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韓家兄弟

垣武城的知書堂規模已經不小,在垣武城周邊的縣州府,也聽聞了垣武城的知書堂,有不少學子過來見識。圍觀的是多少,參與聽課的也有,使得知書堂的名氣一天比一天高。

有秦浩然參與知書堂,那華新社會對知書堂有更好的態度,有利於知書堂的發炸。知書堂本身就不是用來賺錢的,經營人脈,社會關係,更是爲榮盛系列吸納人才的所在。

對於垣武城的知書堂,目前的規劃還是按照之前那般:夜校、蒙童和軍校三位一體,對實用技術方面的培養,也會不定期招收學員。

到如今,知書堂的蒙童班招收到的學員最多,已經有十幾個班額。每班定額在三十人,黑板上課,沙盤練字,這樣的標配下,吸引很多家長,將少年送進知書堂來啓蒙,也使得垣武城好幾傢俬塾都關門大吉,沒了生源。

將秦浩然收進知書堂,這也是楊繼業早就打算的事情,這次能夠做到。也是與他所說的知與行政官理論有關,知行合一,在後世的影響是比較大,但楊繼業自己對這個理念的研究不多,也不敢亂引用。

以後,知書堂在傳授東西的過程,肯定會有核心的價值觀。至於什麼最好用,最適合文朝這裡,想來知行合一是首選了。

離開垣武城,隨着商隊一起去蘇杭,路上行速不快,對韓玉芝等女子更適應這樣的出行。

京都韓家,之前已經接到北地相關傳信。韓立仁直接寄了家書給兒子韓泉,韓家兄弟這時候才知道,父親在北地差點遇害,幸好楊繼業的人及時趕到,將他救下。

如若有變,韓家會有什麼樣的變故,誰也說不好。韓家有進士,可韓立仁不在了或被韃子擒住,太子那邊會不會爲他贖人?即使贖回來,還能夠立功嗎?

如今,韃子在承平山莊外死傷的軍兵,都成爲韓立仁在北地的戰功。這一點,承平山莊的趙燕國是樂意這樣辦的,這也是張靖海提出來的建議。蠻族軍到北地一行要消除痕跡,最好的做法就是韓立仁出面組織了民壯,一起殺敵。

韓立仁拿走主要功勞,但參戰的北地民壯,也會有他們的戰功,受到來至官方的褒獎。而這樣的褒獎,還牽涉到太子一系的人在其中,對承平山莊和羣豪而言,都不會吃虧。

實際的結果就是,蠻族軍將他們的戰績讓到韓立仁身上,對蠻族軍而言,卻是完全能夠接受的。韓立仁是少爺的岳父,韓玉芝是少奶奶,這樣的關係對張靖海他們說來,那就是一家人了。

韓立仁有如此大功,回到朝堂,也完全可昂首面對所有人都質疑。至於戰功的細節,那都不是問題。

北地的消息已經傳到朝堂,但太子等一行人還在北地沒返回,朝堂這邊雖說議論紛紛,卻沒有形成一統的說法。

韓家也是被議論的主要人物之一,因爲韓立仁跟隨太子北上,又參與了承平山莊的戰鬥,斬殺韃子千餘。

文朝這邊,不管韓立仁是不是跟隨在太子身邊,但他始終是文人。文人蔘與的戰鬥又取得勝局,自然要多加褒揚。

這一兩天,韓泉和韓新勇等在上下班遇到外人,就有不少人表達了恭賀。如今,看到父親的來信,才明白其中的一些東西。不過,韓新勇對楊繼業始終有些看法,雖然他親自到了荊蠻楚地送親,卻因爲楊繼業當天接親有兩新娘子,尷尬不已,心裡也很不滿。

這時候,看了信,說,“哥,那傢伙身邊確實有些人的,可要說那個到北地救人,還不至於吧。”

“你是說父親說假話,還是以爲父親分辨不出真僞?”韓泉明白弟弟的心思,對於楊家那位,他也是有些不好的印象,但妹妹已經嫁入楊家,還能如何?

再說,楊繼業當真是有些不同,雖說他在楊家去荊蠻楚地後一直沒見過楊繼業,但聽說那邊的一些情況,也有自己的判斷。

“那也是楊伯伯遺留給他的,不然,一個書呆子,能夠做什麼?”韓新勇有些不甘,覺得韓家沒必要這樣對楊繼業。

“已經是一家人,就不必如此。楊繼業能夠獲得楊詠石的名號,他好幾首詩詞也都是傳世的級別,可不是楊伯伯能夠給他的。按你所言,荊蠻楚地那邊蠻族一系完全聽命與他,你覺得很容易做到?蠻族千百年來,都不肯屈服,亂境不已。繼業才十七歲,能夠讓蠻族服從、聽命,可不能小覷。”

韓新勇自然也知道楊繼業不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出身在右丞相府,自然有過人之處。不過,楊家老二卻不怎麼樣,這些年來都默默無聞地蟄伏,上次楊繼業新婚,楊家這邊也不派人過去。

倒是楊家大姐派人去了柳河縣城,帶了賀禮,順便將老二楊忠良的賀禮帶過去。這個事情,韓新勇是知道的,也因此對楊家有些看法。

不過,楊家之前受過文昭帝的旨意,不準楊家的人走動。楊大姐嫁出去了,可不算楊家人,只要她沒有親自去柳河縣城,就不算違抗聖命。

“新勇,父親不日迴歸。此時,外人議論紛紛,沸沸揚揚,我們自家可不能亂了本心。父親有功於社稷,那是本份。”韓泉說。

“哥,我明白的。其實,太子北上冒險,何曾不是在試探各方面的意思?韓家依舊處在風雨之中,這些事,我都想過了。”韓新勇說,“我也在想,如果過一段時間,楊家也回了京都。哥,你說,那小子會不會惹事?”

“真不好說,楊家真回了京都,自然有楊伯伯主持楊家的事,輪不上我們擔心……”

“我是擔心妹妹……”韓新勇說。

對於劉世博、朱子善等人與楊家的矛盾,這些人對韓家的事情,韓新勇和韓泉還是有所知。楊繼業如今手邊有人,真回到京都,會不會直接找這些人報復回去?關於楊繼業的一些事情,荊蠻楚地那邊當成傳奇來傳,可韓新勇他們聽着,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第338章 追 擊第658章 陳老頭第369章 招人手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295章 恆源商貿的要求第462章 楊家粥場第515章 陳羽霏鬧心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524章 同一天第567章 韃子增兵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502章 後金破關第482章 前無路第14章 巫 家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562章 韃子來了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143章 年輕的情愫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262章 難選擇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514章 一起嫁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672章 心與善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380章 陷 阱第65章 匪衆逃散第408章 好東西第512章 見老爸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640章 召見楊盛文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631章 楊平京的曾經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644章 聚仙樓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433章 三段式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99章 研討槍第443章 傳假令第157章 互 罵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691章 什麼來路第717章 算你狠第524章 同一天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661章 見面歡第109章 教數字第148章 第一戰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587章 知與行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579章 挖 坑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399章 民力運用第347章 芒勁角第266章 去我家做客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9章 找王爺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31章 逃 學第552章 退入山莊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714章 不經打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21章 再抄詩第34章 《勸學詩》第671章 十萬人爲根基第554章 留火種第437章 收穫豐厚第49章 鷹巢山匪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78章 啞 巴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640章 召見楊盛文第45章 各自的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