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很短的飆風(上)

看着邸報,宋九說道:“可以開始了。”

實際整個計劃剖開後,除最關健一役,並沒有什麼亮點。

先是李繼隆大捷,讓崔彥進看到耶律休哥也並不是真正的神,同樣可以打敗。於是想出一個草案。

但這個草案很不完美,甚至根本無法執行,當然崔彥進也未指望朝廷會如法執行,他提供的僅是一個想法。這份草案到了宋九手中,開始與趙匡義商議,若翻看計劃書,多是趙匡義想法,實際多是宋九提示的。但那時還不完美,直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前線局勢也變得有利起來,特別是西北漸漸安定下去,於是這個計劃才漸漸定型。

第一步便是誘惑韓德威。

韓德威好大喜功,西北確實看上去有那些漏洞,不怕韓德威不上當,他不上當,繼續製造一些漏洞給他看,遲早會上當。除非遼國將耶律斜軫換防過來,那可能嗎?畢竟西南招討使非是遼國的重點所在。

子河汊一役爲第二步打下基礎,第二步便是山後淺攻。

遼軍少,發起猛攻,但不求佔領,因此遼國援兵一來,立即撤退回去。

並且它對時間要求不是很嚴格,如去年朝廷看到時間來不及了,便沒有發動。正好將河東穩一穩,準備更多的糧草。

這一條十分重要,糧草從河東陝西出來的,與中原出來的兩樣,河東與陝西沒有好的水路,運費十分昂貴。若是糧草從後方來,第一個會勞民,第二個代價會讓朝廷吃不消。

今年秋後,開始發起一波波佯攻。但若是遼國不派援兵過來,也可能變成真攻。兵力太佔據優勢,即便現在,李繼隆還對雲州城與耶律斜軫有點兒想法。

若那樣,讓遼國山後全部變成閒田。同樣也實現了計劃。

那樣遼國會很傷很痛,甚至在宋朝擄掠下,山後十來萬戶百姓會大半擄到宋朝。人口對遼國來說,同樣是巨大的財富。

如果來援,遼東那邊發起進攻。

這個更不難,幾年恢復發展,烏玄明早就躍躍欲試,以至石普捺都捺不住。

孫全照那支兵馬用途也不小,遼國以後對漫長的海岸線會很痛,管。駐兵會產生大量用費。不管。漫長的海岸線將會成爲宋軍練兵好場所。

而且造成一種勢,宋朝與之直接在遼南呼應,增加烏玄明的信心。

到了這時候,正式颳風。

它會很熱……

山後情況又是一變。

宋軍西路徐徐撤回河西

。張凝與折家父子率領三萬大軍從益良渡趕赴朔州城。楊業與尹繼倫、楊嗣三人率領七萬大軍殺向寰州應州靈邱飛狐關。不怕遼國援兵。

全隨耶律休哥以及蕭燕燕母子在遼東呢。當然,這個宋九與李繼隆還不能斷定,那也無妨,遼東會多少牽制一點,遼軍想結集更多兵力,也需要一點兒時間。

那就夠了。

也不怕耶律斜軫兵臨朔州,朔州依然屯有重兵,即便不利,也能從容撤到雁門關與神武城。況且還有一個李繼隆與宋九繼續呆在朔州城。

也不怕耶律斜軫攻打河西。

河西那些堡砦不好攻打的。裡面備有大量糧草與武器,而且選址時十分注意,一是地勢險惡,二是傍山,半是山城。易守難攻。三是有水源,非是需要河流的活水,而是指有地下水。據說史上葛懷敏在定川砦大敗,就是定川砦缺水導致的結果。這段歷史宋九真的不知道,但知道馬謖失街亭的故事。因此對水十分重視。每一個砦堡裡必須能打出數口巨井,至少能讓人與馬有飲用水。

它們又不同於史上的麟州城,一度也因爲水導致危機,不過麟州城中居民太多了,而且在李元昊入侵時,又收留了大部分居民,這才導致城中缺水。非是真的城中一滴水也沒有。

它們就是兵城,因此每一個堡砦只要敵人攻不破,都能堅守半年時間以上。

所以耶律斜軫只有一個選擇,攻克城外的蕃部族,搶掠財富,擄掠百姓。可河西仍有許多屯兵,蕃人同樣有戰鬥力,後方還有兩大黨項豪門,折家與王家。

帶的兵少不能,帶的兵多,怕不怕宋軍藉機攻克雲州,抄掉他的後路?

