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摺紙

似乎很難,但也不難。宋九知道這時代技術落後,但是若大的一個國家鐵產量只有一千噸,那麼中間肯定出現了一些嚴重問題。沒有立即走,又到了開封府。他也不想與二大王打交道,迫於無奈,不能就這樣稀裡糊塗上山下鄉,到相州鐵坑看一看,就看出了問題。自己又不是神。

趙匡義在休息廳接待了他,讓衙役上茶上果子,也不能算是刁難宋九,這時代,增加一百萬斤鐵意義太大了。宋九開門見山道:“二大王,臣想到鹽鐵司去看一看。”

“鹽鐵司?”

“不做一個整體瞭解,臣下去看了也未必有用。”

“行。”

“第二請求朝廷重新頒發詔書,準臣巡檢河北路諸坑權利。”

“宋九!”

“二大王,我知道這個請求很過份,但不是真的巡檢河北所有坑礦,第一個我要看看一兩個鐵坑經營情況,第二個我要看到鑄鐵鍊鋼情況,第三個我要看到石炭開採情況,然而迅速返回京城。臣的時間也寶貴,三年時間說到也就到了,到時候就必須要交錢帛給朝廷。”

“爲什麼要看鍊鋼與開採石炭?”

“鐵產量少,臣現在未看,不能判斷,但很可能不能完全將鐵礦石的鐵冶煉出,煉出的鐵雜質又多。至於鋼,鋼與鐵是不同性質的物質,好的鋼是含碳量是不超過百分之二的鐵碳合金。”

“炭?”

“是石字旁的碳,不是民間所說的炭,有了它,才能增加鋼鐵的強度,因此唐朝的陌刀一刀下去能將戰馬劈成兩半。如果加入另外一些元素,又不易生鏽,只是那種鋼強度不是很高。再換成另外不同元素,又可以使強度增加,有抗腐蝕性,韌性。”宋九道。實際藉助宋朝的一些工藝,某種理論上可以實現在鋼裡面添加炭、鉻、錳、鉬、硅、鎢。這有兩個前提,第一個必須是朝廷提供研發資金與人手,個人無法承擔這麼龐大的研發成本。其次雖理論上能研究出各種類型的鋼材,能不能量產是一回事,成本多少又是一回事。後面的一些合金鋼除了開闊思維外,在這時代無法實現過關的技術,實際用途也不是很大,重要的仍然是鐵碳合金鋼,而且他學過的許多理論知識也忘記了,記得不全,又是將後世的現代工藝往現在的原始工藝上套,會十分地困難。

不在其位,不謀其事。

若非沙洲上種種建築未來會使用大量鋼材,他纔不想多這個事。

隨意淡淡地一說。

說不說無所謂,重點只有一句話,鋼與鐵是不同性質的物質,其他的解釋了,趙匡義也聽不懂。

“物格?”

“這個小道學就是研究這些東西。”

“若你能實現增加一百萬斤鐵,本官以後就爲你這個小道學正名。”趙匡義樂道,又說:“宋九,將詔書重改,本官沒那權利,不過我會向皇兄稟報,想來不難。但此行你下去後一定要注意一件事,從河中挑選幾個勇力之人做侍從。”

“侍衛?”

“侍從,什麼侍衛!朝廷也會派兩個兵士保護你的安全,可國家必須有規矩,侍衛人數隨着官員品級而定,然而下面的事會有些複雜。陛下下詔給你巡檢之權,就是想便於你做一個全面瞭解。但會讓下面的人產生誤會,以爲你去是幹什麼的。若你再年長几歲,官職稍高一點,下去雖有麻煩,不會很大。現在你還不行……”

“二大王說下面諸坑會有貪墨情況?爲什麼不處理?對了,水至清無魚。”

“什麼水至清無魚!不是你想的那樣,總之,若是你夠聰明,下去看了就能看明白,若不夠聰明,也不要過問,想出一個辦法纔是你主要的事。如果你下去輕重不分,弄出來一些糾紛,到時候本官與陛下也不能袒護你。”

趙匡義說這句話有兩層深義,可惜宋九未聽出來。

他將宋九帶到三司,直到另一個人出來,宋九才隱隱感到宋朝此次的慎重,那就是三司使李崇矩。然而聽說了宋九雜七雜八的事,李崇矩看到宋九始終嚴肅不起來,臉上似笑非笑,神情頗爲古怪。

