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治術(三)

中書省的起居舍人和門下省的起居郎都是寄祿官,做這項差事的,是同修起居注這個差遣。仿中書門下分立之制,同時任兩人,即古之左右史之制。此時同修起居注的是吳育和張方平,因爲崇政殿議事,必有起居官侍立記錄,而天章閣召對則沒有,所以趙禎命把吳育召來記錄。在趙禎看來,今日徐平所對,當記於國史。

吳育是徐平天聖五年的同年,省試的省元,殿試時的一等進士。明道二年,吳育又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三等,是大宋立國以來中制科三等的第一人。制科三等比狀元更加難得,歷史上兩宋三百餘年,制科三等不過四人而已。因爲制科一等和二等都只是在名義上存在,實際上從不授予,如果把科舉看作是學歷的話,吳育就是現今天下學歷最高的人。

徐平所接觸過的善於科舉考試的人才,王曾當數第一,沒有任何取巧,以絕對實力連中三元,對其他人碾壓。科舉考試中出現這種絕對實力碾壓的,極其罕見,實是異數。吳育當排第二,在進士科中先中省元,再入一等,又成爲制科三等的第一人。特別是制科與進士科考的內容和要求不同,一般人只能應付一種,就更加不容易。如在歷史上同樣中制科三等的蘇軾,進士科的成績就不如人意,只中了乙等進士。不過蘇軾厲害之處在於,他參加了兩次制科考試,兩次中三等,這就是三百餘年無人可比的成績了。

吳育具體治事的能力不說,理論功底是在的,所以趙禎讓他來記錄。起居官記錄,載入國史之後,今天徐平應對的內容,就有可能成爲政權意識態的一部分。如果改革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那麼這就成爲大宋正統的意識形態,將主導整個政權的運作。

理明則事通,意識形態一致,才能讓政權減少內耗,運轉順暢。

君臣坐着喝了一會茶,吳育匆匆趕來,行禮如儀。當年一起唱名的一等進士,徐平已經位至當朝宰相,吳育還只是右正言,以本官爲諫官。不過修起居注日夕在皇帝身邊,是進位之階,吳育接下來很可能會被大用。從諫官到詞臣,升遷不依常理,與徐平升遷不同。

趙禎與徐平一問一答,把剛纔講過的內容再次說了一遍,並進行了深入。

起居官不是速記員,不是把聽到的話一字一句地記下來,而是記下來意思,字詞未必與說的相同。是以做起居官,要求對要記錄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不是讀書認字就可以做了。吳育善科舉,在理解方面當然無問題,一一記下君臣問答。

講過了先前的內容,徐平起身,重新站到黑板前,指着“賦稅”、“租息”和“口糧種子”這三個圈,道:“由家而國,口糧種子和賦稅必不可缺,也無大花哨。一家之人,吃穿用度,留種兼存糧備荒,大約有數。此歐陽修等人所言,耕三年存一年之糧,以番天災饑荒之時也。理政,就在於賦稅和租息的分配上。這兩者都是本於耕田所得,除去耕田之人必需用度之外的剩餘之物。有了這剩途物,就有了朝廷,有了國家。”

“一人生於世,聚而爲天下,爲朝廷存於世間,臣用三件事來論之——生存、生產和生活。生存,就是要活着的必需之物,於一人如是,於一家如是,於一國也如是。生活就是生存必需之物外,讓自己過得更好,比如食美味,品絲竹,諸如此類。於一人如是,一家如是,於一國亦如是。而生產則是爲了以後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所要做的事情。以農夫稼穡來論之,比如治溝渠,開荒田,養耕牛,買犁鏵之類。以經商之人論之,便如買店鋪門面,以務工之人論之,如買更多機器,建更大場房。一人如是,一家如是,天下亦如是。”

“有了剩餘之物,則這剩餘之物投到哪裡去,生存、生活、生產,各佔多少,對一家是一家之政,對一國是一國之政。以本朝現在來論之,臣爲三司前,財賦大半養兵,則是大多用於生存。因養兵是爲了禦敵,國既不保,自然無有生理。臣在三司經理,現如今朝廷歲入,約有三四成用來養兵,其餘大多投入了修橋鋪路建場務之中。則至此時,本朝生存已不艱難,而主要是爲了未來從事生產。朝廷官員加俸加祿,則是生活。此於天下,於士大夫,生存、生產、生活是如此分的。此是大略,詳細自然是有無數條貫,然理不失。”

“臣先前講,租息雖然不當存,但卻不得不存,是因爲在生活和生產當中,朝廷於細民無法萬事替其經理。其欲開荒田,雖然朝廷有勸農之法,只是無法做到把天下每一人都圈到此法當中。有民欲開荒,只能求於借貸。有人家的田耕不過來,而又有人家多子,只能去租田多人家的地來種。諸如此類,租息有存在之理,故能盡除。”

