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不殺

“誰?”

“不久你便知道了,這個人回來對三殿下會很有利,但切記,你莫要再自做聰明,與他聯繫,否則他擔心讓陛下得知,失去公正之心,反而會支持五殿下。”

“他是誰?”

“天機不可泄露。”宋九笑了笑,走下山去。

劉娥看着宋九背影,發了許久的呆,心中想到,這纔是智人哪,自己在張府看了許多書,認爲自己很聰明瞭,今天一談,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坐井觀天。

若是宋九知道她的想法,一定會開懷大笑,實際宋九已經在大笑了。

當初他拒絕了趙匡義的好意,很多人不理解,實際聽到李繼隆調到西北後,宋九慶幸萬分。

情況不同,想法就會不同。

當初回來時,巴蜀整個都亂了,國家經濟困難,又擔心蕭燕燕報復,正是內憂外患之時,趙匡義哪裡還顧得了其他,因此渴望自己將攤子接過來。

現在不同了,經濟一步步好轉。

巴蜀義軍這頭老虎戳破了,徹底證明他們是一頭紙老虎,不足懼哉,儘管讓朝廷很受傷。畢竟巴蜀幾十萬戶人口,一年要爲國家帶來無數收入的,這一鬧幾年收入就不指望了。然而他們動搖不了朝廷的安全。

遼國那邊石普帶來消息,暫時不會報復,耶律休哥去世。

內憂外患一起去除,趙匡義還會是春天時的想法?

若是自己真呆在東府首相位置上,又挾借大功呆上去的,如今準備扶持新皇儲上位,那自己真會成爲趙匡義眼中釘,肉中刺。

當然,下也可以。上上下下,進進出出嘛,是宋朝的主題曲。很猥瑣,事實宋朝的官制本來就是很猥瑣。與那個一樣。

但下,主動權必須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能帶一身莫須有的髒水下去。

然而宋九心中還是有些不甘心。

小娥娥找上門,今天交談還可以。所以宋九大樂。

趙匡義千防萬防,絕對沒有防到一個小藝伎身上,第一口最濃的湯水讓自己喝下去了,就靜等未來摘果子吧。

……

背嵬軍漸漸進入戰場前,張詠正與王繼恩鬥智鬥法。

他剛到益州時,就聽到一件事,城中糧食僅夠三萬駐軍吃上半個月,城內軍心動搖。與此同時,陝西同樣如此,無數百姓被徵去運糧食。從陝西將糧食運到四川……想想那些懸在崖壁上的棧道吧。連帶着陝西百姓也苦逼了。

但沒有辦法。

爲什麼會起義,西川旱災,導致起義大爆發的。所以包括宋九在內,都只想到了從陝西調糧的辦法。

然而張詠仔細一查,非是如此。

巴蜀用布帛代稅。糧食卻不是稅務,至少非是運向朝廷的稅務,百姓只交納少量糧食,供官員以及駐兵消耗,或者其他當地用糧外,餘下就不徵了。因此就是去年西川旱災,巴蜀仍有餘糧。

也就是旱災非是起義主因。主戶的苛酷殘暴纔是大起義的原因。

雖然去年很亂,又影響了生產,百姓手中仍有餘糧。

用糧食徵稅不行了,四川大起義後,趙匡義連忙下詔,取消了博買務。又免掉當年稅務,以撫人心。

然而還有辦法,四川百姓手中有餘糧,但是鹽貴。於是他下令,下調鹽價。不過這個鹽價不是用來賣的,而是讓百姓用糧換糧。

老百姓聞聽後,爭先恐後地揹着大米去換鹽,不到一月功夫,就讓張詠換來十萬斛優質大米。若從陝西運到成都十萬斛大米得需要多少代價吧,最少得五十萬斛,甚至一百多萬斛糧食纔可以辦到,不然滿足不了在漫長山道上的消耗。這會替朝廷節約多少錢帛?又讓多少陝西百姓減輕了負擔。而且軍糧問題也解決了。

士兵們也高興,四川是大米,陝西運來的是高梁粟米,並且還有黑心的商人在裡面摻沙雜糠,那個好吃。於是紛紛稱讚,此翁真善幹國事者。

張詠仍高興不起來,因爲王繼恩繼續大閉城門,日夜宴飲,不討伐城外的敵軍。張詠纔來時不好與他對着幹,那是呂蒙正都拍馬屁的主。現在百姓支持,士兵支持,呂蒙正有了底氣。

但兵權仍掌握在王繼恩手中,張詠只好坐等時機。

機會便來了,王繼恩派人過來向他領取糧草餵馬,張詠吩咐胥吏,只給錢,不給糧草。

王繼恩大怒,親自過來,衝張詠怒吼:“難道馬吃錢嗎?”

