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坦白

如果沒有趙普,不要說是窅娘,就是黃保依,放在府中又如何?但有了趙普,不要說是窅娘,那怕是李煜金陵時的一個普通宮女,都能出事情。

還有一個辦法,送人,送給李煜是不行了,那是送死去的,送給其他人,宋九也不忍。

苦思半天,第二天宋九到中書,帶了兩本奏摺進宮。

第一本奏摺是右拾遺郭泌言劍南諸州官鹽一斤爲七十文錢,但因爲兩川缺鹽,鹽價遠高於官鹽,於是豪民黠吏,相與爲奸,賤買於官,然後貴糶於民,一斤鹽往往達到數百文錢。因此請求朝廷將鹽價增到一斤一百五十文錢,則豪猾無以規利,而民食賤鹽也。趙匡義意從,將此奏發向中書審議。

到了中書,因爲是經濟上的政務,幾人主動交給宋九,卻讓宋九留中不發。

也就是他沒有想好處理辦法,暫時沒有答覆。

第二本奏摺是有關國家茶鹽政,朝廷準備在江南諸州實行榷茶,如果茶農私留或私賣茶葉價達千貫以上者,黠面流放,婦人配爲鐵工,商人與之私茶,以本茶農罪之半處執,主吏盜官茶販賣,錢五百以下,徒三年,黠面流放。茶園戶有意毀壞茶樹,計所出茶葉價處罰。

榷鹽也是如此。

實際全國有許多地區開始實行榷鹽茶制,這次詔書主要是將它推廣到江南。

宋九打開第一本奏摺,趙匡義覽閱一下。道:“宋卿,你要說什麼?”

看似簡單。兩川鹽產量低,缺鹽,鹽價肯定不止一斤七十文錢,郭泌提議,不但打擊了豪強謀利,也增加了朝廷收入。

但不是如此。

宋九徐徐說道:“陛下,臣一直留中不發,是沒有想好。接到此呈後。臣派吏去三司詢問,巴蜀產鹽多來到南川與東川鹽井。哪裡山路艱堅,運輸費用高昂,又是井鹽,開採困難,開採成本也高。國家榷鹽後,又將部分鹽運向荊南。鹽價益高,百姓多淡食之。一旦提高官鹽價格,百姓還會淡食,但豪強不能謀利,官府還能增加鹽政收入。”

趙匡義額首。

“陛下,榷鹽乃是沿從唐朝鹽政。起初天寶時未實行鹽政,每鬥才十文錢,一文錢一斤。第五琦變鹽法,一斗加百錢出之,於是鹽價提到一斗一百一十文錢。劉晏代第五琦。鹽法更密,最高時河中兩池鹽價達到三百七十文錢。由是亭戶犯法。私鬻不絕,巡捕之卒,遍於州縣,商人乘時射利,遠鄉貧民困高價,往有淡食者。”

“陛下,就是那樣,一斤鹽也不過三十幾文錢。如今劍南諸州漲到七十文錢,還不滿足,想漲到一百五十文錢,那麼一斗爲幾何錢數?有多少百姓會淡食之?”

“陛下繼位以來,仁愛百姓,多推行了許多善政。”

“可是劍南少鹽哪。”趙匡義打斷了宋九的話。

“是少鹽,臣聞聽一些官員爲謀取私利,或者政績,勒索百姓提高鹽產量,然兩川鹽井自古至今在開採,許多鹽井多成廢井,再加上兩川豪強剝削沉重,百姓一直心中有怨氣,再漲鹽價,兩川必不穩也。”

“宋卿是何意?”

宋九又將第二份詔書送給趙匡義。

“你是說江南不能實行榷茶榷鹽?”

“不是,朝廷於江南實行榷茶與榷鹽,亦無不可,詔書裡說江南除部分池鹽外,餘下則淮鹽入江南。這也無妨,朝廷於淮南也在推廣臣在兩廣的曬鹽法,大海之鹽,纔是無窮無盡,然淮鹽入江,若是洪州,甚至吉州倒也無妨,由大船運鹽而去,運輸成本能在百姓心理接收範圍。但再往上運,上達虔州,必須換小船而上,再由車馬運達各處,運費會是驚人之數。”

趙匡義在沉思。

宋九繼續說道:“兩廣爲防蠻人生變,與河北一樣,實行通商法,廣鹽制價便宜,又有水路至達五嶺腳下,又有道路通達虔州。可五嶺多是生蠻戶,那麼必有奸商與生蠻勾結,大肆將私鹽運達虔州。官府不認真處理,榷鹽制度於江南南端必崩壞也,若認真處理,民情鼎沸,甚至蠻戶生變。這個道理與湖南南端諸州相似。”

“朕明白了,可於五嶺設置關卡,適度徵收部分鹽稅,準廣鹽進入江南與湖南南部部分地區。”

“陛下英明。”

“與兩川鹽政又有何聯繫?”