趙匡義未笑,一直很嚴肅。

未逼了,似乎這小子還留着後手,說什麼石炭(煤),說什麼鋼。難道這個物格學如此之神奇?但未追問,怕失望,也怕將宋九逼急。

兩位大大佬帶着宋九進入三司鹽鐵司部,三司分鹽鐵、度支與戶部,鹽鐵是三司之首,掌七案,兵、胄、商稅、都鹽、茶、鐵、設,鐵案又分金、銀、銅、鐵、硃砂、白礬、綠礬、石炭、錫、鼓鑄。宋朝所有的家底子七成都在這個鹽鐵部。宋九要看的資料是在鹽鐵司的鐵案部司裡。

有許多官吏在忙碌,十之八九看到趙匡義與李崇矩來了,不忙也得忙,真正的官員很少,有許多小吏,若有出息,宋九的學生們以後說不定會有幾人進入這裡擔任小吏。另外還有許多打下雜的,甚至偶爾有一兩小黃門來回傳達消息。

宋九略有些好奇地看着。

趙匡義與李崇矩也在看他,好奇是註定了,換任何平常人到了這等國家中樞機構,都會有些好奇,他們是看宋九表情,若象劉姥姥一般,那麼一輩子出息也就那麼一回事。這就是兩個字,氣度!

他們想得太神奇,也不過就是宋九前世的一個商務樓,檔次稍高的商務樓罷了。

宋九表情好奇,但很淡定,淡定得幾乎讓趙匡義與李崇矩感到蛋都疼了,不由微笑,這小子雖胸無大志,膽子卻是賊大。帶到鐵案部,李崇矩讓小吏將相當的鐵與石炭存檔一起搬來。

宋九伏在資料裡看。

若不是學了一年之乎者也的古文,看這些資料也會頭痛的,繁寫字不提,並且是豎寫,又沒有標點符號,更沒有阿拉伯數字,看久了會讓人頭暈的。

宋九細心地翻看,是真看。不然怎麼辦?

趙匡義與李崇矩沒有打擾他,李崇矩吩咐人端上來一杯茶,放在宋九邊上。宋九看得入神,隨意就端起來喝了。鐵案裡的官員與小吏見他無禮,皆有些不悅,若非兩個大佬在此,他們能立即將宋九轟出。

宋九翻看,宋朝此時統治着北方,諸鐵坑也在北方,主要分成三處,第一處是兗州萊蕪一帶,十八個治所,也就是十八處鐵礦產區,按道理數量不少了,可是產鐵年十八處鐵礦一年不足五十萬斤,一個鐵礦年產鐵十五六噸!好大的產量,難怪一聽自己要四十萬斤鐵,趙匡義急了。看看這產量,能不急嗎?其次是徐州一帶,更少。主要是在河北路邢、相、磁一帶的諸治,佔據着全國產鐵量一半以上。還有餘下的一些零碎小礦。同時又發現趙匡義說一年產鐵不足兩百萬斤的說法是不對的。這個兩百萬斤是課鐵量,也就是朝廷諸坑上交的鐵數量,中間必然有一部分流失到民間。還有一些私人的鐵坑,可是數量更可憐。可能李鐵匠買來打造滑輪組的鐵,就是這些流失的私鐵與私人鐵坑鐵。但總產量不會超過四百萬斤。

有選擇性的看,有的看得細,有的不相關,一翻而過。

讓他奇怪的是居然就沒有看到相關冶煉技術的記載。

“小道啊。”宋九苦笑,董仲舒害死人,後面再出來一個朱熹,中國能好起來嗎?

心情不好,開始胡亂扔了,放下鐵的部分,開始看煤的部分。

最後放下卷宗,趙匡義與李崇矩盯着他。煤讓他們無視了,滿眼睛看到的是大量鐵礦石。

宋九說道:“二大王,李司使,原來產量真是如此之少,難怪前線的兵士有許多人用棉甲、紙甲、皮甲,劣制盔甲。”

宋朝此時軍隊數量並不多,禁兵只有十幾萬人,廂兵也只有十幾萬人,南有南唐後蜀後漢,北有北漢契丹,這點兵力是必須的。也不容易,例如盔甲,不同兵種盔甲重量不一,平均五十斤左右,但必須經過反覆錘打,有一鋼化過程,打一次少一次,打上五六次,就需要一百斤以上的鐵,若精製一點,打上十次八次,就需要兩百斤鐵。還有呢,兵士手中的武器,箭與槍等武器用鐵少,只有尖端處是鐵,然而刀用鐵量同樣很大,要求也更高。所以市面上一把好的朴刀售價三貫錢以上。十幾斤重,近兩千文,一斤達到兩百文。若真正全面武裝到牙齒,用最好的鋼鐵,一個兵士最少得需要三百斤的鐵用量,全國近三十萬兵士,上億斤!宋朝這個鐵產量需五十年以上纔可以滿足。民間流傳太祖長拳與太祖棍法,說趙匡胤用的什麼盤龍棍,估計就是鐵不足,趙匡胤用木棍子代替武器往敵人腦袋上砸。剖開表面的假像,真相會讓人哭笑不得。

