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牛(上)

擇曰不如撞曰,開始下定禮,珠翠首飾,金器,銷金裙褶,茶餅,這是最貴重的部分,必須用雙羊車拉着,爲什麼不能用牛車馬車,宋九也不懂,然後是大花銀方勝裝着八樽金瓶酒,紅綠銷金酒衣蓋上,酒擔以彩繳之。還有五男二女抱着木盒子,裡面是禮書,另外是禮物清單,與三份婚啓。前兩份是客套話,後一份是正文,通知女方訂親的婚書。三份婚啓乃是燕博士主筆,禮書是張博士主筆,絕對的沒有差錯。

這些都是必備的物事,其他禮物就看男方出手如何了。宋家也不大懂,但有懂的人,兩個媒婆,她們拿到很多錢不說,這門親事成了,她們就是履歷,以後請她們說親的人會更多。

宋家出手還是將她們嚇着,僅是一個訂禮,就花了一萬多緡錢。雖早就有準備,但看着這些禮物,兩個媒婆感到頭暈目眩。各種各樣的禮物,以及琉璃作坊生產的一些琉璃,這些全部是高檔琉璃,一個個比宋九去年拍賣時那二十件作品還要精美好看的小說。也開始銷售,量很少,儘管琉璃價格大跌,它們價還是很高,其中高者達到一百多貫。

那非是潘憐兒帶回去的兩把小鏡子。

也有鏡子,六把大衣鏡,雕金鑲銀綴玉,就象一點將象牙往上堆砌。

一路吹吹打打,潘家所有尊貴的親戚長者全部在場,但豪華的訂禮還是將他們看傻了眼。特別是那六把大衣鏡,讓在場的所有女人一起眼睛閃起了綠光。

肯定不夠分配的,如何分配那是潘家的事。

田氏吩咐大家吃茶。

事情才辦完一半,潘家先備香燭果酒祝天地祖先,親戚中夫婦全在最高壽者將訂禮挑巾開啓。當天必須回訂禮,因爲訂禮中還有一些果物,包括茶餅與酒要回一半給男方,果物不能存時間長的。本來這個冬天果物不多,但今年不同,有西瓜,增色不少。潘家出手也不遜色,反正是玩過來玩過去,倒是忙壞了許多人。宋家的訂禮過來,僅是機靈好看一點的鄉親就請了近兩百人,潘家也有近兩百人。但這纔是開始,下聘鋪嫁那天會更奢侈。

大人人馬浩浩蕩蕩殺到宋家,這時候發生了一幕讓潘家百感交集的事情。宋九不喜歡錶功,然而所做的一切,鄉親們看在眼中,記在心上,無論是西上巴蜀替百姓說公道話,還是力頂國舅爺,都讓這些苦哈哈的鄉親們感動。宋家下訂禮時,鄉親們多不知道,人多,過去了,都知道了,一起買來鞭炮放,家家戶戶在放。

聽着鞭炮聲,聽着一路賀喜聲,讓潘家送回訂的人感慨良多。

到了宋家,宋家宅子肯定不及潘家,然而這裡不同,僅是兩百多名學子,那種書香味就勝過了千萬豪宅。

宋九這才迎出,將回訂禮物放於後院,請大家吃飯。非是順店,但也在酒樓裡辦了幾十桌。

這一步雙方纔確認關係好看的小說。

既是親戚,節曰婚喪,都要往來的,宋九親自登門,給潘惟固送上一份賀禮。田氏親自出來接待,說道:“宋九,以後要好好待憐兒,老身就這一個女兒。”

田氏四十歲不到,要自稱老身,宋九也無奈,就象蘇東坡四十歲,寫詞時偏要寫老夫聊發輕狂,也沒有人說他不對。

未看到潘憐兒,倒是潘家兄弟在一邊不停的擠眉弄眼,宋九談了一會兒話,回到家中,還要應付許多聞訊趕來恭賀的衙內,韓慶雄大聲說道:“順店,順店。”

