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

古代行軍打仗講究的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徵兵三千,是正兵人數三千,實際需要的人數就不止這點。運輸糧草的人、後勤工作的人、炊事班做飯的人等等,湊起來後,與正兵的人數相差不大。

蠻族的三千兵,將行軍糧草委託給榮盛鏢局來負責運送,這個事情與鎮邊王府也申明瞭,那邊自然答應。雖然蠻族的三千軍是名屬鎮邊王府旗下,但這邊表示要獨立成軍,作爲王府旗下一支,劉耀輝也答應了。

知道目前的蠻族人已經團結,便會給這邊更多的寬鬆,使得彼此之間關係融洽。

糧草的問題如何解決,調軍令沒做安排。但按照慣例,出發過程的軍糧,是自己負責,抵達集中點後,自由地方官府來湊集。如此,鎮邊王府也答應將蠻族三千軍以及輔助軍力人員的路途糧草。

這邊糧草交割,榮盛鏢局的人員便開始往蘇杭進發。因爲押送到是軍糧,沒達到之前,也不擔心地方扣押或山匪衝下來劫道。對於榮盛鏢局而言,這次出去的人有五六百,留在垣武城這邊雖說還有人手,但卻是不多,大有孤注一擲之感。

這樣一支人馬押送糧草,如果真遇上山匪劫道,那不過是送人頭了。

先進已經帶人先走,楊繼業這邊還不急着出發。主要是三千人名額多出太多,即使用一部分人作爲輔兵用,都還多出一千餘人。如此一來,不得不留一天時間來選兵。

之前在六月六祭祖會上,生蠻各支將各支的一百二十人,交送給巫家寨後,這些人就屬於巫家寨的人員。這一次,這一批人動用比較多,主要是集中在削勁的鏢局裡,而不是三千正軍中。

三千正軍的選人,巫虎和楊繼業的想法是,生蠻各支裡,每一支出三百人,合計一千五百人。熟蠻這邊也是三百,兩百人是那七百二十人中調集,作爲整支隊伍的核心。這兩百人在行軍途中負責訓練,帶其他人長跑、苦訓攢刺以及三人組的戰法,提高整支人馬的戰力。

剩餘的空缺都讓楊臣勝的人手填充,便是一千人整。楊臣勝上的人,被攻佔後的兩個月來,在巫虎的整治下,也是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基礎非常好。

實際上,生蠻在祭祖會上後,已經看到三人組攢刺技術發揮出來的戰力,蠻主們回到族裡,已經將他們的各族具備戰力的成員,進行這樣的訓練。在選兵過程中,表演自己攢刺技術,是第一個環節,而長跑則是選兵的第二個環節。

如此精選之後得到的人員,自然是精銳。

楊繼業更多關注的是後勤,只有後勤做好了,軍心纔會安定。當然,很多事情還得到蘇杭後,纔是面對殘酷拼殺的條件。

王府那邊得知楊繼業會外出遊學,已經辦理好遊學的手續,到衙門和學府開了遊學介紹信。劉浪猜到楊繼業肯定會跟隨蠻族軍馬而行,便也自告奮勇,要親自帶領王府軍去蘇杭。

劉耀輝這個王爺有些爲難,但兒子既然願意領軍,他也不好卡着不讓走。好在這段時間兒子的心性有了根本轉變,加上楊繼業可能去蘇杭,倒是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楊繼業與蠻族軍隊關係,之前在祭祖會上已經看到,同時也看到蠻族軍隊厲害,楊繼業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手段。

文朝這邊,文官指揮和控制軍馬是普遍現象。王府軍馬過去,然後肯定要受到文官節制與指揮的。楊繼業如今是舉人功名,雖說沒有官方任命,但混在軍中也不會吃虧。甚至王府這邊,都可以給楊繼業一定的名銜。

劉耀輝對楊繼業表達了這一想法,楊繼業自然是拒絕的。因爲他還要繼續參加科考,而不是出來任事。

巫家寨這邊人多,除了選兵,其餘的後勤事宜,也集中在巫家寨。楊繼業除了到巫家送求親禮儀之外,就不去巫家了。在家裡安靜呆幾天,陪一陪韓玉芝,也陪一陪父母。

對老媽和韓玉芝等說是去遊學,這也是文朝很時尚的做法。單純在家苦讀,固然可提升自己的學識水平,但遊學與其他人交流,多向不同的人請教,會使得自己的學識更紮實。

遊學的經歷,也是一個人的生存經驗,對於體會聖學精髓,是有很大幫助的。楊媽雖說擔心兒子在外,可有楊猛在身邊,而楊爸不反對的話,她也不好過於干涉。

陳羽霏這段時間對外面信息不明,使得她也判斷不了楊繼業除外的目的。如果真的蠻族出軍蘇杭,或許她就知道楊繼業的真正目的。

韓玉芝雖說留戀楊繼業在家相陪,可男人要遊學,她倒是笑臉贊同,只是叮囑着到外面要小心。文朝各地雖然繁華,勉強算平安,可匪患和歹徒也是有的,要楊繼業多加小心。

說到這一點,陳羽霏對楊繼業就比較放心,見過楊繼業和魔女耶律鍾玉之戰,也聽說高臺那邊楊繼業如何擺脫被困,自然知道這個男人看起來文質彬彬,實際上身手和心智,非同小可。

巫虎到楊家來見楊繼業,問他要將火槍帶多少走。對於火藥、火槍的研究,雖說進展不算大,但長槍、短槍都已經成型,性能上也穩定。按照巫虎的說法,如今鷹巢山上生產的火槍,在一百二十步之外,殺傷力比弓箭要強。

當然,如果論射速的話,相對而言就差多了。楊繼業聽巫虎所說的情況,換算成他的概念,可能是一分鐘發射兩發子彈。

目前,鷹巢山產出的槍械,主要還是前堂槍,自然裝彈和射速就慢。哪怕火藥已經做成定裝模式,只要將紙包撕開,灌入槍筒,築緊,再放入飛彈。整個過程的時間都不可節省,難以真正提速。

後膛槍的研發還是楊繼業提供的思路,但實物上的性能不穩定,無法真正用在戰事上。

文朝已經有不少的竹筒槍,只是威力不大,有效射程在五六十步以內。敵對雙方都知道竹筒槍的威力,鷹巢山這邊有一百二十步射程的火槍,實際上還是一大進步。

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533章 多高士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73章 三尊炮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673章 初訪太子府第142章 代邊蠻寨古尚坪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53章 混亂起第416章 張靖海家世第212章 各支態度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64章 巫虎逞威第533章 多高士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537章 以一敵十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579章 挖 坑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68章 決戰起第673章 初訪太子府第630章 有喜啦第99章 研討槍第419章 論蘇杭局勢第151章 削勁的血性第694章 夜 戰第392章 奇襲見湖鎮(四)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224章 朱成章回家第553章 邀入夥第86章 裝傻啊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96章 再進王府第530章 新婚了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184章 夜行軍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209章 遙聞楊詠石第512章 見老爸第47章 低級粗糙第668章 見先生第433章 三段式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627章 再出手第69章 精銳齊出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374章 積怨在心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88章 洗 臉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421章 訴衷腸第437章 收穫豐厚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26章 女孩與老者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112章 土茯苓第70章 攻楊家第173章 衝上去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383章 逼 問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498章 議婚事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672章 心與善第100章 我們做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430章 直搗賊穴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245章 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