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長樂(1)

更新時間:2008-12-25 8:30:36 本章字數:3082

在顛簸了十數日後,馬車終於駛進了京城,第一次來到京城的秀女們皆是興奮不已,顧不得是否應該,紛紛探了頭朝外看,京城做爲天子腳下,自然要比一般的地方繁華,把秀女們瞧得眼花繚亂,指着各處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從店鋪裡賣的東西到街上衆人穿的服飾等等,皆成了她們談論的話題。

在阿嫵所乘的那輛車上,常笑是最早一個朝外看的,幾乎是把整個頭都探了出去,一路上不停地大呼小叫,惹得阿嫵好奇不已,隨之一起朝外看去,最後連何氏姐妹也大了膽子探出車窗,外面所見所看,令她們不時發出驚歎,反觀整車之中,只有章敏之與齊媛二人依然正襟危坐在車內。

不過二人卻是略有不同,看齊媛顧盼之間,對常笑等人甚是羨慕,想必其內心也是想跟着一起看外面的,只是礙着規矩,所以才勉強剋制。反觀章敏之,卻是神色與平時一般無二,冷清淡然,全無一絲慾望,難道她沒好奇心?

當阿嫵向她問出這個問題時,章敏之啓脣一笑,撫着垂在胸前的頭髮道:“我雖沒來過京城,卻並非一無所知,譬如現在,我們正在經過朝陽門,而一過朝陽門,右邊便是當今四皇子與六皇子的府邸。”

她話音剛落,馬車便恰好駛過了朝陽門,守門的士兵在於嬤嬤出示內務府的腰牌後便放了行,沒有多加盤查,駛過不久,常笑便趕緊掀了簾子朝右看,想印證一下章敏之的話是否正確。

結果令得車內餘人好奇不已,因爲章敏之說的一些也不差,右側一條寬闊的大街上,果然貯立着兩座朱門大宅,分別寫着“四皇子府”與“六皇子府”。

“章姐姐,你是怎麼知道的,快告訴我!”常笑轉着漆黑的眼珠子,一眨不眨地盯着章敏之。

“呵,這可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告訴你也無妨,我雖未來過京城,但是我父親卻常有進京述職或辦什麼事,跟在我父親身邊的一位師爺精於丹青,所以每至一地,父親便會讓這位師爺將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景緻描繪下來,然後帶回家給我看,幾次下來,我對京城倒也有些瞭解。”

經她這麼一說,車人衆人才解了疑惑,不過紙中看到的與現實裡的還是有所差別,她能絲毫不動心,連半分慾望也沒有,着實利害,看來她的冷傲乃是骨子裡就有的,並非只流於表面。齊媛雖也做到了,但慾望還是有的,只被她硬生生剋制着而已,到底是差了一籌。

馬車在向紫禁城駛去的同時,也不斷碰到同樣式樣規格的馬車,不用問,都是從各地接秀女入京的,各車裡的秀女也爭相着朝外看,眼下是五月初,待到六月初時,便要正兒八經開始三年一度的選秀了。

如果說京城是一個大圈圈,那麼紫禁城便是一個圈中之圈,那裡面住着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享有着天底下獨一份的尊貴,也掌控着整個大昭朝。

不知怎的,阿嫵突然生出一種奇異之感,自己當初所見的那個老者真的是皇帝嗎?雖然那個老者確是有一種內斂的威嚴之感,但皇帝會有這麼平易近人嗎?還喝了那碗施捨的粥!

正自沉思間,坐在車內的衆人突然感到車子停住不動,繼而往一側傾斜,變成了一邊高一邊低,令得諸秀女驚叫出聲,不知該如何是好,幸而這車並未再有什麼變化。

這車一停,另三輛也停了下來,外面趕車的跳下前座去檢查車軲轆,發現是其中一側的軲轆壞了,得換一輛才行,於嬤嬤聽聞此事後,令這一車的秀女原地在車內等待,另兩車先去皇宮,然後讓內務府那邊另外派一車馬車來接,爲免有什麼事情發生,於嬤嬤帶同兩個宮女留了下來。

諸人在暗歎倒黴的同時,也只得接受,靜坐在車內,雖說外面景緻不錯,可老瞧一個地方,就是再好也顯得無趣了。

常笑百般無聊地望着外面,忽而咦了一聲,好似看到什麼事:“你們瞧,怎麼有一個小孩子自己一人站在路中央,他家大人呢?”

