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背嵬

宋九點點頭,又嘆息道:“王李二賊來得真不是時候啊。”

王小波李順喊出均貧富,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可不能過份誇大之。

所謂能起意義的,比如秦始皇結束諸候制,開始郡縣治國,那就是意義。

漢武大帝陳湯喊出一句,凡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讓這個民族從此有了脊樑,那就是意義。

王李雖喊出了這個口號,可歷史的車輪依然照常運轉,除了殺死許多貪婪的巴蜀主戶土豪外,並沒有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

就象朱元璋,他殺了許多人,不好,可認真分析,他殺的多是百姓最恨的貪官污吏。爲什麼沒人謳歌,因爲他沒有對歷史進程產生積極影響,反而造就了最黑暗的國度,最貪婪的國度,甚至李自成義軍逼到眼前,那些土豪鄉紳寧肯讓李自成抄家滅族,都不願意交一文錢支持官兵作戰。所以歷史只看到朱元璋留下的黑暗背影……

因此宋九對王李二人的起義,看法也不是太公正。

可以起義,但不要在這關健時間添亂子。

不過這也不是趙匡義喊他來的原因,宋九想了想,問道:“陛下是將重心往內治上偏一偏,還是往遼國那邊偏一偏?”

“如何講?”

“遼國經此重創,大約北邊能數年相安無事了。並且臣聽聞高麗人聞女真大敗,開始以遼國年號爲國號。”

趙匡義臉色有些不大好。

當初宋九提議,資助女真人。趙匡義便說高麗。最少高麗是一個國家。不過宋九對高麗人十分鄙視,認爲不可信。頂多起一點點側應作用。趙匡義不大相信,也暗中資助了一些物資武器。若非高麗始終不肯發重兵相助。趙匡義說不定資助得更多。沒想到高麗還真是一個風颳兩邊倒的小人之國。

宋九笑了笑。

前世對棒子宋九同樣瞧不起的,包括金三在內。但他想法更客觀,沒有金三,美帝就能將軍隊駐紮在鴨綠江畔了。

大家利用吧,就不能真做呆事,可以資助,但必須掌握好分寸。

他又說道:“陛下惱怒,遼國人也未必高興。這次年高麗趁遼國無法分心,大肆收留了許多逃向高麗的渤海人。只要我朝不流露出北伐之意。遼國必對高麗動手,以除後患,好專心與我朝相抗卿。那麼我朝會有幾年太平時光。”

“但過後呢。”

“陛下,要休生養息了。況且還有巴蜀之亂呢。”

趙匡義毛躁地走了幾步,道:“你說偏一偏是何意?”

“往內治上偏,就是用臣的驅虎之策,遼國遭此重創,我朝可以放心大膽執行此策了。順勢將夔峽一些生蠻借賊人之手鏟除掉。那麼陛下所治轄的所在,就會陽光普照。所有百姓能享受到陛下的光輝。若是往北偏一偏,立即將二賊撲滅,迅速安定巴蜀,不在夔峽多事。就象太祖那樣。將這個問題留下來以後解決。從而迅速休生養息,再度北上。”

國力就那麼大,只能二選一。

趙匡義猶豫很久。說道:“看情況吧。”

夔峽也許不重要,但趙匡義心中還有一個夢想。說宋朝統一中國,那真不算。交趾未收回來。甘涼蘭河湟也未收回來,還有大理……想得到大理,夔峽就是關健。若是夔峽象現在這種情況,就不要談大理了,那個談沒有用,相反的,能如大哥所說,是以傷中原百姓爲代價,而多生邊患。

不過燕雲更重要。

特別是現在的情況有些古怪,唐朝末落後,對西北控制力弱了,燕雲卻一直控制在手中。現在燕雲在敵人手中,西北控制力卻漸漸加強,宋朝已經開始對北河套都產生了一些影響。這想來,讓趙匡義啼笑皆非,宋朝首都不是在陝西長安哪,而是在河南開封!

……

石普到了河東。

這時的石普軍事能力已經超過了史上的石普。

總的來說,除非霍去病那樣的天才將領,普通將領是打出來的,就象李績,戰爭打得越多,軍事才幹越高。

遼東磨練尤爲關健。

夏稅徐徐上來。

實際宋朝經濟情況真的變好了。

若是無北方一次又一次的戰事,多災多害,加上巴蜀大起義,去年颳風所帶來的自傷,隨着夏稅,以及其他各種收入上來,馬上就能渡過難關。

迫於這種情況,由潘美髮動,十幾家衙內聯手,將五十艘即將歸港的船舶貨物一起,以救濟巴蜀百姓爲名,捐給朝廷。

幕後的人是宋九。

大環境也與宋九有關,宋九當初提議,趙匡義最先接受的就是鼓勵大戶做好事,這些年來接見了一些善戶,並且給了一些善戶一些閒職官,書院那邊同樣也在鼓勵大戶做善事。但主要這些衙內,有的父輩年老或者過世了,就象潘美今年再度病重,僥倖身體好抗了過來。於其捐給大和尚們,還不如在朝廷需要用錢時,捐給朝廷,還能買一個好應象。宋九謀劃,潘美也沒有事,在京城轉了轉,這個大風氣在,也有一些意義,便有了這次捐助。

