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朕累了

符昭壽手下有兩個副將,一是董福,一是王均,兩人帶兵風格各自不同,董福帶着紀律嚴明,至少在表面上。王均沒官架子,與下屬打成一片,吃喝嫖賭,嘻嘻哈哈。

因此符昭壽便給董福部下加福利,至於王均,那就得了吧。

年底前兩軍舉行演習。

老百姓一起來看熱鬧,董福不管是真嚴明還是假嚴明,至少看起來軍隊陣型整齊,再加上福利,盔甲鮮明,而王均部下不但不整齊,穿得象乞丐一樣。於是百姓便對董福部下喝彩,嘲笑王均部下。

但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次嘲笑又給他們帶來惡夢。

王均部下趙延順等八個小兵蛋子怒憤之下,在元旦節便做了一件事,罪魁禍首是符昭壽,便聚衆將符昭壽殺死,然後去甲仗庫取兵器叛變。益州官吏正在賀元旦節,聞聽後不但不主持平叛,牛冕與轉運使張適帶頭用繩子逃跑。

只有都巡檢使劉紹榮在拼死格鬥,趙廷順便勸他投降,並且奉他爲帥,劉紹榮持弓大罵道:“我乃燕人,比歸大朝,肯與你們同逆?速殺我。”

我還不是中原人呢,都忠心朝廷,你們這些人良心被狗吃了嗎?

趙廷順被罵得黯然失色,又不敢真的加害劉紹榮,僵持下來。本來是一次很好的挽救機會,可惜牛冕逃跑了,符昭壽又被殺死,無人爲首,都監王澤只好找到王均說:“你部下兵亂,快點去安撫。”

王均來到軍前。一看也傻了眼,幾個小兵居然幹掉了三軍主將。嚇跑了知州與轉運使。而且看到他來了,他部下踊躍歡呼。

本來心中就不平。這讓他看到許多機會。

那就是蜀王!

他立即將部下召集,他可不是小兵趙廷順,公開叛亂。指揮使孫進不從,殺之。劉紹榮不降,又沒能力平叛,更不能勸撫,氣憤之下上吊自殺。

王均號大蜀,改元化順,以小校張鍇爲謀士。攻向漢州。

造反得有理,但這次造反一點理也沒有。

僅是因爲百姓嘲笑幾句嗎?特別是主將還在州府裡喝酒慶祝元旦時,幾個小兵就莫明其妙幹掉了符昭壽。

爲什麼到了巴蜀,兵變就象切青菜那樣容易,難道一到巴蜀,禁兵就變成了瘋子?不要忘記了,他們家人還在京城!

然而王均不是瘋子。

他懲前兩次大起義的錯誤,沒有拿下劍門,讓官兵暢通無阻地到來四川。因此直撲漢州,欲指劍門。

不過他也犯下嚴重錯誤。

第一次大起義,那是王全彬種種行爲,天怒人怨。第二次起義可能與宋朝朝廷無關,但更可怕,幾十萬旁戶活不下去了。這纔有了起義的土壤。

試問王均的土壤在哪裡?就算符昭壽做得不好,管四川老百姓屁的事啊。或者就是符昭壽。他雖混蛋,也不過將裝備盔甲等福利稍稍偏心一點。也沒有真正剋扣王均部下的兵餉與補貼,難道因爲這個就要造反?那麼李世民、劉秀與趙匡胤合在一起也帶不好這支軍隊了。

因此這次造反根本就沒有大義所在。

所以王均前面一出兵,後面蜀州知州楊懷忠調集鄉丁與諸州巡檢兵以及少量川騎,進攻成都。王均這時在劍門遭到慘敗,劍州知州李士衡料定王均必攻劍門,而劍州城又無城牆,肯定不能守,於是將官庫裡的物資提前轉移到劍門,招數千流亡逃散過來的軍卒,多是董福的部下,開始整編。王均來到劍門,又沒有搶到物資與糧食,正好風雪交加,李士衡與都監裴臻逆擊,王均大敗,退回漢州,一看大後方出事了,連忙回兵,將楊懷忠擊敗,楊懷忠退到江原自保。

然而楊懷忠的出兵給了朝廷時間,朝廷以雷有終爲主帥,隨後李是、石普、李守倫、上官正、李繼昌與高繼勳、王阮等部將與官員陸續帶着八千官兵發向四川。

王均這時派趙廷順攻邛蜀二州,楊懷忠這時又眉、文嘉等七州聚集了更多的軍隊,退到筰橋,背水列陣,趙廷順兵分三路發起攻擊,楊懷忠分兵抗擊,趙廷順不敵,許多叛兵被趕到筰橋後的皁江裡活活淹死。楊懷忠乘勝追擊到成都南十五里雞鳴原駐軍。

這時候另一個武將也開始發力,都巡綿漢龍劍四州都巡檢使張思鈞聚集兵馬,收回漢州。雷有終要做的,就是直接將軍隊開到成都就可以了。

雷有終到達,聽說王均打開城門逃跑了,雷有終與上官正還有石普等率兵入城,李繼昌懷疑有詐,雷有終卻不聽。

然而一到成都,宋兵就象犯了邪一樣,老毛病又開始發作,搶劫財產,或者到處抓花姑娘。難道四川妹子格外漂亮,以至這些宋兵一看到就會上火?

