡離着白沙鎮不到二十里路,離着我莊子也不到三十里,還是走得快一點,我們到莊子裡再一起吃吧。路上耽擱得久了,平白虛耗時間。”

今年又是大比之年,京城周圍並不太平,徐平還記得當年自己莊子周圍鬧過盜賊。儘量還是天黑前趕到地方,走夜路可難說會發生什麼。

梅詢並不知道徐平的擔心,只道是他路上走得不耐煩,不好駁他面子,吩咐自己的隨從去買了些制好的吃食,拿到馬車上等上路慢慢吃。

就這樣搖搖晃晃,直到紅日西垂,傍晚時分才趕到徐家莊外。

自建莊起,這麼多年,哪怕徐平現在也當到了高官,莊子上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大的陣仗。就連中牟知縣都得到消息,在縣城裡沒有趕上,早早提前到了莊子裡。

下了馬到了莊前,徐平見在莊前迎接的並不是呂鬆,而是中牟知縣蘇紳,不覺有些愕然。印象中這位知縣雖然對自己禮數週道,卻從來沒有這樣上門巴結過。看來翰林學士跟自己這個龍圖閣待制還真是天上地下,想想也是,梅詢最少比自己多了薦官的權力。

上前與梅詢見過了禮,蘇紳到了徐平面前,不覺有些尷尬,捧笏道:“下官在中牟任職近半年,還沒有到待制莊子上拜訪過,說來慚愧。今日梅學士蒞臨本縣,正好借這個機會到待制莊上,也一了夙願。”

徐平也不知道該給這人什麼臉色,只是不鹹不淡地道:“蘇知縣有心了。”

說完,當先帶着衆人進了莊子。

徐昌眼乖,早就悄悄離開,先進了莊子佈置接待。這些年徐昌在京城裡,見多了各種大場面,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鄉下員外的管家,各種禮節都熟悉無比。

呂鬆指揮着莊客,把梅詢的儀仗隨從安置了,單獨接到了另外的院子。徐昌帶着人從莊子裡迎出來,這才把一行幾人迎到了莊子裡。

到了花廳,莊客了上了茶來,徐昌上前道:“農莊裡面粗俗不堪,學士這種貴人怎麼好在這裡安坐?稍待片刻,我們到旁邊的遊園裡歇息。”

梅詢捊着自己的一把長髯點頭:“不錯,以前在京城也聽說徐待制這處莊子裡有處遊園,建的格外精緻。只是離京城遠了些,少有人過來遊玩。今日湊巧到了,豈能不前去賞玩一番?而且徐待制一向都有些稀奇物事,也好開開眼界。”

徐平只好陪笑答應,心裡卻有些不是滋味。

自己這些人每天忙死忙活,沒想到學士院裡的人日子過得這樣悠閒,出來辦公事,還是一心都想着玩樂,好像看馬反而成了捎帶的一般。也難怪大家都削尖了腦袋想去做清貴詞臣,三司那種衙門不受人待見。詞臣地位又高,外快收得又多,日子過得又悠閒,就連官也比別人升得快,哪裡像三司裡面的錢糧官吏一樣,忙得四腳朝天還讓人看不上眼。

若不是知道自己的長處短處,看了梅詢的日子,徐平都想不在三司幹了,想方設法去做箇中書舍人,比現在不知道強多少。

第63章 官聲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32章 柳八娘第63章 官聲第93章 汝州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310章 死局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93章 多方牽連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68章 交易第50章 大典(上)第10章 巡視河道第269章 對峙第52章 童七郎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42章 強買第207章 離別第54章 心有不足第34章 雜事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98章 民思無邪第87章 我們投降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14章 蠟丸第103章 事發第91章 大勢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69章 姚黃魏紫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168章 交權第59章 洞若觀火第5章 家的味道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59章 合謀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96章 機遇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61章 轉機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96章 三角城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139章 朝爭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67章 晾到一邊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33章 我有秘法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26章 餘波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60章 騷亂第101章 七源州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39章 黃師宓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111章 李覯第11章 酒精燈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34章 移民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20章 匪訊(下)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93章 新鐵錢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68章 大新聞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50章 河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