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進退之間

大帳裡的氣氛沉悶異常,黎奉曉很長時間都沒有說話。

他生於愛州,長於愛州,那裡是與占城相鄰的最前線,當地的人天生好勇鬥狠,就連鄉下各村莊之間也是械鬥不斷。黎奉曉生具勇力,一人能挑一個小村莊,也正是因爲如此被李公蘊招攬,逐漸成長爲交趾第一名將。

一世英名,難不成就要毀在這小小的諒州城下?

過了很長時間,黎奉曉才問李仁義:“聖上的意思,是要我如何做?”

“如今宋軍騎兵深入後方,威脅升龍府,縱然聖上天生英武,對此不以爲意,但升龍府的官員百姓可沒聖上的氣度。自前些天宋軍踏過富良江岸,升龍府內人心惶惶,再加上徵人向前線運糧,城內已到了無法支持的地步。聖上命令黎將軍,三天內,要麼攻,要麼撤。攻就要攻下諒州,重新恢復甲家鎮守諒州時的局面。撤就要全力消滅軍後的宋軍騎兵,他們給我們惹出瞭如此大的麻煩,絕不能讓他們安然逃回去!”

黎奉曉閉上眼睛,沉思良久,頹然道:“既然如此,那就撤吧——”

“你竟然選擇撤?”李仁義聽了,吃驚地看着黎奉曉,生怕自己聽錯了。

黎奉曉苦笑道:“我是個粗人,但不是個傻子。如今器具不備,無論如何是攻不下諒州的,一個不小心,還有可能把全軍都搭進去。血肉之軀,去抵抗石砲弩箭,瘋子纔會那麼做!”

“但是,這次出征,動用數萬大軍,耗費掉了國家一兩年的儲備,就這樣灰溜溜地撤回去。縱然聖上英名,不向將軍追究,其他人會怎麼想?各地藩鎮土官又會怎麼想?先王創下的基業,就此可就鬆動了,將軍!”

黎奉曉看着李仁義,沉聲問道:“那麼你覺得該如何?”

李仁義面容一整,正色道:“現在我說的,不是聖上的話,是我自己的意思。你我兩人,雖然平時多有齟齬,但都是小事,對於國事,說起來都算得上是以心奉公了。如今面對諒州堅城,進是難進,但如果就此撤退,王城裡的人會怎麼說且不講,升龍府以外的藩鎮土官只怕就會打起算盤。”

這些勾心鬥角的事情,黎奉曉雖然沒有李仁義分析得透徹,心裡也大致有個數。自丁部領一統交趾,說是形成了統一王國,但實際上藩鎮未削,地方勢力強大。李公蘊自孤兒寡婦手中奪得王位,表面上看基本是宋太祖奪周曆史的重演,但他卻沒有宋太祖的本事,整合地方勢力靠的是拉攏聯合,最喜歡用聯姻的方式拉攏地方實力派,這也是爲什麼甲家連娶兩代公主。

這種局面需要王室擁有壓倒性的實力,一旦交趾精銳在諒州如此灰頭土臉地退回去,就給了地方實力派膽子,重演十二使君的亂世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這些,黎奉曉問李仁義:“不用拐彎抹角了,有什麼話你就直說,當行不當行,我自會斟酌!”

“好,那我就把我的想法說出來,供將軍參考。”

李仁義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我以爲,撤軍之前,將軍還是要組織一次進攻。如果能攻破當面宋軍陣地最好,就是攻不破,也要做出樣子來。但不管怎樣,一定要保住我們的精兵,萬不能重演上次陳常吉的慘事。”

黎奉曉面無表情,只是道:“接着講。”

“將軍做出聲勢來,如果局面不對,便迅速撤軍。撤出谷來之後,不要再在諒州留戀,直回升龍府去,安排兵馬剿滅宋軍騎兵。”

聽到爲裡,黎奉曉有些不耐煩:“這樣做樣子有什麼用?平白犧牲我手下兵士!谷裡宋軍防守嚴密異常,進去一次就得留下一兩千兵士的性命!”

