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

趙匡義半是惡作劇,半有他的深義。宋朝問題不少,主要問題是兩個,一是結束五代替更頻繁的亂象,二是統一中原,包括河東、四川、江浙、福建、江西與嶺南。宋九說過一句話,讓趙氏兄弟十分欣賞的,久亂思安,大一統是中原大勢所趨,但落實到細節上很是麻煩。例如湖南那邊的蠻徭,就大不好處理。

宋九給潘美信中寫了數策,教耕織,通道路,興教育,倡王化,重商業,清瘴地,倡王化是虛的了,清瘴地宋九未講清楚,對這玩意人類天生的恐懼,也不會提,興教育同樣不大好辦,教教熟徭問題不大,那些生徭擄掠漢戶,朝廷都無法管,那個教書先生願意到生徭部族裡教書?並且呂餘慶就是從湖南來的,未到偏遠的湘西與嶺北,但對當地情況瞭解,做的也不錯,因此將數策看完,只選了一條,教耕織,至於道路的什麼,依然很難,那怕有了火藥都不行,那些山太大了,想要村村寨寨通達大路,朝廷國庫裡有這個錢麼?

實際就是一個教耕織也是了不起的進步,湘水以西百姓是如怎麼耕種的?刀耕火種!用大刀將棘條與雜樹砍掉,放一把火燒山,燒完後撒種子下去,也沒有管理,靠天收。人安逸了,但那樣能有什麼收成?甚至往南去,許多地方男子不幹活,在家裡帶小孩子,做飯,聊天,從耕到織全部是婦人來。婦人苦不提了,這種原始耕種情況下,得要力氣的,婦人能有什麼力氣?

呂餘慶寫了一封信,與宋九二信合一,寄向南方,湖南南方有三員虎將,第一位是丁德裕,不是丁德裕能力在潘美之上,而是他做過慕容延釗的副手,在平荊南與湖南過程中曾立下戰功,又不象李處耘那樣殘暴,因此做爲首號將領。實際丁德裕性格還有一些暴力因子,然而二把手潘美與三把手尹崇珂都算是良將,若將宋朝將領以品德來分十個等級,二人最少位於第二到第三流之間。

眼下三人在南方做得算是不錯。

朝廷正式將二信合一,一個是宋九不成熟的想法,也是一個可喜的想法,畢竟以前只是一個平民百姓,從未出過遠門的舉子,能想出來就很不錯了,是一個歪才!以及呂餘慶一些建議,但就是呂餘慶對南方蠻徭同樣不大清楚,主要是讓三個將軍參考。

說得易,做得難,僅是一個教耕織,就產生矛盾,這是對生活方式的直接改變,何其易!

這是一點,其次大勢肯定是中原百姓希望國家合一,不再戰亂,然而統一過程裡必須要打,一打就會死人,未死親人的百姓是想的,死了親人的百姓又有什麼想法。死人最多的正是北漢百姓!

一個老嫗帶着兩個孤兒,從北漢逃到宋朝京城,放到宋家,說不定能讓這個歪才看到更多東西,也是做一個試驗。趙匡義可不會爲了胡鬧而胡鬧。

時間過得很快。

百姓雖鬧,隨着趙匡義種種手段使下去,大部分人遷了墳,少許人家見大勢已去,漸漸不鬧了。畢竟它只是一個河洲,一千來座墳,有主的墳不超過一千座,遠不能與當初柴榮遷墳難度相比。官吏也挑好了,六名技術官員,九名小吏,五名工匠,工匠數量少是識字的人不多,怕他們掌握不了。一共二十人,不是宋九所說的十人。

趙匡義派衙役通知宋九,宋九對二十人與十人無所謂,不能低於十人,那樣人太少,也不能多於四五十人,那樣人也太多了。聽到後立即答應,隨時可以傳授。只是說了傳授地點必須在那個新房屋裡,一是爲了保密,二是裡面有一些工具可以做示範。

對在哪裡傳授朝廷也不在意,定下日期,急啊,也不要什麼黃道吉日,讓宋九準備準備,第三天後就進行傳授。

宋九無所謂,若是黃火藥還能慎重慎重,或者火炮技術也能重視重視,象這樣利於民生的技術,只要給他時間、人力、資金,不要能弄出來太多。但君臣不會這樣想。不知道的,產生危機感,似乎這個城牆不大管用了,呆在城內能不急嗎?知道的,也不能輕視,就象礦,有了它,一旦全面推廣,不要一百萬斤鐵了,各項礦藏一年不知道能增產幾百萬斤,除金子外,包括銅、鐵、錫、鉛等等,都能大規模增產。宋朝什麼都缺,人才、兵士、包括人本身,財富,以及礦產。礦產同樣重要。