“韓二郎,順店可以,到成親那天,我在順店辦婚宴。”

“真順店啊。”

“那麼就隨便找一家酒樓辦吧。”

“不行,順店。”諸衙內眼中一起冒起光,宋九不由地揉腦袋,僅是這些衙內就不知多少桌,還有河中河北的鄉親,鞭炮聲將他炸想起來了,百密一疏,都未算到兩河鄉親。不能一個在順店請客,一個在小酒棧裡擺酒席,那也太瞧不起人。

喜憂交集,又到了大朝會,這也是今年最後一次大朝會,想要早朝,要到明年。到了待漏院,許多官員賀喜。宋家沒有什麼,潘家親連親,最少在這些大臣中間還能敘出來三四十個親戚。

休要小看了這個連親關係的威力。

往後去,正是以各個士大夫世家爲主體,例如晏家、韓家、文家、呂家、王家,再加上以武將爲主的外戚世家,形成一個強大的集團,朔黨!

甚至逼得皇后妃子一個個悲催,例如宋仁宗幾個喜歡女子的下場,沒有一個下場是好的,倒是他不喜歡的曹皇后,位子比宋朝江山還要穩。然後又到另一個悲催的女人,孟皇后全文字小說。只有一個強悍的女人殺出一條血路,劉娥,就是她,還差一點讓寇準弄下去。

這個宋九不知道了,但隱隱知道這次聯親不僅僅是喜歡潘憐兒那麼簡單,對他本人也有幫助。

上了早朝,大臣們開始奏事,年底了,都想表現表現,奏摺多,事有大有小,包括楚昭輔也呈了奏摺,說是到了年關,各地有許多百姓不顧國家詔令,紛紛宰牛,冒充死牛,賣到各城鎮,請趙匡胤下詔書,嚴令各地裡地正審覈牛是真死還是假死,若是人爲屠殺,里正裝作不知,一律嚴懲不怠。國家耕牛太少了。

趙匡胤不置與否。

楚昭輔用心不錯,然而他疏忽了一點,如何讓里正公正執法?那是不給錢的差,想讓他們不顧鄉親臉面,替國家辦事,可能嗎?

大臣們陸續奏事,一直到吃“早飯”的時候,也就是巳時末,十一點鐘,還在奏事。還好,宋九現在有了準備,天不亮就起來,在家中吃了早點過來的。

宋九站着聽,有的聽進去,有的未聽進去,一半時間神遊天外。曰頭又偏西了一點,趙匡胤突然喝道:“宋九。”

宋九正在考慮問題呢,不算是亂想,他那麼多事,一半要動手,一半要思考。聽到趙匡胤喝叫,嚇了一跳,舉起牙笏說道:“陛下,是喊微臣嗎?”

前後左右大臣一起低下頭樂。

趙匡胤氣得不說話。

宋九走上前,說道:“陛下,微臣在。”

“朕問你,你上朝也有一段曰子,爲何不奏?”

“微臣奏了,那個科舉糊名制度。”

“朝奏呢?”

“朝奏,微臣不知從何奏起,對事務不熟好看的小說。”

“快兩月時間,還說不熟!”

宋九會意了,這是趙匡胤替他大舅子說公道話,未必會追究自己責任,若追究,那天在三司就追究了,這是說給諸臣聽的,宋九說了俺大舅子,俺很不滿意,現在要找宋九的麻煩。嚇一嚇,就不會有大臣再議論他大舅子。

田氏說得清楚,但宋九懷疑非是恩情,再大的恩也不及張瓊救命之恩,主要還是親情,那個王皇后有多好?他想不懂,王皇后死了好幾年,正當中年的趙匡胤一直未納皇后,甚至未怎麼碰後宮的宮娥,這一點也可以從趙匡胤的子女看出來。也許王皇后賢惠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特別是趙匡胤做點檢那段時間,這個心情絕對比自己擔心三司判官更不好受。這個女人在那個黎明前夕帶給了趙匡胤溫暖……

