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兄弟父子

難怪老者對讀書、上學念念不忘,還是有根子原因的。

楊繼業得知這一點,也在琢磨,是不是生蠻中不少人,也期望自己能夠逐漸融入文朝,至少像熟蠻一樣,可參與科考,讓子孫後輩也有高升的希望?

華族之人,對自己所受可無怨無悔,但對自己的後輩卻完全是另一種情感。也就是希望,只要子孫有希望,讓他們再苦再累再艱辛,都會如飲甘露。

“老人家好,您一生都在牽掛着子孫的長進,都蠻寨的後輩是有福之人啊。”楊繼業面帶微笑,如今也學會與長者聊天,“老人家,前不久,在巫家寨開辦了學堂。都蠻寨有想念書的孩子,都可和少蠻王巫龍大哥說說,送到巫家寨去上學的。”

“送去巫家寨?”老者說,“蠻王那邊也有很多孩子讀書吧。”老者聽到這樣的信息,也是心動,轉看着中年人,中年人卻沒有直接表態。

見中年人沉默,楊繼業也明白,生蠻與熟蠻之間,目前還是比較排斥的。這是千百年來存在的觀念,誰也不能一時間改變。

楊繼業說,“老人家,我寨子有一戶人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父親得兩個雙胞胎的兒子,很高興。兩個孩子逐漸長大,兄弟倆很像,他們的感情也很深。得到什麼東西,也都相互謙讓,都想讓對方多得到一點。

後來,兄弟倆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們長大了,兄弟倆一直交待孩子們,兩家人要好好相處,因爲都是一胞兄弟,血脈相連。

兩家的孩子都很聽話,等到兄弟倆的孩子老了,孫子們各有一大屋,這些孫子居住也分開了。慢慢地,就成爲兩個寨子。一個是上寨、一個是下寨。再過幾十年,兩個寨子的人就有多有少,每一年收到的糧也不同了。

再後來,兩個寨子爲爭水灌田,打起來,死傷都有。後來呢,他們兩寨子就成了世仇,仇恨越積越深,都無法化解了。

老人家,像我們寨子這樣的事情,天底下很多很多吧。”

楊繼業講這個故事時,聽到人不少。老者感概一聲,說,“先生果然有學問啊。我們都蠻寨和對面的都吾寨,其實都是蠻族。就像先生說的,幾十年前或幾百年前的祖先,可能是兄弟、可能是父子,到我們如今,兩寨子成爲世仇,其實就是兄弟相殘……”

“老人家,相鄰的兩個寨子是如此,沒在一起的寨子,何曾不是如此?”楊繼業說,面色稍微嚴肅一點,他的臉,其實也很稚嫩,可作爲先生,沒有誰在意他的實際年齡,“老人家,您是生蠻,我從文朝那邊過來。

我和您來至不同的地方,也是不同的羣族。可謂和都蠻寨同樣年齡的少年,有多少不同?都蠻寨裡的孩子之間,各家的孩子不一樣,很多兄弟之間長相也不一樣。

但我們都是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追溯到很久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很可能是同胞兄弟,也可能是父子親人。後來分家了、各住在不同的寨子、不同的山脈,慢慢地就變成了蠻族、漢族。

老人家,你覺得我這樣說有沒有道理?”

“先生的智慧貫通古今,是這個道理啊,都蠻寨和都吾寨是同一族,以前是兄弟父子;蠻族和漢族,又有什麼道理不可能是兄弟父子?”老者說着,渾濁的淚便流出來。

在場的所有人,都受到楊繼業所講故事的影響,情緒都有些低沉。對於族別之爭,傳了千百代,千萬年,都是爲了族別的延續與生存。

在文朝這個物質嚴重不足的環境裡,要大談特談各族一家親,確實不是太現實。但生蠻與熟蠻,蠻族與荊蠻楚地的人,少一些沒必要的爭鬥,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也明白,這樣不會容易,阻力之大,那時對千百年來存在的觀念進行顛覆,淡淡靠演說,肯定不能實現。最爲關鍵的,還是彼此之間有共同的利益和需求,纔可能有共同使力氣都方向。

“老人家,都蠻寨的孩子氣巫家寨讀書,沒什麼不好。大家祖先本身就是兄弟姐妹。去柳河縣城唸書、去縣學,都沒什麼不好,其實都是兩個寨子,祖先也是兄弟姐妹罷了。

確實,將小孩子送到巫家寨、送到縣學去、私塾去念書,離開寨子、離開爸媽,太小,沒人照顧肯定不行。如果在都蠻寨,建一所學堂,招先生過來教他們讀書,即使不能科考,以後呢,說不定哪一天,也能去縣城科考了……”

“先生,你是說我們都蠻寨也可辦學堂?會有先生過來教書?”老者說。

楊繼業點點頭,說,“請一個先生來,確實要負擔一定的學費、束脩,還要學堂。寨子裡可能很難承擔……”

“先生,請先生來寨子教書,束脩是肯定不能少的,做學堂的地方,家裡也可空出來。只是,如今寨子唸書的孩子不會多……”老者說,雖然他對孩子念念不忘地要支持讀書,但到實際上,村裡會有多少家人,支持孩子讀書?很多人家,不過是有果腹之物,真拿不出束脩來請先生。

目前都蠻寨的情況下,讀書確實沒有實際用途,只有家裡有餘糧的人家,或許纔會動念。

“老人家,其實對學生的束脩,也有解決的辦法。怎麼做呢,寨裡將一些田產、山林,劃到學堂來,每一年的產出作爲束脩,然後各家有孩子上學的,再出一部分束脩,基本上可應對過去的。

還有就是,也可將都蠻寨這裡建造一所稍微大一些的學堂,讓周圍的寨子,送孩子過來一起讀書,這樣,束脩和先生都容易解決一些。

當然,如果說在寨子辦學堂難度大,我倒是可以每個月到寨子來,給孩子們上兩天課。當然,都是免收束脩的。”

“先生高義,對都蠻寨的恩德,我們會世代不忘。不過,寨子辦學堂、找先生來授課,那是不是要縣尊大人許可?”

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379章 領軍需第65章 匪衆逃散第380章 陷 阱第627章 再出手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655章 勝三傑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136章 難取捨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619章 殺上去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157章 互 罵第64章 巫虎逞威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148章 第一戰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282章 考後不能鬆第580章 鏖戰寨牆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403章 三件寶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403章 三件寶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567章 韃子增兵第221章 沒找到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570章 命不該絕第710章 密 謀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553章 邀入夥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112章 土茯苓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315章 星夜返回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24章 俘獲三個第558章 破壞戰場痕跡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595章 死士刺殺第353章 作戰任務第572章 換角色第644章 聚仙樓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196章 初戰大捷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535章 來戰——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586章 再臨垣武城第156章 二對二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466章 臉頰緋紅第77章 猜對了第230章 求 寶第319章 匹夫有責第269章 欺負人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79章 磨刀石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62章 殺匪虎第60章 大火阻路第25章 你是誰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96章 再進王府第165章 竹 石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145章 先選誰第593章 進宮面聖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18章 縣學內第498章 議婚事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87章 戰後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