邊上的人聽了,個個都想笑。

張詠平靜答道:“城中的草場被敵人焚之一空,只能出城購買。你閉門作樂,糧草從何而來。如果開門殺敵,還怕馬沒有糧草吃嗎?”

王繼恩不能回答,雖然他氣瘋了,卻拿張詠沒辦法,難道將張詠殺掉嗎?那可是王全斌都不敢做的事。於是僵持不下,繼續不出兵。背嵬軍來了,王繼恩看到大勢已去,這纔打開城門分兵出城。

事實王繼恩這次不出兵,讓很多人想不通。若非他是一個太監,都讓人懷疑他有了謀反之意。後來他回京城後,趙匡義責問過,然而趙匡義也未說真相,同樣未處理。於是成了一個不解之謎。

但不管什麼原因,肯定王繼恩產生過不好的心事。

宋九猜測他這麼做是挾功望賞,不賞俺就不出兵!

王繼恩雖派兵出城平叛,仍不打算放過張詠,於是將抓來的幾十名義兵交給張詠,讓張詠處理。如果張詠不殺,王繼恩就會彈劾張詠有縱敵之嫌。若殺,王繼恩又可以彈劾張詠安撫無方,濫殺無辜。似乎後者可能性極大,不但張詠有因一文錢殺小吏的過去。而且據傳聞,他在驛站裡遇到一個同僚,從這個同僚嘴中聽到一件事,他家中有惡僕,抓到這名同僚的把柄,偏偏這名同僚膽子小,用此要脅這個官員錢財。又強娶他的女兒。張詠第二天便對這個官員說道,我明天出門辦事,借你家這個僕人背點東西。於是將迷迷糊糊的惡僕帶出城,來到一個老林裡。張詠手起刀落,將這個惡僕性命結果了。惡僕自食其果,其他人聞聽後,個個裝聾作啞,事情不了了之。

這可是一個殺主。

王繼恩在等着好消息,誰知道這一回張詠不殺人了,立即將幾十名義兵釋放,幾十個百姓死裡逃生,高興地回家種田了。王繼恩卻來大發雷霆。張詠繼續平靜地說道:“從前李順逼民爲賊,如今某與你一道化賊爲民。這樣的好事有錯嗎?”

王繼恩啞口無言。

繼續來。

張詠來了,王繼恩手下親兵仍然不法,繼續搶掠民財,老百姓一看這個新知州大約是一個好官,便去報案。

這個有點難。畢竟王繼恩掌握着軍權,若弄不好,王繼恩暴起發難,自己危險,還禍害了整個巴蜀的局面。於是張詠揚言,派衙役捉拿這些親兵,聲勢大。速度卻慢。

王繼恩未判斷出來,先是想不理不睬,不過想一想,怕趙匡義會動怒,讓親兵立即從城頭垂下繩索,乘夜逃出成都城。張詠又對手下密令。記住,一旦抓住這個人犯,不要吭聲,立即綁了丟到枯井裡,千萬不要留活口回來。

小吏雖執行了。但害怕王繼恩,不久便通知了王繼恩。王繼恩暴跳如雷,奶奶的,你不殺叛賊,反過來殺老子的親兵。然而他不佔理兒,只能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吩咐手下全部收斂,莫要讓這個敢殺人的主逮住機會,真往枯井裡丟。

一二三,這個囂張的主就讓張詠搞掂了。

事實張詠雖愛民,但不是軟主,手段偏於剛霸,用法偏嚴。不過他懷着愛民之心,又會經營調濟,因此所過之處,百姓都愛戴萬分。

王繼恩拿下,起義逐步平滅,張詠很快用盡手腕,四川史上第一流的內治開始,開始的也是張詠成爲宋朝有名大吏之路。

但開頭很難,特別是搞掂囂張手中又有兵權的王繼恩,需要智慧的。

因此張詠十分自得。

至少與呂餘慶、王全斌相比,呂餘慶不可謂不厲害也,兩個情況也差不多,可有沒辦法制止住王全斌的暴行?

