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

從鑄錢監出來,已經快近中午了。郭諮把玩着手裡的幾枚鐵錢,覺得甚是神奇。入宋以來,神秘主義慢慢開始被排除出到主流思想之外,但千年以來的影響卻根深蒂固,說起秘藥,一下就能引起人的興趣。

進了三司衙門,徐平問郭諮:“來我這裡之前,有沒有去拜見過省主?”

“那倒沒有,因爲是在副使屬下,又是多年相識,便直接來了鹽鐵司。”

徐平聽說郭諮是直接來的自己這裡,停下腳步道:“這不妥當,要不這樣,我帶着你去見省主吧,他也不是個難相處的人。”

按常規,官員來履新,自然先要拜見本司長官,然後再依次拜見。不過郭諮與徐平相識多年,跳過寇瑊也有情可原,不顯得太過突兀。

於是兩人先不回鹽鐵司,而轉而向寇瑊的長官廳去。

徐平屬下管着兵案,三司裡的差役士卒都在他管下,又管着設案,三司上上下下官員公吏的福利發放都歸他管。一路走來,無論是守門的軍將士卒,還是路上來往的公吏,見到徐平過來都恭恭敬敬地站在路邊,行禮問好。

實際上全國各州縣,在編的吏員包括一些從事經濟服務的廂軍,都屬於兵案管轄。三司是大宋除了樞密院和三衙,治下軍隊最多的衙門,這一點也顯示着三司特殊的地位。

到了寇瑊的長官廳外,守門的軍將高聲通稟。

裡面寇瑊高聲道:“徐副使來的正好,我正要着人去喚你呢,快快進來!”

徐平帶着郭諮進了長官廳,見除了寇瑊外,下首還坐着一位精神矍鑠的中年人。

寇瑊指着中年人對徐平道:“這位是度支副使李紘,剛從契丹出使歸來。你們兩個同爲三司副使,卻素未謀面,今天正好結識一番。”

李紘年長,雖然本官在徐平之下,徐平還是先上來見禮。

李紘急忙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扶住徐平道:“雲行少年英雄,邕州一役名動天下,我在契丹也多有耳聞。就連契丹君主大臣,也交口稱讚,深爲忌憚。怎麼當得起你一禮?”

寇瑊道:“一個衙門裡爲官,不需要客套,日後共事的時候還長。”

李紘是太宗真宗朝參知政事李昌齡的侄子,父親當過廣南東路提刑,而其堂姐妹分別嫁的是范仲淹和鄭戩,是官臣世家出身。本人也歷任要職,朝中在三司判過開拆司,也做過鹽鐵判官,還長時間任過御史,地方上從知縣、監當官到轉運使,經歷相當豐富。

一般來說,這種經歷的官員都是能幹的,能力稍弱一點的,基本就是在朝中衙門按部就班,地方只任知州,不怎麼接觸具體事務。

與李紘見禮罷了,徐平才介紹郭諮。郭諮出身寒家,仕途又不順,官場上不認識幾個人,寇瑊和李紘聽過他的名字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完全沒有什麼印象。寇瑊同意保舉他來出任鹽鐵判官,完全是看徐平的面子,對郭諮有什麼能力爲人如何一無所知。

徐平見兩人態度冷淡,心中暗暗嘆了口氣。官場便是這麼現實,出身不好便要早早攀個高門大戶的岳父,這都沒有便要廣交朋友,像郭諮這種技術宅的官員,不要說是這個年代,什麼時代也不會吃香,在官場上只能碰運氣。

接過郭諮手裡的鐵錢,徐平拿給寇瑊道:“郭判官到任,了了我一樁心事。前些日子我一直想鑄實用的鐵錢,也有了幾個樣錢,以後交給郭判官,必能完善鑄法。”

寇瑊接過鐵錢,在手裡掂了掂,滿臉疑惑地問道:“這是鐵錢?”

見徐平示意,郭諮忙上前道:“稟省主,這確實是鐵錢。外面徐副使用了秘藥,錢化作黑色,看起來既顯眼,又能防鏽防蝕,經久耐用。”

寇瑊問徐平:“什麼秘藥?”

