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榮耀之戰

石全彬一路走來,因爲要等樞密院的文書,走得不快,邕州的形勢他早已經知道了個大概。

現在說起來,這道文書就是個笑話,還怕交趾犯宋,現在徐平不帶兵去攻交趾就不錯了。至於廣源州,儂家被連根拔起,如今蔗糖務已經開始組織人力修路到七源州,一兩年內就延伸到那裡,以後也沒有再起的可能了。

通訊不及時,這種笑話就難以避免,所以地方官的權限比較大。尤其是廣南西路這裡,只要不違背大的政策,很多事情地方官可以自專。

事情到了這一步,背後還有一個原因是徐平不知道的。目前任翰林學士的章頻的侄子章得象,仕途上多得呂夷簡提攜,由於這層關係,章頻本人也是倒向呂夷簡的。目前政壇上,呂夷簡一黨和太后一黨是最大的兩個政治集團,而張耆就是太后一黨在外朝的首領,隨着太后漸老,皇帝年歲增長,兩派的合作減少,對立增多,邕州的事情不過只是這大背景下的小事件而已。

官僚制度越是完備,這種拉黨結派的事情越是頑固,官員處身其中,很多時候不由自主就會陷入進去。徐平孤家寡人一個,沒有親友奧援,對這種黨派政治還沒有正確認識,天真地只是按照政策做事。也正是如此,別人也不防備他,知道他就是個孤臣,小事上對他能忍就忍了。

但一旦真地影響到了兩派的政治力量變化,後果就難以預料了。

不過徐平不知道這些,把樞密院的命令扔到了腦後,等到上辭謝奏章的時候,順便上書把邕州的事情說明就是。現在戰事的範圍,名義上還全都是在邕州轄境,邊釁這個詞用不上,無非他保證一下以後安守地方就是。

說完正事,石全彬又取了林素娘託他帶來的家信,還有家裡給徐平的禮物。從徐平還是個白身的時候兩人相識,已經多年,石全彬又有意結納,兩人的關係已經算是親密了。徐平不在京城的日子,石全彬也經常到他家裡走動,與林素娘也熟識,這次動身前,特意到徐平家裡走了一趟。

忙完這些事情,已經天近傍晚,徐平備下晚宴,給石全彬接風。

喝了一口石全彬帶來的家裡珍藏的好酒,徐平閉上眼有點陶醉。雖然並不是多麼愛酒的人,但五六年的邊疆生活,這酒裡卻不僅有酒的味道,還有一種獨屬於徐平的味道,值得他好好品味。

酒過三巡,徐平對石全彬道:“閣長這次來嶺南,反正沒事,不如就多呆些日子。過上一個月,再回中原就是春暖花開的時節,躲過了寒冬。”

“既然這樣說,我就多叨擾些日子。後天就是年節,怎麼也在邕州過了上元節。對了,雲行,最近邕州有什麼熱鬧?”

徐平笑笑:“熱鬧?打仗算嗎?”

石全彬嚇了一跳:“廣源州都已經平定了,這裡還有仗打?”

“廣源州不過是小事,鬧大的是我把諒州佔住了,只怕交趾人不會善罷甘休,要不了多少日子就會興兵來攻。”

“諒州?那裡不本來就是我大宋的地方?”

說起這件事,徐平就開心地笑:“不錯,自太宗皇帝時候起,我們大宋便在那裡任命了知州。可交趾人不這樣想,他們同樣有諒州知州,牢牢佔住了那處地方。年前,我大軍出動,把他們的知州拿到牢裡關了起來。”

石全彬只是在皇帝身邊伺候的,朝廷裡的幾個大佬他還能說個一二三,這些具體政事就一竅不通了。聽徐平說得熱鬧,也起了興致,問道:“我還以爲邕州這裡只有廣源州作亂,卻沒想到諒州這裡也有亂子。對了,你做了這事,樞密院會不會說什麼?他們可是一再嚴令地方不得擅自生事。”

“什麼叫擅自生事?我自己管下的地方,通行政令而已,若管下土地都任外人魚肉,那我這官做得還有什麼意思?”

對於這中間的關節,石全彬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問道:“我看這裡也不過就是座普通邊疆小城?你怎麼就認定了交趾會出兵?怪不得這城周圍都是人在忙,原來是要防着交趾。不過雲行,交趾可不是廣源州那種地方小土官可比,當年太宗皇帝也在那裡吃過苦頭的。”

“此一時彼一時,不可一概而論。明天閣長隨我去谷口,看看我在那裡佈下的陣勢。如果我算得不錯,不等你離開,交趾人就攻過來了,你剛好也與我一起觀看戰事,回去跟聖上有話說。”

石全彬雖然也聽到了一些風聲,但並不詳細,他這一路上關心的都是廣源州。至於諒州,只是聽說徐平派人佔住了,還以爲就跟左江道的其他土州峒一樣,只是要行括丁法,卻沒想到惹了交趾。至於怎麼惹了交趾,諒州對於交趾有多重要,石全彬心裡並沒有概念。但當年太宗徵交趾的陰影尚在,他總是覺得交趾是個很可怕的對手,要不是看徐平說得輕鬆,就要開口勸阻了。

看着徐平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石全彬伸腦袋到桌子中央,看着徐平小心問道:“雲行,你實話對我說,這仗你有信心?”

徐平笑道:“我們相識這麼多年,你什麼時候見我說過大話!”

“那,這樣一個勝仗,比打廣源州如何?大還是小?”

Www. TTκan. ¢ ○

“閣長,你可是太不瞭解邕州這裡了。廣源州不過是邊遠小土州,怎麼算得上大仗?桑巡檢幾千兵馬一到,那裡便如土雞瓦狗一般土崩瓦解。交趾怎麼也算大宋周邊數得上的大蕃國,但凡出兵,就不是那裡可比的。”

石全彬的眼睛亮了起來,對徐平道:“我本來的意思,是想在這些日子聽你講講打廣源州的事,回去官家面前,爲你美言幾句。我大宋邊官,真能夠像你這樣乾淨利落剿滅叛亂的,能有幾人?如果你能夠跟交趾人交戰,再打出一場大勝來,這可是不世之功!”

徐平一怔,他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在他的算計裡,自己手裡掌握的實力極爲充足,頂爲交趾的反攻是極爲平常的事,根本不值得誇耀。現在經石全彬一提,纔想起來自己現在是在大宋,對外屢戰屢敗的朝代。

如果真能實實在在剿滅交趾一兩萬兵馬,貌似這種大勝,自從中原一統之後,在大宋的歷史上真的不多?果然是了不起的榮耀嗎?

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52章 童七郎第18章 種士衡第74章 無妄之災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202章 換相(上)第10章 詔旨回京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29章 重貶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章 錢能通神第54章 買馬第7章 學以致用第40章 出人意料第63章 官聲第89章 定論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0章 詔旨回京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87章 包拯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23章 流民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67章 海外琉璃第28章 殿中議事第92章 收權第31章 端午(下)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2章 忠州來人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243章 算賬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1章 回莊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45章 安撫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97章 布衣上書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36章 折騰契丹第63章 官聲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59章 分歧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38章 憤怒第28章 月夜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39章 黃師宓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93章 新格局第12章 煙花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111章 李覯第58章 步步爲營第38章 統計學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29章 攻略(一)第61章 轉機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59章 夜戰(下)第57章 暗箭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