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搖擺

宋九來到潘家。

田氏十分高興,派僕人買了許多珍貴的菜餚,款待久歸的丈夫與女婿。

一門二人皆漸貴,這個漸貴是指如今潘美的職位與宋九的未來。趙匡胤雖說了宋九是最有學問的人,仍沒有給宋九官職。但朝中還有一個更會投機的人,盧多遜就上書,陛下,當初你說過宋九冶銅結束,好進入朝堂爲官。趙匡胤便道,盧卿不知,朕當以三司待他,然南唐收復,銅錢更缺,此事更重也。

說得再清楚不過。

平了南唐,從金陵城國庫裡只得了七十幾萬緡銅錢,南唐有銅,但這些年通過進貢或者商貿,包括金銀在內,多流通到宋朝,於是南唐只好用鐵錢做幣,以前那怕南唐用紙做幣也不會去管,但現在收了回來,就不能不管。鐵幣暫時無法取消,但弊端很多。

經過宋九無數次大型試驗,都知道試驗與投產是兩回事,還有銅出來了,不是用純銅做幣的,要摻鉛與錫,摻雜這兩種金屬原因有很多,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僞盜難度,三是防止銷錢。因爲銅幣缺乏,所產的銅多用來鑄幣,因此其他用途的銅不多,銅價高於銅幣價,多有膽大的百姓銷銅爲器。可是裡面摻了鉛與錫,就不易銷幣爲器。但摻了過多,又使銅幣質量下降,甚至因爲錢價低於金屬價,又有奸商僞造銅幣。如何摻雜在一起,又是一門學問。宋九現在研究的就是這件事。

它也能算是一種合金,這個技術同樣重要。

南唐只能說是收復了。還有一些地區在反抗,但規模不是太大,正好平滅後,開始大規模開採銅礦,那邊技術也差不多成功,宋朝就要大肆鑄銅幣,解決錢荒問題。

它確實很重要。

趙匡胤說以三司以待。不是指三司裡內部職位,而是指三司使。這是國家的財相,不可謂不重要。並且楚昭輔帶領三司使之職,一直沒有做得很好。宋九擔任三司使似乎水到渠成。

因此盧多遜不復言。

還不是宰相,北宋初幾位三司使。除了悲催的趙玭不能算,張美是與趙匡胤關係疏遠的前周官不能算,其他幾位三司使全部進入過兩府,概率達到百分之六十!

那麼將來兩家互爲倚表,幾十年都不會倒下。

宋九對這個丈母孃的想法十分了解,而且對她一直不是太感冒。

坐下後對潘美說道:“丈人。恭賀了。”

潘美哈哈一樂。

“此番大捷,又不傷百姓,丈人當名留於史冊。”

這一回潘美沒有笑了。他低聲說道:“小九,非你所聽的那樣,我只說一個例子,我軍進入金陵城後。城中有一古寺名曰升元寺,寺中有一閣樓,高達十來丈,城中一些有錢的百姓害怕,帶着金銀細軟躲藏於此處。有的兵士聽說後闖入其間,將百姓所有財物搶之一空,然後一把火將此古寺與一千餘百姓全部燒之一空。王師進入金陵城。真正做到不入的僅是南唐皇宮。”

“啊?”

“爲什麼陛下責備徐鉉,正因爲此故,若是李煜早點投降,兵士不進入金陵城,就不會有這些情況發生。但是國華盡力了,爲了防止種種不好現象發生,刻意裝病,約諸將爲誓。此番軍中所有重將皆沒有作惡,正是得他之功。”

“爲何不督促?”

