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若愫姑姑和紅綾姑姑幫襯着,江夏家務處理起來就舉重若輕起來。很輕鬆地就搞定了各處的禮節往來,連家裡的打掃除塵,裱糊清理,也被安排的井井有條。
江夏得以分出更多的精力來籌措生意,來陪伴越哥兒。
臘月十九,吳家二公子吳鏑生辰,吳家沒有大辦,只請了吳二公子的幾個小夥伴過去,越哥兒也在受邀之列。江夏讓劉水生跟着他去了,帶了江越自己淘來的一方歙硯,江夏又特特地訂做了一個木製的魔方。
木製的魔方沒有那麼靈巧的機械軸承,但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勞動人民的智慧,那木匠師傅琢磨了幾日,做出來的魔方竟然能用,雖沒有現代魔方那般順滑,卻基本不會卡住,至少能玩兒!
魔方一拿回來,江夏先教會了越哥兒,很快,越哥兒就迷上了,除了看書寫字,竟不幹別的了,都在琢磨魔方去了。玩了兩日,小傢伙居然就能夠將魔方的六面都拼起來了,把江夏看的一愣一愣的。
這不,吳家小二過生,越哥兒就興沖沖地捧着魔方,坐車出門往吳家去了。可想而知,今兒越哥兒指定能在小夥伴們面前長回臉了。
送越哥兒出門,江夏心有所動,以後,越哥兒交往的人層次不同了,除了劉水生外,也該有個跑腿打雜的小廝才行了。
不過,這個小廝極要緊的,聰明伶俐自然是必須的,品性同樣要忠誠可靠,還不能有歪邪心思,越哥兒這個年齡,正是學好學壞的年紀,萬一給帶歪了,再後悔都來不及了。
這事兒記下,卻急不得,要細細斟酌挑選着……嗯,跟沈琥說一聲,挑兩個回來放在前院裡觀察着。
想到這裡,也就暫時放到一旁,江夏通過若愫姑姑又得了消息,宋抱朴攜小魚兒歸期已定,就是臘月十九返程,大概二十六或者二十七就能回到臨清了。
若愫姑姑已經說了,她在這邊看着江夏忙過小年,也就是臘月二十三後,再回別院清理打掃,準備迎接世子和郡主到來。
臘月二十三小年,在現代還是有的,但那時候的小年基本已經有名無實了,連最基本的祭竈也很少有人做了。這個時代,臘月二十三除了祭竈,還是很重要的祭祀先祖的日子。
江夏沒有先祖在這裡,江夏娘卻有。她問過若愫姑姑,她和越哥兒這樣,就算是另起一支了,但可以祭奠至親先人。
於是,江夏就單獨製作了江夏娘母親賀氏的牌位,小年、除夕,就祭祀賀氏一個人了。
再沒人看見處,江夏自己用黃表紙寫了一副紙牌位,上書江氏夏娘之位。她將這紙牌位貼在了賀氏牌位的後邊。
夏娘已經不在了,這事兒無法宣之於口,她卻希望,用這樣一個形式來祭奠那個性烈如火的姑娘,並祝願她放下今生諸般,安心投胎,開始新的生命歷程去吧!並且,她也希望夏娘投個父母慈愛的好人家,快樂幸福地度過一生。
一邊準備着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要用的物事,江夏一邊與若愫姑姑紅綾姑姑商議過年要用上的,並主動地加大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物事的數量,小魚兒既然回來過年,有些東西她就多準備出一份來,給小魚兒一份。特別是幾種她獨家制作的美食、玩意兒。
除了魔方,她還在琺琅鋪子裡定了琺琅彩跳棋、飛行棋,去木匠鋪子裡定了七巧板,還有銀匠鋪子定製的九連環……
林林總總做了一箱子各色玩意兒。家裡有越哥兒,還有囡囡小妹兩個小丫頭,小魚兒再回來,景妱娘怕是也會跟過來……到時候,有些玩意兒她們玩着,也省得她費心費力的招呼着。
結果,沒等小魚兒回來,顧青茗先找上門來。
江夏讓人將他引進前廳裡,江夏稍稍收拾了下,加了一件見人的大衣裳過去,進門就看見顧青茗捧着茶杯,垂着眼琢磨着什麼。
“顧二公子怎麼得空過來?”江夏直接問道。
顧青茗擡眼定定地看着江夏,片刻方道:“今兒,據說吳知府二公子生辰,江家小弟送了個新鮮玩意兒?”
江夏略感意外,也由衷地佩服。意外的是顧青茗消息太快,佩服的是他判斷力、行動力也極強,剛剛得了消息,就看出來魔方的巨大商機,並找上門來了。
江夏笑着點頭,並吩咐人將她做好的玩意兒送上來。
顧青茗喝一口茶,一邊斟酌着道:“這個玩意兒看似不起眼,卻很新奇……唔,江姑娘有沒有想過做這個生意?”
江夏含笑搖頭,卻沒有說什麼。
顧青茗有些意外,又有些不解地看着江夏。在他的認知中,江夏是個很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女子,分寸把握的極好,卻也從不放過任何該屬於自己的利益。他之所以匆匆登門,想的就是儘快拿下魔方的製作權經營權,然後給江夏娘分成……可沒想到,她竟然不想做這個生意!
難道她不知道這個小東西可能帶來的巨大利益麼?不會!
顧青茗很快就將這個猜測否定,江夏娘如此精明,又讓江家小弟將這個玩意兒拿到人前……這就說明,江夏娘很清楚,這個小東西的新奇和價值!
江夏見他緊皺眉頭,卻並不理會,只低頭沉默喝茶。
等丫頭們擡了個小箱子上來,並把玩意兒一一拿出來擺在桌子上的時候,江夏看着顧青茗滿眼的亮光和驚喜,微微地笑了。
“這個……這個……這些,都是姑娘琢磨出的玩意兒?”顧青茗太過激動,說話都磕巴了。
江夏笑着點點頭,卻在顧青茗再次開口前,直接一句話將他的滿腔激動打到冰點一下:“但是,這些對於我來說,就是些小玩意兒,我不會做它們的生意。”
顧青茗臉色刷地白了,他艱難地吞了口口水,然後開始搜索詞彙語言,來說服江夏改變初衷。
三日後,當江夏再次見到白啓文,簽訂藥材採購契書的時候,江夏已經拿到了足夠的銀票,一次付清了所購藥材的第一筆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