“一樣,井鹽開採不便,民之苦之。劍南鹽價高,與價不合理無關,鹽產量不足纔是根本所在。官鹽七十文,私鹽一百多文。官鹽若是一百多文,尋找私鹽會達到二百多文。郭泌非是治本之策,因此臣請求陛下派三司計劃成本,準淮鹽進入荊南,同時北川不產鹽,請陛下准許解鹽進入漢中地區,減少對兩川諸鹽井的依賴性。”

“那麼江南,東西川,陝西,與兩廣,多路橫跨了。”

諸路橫跨結果就是行政混亂,趙匡義讓兩川轉運使兼任對方職位,已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但如宋九這樣,再兼任多路職位?這是不可能的。

宋九徐徐答道:“倒也無妨,國家想要穩定,必須集權朝廷,這件事由三司派吏員下去核實成本產量,再由三司計劃,各地轉運使執行即可。”

“集權朝廷?”趙匡義走了幾步,郭泌之策,會使國家每年增加十幾萬緡收入,不過若真如宋九所說的,一斤鹽漲到兩百多文,百姓是會很苦的,於是說道:“朕準之。”

還有一處,那就是西北,西北青鹽倒流向陝西各地,甚至京城,若禁之,加速各羌離心,若是象宋九這樣辦。將陝西以成本產量劃出諸州,準青鹽進入。可能會加強諸羌與朝廷的凝聚力,也可能會使諸羌力量更強大,加速了反叛之心。未想好的事,宋九不會說的,因此與其他官員一樣,裝聾作啞。

趙匡義又走了幾步,終於想明白了,若如宋九這樣做。看上去更瑣碎,實際執行後,卻緩解了劍南鹽緊張的局面,是對他今年春天政策的完善。

於是又笑道:“朕果然沒有看錯你。”

“臣不敢當,臣來再稟報另外一件事。”

“說吧。”

“臣在江州時收了一個婢女。”

“婢女?”趙匡義訝然:“難道她是一個罪戶?”

也就是犯罪充作官妓的官吏女眷。不然宋九不可能在這裡說一個婢女。

“不是,李煜前妻大周氏病危時,他又看中大周氏十四歲的妹妹小周氏。當着她的面兩人調笑,大周氏羞憤之下病去。”

宋九又看着趙匡義,他是有意說的,這個小周氏不好,你最好不要碰她。

再過一段時間說就來不及了。

“大周氏去世後,李煜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堅持以小周氏爲妻,然此女遠不及其姐姐,生性多妒,李煜雖寵幸一些宮女,在小周氏的堅持下。皆沒有給其名份,甚至遣送出宮。只有一個女子黃保儀格外卑躬侍奉她,才得保全。李煜投降赴京時,帶了小周氏,還有這個黃保儀。但還有一個宮女,叫窅娘。”

“那個跳舞的?”

“就是她。”

“朕也聽說過,似乎她在揚州還露過面,但到了京城後不知去向。”

宋九神情古怪。

“無妨,繼續說。”

“李煜未上船時,曹彬將軍準他從宮中帶了一些金帛赴京,然路路有人勒索,進京後李煜所剩無幾,生活困難。小周氏他是不能送人,黃保儀他是捨不得送,正好聞聽臣去江州赴任,便讓窅娘去江州尋臣,讓臣收留。”

“是她?”

“是她,可臣不能收,那怕她僅是一個宮女,臣是朝廷大臣,必須要顧忌,但臣當時不知道,妻子去江州時,我還在彭澤,她尋我妻子,說朝廷官兵到金陵後,其夫逃離金陵,她一路尋夫,尋至江州。當時臣正與張霽勾心鬥角,不欲生事,可是妻子不忍,臣無奈只好將她收留下來,又派人送信給昇州知州楊克讓,讓他替我打聽這個丈夫李秀,哪裡能打聽到?”

“李秀,李草包吧。”趙匡義不屑道。不要說皇帝了,就是大臣,不做正事,整天寫詩作詞,練字繪畫,貪圖享樂,那成了什麼?

宋九嘿嘿一樂:“陛下,中的也,可她害苦了臣。”

趙匡義盯着宋九道:“宋卿,僅是一個宮女,爲何這麼膽怯?”

