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出使歸來

食物中缺了油脂會怎麼樣?徐平前世很難有直觀印象,到了這個世界,纔算明白了油脂的重要性。因爲平時吃的缺油,這個年代的人飯量都大得很。特別是做工的和農民,以及軍中的士卒,一頓飯吃一斤多米是常事,他前世不可想象。

從運力上來講,在食物中加入高熱量的食物可以減輕後勤負擔,最合適的自然就是肥肉和油脂。可惜這個年代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也沒有理性的認識,軍糧主要還是米麥。徐平還沒有着手來得及改革,王拱辰倒是誤打誤撞地想到了。

正在兩人閒聊的時候,種世衡匆匆忙忙地進來,對徐平道:“節帥,出使青唐的劉屯田回來了,現正在驛站歇息。還有魯指使,也一起回來。”

徐平急忙問道:“他們這一路上可還順利?有沒有意外?見到唃廝囉沒有?”

“見到了,唃廝囉對他們執禮甚恭,也答應了朝廷讓他出兵側擊元昊。劉屯田一行去的路上一切順利,只是回來的時候,到了秦州城外遇到渭水暴漲,遇到了點小意外。不過還好有驚無險,平安返回。現在他們在驛丞休整,一會就來帥府拜會節帥。”

徐平連連點頭:“好,好,順利就好。至於唃廝囉側擊元昊,聽聽就好,他現在自顧尚且不暇,哪裡還有主動出擊的餘力。關鍵是他向朝廷表明了態度,後邊的事情我們就好辦了。——對了,契嵩法師呢?蕃部的人對他如何?”

“法師是有道高僧,又有朝廷賜的法號、紫衣,蕃部奉之如神明。蕃人信佛,特別信奉觀士音菩薩,契嵩法師菩薩法號不離口,正對了蕃人的胃口。回來的路上,因爲蕃人一意挽留,沒奈何,契嵩法師只好在河州國門寺駐錫,宣講上幾個月的佛法。”

蕃羌重佛,僧人爲數不少。不過那些僧人雖然知佛,卻不知戒,用這個年代人的話來說,就是“妻子具而淫殺不止,口腹縱而葷酣不厭,非中土之教。”契嵩這種苦行僧,跟那裡本地的僧人比起來可不就是如同神明一般。再加上他佛法精通,在中原也是數得着的高僧,辨起佛經一樣沒人是他對手,此次西行,在河湟引起極大的鬨動。

徐平連連點頭:“甚好!甚好!佛教雖然西來,但早已經在中原落地生根,便如同自己的一般。中原限制佛教對,向外面宣講佛法同樣也對。傳雲:用夏變夷,信哉其言乎!”

契嵩是孤身一人來到西北,他身邊的弟子全是徐平軍中派過去的,如果能在蕃羌腹地紮下根來,便就有了一個固定的情報來源。對外經略,情報格外重要,不講他宣講的佛法能不能變夷爲夏,就僅僅是爲情報蒐集的人提供一個落腳點,便就立下了大功。

向種世衡問了劉渙一行的大致情況,徐平便就吩咐譚虎,去把王凱、李璋、田況等人叫過來,另外再派人出城,讓駐在城外的桑懌、張亢和高大全、景泰明天回秦州。劉渙等人回來,對河湟一帶的蕃情便就有了大致概念,向西開拓的大政方針就要定下來了。依着徐平的習慣,是要屬下的官員進行充分討論,統一認識才好。

譚虎應諾,轉身正要離去,徐平又叫住他道:“對了,新任秦鳳路的走馬承受王守規一起叫來。承受參預軍機,這些事情不好不讓他知道。”

上一任的走馬承受回京述職,王守規是四月底到秦州的。

走馬承受名義上是經略司下的,實際上邊帥管不了他們,只是掛個名而已。這個職位有些類似於唐朝的監軍,但沒有那麼大我權力,按職責他們不能插手具體的軍政事務,只是獨立向皇帝稟報邊地的情報而已。然而擔任走馬承受的人,大多是宦官,與皇帝的關係比較親近,密奏往往能夠影響到朝廷對邊帥的評價,邊帥不得不巴結他們。

