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

右丞相府暫時還沒來得及開,太子劉靜全面帶路,先去吏部。

吏部尚書秦鍾彬是正二品的大員,在朝堂也是位高權重,另外有左右侍郎各一人,爲正三品的大員。左侍郎簡新藍,四十五歲,正值中年,年富力強,前途似錦。右侍郎高詹遠,如今才四十一歲,顯得魁武。

除了這三爲正副部長外,還有郎中、主事,下屬有對應的吏科,有督給事中和給事中等職位,更有各個領導之下的屬員、辦事員等等。韓新勇就在吏科,任左給事中一職,負責對官員們進行考評、升遷等工作。

太子劉靜帶頭,說要去吏部一坐,爲了向楊盛文和朱子善兩人請教國事,實際上也是爲楊盛文在張目,更爲了讓朝堂上下,認清目前的形勢。太子監國對於整個朝堂而言,實際上也是一認知統屬的過程。

意味着過一段時間,太子劉靜會接承大統,坐上大寶。

今天是第一天,太子劉靜雖然病體纏身,但他也會堅持着讓更多人對他有信心。

吏部這邊先一步得知消息,所有的人都到吏部外迎候。不僅是太子劉靜、還有楊盛文這個右相,朱子善雖說暫時不再負責吏部的工作,可也是吏部的上級領導。

秦鍾彬一路陪着三個人,跟在後面。太子劉靜也是做足了姿態,讓看到的人都覺得太子謙遜有禮。

劉靜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確實一直都是如此,這也是多年前,京都人對太子就很看好,但幾年前生病,被下毒,生死邊緣掙扎,不能出府,才逐漸將太子劉靜的形象淡化。而今年太子北地督軍,爲國立功,使得人們對太子的看法有所提升。

吏部今天的姿態,也是做得好,這也是必須的。權力更迭,誰要是不能適應新的狀況,必然會被踢出局外,到時候悔之莫及。

一行人進吏部,這樣的消息也在一時間傳開,至於更多細節,也傳得惟妙惟肖。京都人對於楊盛文是有好感的,至少,他在右相職位期間,北地韃子不敢侵邊。

楊盛文還是儒林領袖,精神豐碑,被貶斥荊蠻楚地六年,人們依舊不會忘記這位曾經的右相。而楊盛文回京二十多天,一直都沒見到文昭帝,大家不敢妄議皇上,可心裡對右相的遭遇是同情的。

得知右相官復原職,當然爲他高興,也使得楊盛文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提升起來。

楊家、韓家和張洪庭等人,得知消息,當然開心。韓立仁等在太子府,興奮之色,難以壓抑。

韓新勇在吏科,聽到楊盛文主抓吏部工作,自然很高興。以後在吏部工作,至少不會受到朱子善的人壓制。知道楊盛文爲人耿直,只看工作業績和能力,不會因爲兩家姻親關係而特別照顧,韓新勇覺得自己在能力上是沒問題的,只要沒有人專一壓制,做出業績來,又有何難?

等在人羣中,果然見到了太子劉靜、楊盛文等人,在尚書秦鍾彬陪同下到來,太子劉靜還跟衆人招呼一下,又將文昭帝所說的職權分派申明一番,才進秦鍾彬的辦公室。

韓新勇等領導們進了辦公室,才退回自己辦公室。雖說韓新勇調任吏科的時間不長,可作爲吏科的給事中,權力可不小。自然有聽命於他的辦事人員和專職跑腿人員。

叫一個人,囑咐他轉們往楊家跑一趟,將楊盛文恢復右相的好消息傳回楊家,以便楊家那邊有所準備。

太子劉靜監國,對太子府的成員而言,意味着什麼。這也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改變,自家老爸是太子府的文華殿大學士,以後肯定會參與國事的處理,即使暫時沒有決策權,但逐漸熟悉國事之後,太子上位,韓家的地位和職權,肯定有巨大的提升。

大哥韓泉作爲排名前二十的進士,士林中的地位不低,可一直在編修的職位上,過一段時間,自己謀圖一番,也得讓大哥挪一挪位子。

形勢一片大好,韓新勇同時也意識到,太子監國的背後,肯定會有風起雲涌。朱子善的左丞相府權力被壓縮大半,心裡如何肯接受這樣的現實?只不過,皇上親口聖意,一時間沒有辦法改變。

對於京都的暗流,比如之前對太子的刺殺等,背後自然會有圖謀大位的人。如今,短時間他們不會動,但肯定的是,只要有絲毫機會,都可能抓住,然後撕開阻隔,爭搶大位。

在吏部,秦鍾彬原本就是朱子善提拔、安插的人,至少這層關係非常隱秘,外人知道的不多,或者有所察覺也僅是隱隱約約,找不到了人之間直接關係的跡象。

這時候,在吏部,秦鍾彬臉帶笑容地陪着三位大佬,心中陰沉。以後,吏部歸口在右丞相府管轄,那麼,以後要提拔自己人,操作起來能不能瞞過楊盛文?

楊盛文在右丞相位子上十年,工作經驗豐富,工作作風老辣。秦鍾彬對這一位也是熟悉,六年前右丞相被貶荊蠻楚地,他是有很深感觸的。那時候,秦鍾彬已經官至四品,所以後來朱子善暗中接觸他,才一拍即合,四五年間,連續往前跨步,到如今的要害職位。

這時候,主要是太子劉靜與楊盛文和朱子善在談論國事,更多的是朱子善在介紹目前朝堂重要決策。比如稅收、軍務大事、農業水利改造建設、對士族的優惠力度和近段時間的政策調整等等。

秦鍾彬是搭不上話的,坐在一旁聽,可他也是很耐心地捕捉一些信息,從而先摸清楊盛文和太子劉靜的態度。

坐在自己辦公室,秦鍾彬也明白。這時候,不僅是吏部的人心浮動,整個京都乃至全文朝,這時候都在將今天的最新動向,以飛快的速度,向外傳遞,讓所有的人,都得知朝堂的最新變化。

從京都出發,各路快馬、郵政等,也會將京都的這些變化,傳送各府、各州、各縣,整個體系的人馬,會在短短十天之內,都知道右丞相府重開,知道太子監國的重大事件。

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181章 處置中年文士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143章 年輕的情愫第619章 殺上去第607章 破祖宅第396章 奇襲見湖鎮(八)第190章 精銳之基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88章 洗 臉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240章 求 聯第9章 找王爺第5章 抄 詩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570章 命不該絕第572章 換角色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204章 賺大了第55章 冬梅落陷第4章 詭 異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633章 信誠苑第24章 俘獲三個第70章 攻楊家第239章 新朋友第124章 馬 事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17章 夜校之議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165章 竹 石第112章 土茯苓第513章 遣人去北地第318章 沒有選項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573章 失蹤了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60章 大火阻路第38章 學內功第217章 玉滿懷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55章 冬梅落陷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27章 笨死了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308章 知書堂第716章 出 擊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3章 老 媽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156章 二對二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253章 榮盛鏢局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470章 誘敵深入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1章 穿楊箭第626章 徐金勝運氣差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5章 抄 詩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552章 退入山莊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11章 一拳之威第482章 前無路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700章 陳羽霏的消息第342章 七嘴八舌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72章 平叔現身第653章 星星之火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644章 聚仙樓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296章 孫家助力第276章 舊詩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