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

衆人散去,徐平把魯芳和種世衡留了下來,對他們道:“蕃羌難制,一個是他們住在賬裡,居無定所,散處在山野間。再一個就是各依部族,不受朝廷管轄。無定居之處,朝廷要管也無從管起,只好依賴各族首領。中間隔了首領這一層,事情便就難辦了,遇到恭順的還好,一旦首領桀驁不馴,貪得無厭,便就會生出無數事端,不聽朝廷指揮。”

種世衡道:“節帥的意思,是要讓蕃羌也跟漢人一樣,定居下來?他們遊牧,必須要逐水草而居,這卻有些難辦。平田沃土還好,可以讓他們跟漢人學着種地,山間草場難辦。”

“也沒有那麼難。其實現在蕃羌,多是半耕半牧,純靠放牧牛羊的並不多。魯芳,是也不是?反正秦州周邊是如此,就不知道河湟的其他地方如何。”

魯芳道:“節帥說的不錯,蕃人大多還是半耕半牧。特別西去的河湟谷地,其實良田不少,不過蕃人不知農事,在其間放牧牛羊,間或種一點麥粟之類,只知道下種,到了熟之後收割,全不知道水肥管理。要是讓他們種起地來,這些谷地也就包括大多數蕃人了。”

種世衡還是顯得信心不足,道:“招募弓箭手屯田,本朝立國之後一直不斷。不過我聽節帥的意思,恐怕不是招募弓箭手這麼簡單,而是要並帳爲村,設鄉里來管。平地弓箭手屯田的地方自然可以如此,散落山間的蕃羌恐怕極難。”

徐平點點頭:“難,我也知道難,但不得不做啊。只要朝廷還管不到他們,那些部落就叛服不常,終是禍患。大的部族自不必說,動則連州跨縣,不聽朝廷號令。就是那些小的蕃落,反了也極是麻煩。反了不能不剿,而只要動兵,就開支浩繁。偶爾有那麼一兩次還無所謂,一年到頭這樣清剿就疲於奔命了。所以這樣,在平地可以種田的地方,先開始並帳爲村,或三十里,或五十里,建一堡寨,屯駐兵馬。堡寨下設鄉里,指派鄉長里正,讓他們向鄉里傳宣朝廷號令。至於遊牧的蕃羌,其實大的牧場就那麼幾處,每一處也設幾個堡寨,把那幾個大的牧場管起來。只要控制住了平地和大的幾處牧場,剩下的遊牧之民便就成不了氣候,也不會出現大的蕃落了。堡寨裡是貿易之所,抽稅要輕,主要讓百姓互通有無。好好貿易的便是治下良民,如果有搶掠的,則舉族遷往別地,或編入牢城營作役。”

種世衡想了想,點頭道:“節帥此舉,比打幾場大仗還要難,若是成了,對朝廷來說便是長治久安之計。這樣,便先從秦州周邊的熟戶蕃落開始,剛好跟整訓蕃兵一起。蕃兵是一賬抽一兵,秦州三萬五千蕃兵,便就是三四萬賬,一二十萬人口。這些人全部都併到村寨堡裡,便就有了基本力量,縱然有小的叛亂,也不需禁軍出動了。”

“好,便是如此。通判,你跟監軍王凱商量,怎麼行事,擬出一個章程來,拿來我看。”

說完,徐平又對魯芳道:“僅僅是並帳爲村寨,還不足以讓蕃人馴服。村寨中不便,跟他們以前的日子比起來過得不好,蕃人終究還是會逃亡。魯芳,這要藉助你們橋道軍的力量了。凡是建村、寨、堡的地方,都要有道路通達。道路到了那裡,三司鋪子就可以開到那裡,外面的物資就可以運到那裡。而蕃人的牛羊毛皮和山間稀缺的藥材,可以由三司鋪子收購,販運到山外,甚至賣到中原去。讓蕃人能夠通過正經的手段賺到錢,買到自己心儀的貨物,才能讓他們真正做朝廷治下良民。爲政之道,在導在疏,單單只是靠武力壓服強行管制是不行的。讓蕃人在朝廷治下過上好日子,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從這上面說,道路所至,便爲宋土,不再是羈糜地方,你們橋道軍的擔子並不比戰兵的輕。”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要解決西蕃的問題,僅僅改變政治結構是不行的,那只是建在沙灘上的城堡,潮水一來,便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要想解決問題,還是要改變這裡的經濟結構,這就是三司鋪子來西北的作用。官方建立起貿易渠道,讓遊牧的牛羊可以正常賣出去,換來的錢買他們需要的物資。這種正常手段,比通過搶掠得到的利益更高,更能讓人過上好的生活,纔會讓牧民真心支持朝廷在這裡的統治。