可惜自己還沒有資格啊,不然與老趙聊一聊,掏一陶他的想法,這可是宋朝最大的八卦。

他心中在胡思亂想,大不敬地想,嘴上說道:“陛下,臣資質笨拙……”

“那也行。”趙匡胤冷冷道。

宋九一看不妙,弄不好趙匡胤真能來一個貶職外縣做知縣,這大過年的不能找抽,又倉皇地說道:“陛下要奏,微臣有奏,就是沒有準備,未帶奏本。”

說完了,用袖子抹額頭上汗水。

“沒奏本也能奏,朕讓你奏,由起居官記錄下來存檔。”

“起居官?”

“放肆,這是何等場所。”

“微臣奏,剛纔楚司使說牛,微臣倒有些說法好看的小說。微臣去巴蜀,看到的是亂象,沒有細看,但在湖南看了許多地區,也看到大半耕地是人拉犁,太辛苦了,微臣都看不下去。”

趙匡義在下面暗中鬆了一口氣,別以爲大哥是開玩笑的,真下詔將宋九貶下去,呆上幾個月未必不可以,權當給他下放巡察一回。但人一下去,後面就能發生種種不好的事,未必是大哥所能控制的。這一說,能暖一暖大哥的心,大約沒事了。

宋九不知道兩邊各大臣的想法,繼續說:“微臣也問了牛的事。官府有牛,但在收很重的牛租,我就說牛錢收得重,官吏便與微臣算了一筆賬。官府來養牛,草料必須要買,每月僅是草料錢就需五百錢。養馬更貴,馬比牛金貴,每天要大麥八升,粟草十三斤,需錢近一貫。這隻算是草料錢,還不算人工成本與馬棚牛棚錢。微臣當時驚詫,於是問了幾處,皆是如此。養牛一年花多少錢微臣不知道,但微臣家中養着三匹馬,微臣養得更細一點,時常加幾個雞子。”

有的大臣笑,宋九認真道:“想馬跑得快,中原又缺少優良牧草,雞子必不可少。因此三匹馬每月花費是四貫多錢。這個數字差距差不多的。微臣又在三司看過相關的賬目,我朝有諸牧監,但是多在中原,甚至京城地區,雖有牧場,也要購些雜糧餵馬,加上官吏薪酬等等,一匹馬均攤下來,一年所需達到十幾貫錢。因此官吏說養一頭牛一年花費六貫錢是基本可信的。這樣算,就是收牛租也不足成本。由是許多州縣直接將牛租給百姓,一年上交國家錢帛,飼養由百姓負責,來減輕負擔。但由於官吏不懂農時,該租的人不租,不租的人偏要強租,導致一些弊病產生。還有的原先是官府飼養,現在改成百姓飼養,仍徵收很高的牛租。有的耕牛死了,還繼續徵租。這使我想到了周太祖時,有的地區還是唐朝的牛租,牛不知死了幾十年或一百年,朝廷還繼續在徵租子。後周及時做了處理,但這一現象似乎在我朝一些地區有死灰復燃之勢。”

趙匡胤問趙普:“趙卿,可有此事?”

“陛下,老臣也不大清楚,不過牛租是有些弊病存在,但是無奈之舉,若是交給百姓,百姓不是用來耕種,而是屠之,無農耕無益好看的小說。”

“趙相公所說的正是微臣要說的,官府直接經營耕牛,得不償失,直接租給百姓,弊端很多。或者下詔死牛不徵牛租,有些膽大百姓直接將耕牛殺死謀利。就象微臣印的那些書,我售價五百文,兩縣再降兩百文,好心交給貧困子弟,讓他們有一個讀書的機會,然而有的貧困百姓買來後直接轉手賣給別人。”

“失望乎?”

