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教學理念

吃過飯,不急於趕路。隨行的人員要裝車、卸貨等,而楊繼業離開垣武城半年了,也要看一看榮盛系列在垣武城的發展情況,對今後的進一步發展,做到心中有數。

消息傳遞,韓新勇和韓春妮還有十來天才會到荊蠻楚地,他在垣武城,回家只要一天就可抵達。

飯後,一行人先去知書堂,看這裡的培訓情況。垣武城的知書堂主要分爲蒙學和夜校,蒙學招收蒙童進行開蒙,收費;夜校則是對自家體系裡的成員進行培訓,內容是識字、計算、管理基本概念和體系等,以培訓體系的管理層人員爲主。

夜校每一期培訓人員爲三十人,到目前,第一期已經畢業,第二期纔開始上學不久。既然是夜校,主要時間都是在夜裡進行學習,授課。

蒙童招收,目前有百餘人,是體系內成員的孩童和垣武城裡的小孩子,也有像孫家人,送來的幾個蒙童。這種學子送過來,是這些家族表達善意而已。

回想之前在垣武城,與垣武城的學子們往來,孫家、周家等,與華新社、文峰社的往來。知書堂有一個夫子就是華新社的成員,不過是之前的成員,得知知書堂要招夫子授課,在秦浩然的推介下,就過來了。

夫子姓餘,楊繼業到知書堂是下午,學童們在溫習功課,也要做下午的室外課。知書堂與本地學堂、私塾,最大的區別就是下午所有的學童,都要參加室外課。

所謂室外課,就是操練演軍,其中就有軍體拳的練習。長跑、短跑等體能鍛鍊都是基本的東西,按照知書堂之前的說法,君子六藝。演武是其中之一,雖說讓垣武城的士林一輪好些天,但學童們堅持下來,也不見知書堂的學生和其他學生有太明顯差別。

餘夫子還沒走,知書堂規定,所有夫子離開學堂必須在學童離開後才能走人。餘夫子是秀才功名,快四十歲了,對於接下去考舉人試已經沒信心,纔來擔任夫子之職。

見到楊繼業這個舉人,自然要矮一截。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在文士之中,就是以功名論輩份的。餘夫子比楊繼業年齡大二十餘歲,可見到楊繼業還得稱前輩,要以後輩姿態與楊繼業相處。

不然,傳出去餘夫子會被罵死,也會被士林人排斥在外。

楊繼業笑呵呵地說,“餘夫子好,這段時間辛苦餘夫子啦。”

“楊老爺遊學半年方回,學識必然精進。”餘夫子笑呵呵地,見楊繼業很有禮貌也尊重他,自然心裡歡喜,作爲文人,當然要臉面的。

楊繼業也笑呵呵地,說了一些蘇杭的風物,倒是沒提到倭寇之亂等事。“餘夫子,春闈已過幾個月,京都的喜訊早該傳來了吧。垣武城今春有多少人金榜題名?我一直在趕路,都不知情。”

關於京都的事情,在蘇杭那邊,確實沒有人在楊繼業面前提前,他也不特別去問什麼。這時候,想到孫曉君等人赴京趕考,才問餘夫子。

“楊老爺,今年春闈,垣武城是喜事連連啊,一個有四位老爺高中:華新社的孫曉君前輩、錢儒龍前輩,還有文峰社的周學朝、周芳,都一舉成名,金榜耀輝。

很可惜楊老爺沒去京都春闈,不然,必定是五虎齊吼,垣武城的名聲更響,成爲美談。”

楊繼業搖搖頭,對自己不能去參加春闈也沒什麼打擊,但這卻不好對外人說,平靜以對就好。

餘夫子繼續說,“孫進士高中63名,錢進士121名;周進士87名,周芳進士159名。非常可惜的是秦浩然前輩和周新良前輩,都是垣武城的名士,這次卻……”

對於秦浩然和周新良這兩人落榜,楊繼業多少也有些覺得可惜,不過,也是很正常的事。周新良沒考上,對榮盛系列而言就是好事。

周家一個舉人,在京城雖然還有兩個在爲官,楊繼業也不怎麼在意。目前的周家已經沒有了爪牙,在垣武城已經沒什麼作爲了。

至於經商、家業經營等,周家目前受到的壓力大,孫家的孫曉君考取進士,自然會針對周家進行打壓,沒往死裡逼,就算不錯的結果了。

垣武城今年的科考,確實很強,名次也高。柳省這邊的科考,本來就相應要差一些。對於會試和殿試,楊繼業也沒去研究,等有機會後,有針對地進行備考,想來可以通過。

過兩三年,知書堂有可能名聲大起,也可能是臭名遠揚。知書堂的理念,目前是以恢復聖人六藝爲口號,文朝士林能不能接受,還兩說。

科考之後,垣武城的局面肯定會有變化。周學朝和周芳考取進士,對於垣武城的周家一族,也是會有變化的。周新良作爲主支一脈,今後還能不能壓住這兩分支?

和餘夫子聊過科考的事情,又聽餘夫子說起知書堂學童的進步,表達了對餘夫子等所有教員的感謝。楊繼業覺得,在垣武城這邊的知書堂,大門和教學樓也該掛上新的對聯。

這裡掛的所有對聯,與蘇杭那邊的知書堂保持一致。在第二天便讓人落實下來,一開始沒人關注,但夫子們看到後,就傳開了。

風聲雨聲讀書聲 聲聲入耳

國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學子不做關在書屋、紙堆裡的書蟲,而是要心懷天下,悲天憫人。

這樣的學童,可能不會一心鑽研科考,但這樣的學子纔可能培養出真正的大才。不過,這樣的教學理念,自然與文朝的主流不吻合,肯定會引發議論。

在垣武城還有一位是楊繼業必須拜見的大人,那就是學政吳金保大人。帶着禮物求見,吳金保對楊繼業印象不錯,見面後後楊繼業遊學的情況。

楊繼業便說到蘇杭見聞,吳金保得知楊繼業居然是去蘇杭,倭寇之亂的地方遊學,不免多看他一眼。楊繼業只說蘇杭風情,人物,不提倭寇之事。

隨後,楊繼業也關係學政大人,今年科考豐收,對吳金保而言那也是工作績效,會受到褒獎的。

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698章 殺無赦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680章 陳條之辯第586章 再臨垣武城第443章 傳假令第343章 耍蠻氣第47章 低級粗糙第157章 互 罵第4章 詭 異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25章 你是誰第431章 有刺客第660章 了心願第673章 初訪太子府第623章 初戰有功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20章 曲解經典第481章,倭寇噩夢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268章 大婦風範第173章 衝上去第268章 大婦風範第318章 沒有選項第55章 冬梅落陷第65章 匪衆逃散第695章 城門交鋒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361章 不得不信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349章 新規劃第387章 強行軍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64章 巫虎逞威第17章 夜校之議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67章 一聲炮響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522章 郊迎二十里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524章 同一天第4章 詭 異第698章 殺無赦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234章 碎馬腳第29章 伯權大師第1章 穿楊箭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167章 誰出戰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459章 大將軍指揮不動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583章 白娘子的閒情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37章 劉浪出題第707章 密 談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23章 亂鬥及旁觀第373章 真要拿我?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641章 開早朝第132章 談不攏第172章 打 獵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416章 張靖海家世第124章 馬 事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41章 微 瀾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12章 討價還價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717章 算你狠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338章 追 擊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695章 城門交鋒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455章 喜與優第53章 混亂起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584章 皇孫見右相第441章 直接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