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陌生的小蘋

“大王,臣請問是什麼麻煩?”

趙匡義只是樂,未答,又道:“宋九,你是讀書人,朱家門前的歌聲太難聽,還是不要再唱。”

“是,以後不會再有人去他家門前唱歌。”宋九額頭涔出一些細汗珠。不是怕,而是驚歎的,這更是雞毛蒜皮的事,派衙役通知一聲行了,何必非得從你口中直接說出。值得嗎?

暫時宋九的態度還讓趙匡義有些滿意,臉色一正,喝道:“宋九,你可知罪?”

“臣不知。”

“本官問你,你爲了一己之利,挑起汴河兩岸百姓不和,又結夥成社,有何企圖?”

宋朝不但有團行這樣的民間組織,還有社這樣的小團體,有社,例如弓箭社,棍棒社,錦標社,這是練武的小團體,還有緋綠社、清音社、雄辨社、齊雲社,這是文體活動的團體,以及其他一些類型的結社。

規模皆不大,相互之間聯繫也比較鬆散。

宋九之所以成立股東制,是公平的分配所得利益,減少河中苦力矛盾,共同對抗河北苦力。但正是有了利益分配,使得原先鬆散的團行變得聯繫緊密,而且人數衆多,達到數千人,個個是身強力壯的壯丁。

宋九嚅嚅:“欲加之罪……”

不能辨,似乎是有結社危害宋朝京城安全的可能,但這些苦力讓他們做做事,分分錢願意,誰能有本事讓他們謀反?

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知道趙匡義真正想說的是前面那句話,挑起汴河兩岸百姓不和。宋九不敢將何患無辭說出,只好又道:“大王,兩岸百姓本來就不和。”

“那你就讓他們更加不和?你這個九,是想宋朝久安還是想宋朝矛盾重重?這次是官府反應快,若是反應慢,出了人命,你吃得起?”

一頂又一頂大帽子往下壓。

宋九額頭上有些汗,他頭腦還是很清醒的,這個大王不象是要對自己嚴懲,否則不會拿自己開玩笑,不說話,看着趙匡義。

趙匡義又道:“本官都有一個方法化解,你將圖紙交出來,本官於北岸也設一些那個物事,兩岸百姓皆得活,就不會產生鬥毆。”

宋九終於明白,說來說去,圖紙纔是關健,豈止是兩岸的糾紛,它同樣可以派在其他用場上。說不定這個未來的太宗陛下早就聽到河北百姓糾集,但一直不派人勸阻,而是等打了後再說,好來索要自己的圖紙,不然軍隊怎麼可能來得這麼及時?可宋九不服氣啊,又嚅嚅道:“大王,這是臣的智慧。”

說得不理直氣壯,這時代那會有知識產權這一說法?君要臣死,臣豈敢不死。趙匡義擺明了要圖紙,自己敢不給?

“這樣吧,本官賜你五百匹絹,權當本官的補償。”

說着,讓衙役將宋九帶下去畫圖紙。

不但對這小子要恫嚇,還得快點,開封府已被他勒索了兩三回,偏偏他不是匠人,而是半個功名人,自己拿他沒多少辦法,導致大哥經常拿這事兒與自己開玩笑,不能再讓他勒索了。

宋九心中那個屈,五百匹絹似乎不少錢,就是分紅,最少得幾個月才能分到五百匹絹,但不同,雖說幾個月才能分到五百匹絹,那是月月都有的進賬。這一賜,以後什麼都沒了,連姐夫家的那個股份都會產生動搖。

面對趙匡義這個貨,宋九敢說什麼?交上來圖紙,一個勁地用委屈的大眼睛看着趙匡義。

趙匡義生生讓他看得差一點落荒而逃。宋九委屈,趙匡義也恨得牙咬,想走下公堂揍宋九幾下,強行忍着問:“畫清楚了沒有?”

“大王,畫清楚了,臣還做了標註。”

趙匡義又看了看圖紙,似乎是,不過他上了一次當……於是說道:“本官聽說你在家中也教學子製造它?”

“……是。”

“過幾天本官會派國子監幾個學子到你家學習。”

宋九更委屈,敢情這個主連老底子也要掏去。趙匡義被他盯得無語,又說:“別看着本官,本官不會白讓他們學習的,以後會時不時賜一些筆墨紙硯攢助你。”

又道:“不要以爲受委屈,曾經有人評價你這種器械,說你有歪才,但你忽視一個最重要因素,那就是人。河中力夫讓你勉強組織得當,可解決不了兩河的根本。想要作對,羣毆,朝廷會不會允許你這麼做?國子監的生員不多,都是七品以上官員子弟,他們到你家中學習,若是你有本事,是你的一次機會,這比賜五千匹絹也是更好的獎勵。”

可能是,但宋九也不是好忽悠的,心中埋怨道:未必是獎勵,而是來了幾個小祖宗!真正獎勵,要麼錢,要麼賜一個散官也好啊。然而他能說什麼,想了想道:“大王,這個獎勵臣不想要,若獎勵,能否告訴我那個小娘子是那家的,爲什麼說臣惹了麻煩?”

