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

“錢是什麼?錢是好物,有了它,衣食不缺,家庭和睦!”

崇文院裡,史館檢討王洙來到歐陽修案前,笑嘻嘻地看着他。

歐陽修這幾天一直研究三司新出的書裡談的錢本質是什麼的問題,遍求經典,想寫一篇文理俱佳的雄文出來,鎮一鎮這一幫三司裡只知道錢糧的官吏。雖然徐平和范仲淹已經達成諒解,非特殊情況,雙方各不插手對方的事務,歐陽修卻一直有些不服氣。

最近三司很出風頭,財源廣進,再不是從前入不敷出的樣子,見誰都矮一截。從整頓公吏勾結貪瀆,到新開場務,再到新開鋪子,三司的月入節節攀高。手裡有了錢,各種公務處理得就格外順,那裡官員一面累積政績,一面利用印的書造勢。

錢糧雖然是國家命脈,但管錢糧的官吏卻從來都是低人一等,給人的印象就是斤斤計較,不是做大事的人才。只有不知柴米油鹽的清高之士,纔是國家的未來。

可惜歐陽修翻遍三館和秘閣,也沒有找到能給自己靈感的典籍,看着三司印出來的書籍,上面徐平所講的那些奇談怪論,他看不順眼,卻又根本不知道如何反駁。

擡頭看王洙一逼賤賤的樣子,歐陽修沒好氣地道:“你今天怎麼這麼得意?”

“因爲剛剛接到明詔,自下月起,在京官員全部發實俸實錢,再也不用折支啦!”王洙雙手一揚,滿臉喜氣。“再不用像以前一樣,到了發俸祿的日子,折成香藥巴巴地跑到香藥院,不想又折成了茶礬跑到榷貨院,跑來跑去,跑一天也未必把俸錢拿到手。說起來你也不信,我還有一個月被折成了酒,竟然捧了幾甕法酒回來!”

“酒沒壞,你就知足吧!”

見歐陽修還是一副悻悻的樣子,王洙伸手按住案几上的三司出的錢書,口中道:“你心裡不服徐副使說的錢是個什麼,總想去駁倒他,有什麼用?靠着這些說法,徐副使就真地給三司賺來了無數錢財,就真地給我們這些微末小官發了實錢,這可是實打實的。手裡有了錢,我們就可以買想買的東西,飲宴的時候不需要仔細算口袋裡的銅錢。永叔,我們都要謝謝徐副使,這可是造福無數官員的好事!”

歐陽修起身,嘆了口氣:“你以爲我是因爲意氣之爭嗎?原叔啊,你也太過小看我的心胸了!我不屑徐平搞的這一套,因爲這只是斂財之術,不合治國之道。這就好比身體有微恙而吃猛藥,雖然見效一時,卻把身體搞壞了!斂財之術非大道,只是一時小術,豈可以長久爲之?我所擔心的,就是徐平靠着他這一套,短時間見了成效,讓人得了利益,從而蠱惑了人心!如果用這種小術治國,終究會出大事的!”

王洙打個哈哈:“永叔憂國憂民之心我自然知道,不過現在朝廷上下,官員百姓,只蒙其利,未見其弊,總不能去罵徐副使吧?難不成爲國家做事的人,反而要受責難?那樣以後哪個官員會用心做事?我們受了他的恩惠,且先爲他說句好話。”

“你我讀聖賢書,應舉出仕,上輔明君,下安黎民,求的是聖賢大道,豈能被一點小恩小惠就矇蔽了心神?萬萬不能這樣想!”

王洙笑着搖了搖頭:“那麼,我們館閣裡幾個相熟的同僚,今天晚上要出去一醉方休,慶賀一番,永叔心裡總是想着這些大事,是去還是不去呢?”

歐陽修一愣:“去哪裡?”

“君貺在城北開的小店,一直我們都沒去給他慶賀過。聽說那裡晚上有涼果酒,有現烤的羊肉和鮮魚,甚是熱鬧,今夜便去那裡。”

“那裡城北,地方偏僻,若是晚了,返回住處豈不麻煩?”

“不用擔心這些,三司在那裡有油壁車,每隔半個時辰就從那裡向城內走一遭,徹夜不停。如果我們回得晚了,坐油壁車回來就好。”

“既然如此,我爲何不去?”

王洙看着歐陽修,哈哈大笑:“既然要去,你便一起叫上範秀才。”

現在館閣裡,歐陽修是和王洙等人校正館閣藏書的條目,編寫目錄,本來還有王堯臣做這件事,不過他喪期未滿,暫且掛名而已。而知制誥李淑和直史館宋祁等人,則負責辨別書的真僞,及相應的校勘工作。館閣的大部分人,都參與了這項工程。

範秀才是範鎮,益州華陽人,天聖年間薛奎知益州,兩人偶然相見,薛奎欣賞他的才華,聘爲官學教授。後來薛奎回京的時候,順便把範鎮帶到了京城,其詩文迅速在京城裡面傳開,名聲大震。範鎮還沒有參加科舉,此時是布衣,御賜在館閣讀書。

館閣讀書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榮耀,針對的是沒有官身卻有才學的人,數十年來能有這個機會的人少之又少。開始於神童晏殊,後來又有宋綬,其他的基本爲宰執子弟。範鎮能夠得到這個機會,是憑自己的才華得到了很多元老重臣的認可。

歐陽修以詩文知名,此時又是薛奎定了婚的女婿,與範鎮的關係相當密切,去的又是薛奎另一個女婿王拱辰家,自然不會少了範秀才。

三司編修所裡,徐平在自己的官廳,看着面前的幾位年輕官員,斟酌着言辭。

這兩天徐平已經把賈憲和他的師兄朱吉以及幾位有算學專長的學生從司天監裡調了出來,進入了條例編修所,開始進行一些數據統計的準備工作。

有了這幾位數學家,還要有相應的官員配合來做這些事,編修所裡最早的人員中劉沆和王拱辰都已經外任,現在必須補充人員。這幾位官員,就是徐平心中的人選。

判鹽鐵司勾院鄭戩,本就是做的審計事務,自然要來學習相關知識,爲將來審計三司屬下的場務和鋪子做準備。其他幾位則是在館閣的葉清臣、曾公亮、高若訥,都與鄭戩一樣是天聖二年的進士,另一位則是剛剛由王曾推薦入館閣的徐平同年嵇穎。

這幾人,就是徐平準備爲將來幾年的三司培養的班底。

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6章 手段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84章 新軍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69章 失意者第5章 報恩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90章 公人世界第80章 花開富貴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172章 農事第1章 回到從前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60章 呂公綽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14章 心經第146章 分別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39章 待以客禮第62章 劉員外第121章過門不入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214章 僵局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8章 出使歸來第7章 貴人相助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146章 泉布第204章 換相(下)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9章 問道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302章 青冢第20章 西行第155章 解套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36章 堵截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6章 龍門酒家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8章 種士衡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0章 巡視河道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9章 其心可誅第71章 意外第16章 仁義者何?第81章 各逞其能第9章 變夷爲夏第151章 春狩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2章 煙花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6章 書生張載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73章 點將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66章 金光洞第72章 底氣第64章 歸來第36章 手舞足蹈第70章 山溝溝裡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