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示弱

隨着大量新兵、背嵬軍、鹹平軍陸續前往南河套,雖然當地漸漸開墾了許多屯田,也無法擔負着糧食的供給。當然,京畿各地也設有訓練場所,不過效果弱了很多。

於是再度將裴濟調往夏州,此人在靈州頗有政績,決事公平,諸羌信服,同時興修水利,重視農業生產,一個文武兼備的難得良臣良將。

正好向敏中進入西府將擔子挑起來,王顯能力稍遜一籌了。

於是將王顯調赴定州,授山南東道節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定州路行營都部署、河北都轉運使兼知定州。也就是讓他一手主持河北邊防事務,隨後因孔守正提議,在契丹入侵時,又加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許便宜從事。

這道任命有一個背景,遼國野心勃勃,隨時南下入侵,然而河北諸將羣龍爲首,各自爲戰力量不夠,必須要有一個懂軍事的威望高的人領首。

王顯無疑勝任了。

但接下來還有人事調動。

王化基以本官罷相。

他沒有犯錯,也不是因爲宋九關係,因爲下面還有新的任命。以馮拯、陳堯叟爲給事中,薛映、樑鼎、楊億爲知制誥,論關係楊億豈不是更親密?

主要王化基呆在中書時間太長了,五六年時間,不上就得退了。

上上下下才是宋朝官制主題。

不但文官,武將也是如此。

宋九忽然想到了王安石的將兵法,可是在時候一個軍頭都敢佔據益州,想稱王稱皇,他如何說出口?

隨着以馮陳二人爲同知樞密院事。

王欽若從西川回來,安撫有功,遷爲參知政事。

但這種上上下下,人事不停的變動,讓宋九產生了時間的緊張感。

他不可能一輩子呆在中書。幾年後一旦自己調動了,所有計劃也泡湯了。其他人能領手起來嗎?他十分懷疑。

如有一天,職方員外郎吳淑突發奇想,大約春秋看多了。想在軍中推廣戰車。

趙恆有些意同。

很多人居然沉默,是啊,春秋上記載戰車那麼牛,爲什麼現在它沒有了。只有少數幾個大臣反對,又說不出所以然。

宋九隻好做解釋,戰車在春秋時派上了用場,一是君子戰,不象現在爲了打勝戰爭,各種計策無所不用其極,二是主要針對步兵。如趙國與胡人作戰就沒有用戰車,而是改胡服,學胡騎。再到漢朝,騎兵又發明了馬蹬子,這可以使騎兵在馬上做出更靈活的動作。速度是不如單純的騎兵。成本高於騎兵,靈活度又不足,於是戰車淘汰出局。

他這一提,張齊賢忽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唐朝宰相房管似乎在關中也用了戰車對付叛軍,結果那一戰慘敗,四萬士兵慘死。

於是趙恆不再提戰車了。

否則一場大災難降臨到了宋朝上空。

所以宋九加快了步伐。

先是提議了一件事。

那場風颳了。攻下幽州,然後將幽州城催毀。宋朝也付出沉重的代價,花了無數錢帛,並且一個最重要的盟友徹底滅亡了。但收穫也很大,並且從幽州擄來許多貴族,讓宋九將他們一一送到礦坑裡挖礦了。

但趙恆心軟。他繼位以後,又下詔將這些人釋放出來,並且賞賜了一些閒官,養在京城。其中就包括韓德讓家族的一些親人。

憑什麼要養這些人?

宋九每每看到他們,心中總是不大高興。

因此索性提議。用他們換蕭燕燕南下擄去的百姓,然後向蕭燕燕示弱,議和。

田錫做爲使者去了遼國,換人可以,特別是韓德讓的族人,蕭燕燕一直表示着關注。但議和則不行,可以,必須交出飛狐關、靈邱縣與紫荊關、偏關與神武城這些地盤。

這個有點不大好說,偏關與神武城石敬塘並沒有割讓給遼國,爲北漢所有。不過隨着宋朝屢次侵犯,遼國救援,也漸漸將這一地區吞食下去了。在史上宋朝一直沒有將它收回去。

至於紫荊嶺與飛狐關、靈邱縣倒是割讓給了遼國,然而易州後來被柴榮拿下。可是易州孤懸於易水北面,宋朝所佔的多是平原地區,守也不守不住。因此那場風颳過後,宋九還是提議果斷將易州、金臺屯等處放棄,但反過來,佔據紫荊嶺這塊高地,修築紫荊關。