宋九心道,現在不用膽怯,可不久後,我就膽怯了。

但不能這麼說,道:“李煜若象劉鋹那樣甘心做一個安樂候倒也罷了,可此人來京後,心情苦悶,將這種心情沉浸於小令當中,臣聞聽他寫了一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趙匡義果然聽後大惡,眉毛擰在一起。

還有呢,以後那首虞美人才是真正要命的。

趙匡義沉默了好一會,道:“他打的好主意。”

“是好主意,一給窅娘安排了好去處,二說不定搭上臣這個關係,以後還能替他說說話。”

“那你又怎麼知道她的身份。”

“幾天前陛下賞賜李煜五百萬錢,救濟他的生活,前面賞賜剛到他的府上,後面張洎前去索取,李煜無奈,將家中的最貴重的一件物件白金頮面器給了張洎,張洎這才歉然離去。”

“張洎如何做出這種事?”

“李煜用人不當,自取其辱,不過陛下切記,張洎此人雖文辭優美,終非溫良人物。”

“李煜一家困窘,於是派人通報那個小宮女,讓她替李煜請你向朕求情?”

“是如此,可臣前來並不是爲李煜求情。”

“那……”

“臣是擔心窅娘的身份,可已收留了大半年,現在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臣讓他們害苦了。”

“不知者不罪,對了,你那個小妾玉蘋可有下落?”趙匡義認爲宋九是小題大作,當八卦說一說還可以,但能上臺面說嗎,於其說窅娘,還不如說玉蘋。至少趙匡義對玉蘋印象深刻,一個很不錯的女子。

“契丹以爲奇貨可居,關健是國力強弱,若是我朝繼續強大發展下去,休要說玉蘋,就是她一家人,朝廷讓契丹交出來,豈敢不交。”

“那是,先從北漢來吧。”

“但陛下不可小視契丹,陛下賜薛居正,沈倫(避諱,中間義字略去),盧多遜,曹彬,楚昭輔錢五百萬,銀三百斤,又賜潘美與北院使王仁鎬錢與臣三百五十萬,銀二百斤,齊王絹萬匹,錢五百萬,武功郡王絹五千匹,錢五百萬,興元尹絹三千匹,錢三百萬。對這次賞賜,臣沒有勸阻。”

爲何不勸阻,因爲這幾人乃是朝廷最重要的人物,官位也到了極致,只好賞錢,以安他們的心,讓趙匡義得以平穩接過國家政權。

宋九繼續說道:“先帝非是用左藏庫錢帛購買契丹人頭,他的用意乃是一旦收復晉燕,必與契丹苦戰。可晉燕非是兩川江南那般富庶,將士不能有所獲,積極性不會太高,又是強敵,沒有重賞與妥善的撫卹,想要打敗契丹會十分困難。”

“倒也是,”趙匡義道。

這讓宋九有些感動,難道趙匡義將自己真當成了諸葛亮?然而他仔細一想,臉色不由一變……

第392章 打臉(下)第178章 開業(上)第465章 很短的飆風(上)第274章 反擊(上)第418章 荒誕(上)第131章 詰問(下)第269章 謀劃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113章 教材(上)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402章 鐵血之路(二)第396章 梟雄的末落(下)第378章 驚弓之鳥第218章 夜宴(三)第533章 大結局(一)第505章 歷史的玩笑第342章 親事第444章 高處不勝寒(中)第434章 神的黃昏(三)第520章 從娃娃抓起第205章 簡單如何演繹成複雜(上)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99章 愛情問題(上)第500章 破騎軍第59章 七幅畫第262章 辭戟(上)第520章 從娃娃抓起第502章 黎明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122章 吃肉第275章 反擊(下)第344章 矯正(下)第267章 海貨第20章 拒第367章 相才第502章 黎明第430章 四人幫(上)第504章 開始了第183章 求實(上)第368章 四種官員第452章 西北最強第175章 聘禮第162章 提親(下)第111章 送禮第374章 交鋒(上)第139章 派系第141章 又是豪賭(上)第171章 死(上)第163章 想不通第50章 火花四射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147章 迷茫第321章 大江(下)第17章 約戰(下)第363章 棄子(上)第194章 快樂第251章 暖冬(下)第425章 上位(上)第116章 流民(下)第251章 暖冬(下)第245章 獻酒(下)第449章 風起第279章 二敲第133章 荒野(上)第146章 桃花第242章 撫桑第287章 春行(上)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527章 好鄰居(下)第221章 夜宴(六)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447章 野望(下)第436章 神的黃昏(五)第141章 又是豪賭(上)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199章 牛(下)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453章 山後第168章 鏡子(下)第84章 夜郎(下)第156章 清明(下)第402章 鐵血之路(二)第6章 金子第134章 荒野(中)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29章 這世界太危險(上)第287章 春行(上)第329章 毒狐第424章 定(下)第449章 風起第217章 夜宴(二)第372章 包青天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499章 示弱第53章 大笑第216章 夜宴(一)第350章 狐狸第143章 事了(上)第315章 脫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