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

知州衙門,廖雲貴見王府軍直接處理寧城方家的事情,本來是與法理不合,但方家假扮倭寇,禍亂地方,偏偏又是平倭軍的職權職責。

只要平倭軍在寧城不亂伸手,即使將方家全滅,那也是方家取死而已。在蘇杭,誰與倭寇有勾連、誰借倭寇之名禍亂地方,那都是蘇杭的公敵。

至於王府軍對方家有什麼手段,廖雲貴就不關心。

寧城這邊反應也快,比較全殲宮崎山所部倭寇兩萬餘人,這樣的大捷,當真太過嚇人。倭寇有多強,蘇杭的人感受是最直接而深刻的。

可王府軍僅僅三千人馬,就將宮崎山所部全殲,這是傳說中的天兵天將嗎?

到下午,進一步的消息傳回寧城。之前,派往谷地的文官,也派人返回寧城,將準確的信息帶給廖雲貴。

返回的衙門的人,口述了谷地所見。描述了成堆的倭寇屍體、血流成河的現場,證實了全殲宮崎山股匪的事實。

廖雲貴震驚之餘,對於蠻族軍的態度,也有完全不同的態度。這一天,蠻族軍不過是對方家下手,寧城中原本還有人說話,等蠻族軍斬殺倭寇的戰績合適後,再也沒有人覺得對方家所作,有什麼過分。

不僅是寧城,杭城那邊得知王府軍斬殺倭寇兩萬餘,陣斬宮崎山,也將素或各界都震撼了。各方喜慶至於,紛紛給王府軍送去物質、錢糧,犒勞和撫卹軍兵。

整整一天,蘇杭各地都在傳播中這個大好消息。唐俊詞、劉瀟傑等知府官員,才明白楊繼業爲什麼早早要這邊發起春耕的事宜。以寧府的情況而言,寧府境內,倭寇的禍亂幾乎平息,所有的流民可返回村寨了。

雖說村寨已經破敗,但回去後,在地方上大戶、衙門的幫助下,恢復生產,然後逐漸恢復本地正常生活,還是完全可做到的。

杭城的劉裕等人,也被驚住了。蠻族軍的厲害,他們自然明白,但也沒想到會厲害到這種程度。對接下來彼此的合作,自然更有信心,心中對楊繼業這個少年,也是敬佩不已。

至於寧城外,黑大地等人將方家控制後,當即搜找到方家存糧。楊家粥場在城外,也將寧府全部清理了倭寇的消息傳開,又得到知州衙門的安民告示,幾乎城外所有的人,都在蠻族軍駐紮地外,跪下叩拜,以表達他們的感恩。

楊家粥場隨後主持了爲流民分發米糧的事,這些米糧,自然出自於方家糧倉。廖雲貴這個知州,得知蠻族軍如此處置方家之事,也非常感動。當即到城外,與楊繼業見面,讓衙門的人協助楊家粥場給流民發放米糧。

發放米糧之時,也是一家家進行登記。何方人士,家裡情況,勸他們返回自家。而遇上不是寧府的流民,則靈他們先找地方安頓,不要停留在寧城外。

這樣的工作,知道三天後才做好。

知州廖雲貴和楊繼業見面後,楊繼業將自己的身份亮出來,廖雲貴才知道,之前的楊家粥場居然是這位,心中慶幸,之前沒有做出任何爲難楊家粥場的事情。楊繼業這個遊學舉人,在蘇杭的名氣早就傳揚了,不僅詩才了得,與唐俊詞這位知府大人關係很好,還是杭城外的大善人。

