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昔日少年已成長

韓家,韓玉芝見老爸從門外進來,迎上前去問了好,便準備告退,回自己閨房。

韓立仁點頭表示了,對這個幺女,韓立仁心疼之餘,又覺得很無奈。兩三年來,雖說到韓家來說親的人也有,但那些人家又如何放在韓家的眼中?

女兒的婚事,已經到了不能再拖下去的地步。實際上,目前幺女的婚事已經在京都中有不少議論了,上門來說親的反而更少。

二子韓新勇考進士37名時,那段時間,京都對韓家有些新的猜測,倒是不少人上門來求親。只不過,韓立仁覺得自家的地位會不會真有改變,是不是皇上對太子府的態度有了轉變?

這份心疑之下,對女兒的婚事也在期待更好的人家。誰想,半年後皇宮那邊並沒有絲毫的跡象,太子府依舊一天比一天難過。

作爲輔助太子的文華殿大學士,韓立仁在儒學上也是有一定建樹的,雖說不能與同在太子府的張洪庭這樣的大儒相提並論,他對儒學的解讀和在實際中的運用,偏向楊盛文的主張。

有時候,想到楊盛文在位子上的那段時光,楊盛文雖說並不在太子府體系做事,可朝堂的工作和決策,對太子府的傾向是明顯的。

而如今,太子府已經走到徒有其名,並沒有半分實質的空殼子。這種狀況,韓立仁的感受遠比張洪庭等人要深刻。

近三年來,韓立仁也在努力着,用自身在儒林的一些影響力,試圖讓太子府在整個朝堂的影響力,稍微改善一些。只是,無論怎麼做,都沒有絲毫效果。韓立仁自然明白,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太子劉靜的身體,沒有絲毫好轉,反而是一天天更糟糕。

太子的身體如此,無法承接大統,又如何讓人看到太子府的希望?改弦易轍,那是很多人第一選擇,爲自己找更好的出路、更有遠景的前程。

按說,韓家一門雙進士,在最近幾年中,儒林裡也是有一些份量的。如果說韓立仁有意棄掉太子府而另投門戶,是會受到歡迎的。

韓新勇在家,見父親腳步沉重,似乎渾身都沒力氣的狀態,明白父親的心境。說,“父親,不管怎麼樣,韓家會挺得住的。”

韓新勇兩年前被任職,不過是一個八品的京官,欽天監主簿,這樣的職位職能說普通。任職兩年來,韓新勇也體會到在這樣的職位上,想要有所作爲,遙遙無期之感。

不過,韓家畢竟三個人在朝堂體系裡,相互之間哪怕不能幫撐,各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總能夠往下走。

韓立仁點點頭,只是還在看着女兒的背影,這讓韓家越來越尷尬的處境,也會讓女兒未來與幸福越來越沒選擇的事實,讓韓立仁不知所措。

韓新勇自然明白老爸的苦,一是太子府那邊,很顯然的一個事實,那就是太子熬過一天總有熬不過的一天。這樣的一天一旦到來,韓家的處境會非常糟糕,可這時候又沒有選擇,不能主動。

另一個問題就是妹妹的婚事,想到這,韓新勇不免對楊家有些怨恨。要不是楊家,妹妹又如何會落到這樣的尷尬的處境?

“父親,妹妹的婚事還得看她的緣分,這也急不得的。”韓新勇知道這樣的話,說出來毫無意義,但又能說什麼。

“只是,苦了小幺。”韓立仁搖搖頭。

“還不都是楊家給害的……”韓新勇抱怨一句,“不過,楊家那個書呆子,我看也毫無意思……”

“新勇,聽說過《詠石》詩嗎?”韓立仁沉默一陣說。

“嗯,聽人說起。很不錯的一首好詩。”韓新勇說着,將全詩唸誦出來,“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楊詠石的《詠石》詩,你知道楊詠石是誰嗎。”韓立仁說。

韓新勇搖搖頭,說,“據說是京都外傳過來的,傳得遠,具體是誰做出來的,就不得而知。”

“這詩是某縣學的夫子,在學考之際,臨時出題。某秀才繞頑石一週,將這詩吟誦而出,才得楊詠石之名號。你說,這詩該是書呆子能夠做出來麼。”

聽父親如此說,韓新勇當即一震,說,“楊繼業?”

韓立仁微微點頭,長嘆一聲,也不知是感嘆什麼。楊繼業本來與韓家有着最深的關聯,可因爲右丞相府被貶斥邊關蠻地,楊盛文也是出於善意,才主動解除彼此的婚約。

按說當時幺女才十歲,另選人家婚配也當時,然而,這麼多年來卻一拖再拖,始終沒有給幺女選得佳人。

近一個月來,韓立仁確實每天都能夠見到太子,可他心裡沉重。太子的狀況越來越差,已經是風燭殘年之際了。虛浮的身子,連擡手、說話都極爲艱辛,每天堅持兩個時辰處理太子府的事務,實際上,如今太子府又有什麼事務要處置?

韓立仁也明白,太子如此堅韌地堅持,也是用這樣的堅韌,不過是對外表示太子府還在。但這又有什麼意義?

作爲太子府系的人,只要不想脫離太子府,對太子這樣的堅韌,心中還是非常尊敬的。太子之苦,遠比他們要苦,但太子何曾抱怨過一句?

那虛浮、慘白、汗流滿面的形象,深深刻在太子府每一個人的心裡,這也是太子府這邊的人始終還在運轉,哪怕實際上都已經沒有什麼業務、沒有什麼權力。

對於離開京都五年的楊家,韓立仁因爲退婚的事,多年來再也沒有關注過楊家的事情。可他也明白,楊家對於儒林的影響力,並沒有韻味楊盛文離開京都而減少。

“楊繼業十二歲考取秀才,但後來,一直未能參加鄉試……”韓立仁將自己所知,告訴心氣較高的二子,也是想讓他從楊繼業這受到一點刺激。

韓新勇站着,看向前方某處,不知要說什麼纔好。韓家雙進士,確實讓韓家有不小榮光,受到稱讚。這楊繼業的《詠石》詩,確實很了不得啊。可惜,楊家不是右丞相府了……

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600章 旅途戲樂第23章 亂鬥及旁觀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98章 忠心換槍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359章 此路不通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303章 報 官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215章 寨裡善意第644章 聚仙樓第446章 籌劃新粥場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293章 假 打第673章 初訪太子府第421章 訴衷腸第132章 談不攏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339章 挽 留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591章 薑是老的辣第400章 天不負第459章 大將軍指揮不動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518章 美人恩第339章 挽 留第463章 白素梅第44章 一幅對聯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707章 密 談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630章 有喜啦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178章 勝 出第4章 詭 異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16章 你賴皮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344章 此計可行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696章 破王家第227章 昔日少年已成長第351章 購米糧的路子第558章 破壞戰場痕跡第116章 削勁哥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616章 太子也煎熬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241章 見學政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534章 五義莊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96章 再進王府第70章 攻楊家第15章 巫 龍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27章 笨死了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190章 精銳之基第259章 露出獠牙第104章 汗如雨第431章 有刺客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459章 大將軍指揮不動第716章 出 擊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396章 奇襲見湖鎮(八)第93章 初進縣衙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584章 皇孫見右相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677章 誰遞陳條第137章 耶律鍾玉的蹤跡第338章 追 擊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220章 先生最尊第75章 赴死之殺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172章 打 獵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57章 攻 殺第9章 找王爺第302章 殺意森然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