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派系

宋九噁心地都要吐了,哪裡說得出話。

王全斌又大喝一聲:“給我一起滾到益州去。”

讓一隊侍衛押着兩營禁兵到益州整編,接着又讓侍衛飛馬趕回益州調兩營禁軍馳援資州。很殘暴很果斷,一羣大兵耷拉着腦袋,收拾行李,準備出發。王全斌說道:“宋九,去吃酒吧。”

還吃怪酒!

宋九說道:“不了,當時這些人開駐過來時,將此地一個酒肆拆掉,酒肆小兩口要我阻攔,我怕激起變故,未同意,但答應臨走時替他們蓋一間酒肆。”

說着將兩百川騎喊來,在河邊重搭小酒肆。

王全斌未置與否,他也不喜歡這樣婆婆媽媽的,走回河對岸吃酒。

呂餘慶不知什麼時候走來,說道:“宋九,你在科考時那篇策子真轟動啊。”

“啊。”

“其實只是趙相公獻的一策,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有何不對?”

宋九默然,他抄襲了明朝大儒方孝孺《深慮論》中的一段話,但隨着瞭解得越多,才知道自己想法是錯誤的,現在所謂的文臣不如是文吏,有的還是趙匡胤的霸府功臣,例如呂餘慶,但到了地方上來,仍然武將掣肘。

這纔是真正的稍奪其權,說句實話,其權奪得還少了些。然而後來會一點一滴地矯正,然後後來……

面對這些現實,宋九卻無言反駁。

“不過本官來的時候,看到你大敵當前。吃魚吃酒,倒也有些謝安威風啊。”

“呂相公。苦中作樂,苦中作樂。你別折騰我。謝安,會嚇壞我的。”

呂餘慶搖頭,這小子胸中大志,也太糟蹋了他一身才情。於是說現實的,道:“你的奏摺我看過了。”

“嗯,如何?”

“還行,就是言語過於粗俗,比那些武夫寫的奏摺還不如。”

“呂相公,那天晚上情況緊急。我還有什麼心事修文琢句。”

“也無妨,能將事情說清楚就行,但有兩句說得好。昔日膏腴之地,天府之國,今天民不聊生之所。平難治更難,巴蜀叛盜平遲早也,然積怨已深,仇深似海,稍有風吹草動。必將羣起而揭竿也。臣有二策,一策將巴蜀數萬百姓盡屠之,使之成爲焦土塗炭,從此天隔一方不聞不問。二策請陛下勿要立行矯正也。”呂餘慶走來走去。又說道:“言語激烈,發人深省啊。”

又說道:“其二是顯德五年,周世宗攻打楚州。遇唐將張彥卿頑強反抗,死傷慘重。世宗怒,盡屠城中居民。六軍大掠,城內軍民死者萬餘人,廬舍焚之殆盡。唯有陛下,唯有陛下,見一削首婦人臥於道邊,懷中有一嬰兒,嬰兒無知,尚在吸吮母親乳汁。陛下憐之,立停殺戳,尋哺乳婦人收養此嬰,將婦孺安置於此巷。此巷百姓由是得保性命,當地百姓將此巷取名爲因子巷,紀念陛下功德。淮南白衣軍亡魂猶在,楚州殘垣尚存,陛下已忘乎?唯有陛下,唯有陛下啊。”

柴榮在楚州乾的那件事也不地道,趙匡胤開始也殺,無奈,這是皇命。後來看到一個婦人腦袋被削掉了,正在哺乳,嬰兒不知道母親死了,還在拼命地吃奶,哪裡吃得起來,於是哇哇地哭。趙匡胤看不下去了,讓手下停下殺戳。

但慘劇又再次上演。

想到這裡,呂餘慶哭了。

“這個,這個,呂相公,哭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還是一道想想辦法吧。”宋九讓他哭傻眼。

呂餘慶用手帕擦了擦淚水,說道:“所以我急啊。當時來到益州後,看到兵士胡作非爲,我立斬一大校立威。可是巴蜀那麼大,我一人如何得治。正好曹彬將軍一路所犯甚少……”

也就是曹彬與劉光義一路過來,也搶了,這不能怪曹彬,是趙匡胤下詔書讓他們公開搶的,不搶對士兵交待不過去。

這亂的……

“我見巴蜀已平,授意曹彬劉光義向王將軍進勸,讓他們速速返回京城。畢竟我朝一半軍力調赴巴蜀,北方還有強敵存在,北漢雖小,不可小視,況且後面還有一個強大的契丹。”

宋九點點頭。

凡事最少得說一個理兒,這就是理兒。若是王全斌當時調動大軍回去,那什麼事也不會發生。也許有小規模的暴動,可危害不會大,甚至能平安地將十幾萬巴蜀將士遷到京城。

“王將軍崔將軍他們不同意,與曹彬發生了爭執衝突,反而造成兩軍不和。”