“小九,非是我們南下廣南啊,那支軍隊多是我的部下,我在湖南訓練了很多年,我發話他們不敢不聽。又多以湖南廂兵爲主,他們當年深受其害,因此你我實施仁政,將與卒皆會認可。而金陵城外十幾萬軍隊,甚至還有吳越的大軍,無論國華與我,都沒有辦法讓所有士卒聽命,況且金陵城中那麼富裕,如何約束?國華做到最大能力了。”

潘美說到這裡,心中略有些不快。

兩人招到京城,趙匡胤曾經許諾拿下南唐,給曹彬爲使相,結果沒有,說北漢還未平呢。潘美在邊上發笑,趙匡胤問他爲何發笑,潘美便將他與曹彬曾經的談話說出。

趙匡胤坐不住了,於是賜曹彬二十萬緡錢,京城有二十萬緡錢的人家不少,可有這麼多現銅錢的,幾乎一家也沒有,這麼多現錢堆放在一起,何其壯觀,以至曹彬慨嘆,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不過多得錢耳!

並且不久又賜曹彬帶領使相之官,曹彬做得還可以,而且回京後十分低調,覲見趙匡胤榜文上僅寫了一句,奉敕差往江南句當公事回。我去江南是辦了一回公事,而不是伐江南成功。比宋九還要低調!

但這個賞賜過重了一點,若有錢,就不必是宰相,若有宰相,何須賞賜這麼多錢,以至史官胡亂記載,說是二十萬錢,五十萬錢,幾百緡錢能讓曹彬發出如此慨嘆?

再看潘美呢,僅授領了一個宣徽北院使,而曹彬未出兵之前,就遙領了宣徽南院使,樞密院中南院貴於北院。若是曹彬功勞很大也就算了,但實際不是,曹彬進攻江南,先前幾場惡戰都是潘美打的,或者劉遇王明於皖江口一戰,與曹彬關係不大。要麼就是讓潘美慢下來,圍了金陵幾達十一個月。這個對錯真的不大好說,真正有功的,只能說那次裝病約諸將發誓,可那樣,宋九在嶺南豈不是做得更好?

然而曹彬以樞密使領節度使,做到人臣的極致,宋九至今一個官職還沒有,要麼就是一個三司待之,潘美更不用說了,連一個銅板也沒有撈到,相反的,在宋九逼迫下,幾個孩子將河洲契股獻給了朝廷。

……

長春節到,去年平滅南唐後,趙匡胤曾諭旨錢俶,元帥克毘陵有大功,俟平江南,可暫來與朕相見,以慰延想,即當復還,不久留也。朕三執圭幣以見上帝,豈食言乎!

吳越雖誠服宋朝,兩人確實一次面未見過,可是錢俶猶豫不定,害怕去了開封后,被扣留下來。崔仁冀在邊上勸道:“皇上英武,所向無敵,天下事勢可知,保族全民,策之上也。”

不聽行嗎,趙匡胤下旨李煜進京,李煜不聽,國家完蛋了。如今南唐也拿下了,吳越用什麼來抵擋宋朝大軍?錢俶無奈,帶着兒子錢惟浚等人進京。但接待的人出乎所有人意料,非是趙匡義,而是變成了趙德昭。

開始宋九也沒太注意。

錢俶恐怕也未注意,這一行比他想像的好,趙匡胤十份禮待,並且賜他劍履上朝,詔書不名之權,接着又不顧大臣反對,以其妻爲吳越國王妃,讓錢俶與趙匡義以兄弟敘禮,錢俶受寵若驚,不敢接受了,叩頭固辭,乃止。

長春節過後,趙匡胤西幸洛陽,回鄉祭祖。

這個也容易理解,趙匡胤小時候是在洛陽夾馬營長大的,如今是皇帝了,當晝錦還鄉。而且他人生到了這地步,也遠出他的想像,當初他離家出走之時,能想到自己做上皇帝,並且一統天下嗎?所以江南捷報至,趙匡胤不由對左右泣下,道:“宇縣分割,民受其禍,攻城之際,必有橫罹鋒刃者,此實可哀。”

能混統天下,對老百姓是好事,但趙匡胤何嘗不喜極而泣?