徐平道:“這卻一句話說不清楚,大概來說,就是錢制好後,放在秘藥的浴液裡煮過幾遍,然後就成了這個樣子。這黑色是錢化成,等閒磨不掉。”

寇瑊交了兩枚在李紱手裡,兩人一起拿着手裡的鐵錢互相磨擦,因爲只是模仿錢幣碰撞的樣子,並未用力。磨了幾下,拿起來看,果然沒有變樣。

李紘問道:“徐副使,這錢如何防鏽防蝕?”

郭諮答道:“外面這層黑色不怕鏽蝕,這幾枚樣錢,我特意取的泡在水裡和埋在溼土裡兩三個月的,依然未變顏色。”

李紘點點頭,把玩了一會手裡的鐵錢,與寇瑊對視了一眼,問徐平:“徐副使,這錢所用的秘藥,除了你之外,還有沒有第二個人知道?”

徐平搖頭:“沒有,這秘藥制來不易,世上應該不會有第二個人知道了。”

寇瑊一拍桌子:“那就好,秘藥越難制越好!有了這秘法,這種鐵錢民間等閒也鑄不出來,足以通行天下,朝廷大有利潤!”

徐平一怔,聽着這話怎麼不太對勁呢?問寇瑊:“省主的意思,是要用這種鐵錢當銅錢使用?鐵錢終究是鐵錢啊——”

“那又如何?”寇瑊把手一揮,“只要民間不能盜鑄,怕個什麼!朝廷說可以當銅錢使用,哪個敢說不用?別說是當銅錢使用,就是以一當十,也是平常!”

這個答案大大出乎徐平意料,急忙道:“這樣一來,跟許申用鐵雜銅鑄錢又有什麼分別?以賤當貴,終究不是長遠的法子!”

“區別?跟許申的區別很簡單,他鑄不出來,徐副使你鑄出來了,這就是區別!”

寇瑊說完,見徐平一副傻愣愣的樣子,放低聲音道:“許申鑄錢之法爲什麼被朝廷重視?說穿了,無非是現在朝廷缺銅鑄錢,有了這等秘法,就可以代替鑄錢用的銅,正是朝廷所急需。怎麼,徐副使你研究這個法子,不就是爲了鑄錢嗎?”

“是爲了鑄錢不錯,可我想的只是鑄鐵錢,五錢當一銅錢,方便民間貿易。鄉間的小農,爲了生計,可能拿着幾個雞蛋,從樹上摘一籃果子便上集市貨賣,換些柴米油鹽。用銅錢多有不便,有了鐵錢,這生意就大可以做起來了。”

聽了徐平的話,李紘就笑:“徐副使是個實在人,平生就不知道用詐的。可是你想一想,能夠一枚當十枚銅錢用,你如何說服朝裡的大臣,用五枚才當一枚銅錢!”

徐平聽了這話,一下怔住,腦子飛快地轉起來,想着說詞。從貨幣的使用價值到交換尺度的功能,到劣幣驅逐良幣,腦子裡想了很多,攪在一起,卻一下吐不出來。

第167章 情報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39章 待以客禮第59章 掃雪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115章 開戰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章 太后崩殂第155章 解套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55章 利用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87章 好事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54章 解散佛社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68章 別跟着我第32章 東華門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20章 定計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51章 新市場第28章 意外之喜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38章 兩地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302章 青冢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18章 種士衡第132章 柳八娘第45章 白砂糖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215章 妥協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21章過門不入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30章 殿試第3章 人之將去第60章 新的門路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64章 歐陽修第160章 呂公綽第5章 家的味道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220章 星空(下)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99章 前奏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35章 衆說紛紜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53章 攻城(上)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75章 火海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51章 大典(下)第35章 三輪車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54章 心有不足第45章 白砂糖第15章 軍改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209章 送禮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68章 軍民魚水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63章 在路上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74章 春光第97章 試探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32章 東華門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01章 新法可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