五十艘海船貨物連本帶利價值不菲,特別是高石宋潘四家,幾乎所有船上都裝着名貴的香料,珊瑚,玳瑁。

能稍稍起一些作用,例如……背嵬軍。

遼國那邊元氣大傷,宋九迅速在樞密院決策。

若是沒有意外發生,好象這個燕燕太后還有的活。一旦恢復過來了,兩國必然惡戰。不是宋朝打遼國,就是遼國打宋朝,除非一方將另一方生生打得臣服才罷休。

現在就要未雨綢繆。

未來的那個宋真宗,也許內治上不用擔心。但在外戰上宋九有些憂心仲仲,其實宋九還真想錯了……

現在有了好底子。也許能改變那個真宗皇帝的想法吧。

雖然趙匡義的疑心病讓宋九有些小不爽,但這樣想一想。宋九反而渴望着趙匡義多活上幾年。

於是有了背嵬軍。

嵬,高山也。

另一個時空有一支強大的背嵬軍,背嵬不過萬,不過萬也無敵。即便女真人,也只有望其背影……

那便是岳飛手中最強大的軍種。

揹着高山,意味着揹着沉重的使命。

宋九說出這個名字後,趙匡義拍手喝彩。

……

荊嗣來了,楊延昭來了,張凝來了。以及楊瓊本人。

一萬背嵬軍,共分前軍,左右軍,以及中軍四個軍指使,四人分別擔任四軍頭。

前左右各兩千兵士,五營輕騎,又各有一營蕃騎兵。中軍六營輕騎,一千蕃重騎,六百漢重騎。

即便輕騎。也是在幾萬輕騎兵中挑選出最強悍的戰士。

現在一起集中在西北操練,以後還會打散的,放在三個戰區裡。但眼下不會打散,主要是用來練習配合。甚至就着西北與河東有大量兵步,練習與他們配合作戰。

暫時是訓練。

可能以後要調到巴蜀。

這支精騎待遇會很高,比普通兵士每月會多拿五百文錢的月薪。還不僅如此。朝廷將花重金提供大量羊肉,豬肉。因爲西北開始大肆養殖,肉價比中原便宜。最好是牛肉。但宋朝仍缺少耕種的牛,牛肉不現實了。

然後勒令每一個兵士每天必須吃半斤以上的肉類。

吃吐了也要吃。

宋九在前線參戰,多次注意到一個現象,宋軍紀律嚴明,就是用這個陣型擊敗遼軍的。但真正個體戰鬥力,未必及上遼兵。無他故,一個是吃肉長大的,儘管往往這些遼兵同樣半飢不飽,不得不吃糧食補充。

還有一個比較。

那就是女真戰士,以及後來的元蒙軍隊。

爲什麼遼軍比他們弱,甚至以後還不及西夏軍隊。食物問題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得到了燕雲與遼南,遼國可以養活更多人了,兵士食物也漸漸由肉類轉爲糧食。但女真那邊雖然半飽,卻以肉食爲主,那怕是豬肉,未去遼東之前,連宋九都不知道女真人的養豬業那麼發達。元蒙更不用說了,他們哪裡怎能種起莊稼?

軍紀,將軍指揮能力,國家力量與政策,民心所向,士氣,裝備,後勤,以及這個兵士的身體素質,是決定戰爭的主要因素。

食物好了,待遇高了,但這支軍隊將會肩負着宋朝未來的重任,戰場上的殺手。因此訓練強度很大。

荊嗣匆匆到了西北,練了練,上書朝廷,這樣練不行啊,於其瞎練,還不如將這支背嵬軍帶到巴蜀,在戰場上操練。

趙匡義看到奏摺後大笑。

手下有此勇將,也讓趙匡義很得意,那種心情不亞於李世民看到薛仁貴在高麗的表演。

但宋九卻更看重李繼隆與石普二人,統帥能力。

趙匡義又道:“用不着了。”

起初李順陷成都,諸州太守倉皇失措,唯有梓州知州張雍有備,立即訓練城中兵,又募強勇四千餘人,運來綿州金帛以做帑藏,銷銅鐘爲箭頭,伐木爲竿,紉布爲索,守械悉備,再派官員請兵於朝廷。西川都巡檢盧斌以十州之衆援成都,然而成都已淪陷,敵人勢大,只好退守梓州。

表現有些不佳。

但整個巴蜀有誰能上臺面?