當然以徐平跟趙禎的關係,身邊又有李璋主管機宜,不管是誰來做走馬承受,都影響不了他的地位。趙禎派王守規來,只是因爲這個職務不得不設而已。

王守規是陝西路都鈐轄王守忠的弟弟,因哥哥的恩蔭入宮爲小黃門。明道時有一夜宮中失火,他最先發覺,引導趙禎和太后到了安全的地方,由此功升爲入內殿頭。趙禎派他來,念他舊功給他個立功的機會是一,最重要的還是他爲人謹慎,做事有分寸。

內侍出外任職,飛揚跋扈的固然不少,謹守本分的也不乏其人,不能一概而論。特別是到徐平這種大臣身邊,跟皇帝的交流渠道不缺,飛揚跋扈就是自尋死路了。

雨一直不停,帥衙的地上有了積水,雨點打在上面到處是水花。

帥府公吏匆忙收拾了官廳,準備熱茶,徐平和王拱辰兩人到官廳裡坐着說些閒話。

並沒有等了多久,王凱、李璋和田況等人先到,剛剛落座,劉渙和魯芳便就到了。

徐平起身迎上去對兩人道:“此次去青唐遠程辛苦,來,你們先飲碗熱茶暖一暖身子。”

劉渙急忙拱手:“經略何等身份?下官怎麼當得起如此重禮?經略安座。”

徐平落座,衆人敘禮,一起坐了下來。

上了茶來,大家飲過了茶,徐平問劉渙:“此去青唐可還順利?唃廝囉對朝廷的態度如何?都說現在河湟一帶局勢異常混亂,到底是怎麼個混亂法?”

劉渙把茶放下,道:“下官此去主要是對唃廝囉宣旨,青唐蕃部的事情便由下官說,河湟的局勢還是由魯提轄講,打探消息都是他的人。——此次見到唃廝囉,才知道因爲被邈川和宗哥逼迫,他在青唐城待不下去,已經到了歷精城,跟喬家族人在一起。得知朝廷加封他甚是欣喜,對朝廷也非常恭順,我們回來的時候,他也派了謝恩的使節來,並貢好馬五十匹。現在使節和馬都在城外驛館裡,等有了經略吩咐再來拜會。”

按照天聖年間定下來的規矩,西方來的使節都先到秦州,一般的就不再前進,由秦州知州代朝廷接待,打發回去。他們的貢物,也不再允許他們自己或者僱人運送,而是由各州廂軍押運。蕃邦來使花費不小,朝廷不想做這個冤大頭,因此一般不許入京。

不過唃廝囉到底不同,徐平經略河湟還用得着他,入京籠絡一番還是有必要的。

劉渙講起青唐蕃部的近況,與徐平估計的差不多,此時唃廝囉僅能自保,根本無力向党項進攻。宋希望他幫着打党項,他還盼着大宋出兵幫他壓制仇敵,緩一口氣呢。

第100章 鑄錢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2章 治術(三)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61章 官吏鬥法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3章 盡頭牙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15章 理政(一)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97章 雪中論兵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24章 留客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121章過門不入第35章 衆說紛紜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92章 可以招兵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80章 投名狀第1章 宰相第217章 銀行(上)第18章 春忙第92章 可以招兵第104章 多賣酒第39章 黃師宓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35章 申峒第219章 星空(上)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69章 做做樣子第9章 變夷爲夏第10章 野味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41章 亂局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219章 星空(上)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18章 突圍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48章 做假貨的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37章 中牟主簿第24章 賭鬥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80章 伏羌寨前第24章 煩心事第29章 邕諒路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61章 意外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56章 驚變第117章 僵持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2章 三司集議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說一下最近情況第206章 望遠鏡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11章 治術(二)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65章 永寧侯府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6章 仁義者何?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19章 審問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