“然則租息或許是由此必然之理而起,年深日久,卻成勢力人家取貧苦人家之物,不勞而獲之術。租息起初取剩餘之物,然則藉着從別人那裡不勞而獲的租息,勢力人家必然越來越強,而貧苦之家愈弱。人慾不知足,租息從取剩餘之物,必然向着取窮苦人的生存和生產之物去。貧苦人的口中之食,下地之種漸次被奪,不但當下受苦,更絕了其未來的生路。朱門酒內臭,路有凍死骨,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言兼併之禍,不如言勢力者越強,租息之禍欲烈,終至窮人無以爲生,天下無以安立,終至天下大亂。”

“欲解此困局,臣愚鈍,僅勉強想出三策。一曰抑,不是抑兼併,而是抑勢力之家取租息。爲何不是抑兼併?因兼併只是其表,而非其根。租息不抑,兼併不只壓抑不住,而且會讓租息之禍更烈。爲何如此說?現如今天下之財,根本上來說出于田土,在於農耕稼穡。則租息之害,最多的是在鄉間。鄉野小民,如何看其生計如何?不要看其吃什麼,穿用什麼,因爲其所能拿到手裡的,不只是朝廷稅賦少收,租息不多,還在其自己力耕用不用心,出不出力。兩者混在一起,容易讓人模糊。言租息不成禍的,說貧苦人家之所以貧苦,是懶惰,是愚笨,是理所當然。言一切皆因租息之禍而起的,則認爲人人一樣,受租息之害皆因有壞人害之。執政者當心知,一事一物,必一分爲二,執其一端則亂。”

“小民除了供給自己衣食,還有三樣。一是賦稅,二是地租,三是借貸之利息。賦稅是朝廷之責,地租有一定之規,惟有利息之禍最難匣清。或曰,我完朝廷賦稅,自耕自食不借貸,便不受這利息之禍,果能如此?臣言,不能!”

“你不借貸,他不借貸,總有人借貸。被人取走的利息,那個錢就在那裡,終會從你的衣食住行,種地買種方方面面來刻剝你。如豐收後穀賤傷農,如災年穀價飛漲,如耕牛價錢一日貴過一日,如欲買一犁一鏵而不得。抑租息之禍,不只是在限鄉間借貸,而且還在於平谷價,平穩牛、犁、鏵等等價格,但最根本的,朝廷看得到的,是地價!皆因其餘所有價格,終究還是會彙集到土地上,種地合不合算,能收多少租子利息上來。”

賦稅、地租、地價,這三個是考察農民負擔沉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追其根本,就在於農業的剝削,集中在地租和放貸收息上。賦稅越多,地租在收成之中佔的比例越大,地價與產出之比越高,則農民的負擔越沉重。賦稅和地租比較容易觀察,地價因爲還受到其他因素影響,是以迷惑性較大,理政者必須要把地價搞清楚。

農業社會的剝削手段除了政權的賦稅外,以地租和放貸收息爲主,所以研究農業時代的經濟,便會以地租、地價和賦稅爲中心。進入工業社會,地租這個剝削手段改成了資本無償獲得勞動者的剩餘價值,而放貸收息則更進一步,發展成了金融產業。放貸收息促進生產、渡過天災人禍的積極性,成爲了金融產業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而另一面,他們的剝削本質是沒有改變的。金融產業的收益與實體經濟收益的差值,如果是負數,則說明在發揮其促進實體經濟的積極一面。這個負數的絕對值越小,則積極意義越小。如果這個差值成了正數,則就說明金融產業表現出了其剝削手段的一面。金融產業相比較於其他產業越賺錢,則整個社會受到的剝削程度越嚴重。

宋朝的農民對賦稅、地租、地價的感覺,可以類比徐平前世對稅和保險、工資以及房租、房價的感覺。稅和保險可比作此時的賦稅,工資與自己付出的不平衡可比作這個時候的地租,而房租、房價就是最明顯的金融剝削加到你身上的集中表現。當然,農業社會放貸收息的剝削不只是直接地表現在借貸關係上,還間接表現在操縱糧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上面,金融的剝削也是如此。金融動盪,通貨膨脹與緊縮,無所不在的保險,房租、房價的快速上漲,都是金融剝削所採取的形式。你可以遠離金融,卻無法逃離金融剝削的手段。

從對奴隸赤luoluo的壓榨,到利用地租和放貸收息,到用剩餘價值和金融手段,剝削者總是要穿上一件外衣,這件外衣還會越來越華麗。

第21章 矛盾第30章 分道揚鑣第70章 南下大道第33章 家信第68章 別跟着我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122章 甩鍋第1章 宰相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66章 金光洞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16章 難處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32章 柳八娘第18章 草市第41章 購置新宅第187章 包拯第129章 重貶第294章 養起來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308章 怪物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50章 大典(上)第40章 炸山第100章 虎威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20章 送行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21章 同年第55章 晏殊之論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35章 我有三策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254章 出路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75章 人質第213章 預算第27章 西南邊事第214章 僵局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54章 將要離去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5章 公路第6章 買書第295章 強兵策第164章 口袋陣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295章 強兵策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5章 對抗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84章 蓄勢待發第177章 決戰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51章 新市場第53章 秦二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章 太后崩殂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85章 閒適日子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52章 糾纏第14章 邊亂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22章 忠州來人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220章 星空(下)第81章 祭奠第97章 流年第189章 棉花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