寇準什麼人都不相信,獨信服張詠。在史上未來張詠從成都卸任,寇準正好在陝西,接待了張詠,然後寇準請教張詠,張詠說,霍光傳不可不讀。寇準於是讀霍光傳,讀到不學無術四個字,哈哈大笑,張公原來說我不學無術。

這個學非是學問,而是學術。

若是別人,寇準準得恨上了。

但張詠評價也有失公正,實際宋九評價纔是對的。過了許久,宋九才清晰地知道小寇的爲人,給他的評價是四個大字:中二青年!

其實不用背嵬軍前來,只要王繼恩出兵,巴蜀起義軍就會鎮壓下去,經過宋遼征戰,幾乎是這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爭洗煉,雙方戰鬥力懸差太大了。若是王繼恩再剋制自己貪暴的慾望,輔施仁政,連張詠風頭都會讓他壓下去。

現在王繼恩肯定遲了。

而且連軍功都要被搶走。

王繼恩不出兵,別的宋朝官員坐不下去了。益州是巴蜀的風向標,益州安,巴蜀就能平定,益州不安,巴蜀起義軍就會產生勇氣。張雍與盧斌帶着三千步卒,從梓州發兵,徐徐向金堂出發,企圖從益州東南打開一道缺口。

現在整個益州四面要寨一起被義軍佔領,這才導致益州幾乎被封鎖起來的。

戰事從中江寨打響。

張雍攻寨不下,於是秘挖地道。

巴蜀諸寨終與北方不同,非是宋朝邊境諸寨,有許多是建在山丘上,即便挖地道也不容易,平原上也有,然而宋朝漸漸完成了宋九的計劃,堡砦大型化集中化,各個堡砦用了石頭與水泥,堅固無比。又非是幽州城,城牆堅固,雙方也知道許多破解火藥炸城牆的辦法。即便炸塌了,雙方軍紀嚴明,也迅速用柵欄將缺口堵上了。

但巴蜀呢?

義軍也繳獲了一些火藥,非是從宋軍手中繳獲來的,而是從各礦坑與州庫裡得來的。可是他們又不會用,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具體作用,只知道用來炸石頭的。

因此中江寨很快就被張雍炸開一道巨大的豁口。

張雍與盧斌帶人殺了進去,首領誅殺。餘下的勸戒一番,遣送回家。

然後兩人繼續領軍向成都挺進。

這兩人如今赫赫有名,成了義軍眼中釘肉中刺。

而且一旦讓他們與成都宋軍會合,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義軍將兵馬集中,一度達到了五六萬大軍,殺向了盧張的梓州軍隊。

張雍與盧斌見敵人勢大,只好撤退,漸漸撤到中江平原上。

眼看就要追上時,忽然一支宋朝騎兵殺出來。

背嵬軍!

楊瓊的中軍。

楊瓊用旗號指揮。

一千六百名重騎殺出。

不知道史上的宋朝靜寨軍爲何消失了,可能就是這個速度拖累吧。

但這支軍隊卻給了西夏與金人靈感。西夏出現了鐵鷂子,這個鐵鷂子裝備不及現在的靜寨軍,也不及史上那支靜寨軍,然而就是這支重騎,一度讓宋朝很頭痛。

然後到金國。

當然缺陷仍很多。成吉思汗的軍隊證明了金大神的一句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所以鐵鷂子也被宋軍打敗過,金人的重騎讓岳飛殺得落花流水。

但它現在還不是遼軍能擊破的,更不是義軍能擊敗的。

一千六百名騎兵放在數萬大軍中不算什麼,但是義軍人數多,只是一羣綿羊。甚至與唐河前遼國精騎相比,他們連綿羊都不是,只是一隻只蟻螻。

重騎劃開一道道血浪。

義軍很快就被殺傻眼了。

這時後方宋軍在喊話了,投降不殺。

不殺,成了張詠治蜀的標尺,不殺。成了背嵬軍平叛的根本。

然後重騎停下。

但這些義軍仍不甘心。

於是趁機後撤。

楊瓊旗幟一揮,四營重騎會合,讓出五道巨大的通道,六營輕騎殺了出來,但沒有追擊。而是一路騷擾,不停地喊話。義軍不敵,且戰且退。沒有退多遠,一左一右兩支騎軍殺了出來。