宋九默然,原來是這個內幕。不過想想也是,這些人一路大撈特撈,好不容易來到益州,那能輕易離開?還沒有撈夠呢,況且是奉皇命撈的。開始怪趙匡胤,後來也不能怪趙匡胤了,趙匡胤立即派呂餘慶過來,但他終是在京城的,不可能全部瞭解幾千裡外巴蜀的情況,就是送一個情報,一來一去最快也要一個月時間。後來也許反應過來,然而全師雄十幾萬大軍叛變,再也不敢將王全斌部調回去。

“然後呂翰叛變……”

呂餘慶不敢再說了,鍾會是失敗的例子,但巴蜀有許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譙縱的西蜀,孟知祥的後蜀,呂翰叛亂那是異想天開,夜郎自大,若是王全斌與手下精兵猛將叛亂,說不定就有兩成機會會成功。就是宋朝平滅下去,宋朝也會元氣大傷,不要忘記了,還有南唐、北漢以及契丹,說不定看到宋朝衰落,吳越也不會臣服。那將帶動一系列惡劣連鎖反應。

“呂相公,雖事態嚴重,你讓我來巴蜀做什麼?”宋九憋悶道。

“你一來巴蜀,便阻止了這件慘案發生,幾百條人命得以保全。僅此。這一趟也值了。”

“呂相公,就是這件慘案阻止。我相信幾乎每一天在巴蜀都會有類似的慘案發生。又有何用?”

“凡事得有證據,流民與盜匪犯下的慘案與我朝無關。但這件慘案卻是我朝禁兵所爲,若是有類似的事例數起,就會逼迫陛下改變主意。”

“你是陛下以前的書記官唉。”

“你不懂,有人彈劾我與薛居正、陶谷、趙逢、高錫等黨附趙普相公……”

“啊。”

“別啊,有人說你是二大王的人,你是嗎?”

“呂相公,別瞎說,我就是要站隊,也要有那個資格站隊。憑我站隊,那個收我啊?”宋九打了一個哆嗦,說道。

“站隊,好詞,所以我讓你來。你非是二大王的人,但許多人會認爲你是二大王的人。”

“我不是。”

“我也不是,僅是以事論事,趙相公許多做法很明智,難道不顧國家。爲了反對而反對之,那我成了何人!”呂餘慶傲然道。都是從龍功臣,都是霸府功臣,都是趙匡胤以前的書記官。憑藉這一點一輩子也不會愁榮華富貴,犯得着要附從誰?但語氣緩了緩說道:“但人言可畏哪。”

宋九又默默無言。

趙匡胤應當不是一個慘忍的主,但從張瓊之死。孟昶之死能看出來,他疑心病還是很重的。所以纔有了一系列平衡事件發生,爲了平衡而平衡。包括這次巴蜀多支部隊。平衡得過頭了。

“呂相公,你是趙普相公的人,我是二大王的人,你我同時說出,更有說服力?”宋九終於憋出一句話,心中苦惱得要死,他最怕的就是這個派系。往後去許多大人物都掉在這個派系裡,何況自己?

“也不全是,你歲數小,還輪不到你說話。但你河洲進出開支大,錢給得少,你不放在眼中,給得多,你地位低不值。因此不怕你被賄賂。你雖與一些衙內有往來,不能算是深交,若非就是潘家,潘美在湖南,與你沒關係。與其他人並沒有什麼利益往來。你雖愛財,但有良心。因此你下來看,所反應的情況,陛下反而會慎重看待。”

“我會害怕王將軍。”

“你怕我也怕,不過只要你能反應一二,朝廷就可以管中窺豹,略見一斑了。另外巴蜀局面糾纏不清,我身在裡面,反而摸不着頭腦。你來看一看,也許站在旁觀者角度,看得反而會比我更清楚一點。事非小可,流民以後就算能安置,也不可能全部安置。還如你所說,仇深似海,後禍無窮。”

“呂相公是好官。”

“哪裡好官,只是拿着陛下的俸祿,要替陛下做一點事。”

“若無呂相公將益州穩住,巴蜀會更亂,換成我,有可能一天都呆不下去,何其不易。不過呂相公,我能力有限,實際想不出什麼高招,更沒有辦法化解百姓的仇怨,我下來了,只能看一看,將情況如實向陛下反映。”

“那就足夠了,”呂餘慶一聲嘆息,宋九很老實,我就是來應付差事的,然而就是一個應付差事,那是真看,真辦。再想一想朝廷其官員,也許正是這個赤子之心,才能教出吳大正這樣的學生吧。

一行人上路。

騎在馬背上,王全斌忽然說道:“宋九。”

“在。”

“你那個學子讓我爲難了,你一來巴蜀又讓我爲難。”

“王將軍,約束部下吧,不是我讓你爲難,沒那膽量,也不是吳大正讓你爲難,他更沒那膽量。朝廷收回了巴蜀,有王將軍的功勞。但收回來了,他們就是陛下子民,一些將士做得過份,我會說,吳大正會說。”宋九正色道。

