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張靖海家世

“楊詠石你這算不算言不由衷?”如今,劉瀟傑等與楊繼業往來稍多,說話也直接得多,“別人不知你楊詠石,難道我們還不懂你?

能文能武,從荊蠻楚地過來纔多久,就爲蘇杭立下不朽之功,更是活人無數。見識之遠,眼界之闊,思謀之深,當世不說年輕文人士子,即便是文豪大儒,又有幾個可與你比肩?”

“同知大人,你這是想棒殺小子啦,小生一年少舉子,何德何能啊,可當不起大人之言。大人,千萬不要讓人得知,否則,別人以爲小子不知天地高厚了。”楊繼業輕聲說,劉瀟傑也沒有要在這時候,將楊繼業推出去。

這時,蘇杭的文士聚集在一起辯論、爭名,讓楊繼業一個荊蠻楚地的舉人推到最前面,那不是幫他而是把他作爲標靶了。

“楊詠石,你覺得這張靖海怎麼樣?”劉瀟傑又說。

聽劉瀟傑的語氣,顯然他對這個張靖海有所熟悉,也比較看好。真正在爲的文士,欣賞的還是能夠踏實做一些事的人才,而那些只知鑽營,只知言語浮誇之輩,真招到身邊去,不過是爲自己招禍。

這樣的事,劉瀟傑官至同知,豈能看不清?

“有機會倒是可見面聊聊。”楊繼業笑着說,對張靖海這種脾氣和見識,多少有些期待,稍微引導和點撥,說不定會成爲一個能力強的人手。

劉瀟傑笑了笑,說,“這個張靖海家世清白,原本是寧府臨海一寨子人,寨子與鄰村爭地,兩寨互鬥,傷不少人。張靖海勸阻無果,舉家離開寨子,到杭城邊來居住,用心苦讀。可惜今年錯過秋試,只能等三年後……”

科考功名固然重要,卻不是全部,但對文朝的文人書生而言,科考幾乎就是他們的全部。科考在才真正晉升至理,其他都將成爲他們的遺憾,即使有所作爲,也會鬱郁不得志。

楊繼業微微點頭,對於誤了科考的事,他是明白的。按照文朝規則,他在早幾年就可參加秋試,但卻拖了下來。不然,說不定就出現一個十三歲的進士。

而今年春闈,他又不能參加,勢必要等三年,說不定三年後還是不能參加,也未可知。

“我看這張靖海神韻內斂,學識應該不差。想來舉人、進士功名都不在話下,唾手可得。”楊繼業說。

“舉人試對讀書人而言,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誰也不敢說自己就能夠穩當考中。隋唐以降,前朝這樣的例子可不少,張靖海才幹不差,心氣也高,可別挫敗與舉人試纔好。”劉瀟傑說這話時,面色稍微沉靜,顯得慎重。

“聽大人所言,這張靖海對於蘇杭、對於倭寇、對於海貿都有所見識?”楊繼業說,關於讀書的事情,確實難料。像於連欣不過是舉人之功名而已,雖在徐金勝大將軍身邊辦事多年,功名上就限制了他的發展。

一個人的天花板太低,在個人的發展上,受到的侷限真的太小。正如後世的人,如果初中之後,就去打工,要說這樣的人真有大成就,千萬之衆中可有一個?其他的人,都在底層苦苦掙扎,勉強度日而已。

文朝這裡,可選擇的路和機遇,那就更加稀少,如果說秀才功名而已,到最後不外乎在私塾任課,或在某一村寨爲富家跑腿,就算是比較好的結局。更多的卻像孔乙己那樣,鬱郁不得志,一生悲催。