石普說道:“雷公這樣不大好吧?”

甚至他在心裡說,若是宋公在朝堂,就憑這麼一鬧,再有功,也將你官職拿掉了。

那能這樣玩?即便當年那場風,也不過擄財物,強迫百姓自發地去宋朝,也沒有對燕雲婦人下手。

雷有終嘴角撇了撇,不以爲然。

但這時就是想阻止也不可能了,結果一搶,兵士全部分散。王均伏兵殺出,一個是成編制的,一個是分散的,無數官兵被殺死,李惠也當場斬殺,雷有終等人靠繩子才逃出成都城,一口氣逃到漢州。

本來這是王均的一次大好時機,宋朝官兵施暴政,你施仁義,收買人心吧。但他更殘暴,因爲有許多鄉紳出城迎接官兵,結果王均將這些人一起抓捕入獄,以及整族肢解,有的百姓逃出城都城,派騎兵在後面追殺。一個不放過。然後將全城丁壯包括僧道一起抓起來,割頭髮黠面刺手背。編入叛軍中。

之後雷有終陷入惡夢,宋軍會攻城的招數他們全會。放火藥包,裡面的人趴下,挖地洞炸城牆,裡面早就有了壕溝,聽到有聲音,專門製作的特長長矛刺去,全部刺死。天下放氣球,隨你的便,敢不敢放三千個氣球往下跳。那正好是活靶子。

宋軍於是製造了一個叫洞屋的攻城器械,誰知道剛推到城牆下面,下面早挖空了,人剛登上洞屋,重量增加,一二三全部掉到坑裡,連毛都看不到了。

宋軍只好建土山放箭,但這也不是辦法,因此秦翰又發明了一個器械“雁翅勢敵棚覆洞車”。這一回更輕一點,然後推到城牆下。

但城中又出現一個“喜相逢”,一模一樣的戰棚,兩個棚子相接。人家居高臨下,用早準備好的毒箭一頓亂射,宋軍全部死在喜相逢下面的覆洞車裡。

王均還沒有平定。內亂再度開始。張思鈞持功驕恣,巴西縣尉傅鬏有一匹好馬。張思鈞求之,傅鬏不給。張思鈞以其運輸後勤誤期將此人斬殺。家人跑到京城來訴冤。

看看這亂的……

若是這個倒也罷了。

反正四川掉到坑裡,一年兩年五年都不想好了。

就在這時候呂端去世,這對趙恆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幾年宋朝平穩過渡,呂端無疑起了重要的貢獻。

關健黃河又來了。

二月起大雨就下個不休,五月黃河從鄆州王陵埽決口,進入淮河與泗水,這一淹又是無數州縣莊稼毀於一旦。南方同樣出了事。

北方在下着大雨,夏糧幾乎泡在水裡。兩浙路一滴雨星也看不到,莊稼欠收倒也罷了,前幾年風調雨順,趙恆又在各州府建設了大量常平倉。

實際以前趙匡胤時各州就有一些州倉,趙匡義時,因宋九提議,也在各地建設了許多常平倉。不過沒有制度化,並且主要集中在北方,此次趙恆設常平倉,有了好底子,也制度化了。還有一點,這時候人口還沒達到巔峰,土地沒那麼緊張。胥吏也沒那麼黑心。發展到宋神宗時,常平倉制度同樣崩壞,王安石不得不改革倉法。

救濟的糧食有,經濟也還可以。

但要命的是大旱引起的災疫。

一些缺水地區不得不從遠方取水,這些水源造成污染後,百姓喝下去便會得痢疾。還有些低窪鹽鹼地因爲水量減少,鹼性與鹽份增加,容易繁殖霍亂弧菌,導致霍亂爆發。

這次大旱便是導致大規模的霍亂,也就是二號病發作。

趙恆覺得天塌了。

這時他也顧不得什麼權謀術了,寫了一份詔書給宋九。刻意還讓他的親信太監鄧永遷去蘇州傳旨。

鄧永遷來到蘇州,宋九正在帶領大家夥兒救治患者,預防傳染。

這種烈性傳染病傳染起來太快了,以宋九都沒有防範。

過了好幾天,宋九纔想起來它就是霍亂。不要說治療,這時代根本不能治療。

但基礎知識他還是知道一點,下令所有百姓不得吃生水,不管這個水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更不得吃生食物。