“你不但說,還真動手哇。”

“恕罪則個,我不動手,那晚我必死無疑,無奈也。”

“事情過去了,我也不會計較,有一件事想請你幫助。”

“何事。”

“灌口寨,火藥。”

全師雄灌口寨大敗,呂翰叛變,因此灌口寨還沒有拿下,仍在全師雄手上,宋九聽得沒頭沒腦,於是問:“王將軍,請解釋清楚。”

王全斌大軍西下,也帶了大量火藥,以及氣球,不過多沒有派上用場,推進速度太快。不要說六十六天拿下巴蜀,就是一路無擋地走路,走得慢一點,六十六天也走不完。因此都沒有用。後來所發生的,也不是宋九所想的那樣,王全斌雖有意留在巴蜀多撈錢,但非是養匪爲留,況且這個匪也太多,誰也不敢養。但問題是民匪難分,當真舉起屠刀光天化日之下往流民身上砍?王全斌也沒那膽量。

正是因爲這個,剿匪剿得很慢。特別是灌口寨地形險惡,易守難攻,有都江堰與六條大河,還有無數高山峻嶺環繞。於是王全斌就想用了火藥。然而面臨着一個問題,那就是宋九講得太清楚了。

宋九將那個城牆炸倒後,那是展示它的威力,可不能讓君臣存在疑慮,一旦將此封存,反而不美。因此對君臣仔細地講解着它在軍事上的短處。能炸城牆,但十分困難。

首先對棺材或者木箱要求有嚴格的設計,必須保持炸藥在爆炸時,壓力衝騰向上。這個衝騰是對着城牆正中的,偏差一點兒,就不易將城牆炸倒。木箱設計難度不大,關健是人在地道下如何判斷?

其次是敵人應付的方法,有數種方法能破解,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沿着城牆挖壕溝。就是對着城牆,但壓力最終還迅速向四下擴散,若有壕溝,迅速將泥巴掀開,上面是厚重的城牆,另外一方是轟開的壕溝。壓力也是一種騰開膨脹的氣體,它比水更易流動,那麼所有壓力會迅速衝向壕溝的空間,對城牆危害會進一步下降。

甚至可以準備一些柵欄,及時堵上,等等。

有效果,可有準備照樣破之,包括火藥包。呂翰是宋朝大校,也得知宋九那天所講的內容。宋九用意達到了,最終它大範圍開始運用民用上。然而呂翰也知道了,通知了全師雄。現在他們所佔的城池裡都挖了壕溝。並且因爲投石機慢,發射火藥包也不行,一是拋得不遠,就是拋得遠,快落下時速度非常慢。敵人從容地往上一澆水,導火索滅掉了,反被敵人所用。

這讓王全斌十分鬱悶。

正好宋九來了,他是行家,想請宋九出手相助。

這該死的戰爭,不管誰對誰錯,早點讓它結束吧。宋九正要答應,忽然呂餘慶說道:“好久未騎馬了,屁股顛得難受。”

宋九看着他,呂餘慶乘大家不注意,微微搖頭,那意思是你不能答應!(未完待續。。)

第349章 王氣第123章 兩重天(上)第93章 兩道詔書第53章 大笑第28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下)第479章 不動如山第307章 不殺人(下)第192章 上朝第523章 第三十七計(下)第257章 神仙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503章 遺言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291章 大魚第33章 始識第409章 鐵血之路(九)第486章 南方(下)第517章 養豬第295章 詛咒的國家第229章 石嶺關第160章 提親(上)第272章 伐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177章 夜探第240章 脫變第202章 停修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291章 大魚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156章 清明(下)第6章 金子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4章 打賭第386章 禮物第313章 才第302章 高下(下)第180章 開業(下)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495章 第一權臣第99章 加碼第419章 荒誕(下)第274章 反擊(上)第324章 棋子第366章 幕後者第275章 反擊(下)第95章 一把手的問題(下)第499章 示弱第387章 好人第60章 關健第432章 神的黃昏(一)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288章 春行(下)第466章 很短的飆風(中)第136章 夜審第87章 巡察(下)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479章 不動如山第235章 比較第399章 未卜第332章 入相(上)第515章 捉貓貓第168章 鏡子(下)第19章 分岐第397章 自作聰明(上)第211章 思念第277章 公主(上)第180章 開業(下)第82章 誘、惑(下)第182章 功名(下)第499章 示弱第473章 真相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137章 對峙第42章 真小人第325章 拜第315章 脫變(上)第451章 亂戰第240章 脫變第387章 好人第275章 反擊(下)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239章 太監國度第131章 詰問(下)第179章 開業(中)第500章 破騎軍第28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下)第522章 第三十七計(上)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184章 求實(下)第62章 我的地盤第242章 撫桑第395章 梟雄末落(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169章 寒瓜第164章 新知州第241章 金貴第123章 兩重天(上)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74章 南方(下)第319章 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