阿嫵幾人湊了頭過去瞧,當真看到一個約摸才兩三歲大的男孩兒紮了個沖天辮,獨自一人站在路間,身邊路人車來來往往,卻無一個停留的,顯然並不是其家人,然那孩子倒是一些也不怕,拿着根糖葫蘆舔的津津有味。

“一個小孩子站在那裡好危險。”常笑頗爲擔憂地說着,就剛纔一會兒功夫,已經接連有好幾輛車擦着那小孩兒的身子過去了,隨時都有被撞到的危險:“不如我們去將他抱到路邊如何?”

“胡說,我們身爲秀女,一言一行皆關乎大體,豈可隨意下車,何況於嬤嬤就在車外,你說她能許我們去嗎?”齊媛一口否定了常笑的話。

“不如……我們讓於嬤嬤遣個手下人將那孩子抱到一邊如何?”阿嫵的建議受到了衆人一致的贊同,正要去和於嬤嬤說時,異變卻是發生了。

“駕!駕!”一匹通體雪白的駿馬如飛一般的跑在大街上,馬背上騎着一位一身紅色騎裝的嬌俏女子,她開心的驅使着馬兒飛奔,一身紅衫伴着三千青絲,在身後迎風翻飛,全然不顧街上那麼多行人是否會被馬踢傷。在她經過的一路上,人仰車翻,完全打斷了別人原先的節奏。

“咦,京城裡的女孩子還能騎馬嗎?”常笑奇怪的看着那如火一般張揚放縱的女子,正當這時,她突然驚叫道:“哎呀,不好,那個小孩子危險!”原來那馬飛奔過來的方向正是小孩子所站的地方,若是不避的話,只須再過片刻就會被馬踏傷或踢飛,路上之人皆慌張的閃躲着,哪有人顧到那個全然陌生的孩子。

直到雙方近的只剩下一點距離的時候,馬背上那名紅衣女子才注意到有一個小小的身子擋住了自己的路,她心下一驚,雙腿一夾馬腹並拉緊了繮繩,想停住馬兒奔跑的勢頭,只是一直以來的快速奔駛,哪是這麼容易就收住的,白馬收不住腳還在往前奔跑。

而這個時候,小孩子早已被嚇傻了,哪還知道避讓,何況就算避讓也來不及,眼見着就要出事,就連那紅衣女子也是閉了眼轉過頭去,不願見到血腥之事的發生,偏是此刻斜裡突然衝出一個人影,用極快的速度跑到那孩子身前,然後轉了個身將那孩子護在自己的懷裡,背對着那衝過來的馬。

這般的行爲,最多隻救得了那名小孩子,這突然衝出來的人影卻是危險了,在另一邊,停在路側的馬車內卻是炸了鍋,因爲剛纔衝出去的那個人影,不是別人,正是阿嫵,誰都沒想到她會這麼做,以至於根本來不及阻止,於嬤嬤嚇得臉都白了,要是她負責迎接的秀女出了什麼事,宮中責問起來,她可擔待不起。

阿嫵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會衝出去,她只是下意識的想救那個孩子罷了,壓根兒沒想過自己的安危,她死死閉住了眼睛,不敢去看身後的情況。

