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師生關係

“這段時間你在給蒙童授課?”楊盛文沉聲說,隋唐以來,華族對於尊師一事拔得很高。所謂一日爲師,終身爲父。

前朝大宋到本朝以來,師之尊崇,已經深入人心。弟子不可背叛師,這也使得在文朝的體系裡,有着更多的以師門爲鏈條的勢力集團。

老師對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係,昇華到父子程度。如此,一個人也不會輕易認學生,收學生,哪怕是私塾這樣的集體化師生關係。

當然,縣學、府學和京都的學府等官方辦理的求學學堂,對師生之間關係是進行了一定的淡化和限制。可在心中,夫子與學子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同一般。

至於正式拜師的師生關係,那確實要將彼此捆綁一輩子的存在,無法洗脫或切斷。

背叛師的名聲,在文朝誰也背不起這個鍋。

也因此,當初在京都,太子府的皇孫要拜楊盛文爲啓蒙師,楊盛文雖說力拒,但答應給太孫指點學業,就引來文昭帝的質疑,隨後右丞相府被貶斥到荊蠻楚地。

對於兒子在巫家寨給人啓蒙講學,對楊盛文說來,這可是大事。只要這件事情在,以後,自己的兒子與熟蠻之間的關係,就被牢牢綁定在一起。

這固然可得到熟蠻的認同和幫助,但與熟蠻牽扯過深,對楊繼業在文朝的發展,絕對有大阻力的。因爲,文朝的人對熟蠻都是排斥的態度,蠻族是什麼?愚昧無知、蠢笨落後,不開化之野人。

“父親,巫家寨學堂不搞拜師禮儀,是我和巫龍所做的兌換。他給我一些人,我幫他啓蒙一些蒙童。就教他們讀一些三百千的讀物,不涉及聖人學問。至於巫家寨人蔘與科考,自有巫龍掌控,與我沒什麼關聯。”

楊盛文沉默一陣,才說,“你也長大成人了,我不多說。但每一件事情的決定,都要多琢磨,想透。既然做了的事,就需全力做到最好……”

“父親,我明白的。”楊繼業點頭應到。

“對了,露臺之戰,你怎麼看?”

“父親,這個事情我沒參與,更不知背後有什麼人在操控。不過,魔教突然攻擊荊蠻楚地,不會無的放矢吧。他們是針對楊家?不可能。

楊家之戰,不過是他們順手爲之。父親,魔教和楊家有深仇大恨?”

這一點,楊繼業一直忍着沒問,但也明白,耶律鍾玉和她身邊的人,如此刻意針對他、針對楊家,不會無緣無故的。

“繼業,魔教如今的聖女耶律鍾玉,是前大遼國的後裔。大遼國雖說百十年前就被後金所滅,但大遼國的皇族一直都在,還潛伏到文朝來。這些年,大遼國皇族暗地積蓄力量,隨時準備復國。當年大遼國積攢力量正盛,被朝廷發覺。對大遼國皇族的摧毀,是我所做。

當初朝中不少人反對,以爲可借大遼國皇族的力量,爲文朝所用。我不肯留下對方。後來抓捕、剿殺,還是讓大遼國一些餘孽得脫,主要是耶律鍾玉等一些人,更早一些被帶離,隱秘訓練……”

“父親,大遼國與華族也是幾百年敵國,滅掉這些人,是應該的。真將他們養起來,那是養虎爲患。地方靡亂,黎民最苦。”楊繼業說,後世有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楊繼業不敢說出來,不知這句話出自哪裡。

“是的。《左傳》有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敵國皇族,又如何甘爲平庸?留之不過是害民。”楊盛文作爲右丞相,對耶律鍾玉這些大遼國的皇族,自然不會客氣。

“父親,今後再遇魔教之人,我不會手軟。”楊繼業說。

“繼業,魔教初衷不爲惡,到如今,魔教已是一些身藏禍心之輩操控。普通教衆不過是傀儡,那些核心之輩,纔是爲惡之根源。”

“孩兒記下了。”楊繼業也明白,老爸也知道,如今自己手中有一些力量,更與熟蠻親密,可藉助的力量更多。以後,再遇魔教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那自己的態度也非一般。

“萬事需謹慎,自身安危要確保。”楊盛文說,對於自身安危這一點,楊家以前做得好。

“父親,楊猛如今很強了。”楊繼業說,“父親,前兩天,我找王爺要了一杆竹筒槍,防身。”

“竹筒槍不可碰。”楊盛文沉聲說。

“父親,我知道竹筒槍不能及遠,裝填慢,還易炸膛。不過,用來唬人還是不錯的。”楊繼業笑笑,這時候先做一些伏筆,免得以後出現改進版火槍,讓老爸追問。

再者,王府那邊,也可能將竹筒槍的事情跟老爸說,畢竟竹筒槍不是一般物件,那是禁品。

聽兒子所說,楊盛文也覺得兒子對竹筒槍熟悉性能,自然能夠掂量輕重。便不多言,轉移了話題,說,“繼業,今年秋試,你該不該去考考?”

“秋試?”楊繼業對這個問題暫時沒想,但聽老爸這樣說了,自然不會隨意說的,“父親,縣尊那邊肯幫忙?”

楊繼業早三年前就拿到秀才功名,按說他可在當年參加秋試,進軍舉人試。拿下舉人功名,然後赴京都參加國考。殿試之後錄取,拿下進士功名,纔是科考的結局。

前朝和本朝,都有從童生試起,連續拿到第一名的真正學霸。固然這樣的人實力強,運氣好,也是官方營造科考話題、吸引讀書人努力求進的一些手段。

每三年一個狀元,從隋唐開始到如今,已經有多少狀元郎?

但對楊繼業而言,荊蠻楚地對他科考是壓制的,楊家和他本人都明白這一點。可這時候老爸提到科考,自然是有新的轉變。

誰在其中起關鍵作用?不外乎是鎮邊王府和縣令賈紹民。這一次,楊繼業在荊蠻楚地之亂中,起到的作用可不小,劉耀輝和賈紹民等人都知道。而賈紹民很可能會高升,離開之前,發揮他的作用,將楊繼業往前推一把。

只要楊繼業拿下舉人功名,對楊家而言,幫助是最爲關鍵的環節,但你不能到京城去參加殿試,卻不是楊家和賈紹民等能夠決定的。

楊繼業也明白,就像巫小陸的童生功名、巫國強的秀才功名,自己的舉人功名這一次都有可能一次性解決。

第80章 單 挑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630章 有喜啦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87章 戰後相見第480章 死亡線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11章 一拳之威第516章 找王爺第3章 老 媽第433章 三段式第63章 一路衝殺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535章 來戰——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205章 三進王府第608章 劉浪出營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159章 血有多少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369章 招人手第117章 搭搭手第268章 大婦風範第456章 追與逃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483章 全 滅第510章 孺慕心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16章 你賴皮第22章 刺 殺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184章 夜行軍第37章 劉浪出題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107章 師生關係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136章 難取捨第52章 獻 詩第508章 教學理念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569章 分頭跑第138章 仿製成功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482章 前無路第553章 邀入夥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626章 徐金勝運氣差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653章 星星之火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34章 《勸學詩》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631章 楊平京的曾經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479章 進入戰壕第104章 汗如雨第562章 韃子來了第2章 有鬼呀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403章 三件寶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695章 城門交鋒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333章 楊詠石的曾經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95章 二八分賬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431章 有刺客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408章 好東西第640章 召見楊盛文第694章 夜 戰第99章 研討槍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452章 皇上查閱第671章 十萬人爲根基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