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走馬燈

小寇在青州快不快樂,有一首詩,自古名高衆毀歸,又應身退是知機。林風驚斷西窗夢,一夜愁聲憶翠微。

好吧,別人毀你是你名高,你毀人不倦那就是應當的……

西府人換得差不多,趙匡義眼睛又盯向了東府。

恰巧又發生了一件事。

從七月起開始落雨,大雨嘩嘩地下,下個沒完沒了。然後京城開始在水上漂,特別是朱雀門與崇明門因爲地勢低窪,老百姓往來,只好臨時扎小木筏子當小船渡。權貴人家往高處搬,老百姓又往哪裡搬?只在呆在家中泡澡。人泡澡問題倒不大,正好天氣熱,權當在家中學習游泳吧。但房子問題來了,這個水一泡,泥巴一起泡得酥軟起來,然後轟隆隆一起倒垮,多數老百姓有備,可總有一些人大意,便被倒垮的房屋壓死。

人命關天,況且這是京城!

一個遙遠倭島核泄露,能讓普通的鹽價漲到幾十塊錢一斤,比宋朝巴蜀的鹽還要貴,況且這樣的災害。京城物價隨着水漲一分,它們漲十分。

京城乃是國家中心,官府要救,然而京城以外呢,這個天降大雨不是隻對着開封落的,陳、潁、宋、亳全部受到水災危害,商旅不行,有的百姓因爲飢餓不得不做流盜,問題越來越嚴重了。

趙匡義憤怒地將中書幾個大佬一起喊到皇宮,責問道:“卿等用車子才能拉起你們的俸祿,可知野外有餓殍乎!”

劈頭蓋臉的罵。

賈黃中罵暈了,出來暈頭轉向說道:“當時但覺宇宙小一身大,恨不能入地爾。”

整個災害過程中,只有大名府趙昌言表現出色。

他大炮亂放,比寇準還招人恨,包括宋九也不喜此人。於是重新貶到大名府。

但在大名府做得不錯。先前一個豪民想圖茭瓜之利,種茭瓜就得需要水,需要湖泊。因此誘姦人將河堤堀開。溢田爲湖泊養茭瓜,被趙昌言識破。但抓不到證據,趙昌言也不好處罰,可他記在心中。

正好堤吏告急,趙昌言帶着衙差一下子闖入此豪強家中,將他的倉積打開以供給用。豪強想要反抗,趙昌言冷冷道:“本官還沒有治你壞堤之罪!”

豪民嚇壞了,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趙昌言將他家中財貨搬之一空。什麼茭瓜之利。百年茭瓜所獲得利也不夠這次搬的。自此以後,大名府豪強再也不敢做類似作奸犯科之舉。

大雨嘩啦啦地下,昔日宋九與王明共開治河之舉,王明去世了。宋九在治河上插手得少,現在河東更不會越權過問治河的事。但相對而言治了一部分,水患也比以前危害減輕了不少。

如這幾年,黃河幾乎就沒有發生嚴重決堤事件。

但這一年水勢太大了,於是黃河自澶州再度決堤。西北流入御河,漲侵到大名府城。看到城牆危急,趙昌言率先身先士卒,負土填塞,可因爲人力不足。於是讓屯兵助役,兵士偃蹇不進,趙昌言怒道:“府城將墊,人民由溺,汝輩食厚祿,想要坐視嗎,敢不從命者立斬。”

由是兵士與百姓齊心協力,不用多長時間,便將城牆用泥巴填厚填高,危機渡過。

想想趙昌言當初是什麼情形,那差一點是千人恨,萬人罵,就是這樣的大臣居然表現如此,再看看東府宰相呢?

既然趙匡義喜歡自虐,那麼俺也來虐虐,張洎學習小寇等人,但非是虐趙匡義,而是指責趙匡義的用人,他上書說道:“昉因循保位,近霖霪百餘日,陛下焦勞惕厲,憂形於色,昉居輔相之任職,在燮調陰陽,乖戾如此,而昉宴然自若,無歸咎引退之意。矧中臺僕射之重,百僚師長,右減於左,位望輕重不侔,因而授之,何以勸人臣之盡節。宜加黜削,以儆具臣。”

趙匡義看完疏折,緘默不語。

但最先離開相位的不是李大學士,而是張齊賢。

張齊賢有一個母親,八十五歲了,在這時代這個壽命是一個奇蹟。趙匡義聽聞後還刻意派人將她接到宮中接見,隨後大肆賞賜。

但老人家終是老了,張齊賢又要服侍老母,又要辦公務,兩頭顧不過來,於是三天兩頭請假,請得趙匡義眉頭豎起。別人不知道,可張豪男,你得清楚,國家災害重,要賑災,要安撫流民,這是東府的事務,今年還要颳風,也要提前安排,讓你到東府,到時候東府同樣要配合的。