趙匡義氣得要噴血,這個小傢伙不但皮厚貪財膽大,並且好色,終於失態地走下公堂,來到宋九面前,哭笑不得的踢了他一腳道:“滾。”

宋九隻能“滾”,剛到門口,趙匡義道:“宋九,那家小娘子不是你能招惹的,免得這個奢心妄想。”

“大王,那家的小娘子?”不過宋九看到趙匡義要發作,立馬逃走,惹得站在兩邊的衙役一個個低頭偷笑。

……

其實趙匡義給的錢也不少,五百匹絹,只要趙匡義不刻意賜劣制絹,最少六百多貫錢。

五代前幾代都是胡扯的玩意,到了周威柴榮父子,才真正重視內政建設,柴榮上位後看到大批百姓出家,不能生產,一怒之下,將所有寺院拆掉,強行和尚尼姑成親養兒育女,又將寺院佛像拆下來,融成銅錢。但到現在,宋朝仍不能說是真正恢復,包括新得的荊南湖南,人口才一百二十幾萬戶,而非是後來的兩千多萬戶。

宋朝經濟在恢復,可遠不及後來的經濟規模,趙匡胤善待大臣,獎勵豐厚,實際數字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多,往後才漸漸改善。

當然,物價也不同,現在物價同樣便宜。

站在東京城最高長官的角度來考慮,這麼龐大的團伙出現,又非是國家掌控的,確實加深兩河百姓之間的矛盾,趙匡義這樣做算是不錯。

宋九這個起重吊機是根源,根源解決,矛盾也隨之消失,朝廷以後也會受益。拋開宋九心中委屈不說,趙匡義處理事務能力通過這兩件事就能略見一斑。

四月時光,小燕子還在河柳上飛來飛去。

淡淡的白光卻從河水上騰騰而起,冬天的開封不會讓人感到愉快,夏天的開封同樣不會讓人感到愉快,汴水、五丈河、蔡水、金水河,給開封帶來發達的漕運,同樣帶來大量水蒸汽,導致天冷時地表更冷,天熱時地表更熱。

讓宋九最不快樂的是北岸百姓的快樂,看着對岸各個滑輪組在組裝,聽着對岸百姓的歡呼,宋九心情那麼鬱悶。不提知識產權,最少也得獎勵一個兩千三千匹絹。

五百匹絹看起來不少,但手鬆一鬆,一年兩年就能用光,而且於情於理,五百匹絹最少要分一半給姐夫。說宋九貪財也不算太冤枉,但宋九不會盲目地貪財。什麼樣的錢能拿,什麼樣的錢不能拿,他心中自有一杆秤。大大方方地索要兩份百分之一股份,是因爲獨家技術。現在圖紙讓趙匡義索去,馬上推廣到河北,直到全國。沒有技術優勢,自己再拿這個分紅,會有許多人不服氣。於是將一百名代表聚集商議,自動提出退出這個股份。這叫識趣。

他提出來,一百人抱怨一通,但有什麼辦法,這次羣毆規模太,朝廷這樣處理不能說不對。河中有河中的想法,朝廷有朝廷的想法。不過宋九自己提出,其他人反而不好意思,加上宋九教學生,自己一度還掏腰包倒貼了一些錢帛,於是重寫契書,保留了十人股份分紅,與胡老大一樣的分紅。再加上河北也有了,意味着宋九收入銳減了八成。七姐夫更慘,他一無技術,二不能教學生,給了宋九面子,也只得到兩人股份分紅。

還好,不知道是朝中的大臣反對,或者夏收馬上就要到了,或者人手未定落,一直未看到國子監派學子過來,而是從官府的作坊中調來二十幾個工匠,一邊學習,一邊製造,同時還有讓河北百姓自己選出來的幾名工匠,一度還讓宋九到河北親自組織指導安裝。

這樣更好,術有專攻,這些工匠常年累月與各種器械打交道,稍一指撥,聽不明白力學的原理,但能迅速聽明白如何製造。若是國子監的學子來,那都是有功大臣的孩子,宋九是先生,不會害怕,但會將其他學子嚇着,也未必能學好它。

朝廷這次有些疏忽,吊機價值不在吊機本身,真正的價值是在宋九所傳授的那些力學原理上。不過誰會想到,論語纔是王道!