盧斌表現算是好的了,他畢竟與遼國多次酣戰過,又平滅了關中兩大巨盜。於是張雍立即給予重用。

盧斌是一個內行人,他到了梓州一看,看到子城先爲江水所毀,立即帶領百姓掘塹壕,深丈餘,做護城河環城拱衛。

前面護城河挖好,後面李順派大將相貴率二十萬兵馬來攻,盧斌率領部下出城應戰,沒有慘敗,但敵人太多了,也沒有擊退,於是撤到城中。

相貴便命令手下於夜間用大梯攻城,張雍命城中兵士用城中投石機用巨石向大梯上猛砸,多數大梯砸碎,又發射火箭焚燒。相貴又在城西北用山上的木頭再製造攻城器械。張雍刻意打開東門,派五百步騎衝向東門。相貴在城外牛頭山上居高臨下觀看,以爲張雍必出城襲擊,於是將兵力調向東邊山腳以待。張雍乘機派一百敢士兵放繩而下,衝向西北。一把火將其攻城器械焚之一空。

相貴又借北風,縱火北門,張雍與盧開領兵據門,立矢石間,固守不動,帶頭的不怕死,手下更不怕死,一次次擊退了相貴的進攻。特別是節度推官陳世卿,箭法好,當城一面,一人就射斃數百人。

然而相貴手下太多了。

城中官吏皆議棄城突圍撤走,陳世卿正色說道:“食君祿,當委身報國,奈何欲避難爲它圖。”

這些官吏纔不能作聲。

但陳世卿背下又對張雍說道:“此輩皆怯懦,存之適足惑衆,影響士氣,只有一法可保全城池,立派人突圍求援兵。”

可最後賞功時,卻是花花轎子大家擡,張雍爲給事中,仍知梓州;都巡檢、內殿崇班盧斌爲西京作坊使,領成州刺史;通判、將作監丞趙賀爲太子中舍,監軍、供奉官辛規爲內殿崇班,節度掌書記施謂爲節度判官,節度推官陳世卿爲掌書記,榷鹽院判官謝濤爲觀察推官……

他們的功勞不僅是守住梓州,主要是牽制了李順大部,這個作用非同小可,爲王全斌入蜀鋪下了良好的基礎。

王全斌先強破研口寨,過青強嶺,李順在劍州的兵力少,不能敵,於是劍州先平。

再與李順戰於柳池驛,敗之,於是趁機收復綿州。另一個曹習分兵葭萌進攻老溪,破義兵萬人,收復閬州。

東路軍在廣安軍擊退三千義兵,於是趁勢西下,收回巴州。

這時李順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四處分兵,特別是相貴那二十萬義兵陷在梓州沒有及時調回,聽聞王繼恩到來,將餘下周邊十萬義軍集於成都,兩軍會戰,立即被官兵擊敗,攻入成都城中,生擒李順。

王繼恩接到張雍求救,立即讓石知容派數千兵士前去救援。盧斌趁機從城中殺出,裡應外合,相貴大敗,數萬人投降,餘下逃散。盧斌接着向東挺進,正好有一部義軍圍困閬州,被盧斌擊敗。閬州圍解後,盧斌又殺向東南,擊敗義軍另一部,蓬州平定。

還有,但餘下的義軍不足爲慮了。

所以趙匡義說不用再勞煩這些新編的強大騎軍。

宋九搖搖頭道:“未必。”

呂蒙正奇怪地問:“宋公,爲何?”

宋九嘆息一聲:“因爲朝廷以前的殺戳,以及後來的不作爲,四川的山有多高,對朝廷的恨就有多大……”(未完待續。。)

第472章 驅(下)第223章 誰敢惹(上)第262章 辭戟(上)第272章 伐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225章 大宋第一戰將第519章 景德第260章 保護(上)第446章 野望(上)第219章 弄錯了第220章 大婚(上)第255章 兩知州(上)第158章 勁弩(下)第30章 這世界太危險(下)第77章 卷(下)第290章 郭成儀(下)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468章 均貧富(上)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469章 均貧富(下)第11章 師規第201章 父親(下)第441章 妖星(中)第432章 神的黃昏(一)第65章 溫度第363章 棄子(上)第238章 宋無敵(下)第217章 歸來(上)第12章 從此醉(上)第287章 春行(上)第222章 大婚(下)第87章 巡察(下)第452章 西北最強第152章 燒酒會(上)第34章 第一張畫(上)第138章 草芥第53章 比較(下)第389章 封禪(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274章 反擊(上)第52章 比較(上)第165章 有約第36章 果子(上)第213章 肥羊(上)第520章 從娃娃抓起第483章 奇葩(上)第314章 才子(下)第258章 天堂的**第336章 東華門第391章 打臉(上)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214章 肥羊(下)第515章 捉貓貓第229章 石嶺關第55章 爹爹第274章 反擊(上)第399章 未卜第101章 宇文愷第400章 未卜(下)第362章 號角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214章 肥羊(下)第189章 強上了第218章 夜宴(三)第314章 才子(下)第220章 夜宴(五)第476章 一(下)第266章 太狠了第46章 正八品第528章 黑土地第41章 挖祖墳(下)第222章 大婚(下)第121章 變化(下)第267章 海貨第236章 三槐王第385章 五十年第136章 夜審第419章 荒誕(下)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90章 又玩大了第244章 獻酒(上)第362章 號角第287章 春行(上)第193章 朝會第476章 一(下)第316章 脫變(下)第418章 荒誕(上)第282章 可怕的誤會(下)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421章 飄搖(下)第17章 約戰(下)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第61章 愛因斯坦第401章 鐵血之路(一)第199章 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