孝敬是好事,可也得顧一顧國家吧。

然而孝爲百善先,趙匡義又不大好說。

正好兩件事齊齊發生,趙匡義的藩邸舊臣王延德與與李沆的親家殿中丞朱貽業是好朋友,朝廷由宋九發起,魏羽規劃,開始着重磨勘制度,想要上位,必須要在地方上有一段輝煌的履歷。於是他託朱貽業求李沆讓他補外官。

這是主動要求上山下鄉,不是醜事,李沆轉告張齊賢,張齊賢倒不是反對他上山下鄉,而是認爲不當找親家幫助,公開提出來就是了,何必要走後門?便將這件事向趙匡義反映。

趙匡義也不悅了,你小德子可是朕的人,想要上山下鄉,也不是進入兩府,爲什麼不找朕來求,而兜了這麼大圈子求李沆。於是將王延德與朱貽業喊來一頓痛罵。

這兩人罵昏了頭,於是矢口否認。

趙匡義便派人找張齊賢來對質,張齊賢是大宋第一豪爽男,你愛信不信,何必讓我做小人狀,對質公薄?

正好他老母死了,心情差,不相信俺的話啊,於是引咎自責,罷爲尚書左丞,然後又以丁憂爲名,主動要求外放,讓俺到定州吧,哪裡是前線,纔是俺張大俠用武的好地方。

張大俠趙匡義都看不順眼。就別說李大學士了,但他是老臣,當初讓他上來主要是指導作用。趙匡義沒有深責,罷守本官。但在制詞裡還是刻薄說了一句:久壅化源,深辜物望。

李昉下,趙匡義忽然盯向了溫仲舒,小寇下去了很長時間,趙匡義仔細回味,終看察覺到小溫在裡面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你也下吧。接着李沆也跟着下。

一下整四個,趙匡義只好再度將呂蒙正召回來。又以蘇易簡與呂端參知政事,以前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趙熔與向敏中同知樞密院事。

換得差不多了,趙匡義又盯着了另一個人。老神童賈黃中。

有一個叫牟暉的京城百姓敲登聞鼓,這個鼓是用以申冤的,大案冤案要案,纔可以敲他。登聞院官員一聽它響起,匆匆忙忙地讓牟暉報案。

原來是牟暉家奴將一頭小公豬丟失了。他找了半天未找到,於是狀着膽子敲響聞登鼓,看看登聞院的官員能不能替他找到這頭豬。

幾個官員一起傻了眼,這怎麼辦啊,難不成真派無數衙役不計成本。替他找豬?但不判也不好,便問趙匡義。

趙匡義差一點一口氣未咽過來。

大半天才徐徐說道:“這種事還要告訴朕,並且讓朕判決,真大可笑也。不過若推此心以臨天下,可以無冤民。”

找豬那是不可能了,於是賜一千錢償其值,就當朝廷將你這頭小公豬崽子買了下去。

關心百姓是好事,可趙匡義管事管到這種地步,賈黃中只好墨守陳規。論才學是他神童,才氣驚人,論政績,也與宋九一樣轉戰多處,立下了許多功勞,論爲人老賈比宋九還要厚道,論作爲十分廉潔。然而他膽小怕事墨守陳規的結果,便是政務久拖不決,以至稽留的政事越來越多,百官意見很大,你不急,咱們各部司得等你老人家決出政策,發佈命令才能做事啊,我們急啊。於是紛紛投訴賈黃中。

再度罷免賈黃中,賈黃中覺得很委屈,膽子大是專權,招人恨,膽子小是墨守陳規,聽到罷免詔書,他差一點哭了,只能一個勁地向趙匡義認錯。

老賈人還是不錯的,趙匡義也覺得難過。可沒有幾天,他就對趙熔等人說道:“黃中等以循默守位,故罷,適垂淚敍謝,朕亦爲之悽然。昔周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人臣事主,可不念此以保終始。古人尚欲立功名於亂世,況盛世乎?卿等宜各戮力,以副超擢。”

老賈是反面教材,你們不要學習他。

然而東府也缺少人手了,於是趙昌言重新上臺。

但宋九在太原差一點真要哭了,寫了一篇長奏,平庸的人那怕給他十年時間也不能出政績,然而有才華的人不給他時間能出政績嗎?