宋九囂張的態度讓一些官吏不滿意了,一個小吏說道:“小子,你胡說什麼,若大的唐朝,西到蔥嶺,北到遼東高麗,南到交趾,東到大海,一年產鐵量也不比我朝高多少。”

“時代是在進步的,例如石炭,漢朝就發現了它,爲何到我朝才漸漸運用?”宋九忽然停下,想到一件事,低聲對李崇矩說道:“李司使,掌管三司的官吏必須要有經營的頭腦,要不要試一試他們的天賦?”

“怎麼試?”

“我出一道題,將一張丈寬丈長的紙摺疊一百次,誰能辦到,我賞他一百金,你再賞他一百金。若是思考的,可以留任察用,若是馬上搶着嘗試的,這些人不能再用了,若是說不可能的,那麼跟我後面培養一段時間,就可以重用。”

“胡說……”本來李崇矩想說這豈不容易摺疊!不是小紙,長寬達到一丈的紙多大面積了,但宋九說搶着嘗試的就不可以再用,因此後面的話閉上嘴巴。

趙匡義站在邊上默想,道:“守則,你就試一試。”

李崇矩狐疑地看着宋九道:“真有人成功,你不要哭啊。”

皇上就賞你那一百金!

“放心吧。”

李崇矩將宋九的話在鐵案裡重新說了一遍。

果然罵聲響起一團,罵宋九胡鬧,只有一半人在沉思,至於說不可能的幾乎沒有一個人,餘下的紛紛要嘗試。官員沒有,他們要矜持自己的身份,主要就是小吏。

李崇矩吩咐人拿來一張大紙。這時代的度量衡不標準,紙張生產也不標準,有的大有的小,拿來一張大紙,讓一個役作量好裁減後放在地面上,搶着走過來一個小吏,開始摺疊,僅是一會功夫,他額頭上汗如雨下。

第195章 國舅(上)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368章 四種官員第220章 大婚(上)第293章 小魚(中)第29章 這世界太危險(上)第403章 鐵血之路(三)第111章 送禮第94章 一把手的問題(上)第46章 正八品三百九十章 封禪下第347章 必死(上)第319章 五字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483章 奇葩(上)第395章 梟雄末落(上)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78章 公主(下)第501章 相輕相攻第19章 分岐第492章 疏忽第140章 奸細第251章 暖冬(下)第479章 不動如山第255章 兩知州(上)第473章 真相第443章 高處不勝寒(上)第9章 歪才第201章 父親(下)第290章 郭成儀(下)第505章 歷史的玩笑第146章 桃花第237章 宋無敵(上)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167章 鏡子(中)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140章 奸細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432章 神的黃昏(一)第527章 好鄰居(下)第40章 挖祖墳(上)第52章 地震第140章 奸細第219章 夜宴(四)第205章 簡單如何演繹成複雜(上)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271章 前兆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81章 誘、惑(中)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254章 妹妹找哥淚花流第345章 殺氣第62章 我的地盤第380章 交鋒(下)第537章 大結局(四)第474章 背嵬第346章 輕敵第121章 變化(下)第66章 懸賞第253章 大過第389章 封禪(上)第86章 巡察(上)第109章 新任務(上)第452章 西北最強第69章 神奇(上)第504章 開始了第477章 幾千年的話題第194章 快樂第135章 夜戰第73章 南方(中)第38章 信(上)第221章 大婚(中)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337章 窅娘第366章 幕後者第265章 折騰第460章 小寇纔是禍第391章 打臉(上)第303章 打獵(上)第400章 未卜(下)第292章 小魚(上)第298章 飛虹第499章 示弱第328章 憐奴第467章 很短的飆風(下)第334章 契丹惡夢之始(上)第270章 危機第134章 荒野(下)第193章 朝會第19章 分岐第67章 高第238章 宋無敵(下)第222章 大婚(下)第250章 暖冬(中)第65章 溫度第166章 鏡子(上)第23章 父輩(上)第99章 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