兵比遼軍兵多,士氣與軍紀彌補了戰鬥力的稍稍不足,將有數員勇將,帥宋九與李繼隆合在一起,只會在耶律斜軫之上!

所以這是陽謀。

寰州與朔州一樣,城牆讓宋軍毀得差不多。這也沒有關係,只要有人就能重新築起來。但寰州連人都沒有了,因此聞聽宋軍到來,耶律瓜奴撤嚮應州城。

宋軍徐徐攻向應州。

另一邊河北也有了動靜。

仍不是幽州。

當初趙匡義帶着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都沒有攻破,況且是現在。

楊延昭與魏能二將率領一萬兵馬,出了易水,攻向易州。

道路很清晰,攻下易州,再兵臨紫荊嶺,從河谷與李繼宣兩軍合一,兵伐飛狐關。

那麼正好與河東的東路軍兩軍相會,這個用意很簡單,還是山後。

蕭燕燕下詔,讓各城砦堅守勿得交戰

遼東未平之前,前方不能再出妖蛾子。

可是慘烈的戰事依然在她剛到遼東時就打響了。

通過朔州一戰,耶律斜軫贏得一份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將楊無敵與尹繼倫也打下了小神壇。

若是可能的情況,這兩人同樣會敗。

他們個人的兇悍,並不意味着他們指揮能力很出色,至少不象遼兵所傳說中的楊無敵、黑麪大王那麼出色。

只能說可以吧。

而且這麼長時間的被動防禦,耶律斜軫也不是坐以待斃之徒,同樣打聽到許多消息。包括這一支宋軍中一半以上是新兵。而且他們多以步兵爲主,天氣冷了下來,對宋軍不是有利的。

七萬兵馬說少也不少,說多也不多。

河西朔州那邊是陽謀,耶律斜軫當然知道了。他不會傻呼呼地將大軍帶到河西做無用之功,或者帶到朔州與宋軍硬碰硬。於是將戰場放在了應州。

宋軍盲然無知,一隊接着一隊兵馬徐徐東下。

速度並不快。這麼多兵馬要吃要喝,必須要帶上糧草,有懲曹彬之傷,糧草隨大軍而行。甚至宋九爲惜民力,不惜將兵士化成了民夫,一邊押運糧草一邊緩慢的行軍。好在從朔州往東,是平坦的河谷地帶,一天勉強行軍速度達到一程半。

來到應州城下。

應州城南便是史上有名的大石口,潘美敗於耶律斜軫之手後,楊業正是提議兵出大石路。入石碣谷以避其鋒。王侁刺激下。於是從邊上的小石口路出朔州。至陳家谷開始交戰。最後壯烈犧牲。

大石路的另一邊便是雁門的東陘關。

不過耶律斜軫返回山後,於石碣谷修建了一個堅固的堡砦,一防宋軍從東陘入侵,二防百姓順石碣谷逃向宋朝。

這條路暫時是死路。除非宋軍對石碣寨發起強攻。

應州的北面便是龍首山。餘下的便是地勢平坦的桑乾川與渾源川。

宋軍來到應州城下,開始對應州發起猛烈的進攻。

城中遼兵並不多,雖然援助了一部分軍隊過來,還分出一部去了飛狐關,協助守關。然而遼軍佔據着城牆之勢,加上天氣也冷了,宋軍穿上厚厚的冬裝,行動笨拙,於是兩軍一在城上一在城下。處於交織狀態。

但遼軍傷亡也比較慘重。

此行宋軍不惜影響速度,也帶來大量攻城利器。

唯一苦惱的是岐溝關之敗後,許多利器讓遼國所得

。然後韓德讓高薪請來工匠,又重用了一些宋軍戰俘中精通修理器械的將士,進行了一些仿製。這導致一個後果。雖然宋朝軍隊攻城器械越來越先進,但遼國那邊防禦力量也得到加強。總的來說,遼國因技術落後,仿製得不大好。

互拼的結果,就是雙方都出現一些傷亡。

血戰了三天後,宋軍竟然驚奇地發現城中守兵越戰越勇。

畢竟這是一支以新兵組成的軍隊,打順風仗可以,打逆風仗就差了。前段時間打得順手,士氣高昂。現在打得不順利,傷亡越來越重,有的兵士士氣多少有些沮喪了。

龍首山上,耶律斜軫看着遠處的應州戰場,對左右說道:“是火候了。”

