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太子劉靜

文朝到文昭帝,在位五十餘年,文朝在這五十餘年,變化及其明顯。最初的強大繁華,到後來急速衰退。而在二十年前,與蒙匈族在邊地大戰,雖然抗擊了蒙匈族的入侵,文朝這邊也是耗盡國力。

隨後,後金也看到文朝的虛弱,多次從北邊殺入侵邊,攻略地域。當時,往北區域,幾乎落在後金之手,也使得後金的實力進一步提升。

直到右丞相楊盛文上位,用三年時間,整軍備武,內則肅整吏治,壓制國內士族擴張,政體上進心革新,整個文朝氣象一新,國力得以提升。

在這樣的基礎上,往北對後金用兵,三年,將後金趕回北漠。三年之戰,雖然戰勝了後金,收回國土,文朝國力也再次消耗一空。地方勢力、家族勢力在國內進行反彈,楊盛文所推行的革新也就宣告失敗。

最後,楊盛文被文昭帝貶斥荊蠻楚地,不準楊盛文迴歸故土。

如今的文昭帝,已經是七十四歲,在位五十二年。到得此時,文昭帝當真是昏聵老朽,偏偏皇權在握,生殺由心。

左丞相朱子善,最善長揣摩文昭帝心思,越來越深得聖意,手裡的權也越重。太子劉靜,作爲儲君,應該接替王位的。

只是皇上沒有授權太子府監國,文昭帝反而嚴防着太子,也在明顯地削弱太子府的權力,使得太子劉靜一直都選擇低調。兩年前,劉靜莫名其妙得了怪病,身體日差,太子府在文朝也就越弱。

劉靜的太子府明顯傾向楊盛文這個右丞相,自然受到朱子善的打壓。到如今,劉靜這個太子很顯然地不可能接替皇位,他最在意的,就是兒子劉銘。

劉銘是太子府的未來,劉靜心裡明白,而朱子善等人也明白這一點,還包括好幾位皇子,也都盯着太子府的劉銘。

只有劉銘發生意外,纔可能真正斷絕太子府上位的可能性。文昭帝雖說冷落太子府,但一直以來,都沒有廢掉劉靜,改立太子。哪怕是這兩年來,劉靜身體日差,苟延殘喘。

這樣的形勢,讓京都的各方面也琢磨不透文昭帝的意圖,當真一幀聖旨傳出,立太子劉靜監國,或直接將位子交給劉靜,劉靜再立兒子劉銘爲帝。這也不是不可能,對於能夠登天的椅子,從來都是天意難測。

兒子劉銘突然消失,叫太子劉靜如何不多想?他身體雖然虛脫,腦子卻沒壞。甚至明白,自己之所以落到這身病痛,也是因爲太子府。只是,敵手在暗,又無跡可查,得慢慢找尋,期望能夠察覺到蛛絲馬跡。

如果兒子劉銘真出了事,太子府還有什麼希望?

執事回報的消息看,兒子失蹤,被害的可能性小,因爲在兒子身邊的人也一起沒了蹤跡。劉靜猜測,兒子極有可能去荊蠻楚地,要拜見右丞相楊盛文。但這個猜想他不能透露,太子府裡,如今還有多少人可信?

或許,兒子離開太子府,對一些人而言,有更多顧忌。只是,離開太子府,誰又來保護小小稚子的安危?劉靜強忍住淚,自己額頭的汗,流淌下來,與淚水混雜,哪怕侍女都分辨不出吧。

作爲皇家人,世人皆以爲高高在上,尊貴榮華,珍稀佳餚,可對劉靜這個太子而言,才深深理解皇家的冷酷與無情。如今,只有承受這些世人所不能承受的苦,纔有可能堅持到贏。

劉銘作爲太子之子,從小受到最爲嚴格且系統的訓練,自從老師右丞相離開京都,對他而言,經受這樣的變故,便開始領悟到自身前景的艱辛與難關。

後來太子府日益沒落,父親病倒,使得他幼小的心靈中,明白該如何自保。到如今,父親苟延殘喘,他看在眼裡,明白一旦父親沒了,自己也將徹底失去保護。心中就產生離家尋找老師,唯有老師回京,纔可能保住太子府。

心裡的計劃早在過年拜見皇爺爺時就堅定下來,這些天,一直在準備和盤算,不能讓任何人找到自己,甚至連自己病重的父親也是如此。

離開家,半個時辰騎馬狂奔,距離京都幾十裡,然後改爲馬車往京都而行,他們的馬則由早已經安排好的人騎走。不進京都,在城邊地一家客棧,改換面容,居住幾天,再隨商隊離開。

對於太子府小王子離開,追尋小王子蹤跡的人不少,但誰也不會大張旗鼓進行,而是在暗中追查。誰也沒想到,一個才十一歲的孩子,居然對自己的行程做了全面的規劃,將自身的痕跡都抹除乾淨。

鎮邊王府裡,劉耀輝書房中,吳管事專門負責對外的消息蒐集、整理、分析和判斷,是王府最爲重要的一個管事。

吳管事說匆匆進門,說,“王爺,京都傳來信息,太子府有變。小王子劉銘失蹤,有六成往荊蠻楚地而來。他可能要找右丞相……”

“太子府怎麼樣?”劉耀輝也知道京都的情況,太子劉靜身體有恙,能夠撐住幾年是很難斷定的,或許,有人不想讓太子活。

劉耀輝作爲鎮邊王爺,沒有插手京都那個位子的資格。文昭帝子女不少,其中二皇子劉偉實力厚實,這幾年,二皇子與左丞相的關係日緊,雖然掩飾很好,但王府鎮邊還是看出跡象。

文昭帝如果駕崩,誰爲至尊,對鎮邊王府的影響都不大,但王府這邊如何選擇,確實有必要準備的。

“據報,太子府沒動靜。我們推想,小王子劉銘可能是真的離開京都。太子府嚴加掩飾,不過是爲保護小王子……”

劉耀輝點點頭,思索一陣,說,“既然小王子可能過來,我們只要盯住楊家。一旦有發現,立即報來。”

“王爺放心。”吳管事說,“王爺,如果在荊蠻楚地有人對小王子不利,我們……”

“這還用我說……”劉耀輝沉聲說。

“遵命。”吳管事應了,退出書房。劉耀輝看着門口,不知在想什麼。

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266章 去我家做客第85章 刮骨療法第165章 竹 石第446章 籌劃新粥場第15章 巫 龍第380章 陷 阱第448章 去皇宮第249章 第一招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314章 名次不高第380章 陷 阱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695章 城門交鋒第719章 皇室之戰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11章 一拳之威第521章 託 付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6章 過 關第387章 強行軍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303章 報 官第278章 九個一第37章 劉浪出題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240章 求 聯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248章 暗 謀第417章 你在逼我第685章 抵達裕口縣第225章 看不透第436章 讓我活命第117章 搭搭手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25章 你是誰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37章 劉浪出題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112章 土茯苓第156章 二對二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513章 遣人去北地第608章 劉浪出營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371章 解愁一席話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12章 討價還價第483章 全 滅第387章 強行軍第188章 消滅掉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665章 無戰損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658章 陳老頭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655章 勝三傑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330章 沒信心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423章 藥浴效果第481章,倭寇噩夢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698章 殺無赦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361章 不得不信第624章 拼死硬殺第697章 欽差到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362章 想不透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624章 拼死硬殺第113章 產業規劃第231章 上 朝第486章 謊報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