趙家兄弟,趙普、呂餘慶、薛居正、王仁贍、李崇矩等大佬一起又來到河洲,來到那棟古怪的房屋。原來若是看到這棟房屋,一個個會感到好笑,現在不認爲是好笑,要這樣佈置。

門口站着二十一個學子,準備迎接朝廷派來學習的官吏工匠,看到這陣勢,一個個不知如何是好。

趙匡胤安慰道:“你們不用驚慌,朕帶着衆卿只是來看看。”

“喏。”二十一個學子將衆人引進去,未看到宋九,趙匡胤也不怪,以爲宋九在裡面準備。準備的教室就在前面房屋正廳,還放着二十張桌椅,這些大佬們來了,真正學習的人是不敢坐的,坐的人卻不是學習的。當然,那個都不敢指出。

趙匡胤帶着一些重臣坐下,不是全部坐下,還有許多穿紫披紅的官員只能站着。

學生準備傳授,然而看着這些穿黃穿紫披紅的大人物,二十一個學子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王仁贍不耐煩地說:“快教吧。”

“是,”李柱小心翼翼,兩腿戰戰兢兢地走上講臺。

“怎麼你來教,宋九呢?”

“九先生說它的原理複雜,想要讓聽者全部理解,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傳授一些大致的原理,保證能製造與使用就可以了,這個又不會太難,因此讓小人們,小人們來教。”李柱哆哆嗦嗦地好不容易將宋九原話說完。

“簡直是……”趙普激動地站起來。

趙匡胤將趙普拉下,也氣惱不得,這個渾小子,不過想一想印象中的宋德,這對父子很相像,宋德也膽大,也發渾,高平那一戰,戰後柴榮沒有高興,而是憤怒,氣樊愛能、何徵等人的懦弱,不然那會讓他來冒險,爲整軍紀,將樊何等七十餘將校全部斬首示衆。隨後敘功,非是現在朝廷所宣傳的那樣,自己功勞第一,真正功勞第一是柴榮自己,但他是皇帝,不用敘功,將張永能敘爲第一,隨後及時趕來的劉詞敘爲第二,趙匡胤只排在第五六位。宋德這渾小子不服氣,不就是說了一句話嗎,自己砍了三十多個人頭,怎不及這小子,與趙匡胤評理。這一戰雖勝,五十侍衛打得很苦,只有二十幾侍衛活下來,人人負傷,就象一個血人一般,趙匡胤哪會與他計較。但讓這老子小一激,攻打太原城時中了一箭還要拼命,讓柴榮阻止,並賞識,將一些得力將士按插在他的殿前司諸班,例如羅彥環、郭延斌、田重進、潘美、米信、張瓊、王彥升等。不知道這老小子是差點害了他,還是幫助了他。

老子如此,兒子又是。

他附在趙普耳邊說了幾句話。

第253章 大過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439章 神的黃昏(八)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198章 插釵第1章 狗血的劇情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86章 用(上)第426章 上位(中)第156章 清明(下)第124章 兩重天(下)第426章 上位(中)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180章 開業(下)第208章 遊園(中)第216章 懲戒第109章 新任務(上)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13章 從此醉(下)第41章 挖祖墳(下)第382章 中策(上)第319章 五字第201章 父親(下)第462章 前戲(上)第270章 危機第441章 妖星(中)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171章 死(上)第229章 石嶺關第114章 教材(下)第111章 送禮第213章 肥羊(上)第519章 病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10章 製造標準第16章 約戰(上)第1章 狗血的劇情第448章 南方有風第183章 求實(上)第135章 夜戰第490章 大秘密第74章 南方(下)第513章 寓言第388章 新人第307章 不殺人(下)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473章 真相第219章 弄錯了第152章 燒酒會(上)第493章 原因第137章 對峙第115章 流民(上)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364章 棄子(下)第52章 比較(上)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270章 危機第316章 脫變(下)第217章 歸來(上)第402章 鐵血之路(二)第385章 五十年第498章 散財之功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130章 詰問(上)第216章 夜宴(一)第388章 新人第78章 孤家寡人第5章 損人不利己第71章 神奇(下)第53章 比較(下)第295章 詛咒的國家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382章 中策(上)第531章 軍事家(中)第210章 錢啊第45章 摺紙第383章 中策(下)第346章 輕敵第372章 包青天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360章 小把戲第305章 不殺人(上)第531章 軍事家(中)第176章 真是他第332章 入相(上)第327章 一個人的戰鬥(下)第139章 派系第216章 親征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519章 病第318章 搖擺第236章 三槐王第343章 矯正(上)第488章 要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