李仁義道:“現在管不了那麼多了!這樣做了之後,將軍再撤軍,我就會向外散佈消息,說是我軍本來正佔上風,只是升龍府突發意外,不得不在大好形勢下後撤。這樣即使撤回去,地方土官摸不着頭腦,也不敢亂動。”

黎奉曉將信將疑,看着李仁義道:“你會如此好心?”

李仁義苦笑:“我在將軍眼裡如此不堪嗎?說起來我們都是交趾臣子,榮華富貴繫於國運。自宋軍攻佔諒州,就動搖了交趾國本,如果不能小心應付過去這場危機,國家尚且困難,我們又有什麼好果子?這一次,我便替你背了撤軍的黑鍋,你日後記得我的好處就好。”

黎奉曉沉吟良久,沉聲道:“好,我便信你一次!明天一早,我便組織進攻,午後撤軍。先說好了,我會在谷外留下足夠的軍隊接應,你可不能對這些人指手劃腳,上次就是李明信帶兵先逃,才引得全軍崩潰!”

“放心,明天我一言不發就是!”

李仁義當然不會替黎奉曉背鍋,事後他自然有其他話說。但讓黎奉曉先打一仗再撤確實也沒有私心,如今的交趾形勢動盪不安,就這麼灰溜溜地撤回去,各地土官藩鎮自然離心離德,隱藏的野心家也會乘時而動。短短時間換了幾個朝代,交趾從來不缺這種人。

南諒州城裡,徐平正數着指頭過日子。

三月已經過去了大半,不是四月就是五月,他就會卸任,新的官員會來到這裡與他交接。也不知道林素娘在京城裡關係走得怎麼樣,還有石全彬這次回去能不能起上作用,汴梁城裡的朝堂裡有沒有自己的一個合適職位。

至於對面的交趾軍隊,已經不是徐平頭痛的問題了。需要的人員都已經到位,如今兵足將廣,交趾的傾國之兵也奈何不了諒州。而一過三月,桃花開過,雨水就開始多起來,四五月間河水就會暴漲,六七月有了山洪,交趾人無論如何也呆不到那個時候,不然可就是人不收他天收他了。

蔗務裡的農活在大筆金錢的刺激下,終於沒出什麼大亂子。雖然今年的白糖產量不如預期,但終究還是完成了三司的任務,徐平的考覈勉強過關。

徐平所不知道的是,由於樞密院的堅持,劉太后忍無可忍,就在石全彬向小皇帝展示諒州兵威的那一天,撤除他所有職務的詔令已經發出。如今接替他的官員和詔令都在路上,正向邕州行來。

自年後以來,劉太后的就疾病纏身,進入三月愈發嚴重,已經不能正常處理政務。而小皇帝素以仁孝著稱,雖然心裡有不同意見,還是同意了劉太后的處置,惟一所能做的,是沒給徐平處罰,只是以一個待旨了事。

徐平一心想走,萬萬沒想到的,是會以這樣一種方式離開邕州。

第59章 合謀第17章 盼盼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7章 盼盼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81章 各逞其能第3章 盡頭牙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9章 問道第207章 離別第64章 歸來第60章 慶功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53章 炭價風波第18章 徐昌定親第297章 伎藝人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109章 補天裂第98章 定策第251章 危機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56章 錢入戶等第53章 甘谷歸附第8章 交接第37章 閒散日子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288章 分岐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75章 僵局第82章 水淹三軍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42章 劉小妹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37章 何爲神?第37章 夜對第3章 洞房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15章 開戰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54章 攻城(中)第146章 泉布第298章 試用期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24章 留客第7章 實際演示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71章 少取多予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14章 盛宴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95章 衝突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上架感言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94章 春狩防秋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95章 垂釣黃河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73章 童大官人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47章 生意第35章 三輪車第77章 訣別第279章 黑吃黑第33章 我有秘法第279章 黑吃黑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0章 早朝第26章 龍門酒家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93章 汝州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32章 柳八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