儘管紅衣女子緊扯着繮繩,但依舊無法避免馬蹄落下去的勢頭,說時遲那時快,一雙手從側面攬住了阿嫵和她懷中的孩子,然後順勢一帶,將其帶出了那塊危險之地。

阿嫵下意識的擡頭去看救自己的那個人,舉眸望去,第一眼看見的是一雙明澈好看的眼睛,在他的眼眸深處,阿嫵看見了自己的身影,也看見了自己身後的明媚春光。

由眼至眉,由眉至脣,由脣至鼻,整張臉終是完整的映在了阿嫵的眼中,亦包括那如秋日般溫暖明澈的笑容。只是這一眼的印象,卻是深深映在了阿嫵的腦海裡,從此揮之不去……

“你還好嗎?”聲音亦如他的笑容一般溫暖,撫平着阿嫵心中的驚惶,也直到這個時候,她才意識到自己還在陌生男子的懷中,趕緊掙了開來,低垂了頭臉紅不已。

在阿嫵懷中被嚇傻的那個小孩子此刻卻是回過神,張嘴大哭,聲音引來了一個麻衣布裙的少婦,領了孩子朝阿嫵和那男子千恩萬謝,顯然她就是那孩子的娘,想必適才也一直在尋孩子。

“籲……”紅衣女子此刻也勒住了白馬,翻身下了馬,直到她此刻停下來,阿嫵纔看清她的長相,精緻小巧的五官,卻因她眉宇間的那一絲驕橫而多了一份張揚,一如她火紅的衣服。

至於那男子長身如玉,面目溫和俊秀,天青寧綢長袍外罩了一件米色紗袍,腰間繫着一塊瑩白如脂的玉佩,就如他的人一般。

第二章 生辰(5)第六章 行善(1)第十一章 初選(2)第二十三章 郡王(6)第八章 入京(1)第十五章 初萌意(5)序章 星命第四章 婚約(3)一曲定江山:第四十九章 滴血(3)一曲定江山:第四十九章 滴血(4)一曲定江山:第四十九章 滴血(3)第二十六章 梅林之危(3)第二十三章 郡王(6)第二十章 人心鬼異(3)第十九章 如此而已(1)第二十七章 母與子(2)第四章 婚約(1)第二十五章 心難測(1)第十七章 初涉朝堂(5)第十九章 如此而已(3)第二十五章 心難測(5)第九章 長樂(2)第九章 長樂(2)一曲定江山:第四十九章 滴血(3)第十二章 起風(2)第十三章 賜婚(2)第五章 真假(1)第一章 入府(3)第十四章 空逝水(1)第二章 生辰(1)第二十六章 梅林之危(2)第十三章 賜婚(5)第十五章 初萌意(4)第十五章 初萌意(2)楔子第六章 行善(2)第二十一章不如不遇(3)第十八章 故人怨(3)第十三章 賜婚(1)第五章 真假(2)第二十章 人心鬼異(1)第二十章 人心鬼異(1)第十三章 賜婚(3)第二十七章 母與子(2)第十三章 賜婚(6)第十章 召見(2)第十二章 起風(1)第十九章 如此而已(1)第七章 頂替(1)第三章 十年(2)第二十二章 相爭(4)第一章 入府(3)一曲定江山:第四十九章 滴血(4)第十三章 賜婚(1)第二十七章 母與子(3)一曲定江山:第四十九章 滴血(3)第二十二章 相爭(5)第十章 召見(4)第十四章 空逝水(2)第一章 入府(1)第二章 生辰(5)第九章 長樂(3)第十五章 初萌意(2)一曲定江山:第四十九章 滴血(2)第四章 婚約(1)第十五章 初萌意(6)第十五章 初萌意(5)第十三章 賜婚(7)第八章 入京(1)第二十章 人心鬼異(4)第二十一章不如不遇(3)第四章 婚約(1)第二十章 人心鬼異(4)第三章 十年(3)第二十六章 梅林之危(2)第十一章 初選(3)第二十四章 子嗣(3)第三章 十年(5)第七章 頂替(2)第二十六章 梅林之危(1)第八章 入京(1)第四章 婚約(4)第九章 長樂(2)第十三章 賜婚(4)一曲定江山:第四十九章 滴血(4)第二十七章 母與子(1)第十四章 空逝水(2)第十二章 起風(2)第二十二章 相爭(3)第十五章 初萌意(2)第七章 頂替(2)第十三章 賜婚(1)第十九章 如此而已(1)第十章 召見(1)第十章 召見(2)第一章 入府(1)第三章 十年(5)第十二章 起風(3)第三章 十年(3)第十三章 賜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