張凝與楊延昭的背嵬左軍與背嵬右軍殺出來了。

Wωω ●TтkΛ n ●¢O

非是中江戰役,雙方力量懸差太大了,背嵬軍權當是一次實戰練習的。

藉助中江平原地勢平坦,繼續演繹着各種戰術與配合。

一天下來,義軍筋疲力盡,這時候荊嗣的前軍從後方包抄上來。

背嵬軍這才正式發起第二波衝鋒。

四軍合圍,瞬間無數義兵倒下血泊中。

但這次攻擊仍然很快就收下,這時候宋軍再次喊話,最後一次機會,若不降,全部坑殺。

沒辦法再打下去了。

幾萬義軍紛紛放下武器,伏在地上投降。

還是不殺。

幾員重將從張雍嘴中得知成都城中的消息,都不想夾在張王之爭中,於是就地解決。普通兵士遣散回家,至於各個首領,他們雖非名將,不過脫穎而出,都是武力過人之輩,這才服衆的。派人勸降,收編到禁軍中。一是投降朝廷進入禁兵,二是當首領處決,如何決擇?各個首領紛紛俯首投降。

四員重將看到大局已定,將降兵交給了張雍處理。沒有進入成都,而是呼嘯南下。

南方還有大量的叛軍存在。

王繼恩出兵了,可是環眼四顧,成都附近都沒什麼叛軍存在了。王繼恩只好派軍隊南下配合背嵬軍繳匪,但這些多是步卒,速度慢,還未到一處,叛亂早就讓背嵬軍鎮壓下去了。

背嵬軍南下,大大小小戰役一共打了三十多次,前後斃敵六千多人,俘虜九萬餘人。但背嵬軍僅犧牲數名兵士,受傷兵士都不滿一百人。

但其意義不僅如此,這是有史以來統治者在農民大起義中公開反思自己的過失,連趙匡義本人都下了罪己詔,而且一個不殺,傳遍了巴蜀大地……

第339章 遙遠的地方(上)第238章 宋無敵(下)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367章 相才第127章 廟還小第49章 盛況第52章 地震第210章 錢啊第216章 親征第447章 野望(下)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434章 神的黃昏(三)第253章 大過第447章 野望(下)第527章 好鄰居(下)第52章 比較(上)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198章 牛(上)第94章 一把手的問題(上)第25章 殺傷力第340章 遙遠的地方(下)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367章 相才第356章 無敵第88章 神靈第533章 大結局(一)第429章 烏鴉嘴(下)第492章 疏忽第450章 良機第485章 南方(上)第95章 一把手的問題(下)第345章 殺氣第108章 走後門第272章 伐第315章 脫變(上)第385章 五十年第148章 背後(上)第45章 摺紙第352章 安定第186章 用(上)第505章 歷史的玩笑第269章 謀劃第166章 鏡子(上)第286章 落幕第460章 小寇纔是禍第307章 不殺人(下)第202章 停修第159章 核心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167章 鏡子(中)第436章 神的黃昏(五)第256章 兩知州(下)第216章 夜宴(一)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204章 老韓第168章 鏡子(下)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253章 大過第531章 軍事家(中)第252章 寶寶第155章 清明(中)第449章 風起第460章 小寇纔是禍第168章 鏡子(下)第199章 牛(下)第102章 好東西第486章 南方(下)第402章 鐵血之路(二)第399章 未卜第272章 伐第184章 求實(下)第374章 交鋒(上)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281章 可怕的誤會(中)第220章 夜宴(五)第100章 大舟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9章 歪才第500章 破騎軍第332章 入相(上)第508章 口袋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58章 天堂的**第181章 功名(上)第292章 小魚(上)第32章 刁難外國去第216章 懲戒第465章 很短的飆風(上)第71章 神奇(下)第51章 負荊第484章 奇葩(下)第238章 宋無敵(下)第1章 狗血的劇情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121章 變化(下)第434章 神的黃昏(二)第9章 歪才第418章 荒誕(上)第415章 一地雞毛(上)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