看看這兩年,前年東府有呂蒙正,王沔,張齊賢,陳恕,西府有王顯,張遜,寇溫。幾月後呂王陳三人齊被罷相,賈黃中與李沆上來。接着王顯下去,張齊賢下去,呂端劉昌言與柴禹錫上來,然後二李與賈黃中齊下,蘇易簡與趙昌言上來。溫仲舒再罷,向敏中上來。

前兩年還保留一兩個舊人,今天東西兩府所有宰相全面輪換。

人事一換,政令必須更換。

這邊在颳風,那邊朝廷在抽後梯子,如何了得。

趙匡義也覺得玩得太過火了,訕訕寫了封草詔給宋九,由朕居中策應,張齊賢在河北,大事可定也。

……

但張齊賢去了定州,倒是無形中給計劃帶來了新的變化。

入秋以後,宋軍藉助堅固的“l”形防線,多次反入侵騷擾山後遼國數州。特別是莊稼快要成熟之時,所過之處,能燒的盡數燒之。

若僅是燒,那麼宋朝就失去民心了。

然而宋軍還擄掠百姓,也不是真正擄掠,而是將這些百姓帶到後方,讓他們親眼看到遷徙過去的山後百姓如今的生活狀況,是如何的安居樂業。再將他們帶回山後,讓他們主動轉告鄉親,不是俺們要燒你們的莊稼。

你們都是中原人的後代,如今朝廷來解救你們,然而你們生產糧食供遼軍做軍糧,你們子弟替遼軍狙擊宋軍解放燕雲,朝廷能不急嗎?想要脫離這片苦海,來宋朝吧。

因此有人痛恨之,也有人心動之。

最少這讓山後遼境內的閒田面積越來越大,嚴重影響到山後的生產。

耶律斜軫不停地派出軍隊狙擊,然而這次宋軍進攻僅是淺攻,多是騎兵過來,若是大部隊來了,立即撤回宋境,若是沒有遼軍來,繼續騷擾,攻陷催毀遼國在邊境所建築的小堡小砦,以及焚燒莊稼,或者破壞攔截百姓逃向宋境的哨所關卡。

也有人中伏犧牲的,不多,那邊遼國同樣也陸續出現傷亡。

這是真正的以德報德,以牙還牙,將遼國以前的打草谷一起用在遼人身上,區別就是宋軍不殺百姓。

張齊賢去了定州。

他不是那個去代州的張齊賢了,一度擔任過國家真正的首相,這個職位連宋九還沒有擔任過呢。

而且又懂軍事,從東府來,又知道後方朝廷的家底子,再加上陸續的戰鬥,各個能打的將領一一提撥任用,戰場從山前轉向山後,張齊賢完全能替代李繼隆的職位了。

因此李繼隆風塵樸樸地帶着一支兵馬,趕向河東,到了前線。

耶律斜軫這回真頭痛了,看到宋朝真要對山後勢在必得?不然怎能派出這樣的猛將?

他可是兩次輕易擊敗耶律休哥的猛人,這樣的強將來到山後,自己要怎樣應付?(未完待續)

第176章 真是他第352章 安定第102章 好東西第340章 遙遠的地方(下)第68章 第一個上鉤的魚第314章 才子(下)第421章 飄搖(下)第528章 黑土地第291章 大魚第241章 金貴第252章 寶寶第483章 奇葩(上)第274章 反擊(上)第285章 論語第129章 雪話(下)第356章 無敵第46章 正八品第427章 上位(下)第32章 刁難外國去第448章 南方有風第286章 落幕第39章 信(下)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9章 歪才第319章 五字第2章 人心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378章 驚弓之鳥第490章 大秘密第371章 那一年第180章 開業(下)第59章 七幅畫第207章 遊園(上)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132章 搶老婆第107章 最危險的職業(下)第220章 大婚(上)第94章 一把手的問題(上)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107章 最危險的職業(下)第119章 變化(上)第338章 坦白第196章 國舅(下)第424章 定(下)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85章 內幕第366章 幕後者第510章 膠着第30章 這世界太危險(下)第278章 公主(下)第124章 兩重天(下)第344章 矯正(下)第469章 均貧富(下)第328章 憐奴第6章 金子第40章 挖祖墳(上)第371章 那一年第334章 契丹惡夢之始(上)第271章 前兆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143章 事了(上)第462章 前戲(上)第213章 肥羊(上)第77章 卷(下)第62章 我的地盤第39章 信(下)第513章 寓言第9章 歪才第148章 背後(上)第424章 定(下)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54章 獨一無二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164章 新知州第294章 小魚(下)第51章 負荊第222章 大婚(下)第476章 一(下)第104章 太不現實了第243章 插花第126章 影響第160章 提親(上)第339章 遙遠的地方(上)第498章 散財之功第10章 製造標準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155章 清明(中)第471章 驅(上)第259章 槍桿子第394章 持續性的打臉(下)第21章 麻煩來了(上)第414章 鐵血之路(十四)第276章 良臣第335章 契丹惡夢之始(下)第113章 教材(上)第86章 巡察(上)第341章 傲嬌的戰友第181章 功名(上)第499章 示弱第217章 夜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