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你不明白

帥府,徐平靜靜地聽着種世衡講這幾天各族賬來探視質子的情形,偶爾點一點頭。

種世衡講完,徐平問道:“這也是秦州的第一次,有什麼特別的沒有?”

種世衡遲疑了一下,才道:“聽屬下的蕃落有人講,對秦州城裡的質子現在朝廷恩賞太過,讓不少族賬覺得不安。這些質子被賜了名,又識字讀書,學了漢家禮儀,一旦朝廷放他們回到族裡,族主也不好管他們。——節帥,恕下官冒昧,依我看來,節帥如此對這些質子,只怕是真存了把他們放回去爭權的心思。這樣確實會對朝廷有些利處,不過更可能的是引起秦州所屬蕃落的不安,別生事端。現在党項已叛,再動搖了蕃落的軍心——”

徐平看着種世衡,突然笑了笑:“你怎麼知道我想讓這些質子回去爭權?”

“若不是如此,又何必對他們用這麼多心思?蕃羌自有他們的習俗,由着他們就是。”

徐平搖頭:“通判,你這樣想就不對了。吾土吾民,我們代朝廷牧守一方,便就當對治下之民施以教化,導人向善。縱然是蕃落,也是朝廷治下百姓,不當在化外。讓他們依着本族的習慣,族主治事,只是沒奈何的權宜之計。只要有可能,還是要施以教化,移風易俗。我沒有那麼勢力,做了事情一定要有好處,沒好處的事情就不做。這些質子,現在讓他們讀書識字,編伍訓以紀律,移其風俗,只是讓他們真正做朝廷治下的百姓而已。除非蕃羌族賬舉族奉請,不然帥府是不會放他們回到族裡的,就讓他們在秦州好好做個百姓吧。”

種世衡不由愣住,過了好一會才道:“節帥若是這樣想,那又何苦費如此力氣?讓這些質子如以前一樣留在納質院裡,除了費些錢糧,省了多少麻煩!”

徐平正色道:“爲官不要怕麻煩,只想着輕鬆,不如回家做個富貴員外!我們爲秦州長貳,朝廷給的職事裡就有勸諭民情,怎麼能夠不做?秦州治下蕃落衆多,人心不定,我們還暫時做不到把他們括土爲丁,化夷爲夏,這些質子卻能做到。大處着眼,小處着手,通判,這件事跟蕃落無關,就是秦州變夷爲夏自質子起而已。孟子云,只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河湟河西之地,千年來皆爲漢地,一百多年間夏變於夷,曠古未聞。要變夷爲夏,因爲夏俗君子之德,夷俗小人之德,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過草偃。到底我們能不能做到在蕃落變夷爲夏,這些質子就先做個榜樣。”

種世衡不知道徐平說的這些是真心還是假意,一時竟不知道該說什麼。在他的印象裡面,徐平不是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腐儒,書裡的道理有用則用,沒用就當沒看見過,怎麼這次真用儒家道理來治理地方了。

卻不知道徐平要在河湟河西變夷爲夏不是說說,是真地要這樣做。羈糜對於朝廷來說只能是權宜之計,不然中唐時把唐初對外開拓的土地全部丟掉不算,還搭上了大量原來邊疆自古以來的漢地,就是榜樣。西北的河湟、河西,東北的幽燕、遼州、營州,甚至包括河東的北部,自秦漢之前就是漢地,到唐末已經完全胡化。秦州西南數百里纔是秦國發家的地方,這個時候卻已經是蕃羌腹地了。

宋初對周邊夷狄的政策是“置於度外,存而勿論”,化外之地不是天子治下,蕃羌同樣不是天子之民,保持個名義上的正統就可以。党項的反叛,說明了這種政策的危險,一旦條件許可,這些化外之地就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以前趙繼遷、趙德明跟大宋的戰爭,只是邊疆衝突,他們並沒有如元昊這樣直接反了稱帝,跟這次有根本的不同。

種世衡是個好的邊疆將領,但卻沒有認識到現在的戰爭跟以前的不同。宋初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大宋從五代戰亂中緩了過來,周邊的夷狄政權同樣緩了過來,他們即將開始對中原新一輪的撕咬。沒有對西北蕃羌党項的政治解決,單單是軍事上打敗元昊並不能徹底地解決問題,幾十年後再出一個瘋子就是了。

用秦州的質子影響周圍蕃落的心思徐平當然有,但卻絕不是讓質子回到自己的部族裡去奪權,徐平想徹底廢掉的是部族制度,怎麼可能多此一舉?

只要部族的制度還在,理論上夷狄蕃胡就存在着出現一個傑出的領導人迅速整合的可能。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本就是部族制度的特點。一段較長時間的穩定,加上風調雨順的外界條件,部落中會很快決出一個領導人對外擴張。党項是從趙繼遷起,數十年的內部整合,雖然跟宋打了幾次仗,但沒有傷筋動骨,到元昊積攢起力量來了。把党項積攢的這幾十年的力量釋放完畢,他們自然就會老實,但以後還是會繼續作亂。

要想長治久安,以夷變夏是不得不走的路,暫時的妥協只能換來一時的安寧,積攢下來的矛盾終有一天會更加暴烈地爆發出來。

見種世衡有些迷惑,徐平對他道:“通判,此次聖上讓我到秦州,崇之以高位,付之以大權,不是讓我來暫時安撫羌人,求個一時的風平浪靜。而是郡縣其地,括土爲丁,讓這一帶從此置於朝廷治下。要這樣做,我們只能走堂堂大道,那些小心思小把戲暫時要收起來,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儘量不用。質子在工營裡讀書學習,候個一年半載,真地學有所成的人,秦州當量才而用。或者到各場務裡去做幹,或者到軍隊裡面去,從此之後他們跟本部族就沒有什麼關係了。當然家人還是家人,但他們不再是蕃落之民了。”

種世衡一直認爲徐平是想教練質子,時機成熟了回到本部族奪權,幫着朝廷掌控周邊蕃落,沒想到徐平竟然不是這樣打算的。他還是不明白,這樣做有什麼用,在這些質子身上花了這麼大的精力,就只是爲了這一兩千丁口?秦州雖然僻處西北,治下的編戶百姓也有數萬人丁,何差這一兩千人?

徐平臉色緩和下來,對種世衡道:“通判,你的眼睛不能只盯着那一兩千個質子,而是要多想一想那一處管他們的營地。爲了編練這些質子,讓他們讀書識字,學習華俗,我們在那營地裡連官吏帶將校、士卒,也佈置了近千人。在編練這些質子的過程中,這些人也總結出了章程,學習到了經驗,以後再做這種事,就駕輕就熟,容易許多了。”

種世衡一驚:“難道那處營地不是臨時設置的,節帥想一直用下去?”

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297章 大政第40章 清香白酒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47章 吃點苦頭第67章 猜測第115章 開戰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3章 流民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77章 訣別第39章 黃師宓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51章 三路佈防第58章 夜戰(中)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21章 割稻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31章 造紙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243章 算賬第39章 黃師宓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31章 造紙第104章 多賣酒第73章 地方反應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304章 話從前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40章 先聲第10章 野味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214章 僵局第33章 得失之間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37章 何爲神?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32章 東華門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95章 衝突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55章 合作社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55章 攻城(下)第173章 佈置第54章 家賊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34章 一城二虎第80章 起風雷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293章 敕勒川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70章 蜀兵入隴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199章 外任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0章 匪訊(下)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13章 遊騎遍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