對楊繼業說來,海貿是未來幾年的大機遇,需要找到一些可掌控大局的人才。張靖海志在科考,即便有些才能,楊繼業也未必會將他留下來。

不過,對於一些有事幹才能的人,多接觸一些,找一些志趣相近的人,成爲朋友,今後要謀求什麼事,也好有人幫襯。

到蘇杭三四個月了,楊繼業一直不與蘇杭的士林往來,最多就是與劉裕這些老一輩人、唐俊詞、劉瀟傑這些大佬們在一起,反而與他同齡的、功名相若的,都不見面。

那邊張靖海與蘇文強之爭還在繼續,但高低已現,蘇文強即便想找回優勢,顯然難以做到。原本想借着人多,羣情激憤之時,猛踩張靖海一次,讓他文名受損,誰知張靖海反駁犀利,讓他難以找到更好的理由。

迎春文會上,除了年輕一輩,也會有德高望重的一小團隊過來,人不多,是作爲文會上品評詩詞的大佬。這些人在會場,年輕人的詩詞纔可評出高低、名次。

劉裕這一次也是被邀請之列,杭城這邊的官府,對劉裕這樣的儒家大佬,自然非同尋常的尊重。劉裕雖說在官場上不得志,可回到蘇杭居住,文名在蘇杭頂層,品行也是備受人們讚頌。很多蘇杭的年輕一輩,都有找劉裕求教、指點的經歷,算是半師之關係。

劉裕到文會來,是不可能四處走動,而是在江島上一處亭臺喝茶。與一羣進士大佬們聊天,對於文會上,是不是能夠有好詩詞,期待並不大。

楊繼業被劉瀟傑帶着,直接往江島而去,到亭子外。看錢塘江流,水波平靜,但水下確實浪潮激流,洶涌,江面不時有大漩渦出現,顯見這江流的危險。

楊繼業也知道,如今的蘇杭看似平靜,沒有戰事。可隨着平倭軍的行動,特別是蠻族軍深入寧府之後,必然刺痛了倭寇和寧府的大族們。

戰事何時開始,雙方都難說定。但蠻族軍這邊希望是在春耕結束後,對蘇杭的穩定和發展最爲有利。至於倭寇和那些通匪大族是如何選擇,這邊也沒法判定。

亭子不算大,已經有六七人在座,包括了唐俊詞這位知府大人。唐俊詞等見到楊繼業、劉瀟傑等到了,揚聲說,“楊詠石,先進來喝杯茶。作詩詞可稍等,踏青也可稍待,蘇杭的大家閨秀,可能還在梳妝中……”

楊繼業本來不想出頭,進這亭子,雖說大多數是熟悉的人,可在文會上與他們在一處,讓蘇杭的士林中人見到,必定難以繼續低調。

可唐俊詞已經開口,他只能笑着說,“知府大人,學生已經有親室……”

第87章 戰後相見第92章 族羣分別第707章 密 談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143章 年輕的情愫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502章 後金破關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第131章 黑腳蠻主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86章 裝傻啊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51章 冬梅殺到第468章 煽耳光第90章 知與行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369章 招人手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481章,倭寇噩夢第24章 俘獲三個第253章 榮盛鏢局第694章 夜 戰第443章 傳假令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86章 裝傻啊第97章 虎口奪食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432章 巫豹戰大和尚第400章 天不負第165章 竹 石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677章 誰遞陳條第25章 你是誰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79章 磨刀石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40章 端陽詩會第416章 張靖海家世第678章 爭欽差大臣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542章 親自下場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355章 殺回去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66章 多寶和尚第4章 詭 異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29章 伯權大師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515章 陳羽霏鬧心第704章 安 睡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375章 遠襲倭寇第274章 身子麻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361章 不得不信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390章 奇襲見湖鎮(二)第85章 刮骨療法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98章 忠心換槍第31章 逃 學第66章 多寶和尚第202章 開 倉第587章 知與行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184章 夜行軍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553章 邀入夥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293章 假 打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595章 死士刺殺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336章 殺 賊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595章 死士刺殺第626章 徐金勝運氣差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298章 夜裡出貨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36章 選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