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新的機遇

世間事有一利就有一弊,汴河連通中原與江淮,使京師得到了江淮兩浙源源不斷的糧食供應,保證了包括官員和軍隊在內的百萬以上人口的口糧,但也從而使江南產糧區的糧米以極低代價進入中原,嚴重影響了兩京地區的糧食生產。

江南土地肥沃,又一年稻麥雙收,糧價遠遠低於其他地方。中原地區的糧食無論是質量還是產量,都根本無法相比。再加上五代戰亂,人口凋零,黃河的泛濫又使得土地變得貧瘠,曾經的天下精華地區中原早已經不是兩漢繁華時的樣子,此時曠野千里。

兩京和皇陵大量抽取人力,汴河來的糧食又壓死了糧價,使得開封府和京東京西兩路的農業生產恢復一直很緩慢。周邊農業發展不起來,朝廷便愈加依賴漕運來的糧米,漕運來的糧米越多周邊農業便越難發展,形成了惡性循環。相對來說,京東路受到的影響小一些,農業生產恢復得也快一些。

北不如南,西不如東,正是現在大宋的經濟格局,與徐平前世頗爲相似。但與前世不同的是,此時的政治和軍事重心卻全都集中在北方,市場也在北方。

東西二京,開封和洛陽,毫無疑問是現在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消費市場。但這消費市場卻沒把周邊的產業培育起來,造成的問題就很多了。

兩京越發展,便越依賴江南漕運,發達的漕運又抑制本地產業,掏空中原的根基。在全國的格局上來說,這是一對無法調和的矛盾。

以前徐平就隱隱感覺到了這個問題,現在王素一問,一切就突然間豁然開朗。

漕運本來只能是補充,結果卻發展成命脈,這就不對了。要化解或者說最起碼要緩和這對矛盾,中原地區必須培本固源,儘量恢復到從前的樣子。不要說媲美兩漢,最少也要達到隋朝時的水平,依靠黃河中下游就去支撐住兩京。

而這些提高生產效率的新式農具,恰巧就能起到這個作用。中原地區土地平曠,利於用畜力代替人力,用新式農具耕作。推廣開來,未必不是降低糧食成本的手段,說不定農業生產就迎來了柳暗花明的一天。

王素卻沒想到徐平心裡會想這麼多,點了點頭:“若是如此,倒是可以買上一些新式農具,在周圍縣裡買些閒田,也算是安身立命的產業。最近國子監出的書上,一再評論朝臣家裡在京城開解庫不應當,此是大勢所趨,這路子朝廷早晚要禁了。”

解庫大略相當於後世的當鋪,暗含着高利貸性質,而官員依法是不能從事高利貸行業的。不過這是來錢快,又沒有風險,坐着收錢的行當,京城裡的大戶很多都開,朝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被國子監和館閣裡的詞臣盯上,一下子就成了熱點,討論得相當熱烈。本來按以前的辦法,還可以讓府中的幹人去經營,把自己摘出去,但自從出了三司公吏舞弊的案子,對幹人經營產業也有了限制。王素這些大戶人家,就要另想路子。

開封城周圍縣裡的空地還是很多的,價錢也不貴,只要有人力,買來建農莊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初期投入較多,不是大戶人家也難做起來。

城北的鋪子裡,曾公亮帶着弟弟和僕人在賣農具的地方轉了一圈,卻發現這些農具雖然好用,但對自己的家鄉卻並不怎麼實用。

福建路地狹人稠,晉江更是多山地,地塊本來就不大。用了新式農具,確實能夠省工省力,但對山地又有多少好處呢?省下來的那點人工,全都到上上下下搬運農具上了。

曾公亮的弟弟見哥哥皺着眉頭不說話,不禁問道:“怎麼,哥哥覺得這些不好?那我們還買不買?天色大亮,人可是越來越多了。”

想了一會,曾公亮下定決心道:“不買這些了,我們再看看別的。你這一趟回去,記得出手了貨物快去快回。我估摸着,有了這些農具,在開封城周圍種地反而划得來。販運這一趟,手裡有了本錢,我也在京城留心,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地買。”

“哥哥怎麼這麼想?我們是泉州人,在這裡買地,難道還在開封城安家不成?”

“真能在這裡安家,可是求不來的好事!別的不說,進士發解就容易了許多,總比在家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強上許多!好了,不說這些,走一步看一步吧。農具就不買了,我們到那邊樓閣裡,看看有沒有什麼值錢又輕便的貨物。”

福建路和江南路是文化發達的地方,發解試不比省試簡單多少,能夠到開封府來參加科舉,難度就降低了無數倍。以前是京城裡面寸土寸金,就是官員想在京城裡安家也不容易,但到周圍縣裡去,可就簡單得多了。

看看已經快到中午,王素看着周圍熙熙攘攘的人頭,皺眉頭:“雜亂人等太多,卻是讓人心煩意亂。不爭在這一時,雲行,我們出去找間酒樓小酌兩杯,等離的遠的人都去了,鋪子裡空下來再回來看吧。”

徐平想的與王素可不一樣,他要的就是熱鬧,不過王素提起,不好拒絕,便答應了。

兩人並肩走在一起,王素邊走邊說:“一會你與我講一講那農莊到底是怎麼開的,我看你莊上不只是種稻麥,還種各種牧草,又養的有牛羊。牛羊價貴,又強似種糧食,是也不是?若是養上些好馬,利錢就更加大了。”

徐平搖頭:“馬羊是可以養,牛養不得。平常又不省心,又賣不上價錢,實際上養着賠錢。我莊上養的牛,都是用來耕地,不得不養罷了。”

王素“哦”了一聲,點點頭表示明白。牛的交易有官價限着,開封周圍養,那一定是賠錢貨。這裡的牛都是從外地販來,只有種地不得已的纔會養。

兩人剛走到鋪子的門口,卻聽到身後有人叫徐平。

轉過身來,只見管這鋪子的主管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向徐平行禮:“副使,剛纔小的收了張帖子,讓鋪子把百姓都清出去,兩個時辰之後宮裡來採辦貨物,這如何是好?”

聽了這話,徐平臉上就變了顏色。今天是開張的日子,怎麼能夠把百姓清場,專門讓一些大人物來逛商場?豈不是壞了三司的口碑!

伸手出去,徐平道:“帖子給我,看看是什麼人如此大的排場!”

主管把帖子遞過來,小聲道:“副使息怒,這上面也有老太公的名字。”

聽了這話,徐平一下子怔住。自從升了待制,父親徐正也跟着水漲船高,現在出來外人都稱其爲徐太公。藉着徐平的光,徐正如今在京城裡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不過今天是什麼日子,他來摻和什麼!

第200章 營田務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34章 磨鍊第74章 無妄之災第29章 名人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62章 算計第243章 算賬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68章 大新聞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6章 書生張載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172章 農事第46章 意料之外第14章 故人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2章 準備第36章 往事如煙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45章 三不朽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02章 首告第124章飛來橫財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44章 僵局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35章 災民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209章 送禮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25章 你不明白第13章 蠻人第38章 出仕第45章 京城故事第32章 東華門第57章 暗箭第76章 那些同年第36章 孟州通判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89章 定論第193章 拔牙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5章 軍改第55章 利用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54章 解散佛社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81章 試探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49章 串連第164章 口袋陣第10章 野味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73章 田二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33章 得失之間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26章 慶祝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3章 一路千里第1章 宰相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14章 故人第1章 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