宋九每月還能分到十幾貫錢,顯然不能讓他滿意,他手託着腮,在想着主意。

這時一個俏麗的小環找過來,脆聲問道:“小郎君可是九郎君?”

“是啊,你是……”

“我家娘子是阿蘋,想請小郎君過去一敘。”

“那個阿蘋?她爲何請我?”宋九有些蒙。

“記得小蘋初,兩重心字羅衣。”

宋詞在宋朝的地位屬於網絡小說,通俗歌曲,屬於下里巴人藝術,地位低下。特別是宋初,格調低下豔俗浮淺,就是李煜,至今還好好地做着皇帝,萬萬寫不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樣的名詞。

但是一些歌妓,她們要唱,唱就必須選小令,然而許多小令過於豔俗,她們唱等於是掉了身價。

於是這首小令迅速在京城傳揚。若非宋九“用心不良”,轟動更大。

連宮中也有宮娥在唱它,不過宋九呆在河中這個旮旯裡,不知道。

另一個疑問出來,宋九明顯是用這個調戲那位小娘子,說她長得象某個叫小蘋的名妓,有人好奇這個小蘋是誰家的妓子。第一身價不會低,長相漂亮,貴到宋九狎不起,只能狎一回,然後天天夢思,第二個所在的院子勾攔十分奢侈,不然不會有樓臺高鎖幾個字。

有的人便尋找這個小蘋,若是說張蘋李蘋還好找,這麼一個大衆化的名字,京城僅有名氣的蘋,能找出七八個。究竟那一個是臨江仙中的小蘋?

有一個衆南橋南的北瓦名妓阿蘋最先沉不住氣,派丫環來詢問。

她是清倌人,是清倌人還是濁倌人,誰也不知道,但屬於那種賣藝不賣身的那種妓子,可也要接待客人,吹拉彈唱舞蹈,她想不出有沒有接待過一個叫宋九的客人,有沒有接待也不要緊,只要宋九說是她,她馬上身價會倍增。

這些丫環有的能說,有的不能說,只說前來驗證一下。

宋九更蒙,心裡想到,我哪裡知道是什麼樣的小蘋,得問晏幾道去,晏幾道啊,他老子晏殊,他姐夫富弼,還未出世呢!

第296章 盧宋會(上)第45章 摺紙第469章 均貧富(下)第221章 大婚(中)第413章 鐵血之路(十三)第476章 一(下)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45章 摺紙第443章 高處不勝寒(上)第186章 用(上)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422章 定(上)第301章 高下(上)第284章 春闈(下)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220章 大婚(上)第258章 天堂的**第282章 可怕的誤會(下)第63章 可怕的學生第409章 鐵血之路(九)第13章 從此醉(下)第146章 桃花第61章 愛因斯坦第157章 勁弩(上)第354章 誰想不到的第40章 挖祖墳(上)第462章 前戲(上)第148章 背後(上)第310章 碩麥(下)第312章 同病相憐(下)第421章 飄搖(下)第403章 鐵血之路(三)第38章 信(上)第454章 燕南歸第431章 四人幫(下)第454章 燕南歸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138章 草芥第49章 盛況第181章 功名(上)第304章 打獵(下)第477章 幾千年的話題第101章 宇文愷第44章 燙手的承務郎(下)第12章 從此醉(上)第378章 驚弓之鳥第531章 軍事家(中)第382章 中策(上)第60章 關健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186章 用(上)第36章 果子(上)第27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中)第234章 快樂島第289章 郭成儀(上)第177章 夜探第384章 雁歸來第291章 大魚第101章 宇文愷第308章 碩麥(上)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21章 麻煩來了(上)第264章 人才第430章 四人幫(上)第488章 要翻天第399章 未卜第282章 可怕的誤會(下)第333章 入相(下)第479章 不動如山第172章 死(上)第42章 真小人第46章 正八品第152章 燒酒會(上)第400章 未卜(下)第62章 我的地盤第26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上)第513章 寓言第286章 落幕第519章 病第453章 山後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223章 誰敢惹(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174章 嘉禾第495章 第一權臣第21章 麻煩來了(上)第132章 搶老婆第392章 打臉(下)第177章 夜探第154章 清明(上)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7章 要錢不要命第47章 玩大了第362章 號角第310章 碩麥(下)第81章 誘、惑(中)第372章 包青天第508章 口袋第73章 南方(中)第228章 猛人哥