所以也當回鄉祭祖。

錢俶要求也要去,趙匡胤未同意,在講武殿宴請之時說道:“南北風土異宜,漸暑,宜早發。”

而且錢俶初來京城,心中慼慼,於宴飲時獻詞一首,上有一句,金鳳欲飛遭掣搦,情脈脈,行即玉樓雲雨隔。趙匡胤聞絃歌知雅意,對他說,誓不殺錢王。那怕你造反了,我讓大軍將你吳越滅掉,也不會殺你。後面還有一句,盡我一世,盡你一世……

也就是有我在的一天,你就會做一天平安富貴的吳越王。

但這一句話無疑有一點不好的徵兆……

所以錢俶聽到趙匡胤這一句後,泣請三歲一朝,趙匡胤又說:“川塗迂遠,等有詔你纔來,無詔勿用三歲一朝。”

然後送給他一個小黃包,讓他在路上看。錢俶上了船,返回吳越,在半路上將小黃包打開,全部是大臣們奏請留他的章疏。自此以後,錢俶對宋朝更加忠心。不過趙大在,能盡他一世……

趙匡胤帶着羣臣奔赴洛陽,以宰相沈義倫爲東京留守兼大內都部署,左衛大將軍王仁贍權判留司三司、兼知開封府。

這是一個很意思的人事調動,他去洛陽祭祖,趙匡義同樣帶上了,但將趙匡義的開封府尹之職順勢拿下,而且還有一個隱晦的人事安排,京城還有兩人,一個是趙匡美,一個是趙德昭。雖京城之權一切爲二,但沈義倫與王仁贍是臣子,趙匡美與趙德昭纔是皇室子弟,這二人留在京城,不要說他們帶着要官在身,就是沒有要職在身,沈義倫與王仁贍也多少受必受他們的節制。

所以宋九聽到這道命令後,再聯想到趙德昭代替趙匡義迎接錢俶,十分不解,難道趙匡胤又反悔了,想起用趙德昭爲繼承人?

第95章 一把手的問題(下)第389章 封禪(上)第485章 南方(上)第134章 荒野(下)第214章 肥羊(下)第127章 廟還小第39章 信(下)第270章 危機第346章 輕敵第488章 要翻天第253章 大過第412章 鐵血之路(十二)第345章 殺氣第371章 那一年第50章 火花四射第349章 王氣第165章 有約第371章 那一年第303章 打獵(上)第200章 父親(上)第3章 好戲第157章 勁弩(上)第217章 夜宴(二)第344章 矯正(下)第353章 莫明的處罰第222章 低產時代第99章 加碼第332章 入相(上)第256章 兩知州(下)第140章 奸細第299章 愛情問題(上)第219章 夜宴(四)第429章 烏鴉嘴(下)第77章 卷(下)第352章 安定第428章 烏鴉嘴(上)第243章 插花第66章 懸賞第9章 歪才第488章 要翻天第82章 誘、惑(下)第454章 燕南歸第378章 驚弓之鳥第222章 低產時代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85章 內幕第332章 入相(上)第408章 鐵血之路(八)第264章 人才第154章 清明(上)第36章 果子(上)第399章 未卜第95章 一把手的問題(下)第328章 憐奴第338章 坦白第135章 夜戰第187章 用(下)第469章 均貧富(下)第243章 插花第326章 一個人的戰鬥(上)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383章 中策(下)第180章 開業(下)第303章 打獵(上)第201章 父親(下)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205章 簡單如何演繹成複雜(上)第46章 正八品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488章 要翻天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481章 等的人第292章 小魚(上)第141章 又是豪賭(上)第260章 保護(上)第500章 破騎軍第467章 很短的飆風(下)第439章 神的黃昏(八)第87章 巡察(下)第418章 荒誕(上)第430章 四人幫(上)第314章 才子(下)第3章 好戲第325章 拜第57章 可憐的老師(下)第157章 勁弩(上)第501章 相輕相攻第438章 神的黃昏(七)第476章 一(下)第303章 打獵(上)第41章 挖祖墳(下)第23章 父輩(上)第460章 小寇纔是禍第195章 國舅(上)第380章 交鋒(下)第70章 神奇(中)第426章 上位(中)第286章 落幕第240章 脫變第320章 大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