蕭燕燕去年南下,想將紫荊關收回來,那時耶律斜軫還沒有死,派人打探,宋朝駐紮在紫荊關的是魏能,全軍戒嚴,軍紀嚴明,而且它的後方就是飛狐河谷,雖不寬大,可以種莊稼,養牛馬羊,足以能保障駐軍的供給。加上紫荊關的地形險惡,易守難攻,耶律斜軫怕出意外,建議蕭燕燕取消了那次攻打。

這個內幕田錫不知道的,但他知道紫荊關的重要性,若是紫荊關丟了,飛狐關同樣未必能保,飛狐關一丟,那麼河東河北前線等於被太行山一切爲二,各自爲戰。

偏關與神武城也是如此,一旦丟失,成立不久的勝州也難以保住。

沒有答應,然後田錫回來,雙方交換俘虜,又換回幾千百姓。但還有許多百姓未換回來,讓蕭燕燕送到中京上京地區,做了各部族的奴隸。

當然,這趟出使的結果,便是再次讓幾千萬宋人感到了一場羞侮。

先帝請和,請了二次,不同意,非得打,新帝請和仍不同意,又提出讓人無法答應的理由,還是要打,難道宋人真那麼弱嗎?

百姓的憤怒,以及言臣彈劾宋九的軟弱,宋九都沒有太在意,至少他的目標達成了,議和派從此閉上了嘴巴。

接着又做了第二件事。

與王欽若一道改良商稅。

宋九在蘇州,就聽到許多商人的抱怨,商稅率太高了,實際宋九已經改革過一次商稅法,比如原來幾乎每過一州就要收一次往稅,現在改成了以一路計算一次往稅,讓商人少了許多剝削。

不過仍然很高。例如從蘇州運一趟貨物到京城,兩浙路、淮南東路、京東路,京西路,再加上百分之二的住稅。稅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十四。這還算是近的,若是從荊湖南路,或者兩廣、巴蜀運一趟貨物到京城,稅率會翻上一倍。

因此宋九做了第二次商稅改革。

往稅繼續以路爲單位增加,本州之內,不得計往稅。

往稅稅率下調到百分之二。

若是大規模的交易,商品價值超過一千貫以上者,往稅與住稅全部下降到百分之一點五,若是超過五萬貫以上者,下調到百分之一。雖然這樣稅率變得很低。不過能逃稅的都是那些大商人們。

朝廷統一印刷稅票,以稅票爲憑證,商品抵達彼岸時,必須持所有的住稅往稅稅票,在交易地讓過所查驗。將稅票上交,給朝廷計帳,纔可以交易,否則不管買賣雙方,都要嚴懲不貸,輕者罰沒所有商品,並且以其五倍以上的價格罰錢。重者流放。

爲防止胥吏勒索,乾貨盤查時間不得超過半天,鮮貨盤查時間不得超過半個時辰。若是雙方爲商品價值發生衝突,乾貨從商人商品中每類抽取商稅的比例貨物,外加千分之二的保管成本,一月內不取者由官府處理。鮮貨者以當地物價計算。若確有胥吏盤削之舉,商人可以向官府投訴,同樣會嚴懲不怠。若是有權貴或者大商人無理取鬧,那麼等同逃稅處罰,主事者輕者當場笞杖。重者流放。

以及若干規訂,

實際就是下調稅率,讓中小商人有一線生機,再就是勒令權貴與大商人必須交稅,最後就是防止胥吏勒索爲非作歹。

纔開始實施時,引起很多麻煩,大商們繼續逃稅,胥吏們繼續勒索,甚至還發現了假稅票。但嚴懲時,又遭到許多士大夫的反對,說君子不當言利。

宋九粗暴地說了一句:“不言利是吧,好,從今天起,停止發放官員薪酬,你們同不同意,或者將薪酬降到唐朝水準,你們同不同意?”