對於寧城,楊繼業沒有多少想法。楊家粥場在寧城的名聲就夠了。而且,滅掉宮崎山這股最大的倭寇,對於蘇杭平定倭寇之事,已經走出大半。

紹府這邊的倭寇只有少數在逃的,揚州那邊也有不少倭寇,另外主要就是臺府一地。那邊的倭寇有三大股,每一股不足萬人,小股倭寇也有不少。

年後,得知平倭軍殲滅倭寇兩回,那些小股倭寇也在聯合,融合成更多人數,使得他們的戰力更強一些,免得爲平倭軍分散清除。

等寧府這邊戰事傳過去,臺府的倭寇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完全可猜到。或許,倭寇會將所有人都凝聚在一起,或許,就分散往海外車裡,先避開平倭軍的鋒芒。

畢竟,連宮崎山的人都在一戰之下殲滅,他們自知無法與宮崎山的所部抗衡,自然不是平倭軍對手了。

對於接下去的平倭軍該怎麼與倭寇對戰,楊繼業也不去推算,想來,只要徐金勝不昏頭,肯定不會將蠻族軍的戰力視而不見,將蠻族軍調往臺府參戰,那是必然的事。

平倭軍目前能夠對戰倭寇的並不多,武夷土兵戰力也強,卻沒有直接與倭寇實戰的經歷,誰也不好說什麼。前軍目前還無法恢復,另外一股中軍的情況,並不比前軍強悍多少。

巫虎之前也說過,平倭軍很可能將王府軍、武夷土兵和中軍一起,分頭進入臺府。目前,武夷土兵進臺府二十多天,但還沒遇上倭寇,可能是倭寇也在觀望,靜等戰機。

寧府這邊的大捷,絕對會摧殘臺府倭寇的信心。以後如何作戰,還得先看臺府那邊的情況。

蠻族軍這邊在谷地一戰之後,輔兵們立即散開,繼續之前的事務。那就是將從升山鎮和橋臺鎮所繳獲的米糧,運送到指定地點。

見湖鎮將是蠻族軍最大的轉運地,好在見湖鎮已經拿下,經營的時間雖說不長,可以將是鐵板一塊,外面的勢力無法滲透。再說,蘇杭這邊,如今還有誰肯直接得罪蠻族軍?

聲望最隆的一股平倭軍,滅掉宮崎山的兩萬餘倭寇後,已經被蘇杭稱之爲天軍虎將,成爲蘇杭各地最大的保護神。不少村寨,在寨口設立生祠,奉供虎將避禍,形象就是以巫虎的相貌塑成的。

對於這種村寨之間的事情,官府不加以干涉,楊繼業對此也不提。蠻族軍能夠在素或有聲望,那是拼命打出來的。雖說蠻族軍每次戰損很小,平時的訓練卻極度辛苦。

寧府和蘇杭,這些天一直都比較動盪,主要是對蠻族軍的傳言。經過多人演化,那場在谷地裡的殲滅戰,完全脫離了事實的經過。

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74章 露臺上第260章 再找恆源商貿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619章 殺上去第63章 一路衝殺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65章 匪衆逃散第522章 郊迎二十里第31章 逃 學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37章 劉浪出題第40章 端陽詩會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479章 進入戰壕第172章 打 獵第586章 再臨垣武城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171章 對 衝第205章 三進王府第168章 劉耀輝出面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343章 耍蠻氣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290章 五家齊聚第214章 娶 你第541章 完 勝第10章 三拳決恩仇第200章 強 攻第452章 皇上查閱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380章 陷 阱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710章 密 謀第514章 一起嫁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529章 一口老血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551章 纏 鬥第2章 有鬼呀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665章 無戰損第26章 女孩與老者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73章 三尊炮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19章 三個問題第641章 開早朝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390章 奇襲見湖鎮(二)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56章 各方反應第553章 邀入夥第175章 斬馬腿第95章 二八分賬第619章 殺上去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583章 白娘子的閒情第212章 各支態度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第400章 天不負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336章 殺 賊第387章 強行軍第433章 三段式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89章 一屋不掃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593章 進宮面聖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218章 教 化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41章 微 瀾第641章 開早朝第446章 籌劃新粥場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562章 韃子來了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242章 文友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