宋軍要鑿穿飛狐關路,意義是很重大,但那樣漏洞也就出來了。這支軍隊兵力雖多,戰鬥力未必如同兵力那樣可觀。而且到了應州,離朔州城也遠了。就是宋軍來救,戰鬥也早結束了。

天色漸暮。

藉着傍晚的餘暉,耶律斜軫能看到生火做飯的宋軍臉上都有些疲憊之色。

但他還沒有動。

天漸漸黑了下去。

北風呼嘯而來,吹在人臉上如同刀子一般。然而耶律斜軫看着左右,他們眼中都有些剛毅的神情。

宋軍要主辱臣死,遼軍也有他們的驕傲,打到這份上,都覺得很憋悶。這就是士氣。

爲了這次行動,他身後的兩萬多遼兵都吃了很多苦頭,每天早晚行軍,白天尋找隱蔽之處休息,從合川風塵樸樸趕到桑乾河,再從桑乾河潛入蒼茫的龍首山。

所等的就是這一夜。

耶律斜軫將軍隊集合,大聲說道:“懦弱的宋軍都知道主辱臣當死,你們知不知道?”

“知道,陛下萬歲,太后萬歲。”

“石敬塘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我們大遼國,這得到中原王朝歷代認可。但是這個弒兄弒弟的宋朝皇帝上來後,竟然趁我們遼國孤兒寡母之即,一次又一次對我們遼國發起了進攻,這個恥辱你們要不要雪之!”

“當雪之!”

“太后兢兢業業,治理國家,然而你們看現在我們大遼成了什麼?國家凋殘,百姓民不聊生。一切爲何故,正是宋人入侵也,這個仇恨你們要不要報之!”

“必報之。”

“那麼就用我們的馬刀,替太后,替陛下,替我們大遼,替百萬黎民百姓,替你們的父老鄉親報這個仇,雪這個恥吧。”耶律斜軫說完後,帶着兩萬多遼軍,氣勢洶洶地從龍首山撲出來,撲向了沒有防備的宋軍大營。

第421章 飄搖(下)第410章 鐵血之路(十)第236章 三槐王第54章 獨一無二第253章 大過第288章 春行(下)第305章 不殺人(上)第426章 上位(中)第383章 中策(下)第510章 膠着第391章 打臉(上)第519章 景德第74章 南方(下)第148章 背後(上)第178章 開業(上)第61章 愛因斯坦第239章 太監國度第91章 地圖(上)第428章 烏鴉嘴(上)第81章 誘、惑(中)第506章 殘忍的計劃第277章 公主(上)第427章 上位(下)第29章 這世界太危險(上)第264章 人才第497章 鹹平軍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491章 狼來了第364章 棄子(下)第359章 翻雲覆雨第253章 大過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134章 荒野(下)第438章 神的黃昏(七)第143章 事了(上)第21章 麻煩來了(上)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101章 宇文愷第454章 燕南歸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70章 神奇(中)第531章 軍事家(中)第63章 可怕的學生第461章 走馬燈第37章 果子(下)第424章 定(下)第387章 好人第380章 交鋒(下)第361章 黑遼河第26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上)第217章 歸來(上)第476章 一(下)第3章 好戲第533章 大結局(一)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218章 夜宴(三)第505章 歷史的玩笑第210章 錢啊第62章 我的地盤第52章 比較(上)第32章 刁難外國去第482章 天堂第262章 辭戟(上)第350章 狐狸第192章 上朝第300章 愛情問題(下)第76章 卷(中)第121章 變化(下)第218章 夜宴(三)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382章 中策(上)第52章 地震第401章 鐵血之路(一)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506章 殘忍的計劃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517章 養豬第294章 小魚(下)第479章 不動如山第382章 中策(上)第50章 火花四射第126章 影響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90章 又玩大了第225章 大宋第一戰將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374章 交鋒(上)第99章 加碼第459章 小妾第209章 遊園(下)第505章 歷史的玩笑第220章 大婚(上)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407章 鐵血之路(七)第343章 矯正(上)第510章 膠着第454章 燕南歸第510章 膠着第101章 宇文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