若有患者立即隔離起來醫治,治療的大夫必須戴上手套與口罩,出來後手套與口罩必須用開水煮沸,隔離區分爲三處,一處是疑是霍亂患者,一處是疑似康愈者,必須隔離一段時間,確保無事,才能讓他們回家。

患者除了派大夫專門隔離醫治,平時鼓勵他們多喝一些鹽水與糖水。

然後向百姓講解了一些關於霍亂傳染的知識,以及預防的手段。

也顧不得能不能解釋他這個知識從哪兒來的了。

至於朝廷更苦逼,只能派使者遍祭山川祠廟,爲民祈福。

聞聽宋九發起冶療,又派人送去大量草藥。

鄧永遷來到蘇州,宋九所做的事便是說服。許多患者家屬不願意將親人送去隔離,宋九隻好戴着口罩帶着許多官吏,挨家挨戶地勸說。

並且將這些方法用快馬送到其他州縣,讓其他州縣依法炮製,減少瘟疫的蔓延與危害。

詔書很簡單,召宋九速速回京擔任東府首相。

遲得不能再遲的東府首相。

宋九沒有立即接旨,而是說道:“鄧總管,如今兩浙瘟疫肆虐,讓宋某如何進京?”

“放心吧,朝廷已派了太常少卿王仲華前來接任。”

王仲華宋九知道,十年前趙匡義設磨勘院,讓魏廷式和趙鎔、李著一起擔任同較三班院殿直考覈武官,張弘、高象先、範正辭一起擔任同知幕職州縣官考課考覈地方官員政績錯失,王沔、謝泌、王仲華一起擔任同知京朝官考課考覈京官政績錯失。應當還行,至少擔任蘇州知州能馬馬虎虎勝任。

就象他的前任,他的親家張去華在蘇州做得也還可以,後來改任杭州。但宋九心中略有些疑慮,張去華在蘇州做得很好,但在來蘇州之前,已擔任了好幾年各種的轉運使之職,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若是平時倒也罷了,蘇州底子差不多讓自己打了起來,蕭規曹就,就不會出問題。然而眼下瘟疫肆虐,弄不好死上幾千人不在話下的。

似是知道他的疑慮,鄧永遷又說了一句:“宋公,我來之前,陛下託我帶一句口旨給你,朕累了。”(未完待續……)

第89章 結社第164章 新知州第284章 春闈(下)第269章 謀劃第18章 君子第451章 亂戰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81章 誘、惑(中)第342章 親事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283章 春闈(上)第422章 定(上)第217章 歸來(上)第259章 槍桿子第128章 雪話(上)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90章 大秘密第52章 比較(上)第446章 野望(上)第197章 草帖子第366章 幕後者第14章 陌生的小蘋第67章 高第186章 用(上)第213章 肥羊(上)第215章 踢第156章 清明(下)第388章 新人第400章 未卜(下)第86章 巡察(上)第82章 誘、惑(下)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44章 燙手的承務郎(下)第201章 父親(下)第141章 又是豪賭(上)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53章 大笑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193章 朝會第76章 卷(中)第85章 內幕第24章 父輩(下)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32章 刁難外國去第272章 伐第432章 神的黃昏(一)第293章 小魚(中)第171章 死(上)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225章 大宋第一戰將第166章 鏡子(上)第168章 鏡子(下)第473章 真相第361章 黑遼河第3章 好戲第519章 景德第385章 五十年第208章 遊園(中)第319章 五字第197章 草帖子第262章 辭戟(上)第442章 妖星(下)第355章 有一種痛叫虛僞第100章 大舟第303章 打獵(上)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341章 傲嬌的戰友第126章 影響第107章 最危險的職業(下)第363章 棄子(上)第328章 憐奴第220章 夜宴(五)第326章 一個人的戰鬥(上)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518章 皇對皇第276章 良臣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59章 七幅畫第72章 南方(上)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386章 禮物第371章 那一年第192章 上朝第459章 小妾第107章 最危險的職業(下)第520章 從娃娃抓起第121章 變化(下)第7章 要錢不要命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179章 開業(中)第465章 很短的飆風(上)第244章 獻酒(上)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第169章 寒瓜第15章 非奸即盜第178章 開業(上)第516章 持中與未來第19章 分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