隴右包括河西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半耕半牧的地方,大多數人口集中在河谷平地,真正在山間遊牧的其實不多。只要控制住了河谷的農業地區,縱然還有遊牧部族,也成不了氣候。蕃羌能夠跟中原地抗,必須先有自己的農業基地,纔有本錢,單純只靠放牧牛羊是不行的。党項崛起的本錢其實是河套的農業,有了農業提供的物資,放牧的馬匹才能夠顯出戰力來。橋道軍把路修好,降低商業貿易的成本,三司鋪子把分店開到各寨堡,讓蕃羌之地能夠跟中原互通有無,這一帶最主要部分的經濟基礎便就改變了。

改變這裡的經濟基礎,再結合政治結構的變化,纔是徐平經略西蕃的計劃。軍事力量和戰爭只是爲這些動作保駕護航,並不是來爲了打仗而打仗。

修了這麼多年路,魯芳已經習慣了這個職業,想了想對徐平說道:“節帥的意思我明白了,不過從京城的橋道軍只有三指揮,修這麼多路曠日持久。就是徵調民夫,管起來總不如軍裡的人方便,也難以辦到。兩三年間,能把主幹道路修通就已經不易。”

“人不夠,可以招人嗎。三指揮修不了這麼多路,那三十指揮如何?依我看來,就是招三百指揮也沒有什麼大不了。集中力量把路修好了,多出來的人可以補到營田務裡,繼續種地去。只要路通了,便就一通百通,做什麼事情都容易了。川峽今年大旱,現在看起來很可能秋後成災,那裡的官員上奏朝廷,說是本路的囚犯要配到外路去,我已經讓他們全部送到秦州來了。而且他們的魄力還是不夠,每年刺配的囚犯纔有多少?要真是怕秋後成災,便乾脆廣招人手到秦鳳路來,只要熬過這一年,把路開出來,以後還不是好日子!”

種世衡笑道:“這是節帥在邕州時從福建路招人的法子,不過川峽四路只怕行不通。巴蜀號稱天府之國,沃野千里,那裡的人安土重遷,一般不向外走。可不跟福建路一樣,地狹人稠,不出去闖蕩便就沒有飯吃。”

“今年不是旱了嗎,只要朝廷給他們飯吃,還怕沒有人來?”

種世衡和魯芳一起笑着搖頭,哪裡還有徐平這樣的官員,盼着地方成災。

有路的地方便就有人,有人便就有了一切,一方面變夷爲夏,一方面從其他地方遷漢人過來。用最快的速度改變這裡,是徐平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從川峽四路遷來,毫無疑問是最便捷的途徑。

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1章 試探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29章 刻漏社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76章 臨機處置第279章 黑吃黑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75章 弒父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64章 善後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58章 軍政結合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279章 破城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4章 茶法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69章 光耀門楣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71章 意外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0章 新的生意第27章 辨司馬光第63章 在路上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202章 換相(上)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230章 審計司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93章 新格局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161章 開課第87章 好事第243章 算賬第164章 口袋陣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56章 驚變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3章 盡頭牙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65章 試探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4章 許願第111章 封堵第65章 離開河陰第8章 雪第59章 合謀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4章 邕州城外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295章 強兵策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0章 定計第85章 來的都是豬嗎!第148章 轉折第70章 南下大道第193章 拔牙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29章 新場務第27章 牧草換豆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56章 官督民辦第25章 廷辨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218章 銀行(下)第39章 待以客禮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48章 轉折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41章 意外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51章 大典(下)第188章 百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