鬧了兩年多,才漸漸平靜下來,纔開始商稅收入迅速減少,直到第三年後才漸漸持平。

然而這次改革,卻極大地繁榮了商業發展。

而且宋九這次改革還有一個十分不錯的背景,那就是遼國的不斷入侵,給舉國上下帶來了危機感。

冬天到來了,意味着又是入侵的好時光。

遼國又有無數軍隊南下,聞聽到遼軍南下的消息後,李繼宣、楊延昭、楊嗣與大太監秦翰等人迅速在破虜軍城商議。

主力部隊乃是秦翰與李繼宣率領,三萬宋兵,而且是清一色的騎兵,背靠破虜軍城立陣,準備與遼軍來次正面作戰。楊嗣與楊延昭率六千騎兵趕到西山的羊山一帶,準備包抄遼軍後路。張斌作爲先鋒官在羊山邊上的長城口先伏擊遼軍,順便掩護二楊的埋伏。王顯在後方召集大軍,準備支援,或者擴大戰果。

十月中旬,南侵的遼國先鋒踏上了宋境,然而漫天的細雨,泥濘的道路讓先鋒大將遼國皇太子耶律隆慶皺起眉頭。

爲什麼不下雪,反而下雨啊?

首先遼軍的弓弦是皮質的,被雨水浸泡後就不堪用了,無法用弓箭的遼軍無疑會被大大的削弱了戰鬥力。

可這時的遼軍看到宋朝軟弱,忘乎所以,明知道這個雨下得很不好,耶律隆慶繼續下令進軍。

可能他認爲宋朝河北頭號重將範延召剛剛因病去世了吧。

但他忘記了他們遼國兩個勇將也去世了。但宋朝這邊李繼宣、荊嗣、魏能、楊嗣、楊延昭、田敏、張凝、秦翰等人的日益成熟,陳州那邊還有一頭老虎被雪藏了。

論將,遼國已經處在下風。

一把寒冷的秋雨中,遂城之戰拉開帷幕。

第74章 南方(下)第109章 新任務(上)第242章 撫桑第204章 老韓第500章 破騎軍第520章 從娃娃抓起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44章 事了(下)第537章 大結局(四)第267章 海貨第119章 變化(上)第384章 雁歸來第374章 交鋒(上)第403章 鐵血之路(三)第3章 好戲第523章 第三十七計(下)第243章 插花第189章 強上了第367章 相才第194章 快樂第141章 又是豪賭(上)第217章 歸來(上)第283章 春闈(上)第139章 派系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298章 飛虹第513章 寓言第361章 黑遼河第304章 打獵(下)第77章 卷(下)第437章 神的黃昏(六)第9章 歪才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282章 可怕的誤會(下)第426章 上位(中)二百十八章 歸來下第269章 謀劃第409章 鐵血之路(九)第53章 比較(下)第261章 保護(下)第519章 病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441章 妖星(中)第147章 迷茫第194章 快樂第233章 千古遺恨第108章 走後門第242章 撫桑第528章 黑土地第199章 牛(下)第471章 驅(上)第63章 可怕的學生第59章 七幅畫第334章 契丹惡夢之始(上)第239章 太監國度第139章 派系第3章 好戲第218章 夜宴(三)第222章 低產時代第133章 荒野(上)第64章 糊塗第27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中)第63章 可怕的學生第130章 詰問(上)第138章 草芥第136章 夜審第444章 高處不勝寒(中)第462章 前戲(上)第40章 挖祖墳(上)第49章 盛況第164章 新知州第274章 反擊(上)第15章 非奸即盜第301章 高下(上)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261章 保護(下)第492章 疏忽第294章 小魚(下)第45章 摺紙第421章 飄搖(下)第130章 詰問(上)第239章 太監國度第136章 夜審第500章 破騎軍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235章 比較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464章 前戲(下)第363章 棄子(上)第291章 大魚第384章 雁歸來第310章 碩麥(下)第318章 搖擺第124章 兩重天(下)第367章 相才第465章 很短的飆風(上)第60章 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