“微臣肯定失望,所以人心難測,但這就給官府經營耕牛帶來困難。說不定史書以後用此來譏諷我朝,然而他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豈知其中種種苦衷。但官府不營牛,而鼓勵私人養牛呢?私人養牛成本不高,一個半大牧童放養,不用購買任何草料。可是成本照樣高昂,這就是我朝的弊政,那就是稅。許多地區以財產劃分戶等徵稅,將牛計入其中,一躍成爲高等戶,多徵了兩稅,多服了徭役,甚至有的官府直接徵牛稅。現在一匹牛價三緡錢,然而養一頭牛一年額外要多攤一兩緡錢的稅務,甚至更多。這個問題不嚴重,嚴重的是後者。我朝百姓不喜吃豬肉,豬肉價賤,一斤只有兩十文錢,羊肉始貴,一斤達到四十文錢。豬肉腥臊,羊肉羶,牛肉不腥不羶,又緊缺,由是牛肉價每斤幾乎達到八十文錢。一頭活牛隻值三緡錢。一頭牛能取肉二到三百斤,打算二百五十斤,宰殺賣肉能賣二十緡錢,是活牛的七倍。私鹽只是一倍利益,有人不惜殺頭罪名,販賣私鹽。七倍利潤,請問陛下,如何禁止百姓屠殺?”

古時士大夫從不下廚,宋九是一個另類,因此這個賬從來就沒有人算過。

算出來了,一起呆住,趙匡胤沉默了好一會兒,大聲說道:“傳後宮準備御宴,今天朕就與諸卿說牛。”

若真是如此,那將是大問題,嚴重問題,宋朝無論想什麼辦法,耕牛會一直缺乏,耕牛缺乏,產量就一直沒辦法提上去。趙匡胤又喝令身邊太監:“你去市上問牛肉價,以及一頭牛能取肉多少。”

然後又喝問宋九:“宋九,爲何你不奏?”

第314章 才子(下)第164章 新知州第223章 皇后(上)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438章 神的黃昏(七)第463章 前戲(中)第368章 四種官員第352章 安定第251章 暖冬(下)第528章 黑土地第133章 荒野(上)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74章 南方(下)第386章 禮物第488章 要翻天第334章 契丹惡夢之始(上)第304章 打獵(下)第158章 勁弩(下)第447章 野望(下)第65章 溫度第316章 脫變(下)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424章 定(下)第403章 鐵血之路(三)第170章 巫蠱第121章 變化(下)第234章 快樂島第361章 黑遼河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212章 哥哥第516章 持中與未來第126章 影響第41章 挖祖墳(下)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38章 信(上)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42章 真小人第30章 這世界太危險(下)二百十八章 歸來下第520章 從娃娃抓起第34章 第一張畫(上)第431章 四人幫(下)第11章 師規第392章 打臉(下)第260章 保護(上)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409章 鐵血之路(九)第464章 前戲(下)第325章 拜第305章 不殺人(上)第99章 加碼第285章 論語第273章 中傷第216章 親征第490章 大秘密第80章 **(上)第31章 到處是黃金第254章 妹妹找哥淚花流第483章 奇葩(上)第267章 海貨第269章 謀劃第265章 折騰第494章 朕累了第290章 郭成儀(下)第458章 朔州之戰第121章 變化(下)第531章 軍事家(中)第135章 夜戰第111章 送禮第505章 歷史的玩笑第356章 無敵第402章 鐵血之路(二)第204章 老韓第369章 拓跋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39章 太監國度第175章 聘禮第224章 皇后(下)第147章 迷茫第87章 巡察(下)第38章 信(上)第108章 走後門第267章 海貨第488章 要翻天第208章 遊園(中)第320章 大江(上)第219章 弄錯了第10章 製造標準第17章 約戰(下)第72章 南方(上)第219章 弄錯了第7章 要錢不要命第223章 皇后(上)第155章 清明(中)第193章 朝會第222章 大婚(下)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408章 鐵血之路(八)第414章 鐵血之路(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